秦嶺淮河一線神似「長城」,我們該如何評價秦嶺淮河的地理意義?

2020-12-08 地理沙龍號

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的一項偉大軍事工程,長城的建設始於西周時期,在2000年的時間內,幾乎個個朝代都加以了修整和新建。長城不僅僅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一個複雜的防禦體系,長城的作用就是來限制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行動,所以長城是我國「農耕」民族對於北方「遊牧」民族的防禦工事。長城這種防禦工事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對於農耕民族來說十分有用,而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根本沒有用,因為他們是逐水草而居的。

在地理上,我們也基本上可以把長城看成是農業種植業和畜牧業之間的分界線。另外一條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這條界線之所以和長城相提並論,應該是由於在中國地理中的重要地位。「秦嶺淮河」一線可以說是我國最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線,秦嶺淮河大致呈東西走向,大約位於北緯32°至33°左右,是我國東部季風區中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條自然地理分界線,實際上是一個過渡地帶,並不是一條清晰的界線,和長城有所不同。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包括,冬季0℃等溫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以南是亞熱帶以北是暖溫帶;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以南是溼潤區以北是半溼潤區;秦嶺淮河以南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北是溫帶季風氣候;秦嶺淮河以南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北是溫帶落葉闊葉林;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無結冰期且徑流量大,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且徑流量小,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幾乎自然地理的各個要素都有所不同。

秦嶺

由於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的自然地理差異,使得生活在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比如在農業生產中,北方地區由於降水偏少,農業用地以「旱地」為主,主要的糧食作物為小麥;南方地區由於降水較多,農業用地以「水田」為主,主要的糧食作物為水稻。再比如在交通方面,我國北方地區河流數量較少且流量小,古代交通以陸地交通為主;南方地區河流數量多且流量大,古代交通以水運為主,所以我國古代有「南船北馬」的說法。

淮河

相關焦點

  • 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地理環境常識:秦嶺-淮河一線在中國的地理意義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秦嶺-淮河在我國的地理位置。廣義的秦嶺是橫亙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分布在甘肅、陝西、河南以及湖北這4個省。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裡,南北寬數十公裡至二三百公裡,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陝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
  • ...淮河」一線南北風光,感受地理和人文的差異!秦嶺的地理意義,給...
    今天,小編將帶大家了解南北方的地理和人文差異,一起暢遊中國南北吧!地理上的南北最近,異常大範圍的寒潮席捲全國,北方迎來了大範圍的降雪,南方則盼來了降雨,順利入冬!眾所周知,「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 【地理探究】從中國南北差異看秦嶺淮河分界線的地理意義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秦嶺-淮河在我國的地理位置。 廣義的秦嶺是橫亙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分布在甘肅、陝西、河南以及湖北這4個省。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裡,南北寬數十公裡至二三百公裡,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有哪些?為何能成為我國南北重要的分界線
    綜上所述,可以肯定的是以秦嶺淮河作為我國南北分界線,要比緯度為界限更為科學一些,因為緯度是東西向的,秦嶺淮河一線的走向則是大致呈東西連線,並沒有完全與緯度線重合。我們都知道,秦嶺淮河一線由西向東穿過了甘肅、四川、陝西、河南、安徽、江蘇共6 個省份,是我國重要的地理標誌線,它除了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以外,同時在這條連線的南北還存在著諸多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這幾個方面:1、降雨方面,是我國年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經過經過的地方,此線的北側年降雨量普遍小於800毫米
  • 秦嶺淮河是什麼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重要地理意義分界線,是中國地理區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秦嶺淮河分界線  1、氣溫:1月份0℃等溫線  2、日均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3、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線  5、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區的分界線  6、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7、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 世上最遠的距離,是你在秦嶺以北,我在淮河以南
    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中國南北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卻也攔不住一千個網友心中早已畫出了一千幅中國地圖。有據理力爭的「秦嶺長江分界論」,飽含辛酸的「暖氣分界論」,其中廣東人的「韶關分界論」和東北人的「山海關分界論」更是勢同水火。秦嶺淮河一線是發明還是發現?
  • 秦嶺淮河:不僅僅是南北分割線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意識,我們把這種國民心理稱其為「南北意識」。但中國是個例外,一條橫亙東西的秦嶺山脈,再加上七大水系的淮河,天然形成了中國東邊的南北分界線。也有很多人會把秦嶺繼續向西延伸與崑崙山脈或祁連山相連,將南北界線貫穿整個中國。其實南北的分界線有時並不明顯,那為什麼分割中國的是秦嶺、淮河,而不是別的山脈、水系呢?
  • 以緯度和秦嶺淮河劃分南北分界,哪一個更加科學?
    中國的南方和北方的劃分主要是指自然地理方面的,根據我國各地的地形、氣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狀況,我們國家可以分為三大自然區,分別是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其中,東部季風區主要是指大興安嶺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和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
  • 河南南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唯一秦嶺淮河均穿境而過的城市
    在中國,秦嶺淮河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不僅僅是一條橫亙東西的山脈,一條千裡流淌的長河,更是我國的南北方分界線,秦嶺淮河以南是我國的南方,秦嶺淮河以北是我國的北方,南方與北方就這樣被這條神奇的地理分界線分割,而南北方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生活習俗。
  • 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中國還有另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
    人們普遍認識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中國還有另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另外一條地理分界線在描述上不比秦嶺淮河更容易,但是它其實先分開了中國的東西,秦嶺淮河再分開了中國南北。秦嶺淮河分開的的中國北方和南方,其實是東部的北方和南方,而中國東部和西部的分界線,就是另外的一條線。
  •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你認可嗎?
    根據我國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狀況,我國可以劃分為三大自然區,分別是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我國的「東部季風區」是指大興安嶺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闊區域,總面積約為430萬平方千米,這裡生活的人口佔了全國總人口的95%。
  • 關於秦嶺淮河、中國南北方分界線的一些奇葩說法
    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圍繞著秦嶺淮河、中國南北方有一些奇葩說法。其根本得原因在於,秦嶺淮河本身只是一個大致的範圍,但是很多人卻想將秦嶺淮河精確化,變成一個非常明確的線。秦嶺淮河與中國南北方的示意圖,如下所示。
  • 「最尷尬」的幾個省份,秦嶺淮河一線貫穿,不知算南方還是北方人
    南北之間雖然有很多差異,但是區別這個差異的議題是從中國最重要的途徑來的,那是秦嶺淮河的第一線,學過中學地理的朋友都知道,這是我國最有名的南北界線,它把中國分為二,作為我國氣候的分界線,我們區分了降水、氣溫是溫帶還是亞熱帶,另外,作為植被的分界線,有落葉闊葉樹林和常綠闊葉樹林的分界線。
  • 如果調換秦嶺淮河的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
    在我國,南方和北方是如何區分的?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就是西有秦嶺——東有淮河(簡稱秦淮線)。秦淮線以南是南方,以北是北方。很多人都認為江蘇是個南方省份,小橋流水人家,但江蘇西北端的城市徐州卻是一個再典型不過的北方城市,金戈鐵馬秋風。原因就在於蘇南在秦淮線以南,徐州則在秦淮線以北。
  • 南北分界線為何是秦嶺淮河
    南方、北方常常被提及,而南北的分界線為何是秦嶺淮河一帶?首先是全球風帶、氣壓帶分布,造就了地域氣候的不同, 秦嶺淮河呈東西走向、橫貫我國中部地區,在走向上剛好與地球緯度方向相似。又因秦嶺淮河一帶常年處於副熱帶高氣壓之下,以北為溫帶季風性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其次是秦嶺高大山脈的阻擋造就了局部地區的氣候差異,夏季使溼潤的海洋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氣候乾燥;冬季阻滯寒潮南侵,使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氣侵襲。
  • 秦嶺淮河有什麼特別為何能分割中國?穿越秦嶺一路美到爆…
    直到南宋時宋金以秦嶺淮河為界淮河取代了長江秦嶺淮河一線才以政權割據的形式初步確定下來(宋金西夏西遼形勢圖,製圖@玖巧仔/維基百科))清朝末年中國地學會的首任會長張相文開始用現代科學分析中國的地理特徵1908年他首次提出以秦嶺淮河作為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隨後這一提法被載入中國地理教科書成為人盡皆知的地理常識(1916年的張相文,源自@維基百科)
  • 中國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和淮河,是在哪兒相接的呢?讓金庸來告訴你
    分裂的時候往往是南北相對,鮮有東西對峙,原因在於中國的山脈和河流多為東西向,山脈和河流就是天然的分割線,而最重要的兩條南北分界線就是秦嶺-淮河和長江一線。不過,以前者為界限分裂的南北政權對峙的時間會比較久,而以後者為界限分裂的則較相對很短暫,為什麼呢?因為對劃江而治的南方政權來說,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守江必守淮,丟掉江淮之間的緩衝之地,長江天險將不成其為天險。
  • 如果調換秦嶺淮河的位置,歷史會發生什麼改變嗎?
    我們國家的南北之間有什麼區別?公認的標準是,西有秦嶺——東有淮河(或稱秦淮線)。秦淮線南為南,北為北。許多人都以為江蘇是南方的一個省,小橋流水人家,但江蘇西北部的徐州,是一座更為典型的北方城市,金戈鐵馬秋風。這是因為蘇南在秦淮線以南,徐州在秦淮線以北。
  • 張相文:提出「秦嶺-淮河」分界線第一人
    自1900年起,即從事地理學的教學、研究和著述工作;創建我國第一個地理學術團體——中國地學會和第一種地理學術期刊《地學雜誌》,為20世紀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   中日甲午戰爭後,張相文因痛恨清政府將寶島臺灣割讓給日本,開始關心地理。他從西方地理論著中得到了不少有關地理的新知識,因而對中國傳統舊的輿地學感到厭倦。1899年,張相文到南洋公學任教,講授中國地理。
  • 中國南北方交界的河南省南陽市,此處剛好沒有秦嶺也沒有淮河
    中國南方和北方以秦嶺淮河為界。秦嶺淮河也是秦嶺-淮河線也是中國江河冬季結冰分界線,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地理分界線、亞熱帶和屬溫帶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甚至還是中國吃米和吃麵的分界線,上江話、下江話與北方官話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