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誰主沉浮

2020-12-15 我趣歷史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周朝是一個存在最久的朝代,從西周的國力強大,到東周的奄奄一息,各諸侯日益做大,最後天子成了擺設,春秋五霸各個登場。

天下諸侯中第一霸主是齊桓公。齊桓公,名小白,臨淄人。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在位42年。齊桓公早年逃難,後奪取王位後,勵精圖治,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齊國逐漸強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平定宋國內亂,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滅掉譚、遂、鄣等小國。一匡天下,成為第一個中原霸主。值得一提的是,齊桓公晚年昏庸,任用小人,五子不和。齊桓公病死後,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一代霸王死後落得如此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第二個霸主是晉文公。晉文公,姬姓晉氏,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身邊聚集著能力非凡的文臣武將。他為人賢明,出言不浮誇虛飾,最終打敗了晉懷公。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戰以少勝多,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

傳言第三個霸主宋襄公是一個十分愚蠢的人,筆者認為他實際可能沒這麼昏庸,不然也成就不了一方霸業。宋襄公給歷史留下的最大笑話是在與楚國的泓水一戰,面對強敵來襲,他在陣前大講規矩。什麼不能再次傷害已經受傷的敵人、不能擒獲頭髮花白的老兵、不能將敵人阻於險隘中取勝、不能主動攻擊尚未列好陣的敵人。還一口一個君子如何如何。結果戰敗,國人埋怨,他自己也受重傷而死。「宋襄之仁」這個成語嘲笑了他兩千多年。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有提到: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這大概是宋襄公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吧!

第四個霸主是秦穆公。秦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雍城人。秦國第九位國君,他一個十分明智的君主。賞罰分明、胸襟寬廣。在眾多文臣武將的幫助下最終稱霸。秦穆公在春秋時期處境尷尬,他是一位霸主,但又只局限在秦國,同時期的齊桓公,楚莊王等霸主都已經問鼎中原,儘管秦穆公跟這些霸主們相比功績有點拿不出手,但是他在位期間連滅十二個小國,秦國的疆域擴張了幾千裡,還把戎人趕跑了,保證了秦國後期的雄起,所以不影響他被稱作一代霸主。秦穆公沒能問鼎中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制約,在他掌權的時候,齊國、楚國還有晉國已經把中原給瓜分,且秦國地處偏僻,想去中原地區有晉國和楚國阻擋,中原的諸侯國們非常歧視秦國,認為秦國人跟「戎狄」沒什麼區別,秦國想進軍中原難度非常大,卻無意間為他的後代400多年後一統天下打下了基礎。

第五個霸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楚莊王。楚莊王熊旅,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在位二十三年。不到20歲時即位,楚莊王年輕時貪圖享樂,專橫跋扈,三年不問朝政。大臣們努力規勸才使他醒悟過來。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鳴驚人的典故便出自於此。楚莊王知錯就改,發奮圖強,漸漸國力強盛。為了爭當霸主,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雙方互有勝負,楚國在邲之戰中大獲全勝。使楚國的聲威大振,國勢日強,此後楚莊王滅掉了蕭國,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最終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稱霸的願望。

相關焦點

  •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其中一個惹人生疑
    有實力的諸侯開始崛起,建立起自己的霸權,開啟了「春秋五霸」局面。「春秋五霸」到底是哪五霸?版本很多,有兩種說法比較正統。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囊公。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第一種說法文史資料中承認的比較多,第二種說法坊間流傳的比較廣。
  • 春秋五霸最先稱霸的是誰,最為標準的霸主是哪位,誰最有爭議
    晉文公關於春秋五霸在歷史上出現國多種說法,不同的組合。其中齊桓公為春秋五霸之首,是最早稱霸的諸侯。齊桓公是姜太公也就是姜子牙的後代,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的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其母為莒國人。齊桓公任命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富國強民,最終國家實力大增,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
  • 春秋時期的「春秋五霸」那麼強,為何還是沒能一統天下
    強大的春秋五霸春秋五霸一般來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和宋襄公。這幾位在位時,都推動了本國的快速發展,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齊桓公在位時,召集了四國會盟,因為齊桓公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作為盟主的諸侯。
  • 《史記》中記載的春秋五霸分別是誰?
    有人說春秋五霸有七八種說法,但那不是司馬遷寫的《史記》裡面所說的,《史記》中的春秋五霸只有一個說法,那就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春秋五霸出現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當時周天子的權威已經不在,諸侯們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但是卻沒有一家諸侯有實力發動滅國之戰,春秋時期的方略是爭霸,而戰國時期則是滅國,這就是是春秋五霸中「霸」字的由來。下面簡單說一下對春秋五霸的印象。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春秋戰國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2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
  • 初中歷史教案:《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就是說,春秋時期的周天子喪失了"天下共主"的資格,這成為諸侯爭霸的背景原因。一些較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為了獲取周天子過去享有的政治特權和經濟特權,不斷進行兼併戰爭,爭當霸主--諸侯首領。這是諸侯爭霸的原因,也是諸侯爭霸的實質。在這種情況下,諸侯紛起,先後出現了五位霸主,歷史上稱?quot;春秋五霸"。
  •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混戰了八百年,他們的祖先都是誰?
    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齊國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開國國君是姜子牙(姜太公),被周武王分封在齊地。往上,大禹時代,其祖先官職四嶽,曾輔佐大禹平水土,功勞很大。春秋五霸之二——宋襄公宋國國君,子姓,宋氏,名茲甫。開國國君是微子,微子是商紂王的庶兄;武王伐紂後,恢復了微子的官職。在周成王當政時,商紂王子武庚作亂,被周公旦誅殺;周成王、周公旦命微子繼承殷商的祭祀,封在宋地。往上,殷商的開國帝王商湯。往上,殷契(xie),帝嚳的兒子,母親是帝嚳的次妃。往上,帝嚳,黃帝的曾孫。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春秋五霸
    歷史上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威勢不在,各地諸侯實力逐漸增強,迅速超過了周王室的實力,各地諸侯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互相攻伐,周王室無力制止,開始了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時期,各諸侯相繼開始攻伐,爭相稱霸中原,在這期間,先後出現了5個霸主,被稱為春秋五霸,個人認為,五霸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他們分別在不同時期稱霸中原,成為春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一》
    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諸侯之間互相爭霸。歷史上把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說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而這時候的周王室已經衰敗,天下共主的局面已經受到了威脅,齊桓公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力,爭做霸主就拿出來「尊王攘夷」的口號,企圖達到自己的目的。尊王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認周天子是天下的共同領袖;攘夷:就是聯合各個諸侯國共同抵禦外族對中原的入侵。齊國是第一個建立霸業的國家,他曾經援助燕國打退山戎的入侵。
  • 為什麼鄭莊公不能入選春秋五霸
    春秋戰國時期時期是中國古代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時期,其中春秋時期歷來有春秋五霸的說法。所謂「春秋五霸」,是指的春秋時期不同時間段內,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政治形勢走向起著關鍵性作用的諸侯國的國君。關於春秋五霸的具體成員,學術界有多種說法,其中有兩種說法比較普及: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我們發現,這些說法裡,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都赫然在列。
  • 春秋五霸是指哪五國?為什麼說春秋時期的演變是造就華夏的根基?
    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復國後遷都到東邊的洛邑(今洛陽一帶),史稱「東周」,東周同時就是「春秋戰國」的時期,所以東周又可以分為兩段,前春秋、後戰國。 春秋第一位霸主不是齊桓公,而是鄭莊公(有論者認為鄭國才是「春秋五霸」之首)。鄭莊公殺弟囚母打周王,孔夫子是很討厭他的,認為他不慈不孝不忠,其實鄭莊公也頗具謀略權術,在戰亂時代,或許也只有他這種狠人能相對過得安穩?
  • 淺談春秋文化:這個時代為什麼這麼混亂,春秋五霸是怎樣誕生的?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百家爭鳴,文化欣欣向榮的時代,也是一個今天你打我,明天我陰你的時代。各個諸侯國為了土地、資源、面子甚至名氣,拉幫結派,組織鬥毆,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前,互相徵伐來回好幾百年。東周有春秋、戰國兩個時期,以「三家分晉」為分界線。春秋時期留學排位戰,各個諸侯國爭相當帶頭大哥過過癮,而戰國時期則從排位戰升級為生存之戰,採取弱肉強食的末尾淘汰制,鬥爭更加殘酷激烈。那麼這些諸侯國是怎樣誕生的呢?
  • 數春秋風流人物,這七國哪些才是你心中的春秋五霸?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徵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而關於「春秋五霸」歷史上卻出現過很多種說法,主要有兩種說法最具代表性:《史記》——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以及越王勾踐。我們來看這兩份名單,都有齊恆公、晉文公和楚莊王,這三位的霸主地位都沒人能撼動。齊桓公率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九合諸侯,扶危濟困,是公認的五霸之首。
  • 春秋五霸是怎麼當上霸主的?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徵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
  • 春秋五霸,到底是哪幾位?您真的知道嗎?
    春秋地圖此時的周天子對於諸侯的統治陷入弛緩,從而使諸侯愈發陷入城邦對立的狀態。此後的數百年間,風雷激蕩,烽煙四起,戰火連天。據孔夫子《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亦曾說道:「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下較大的幾個,依然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諸侯國中能力最強,實力最壯的五位國君稱作「春秋五霸」。
  • 你所了解的春秋?宋襄公配做春秋五霸之一嗎?
    各地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也出現了,同時也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動蕩也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在此文中,我們今天將為讀者把視角轉移到這位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看看他究竟是否配做春秋五霸?
  • 一般史書中有「春秋五霸」之稱,但這「五霸」究竟是指哪五個?
    一般史書中有「春秋五霸」之稱,但這「五霸」究竟是指哪五個,說法不一。有的史書,如《左傳》成公二年杜氏注、《孟子·告子下》趙岐注、《史記·諸侯年表》《索隱》《風俗通》等,記載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孟子正義》引《白虎通》則把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稱為「五伯」;《淮南子》高誘注、《漢書·諸侯年表》顏師古注又把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吳王夫差稱為五霸;《荀子·王霸》《史記·貨殖列傳》將越王勾踐列為五霸之一。
  • 春秋五霸是哪五位諸侯,有好幾種說法?
    春秋時期,周王室沒有辦法控制天下的諸侯國,一些強大的諸侯國就想控制天下,於是相互之間不斷地討伐,前後有數位諸侯成為霸主,春秋五霸就是其中最有實力的五位諸侯。關於哪五位諸侯是春秋五霸,有好幾種說法。基本上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兩位是公認的春秋霸主,齊桓公在葵丘會盟天下諸侯,是春秋第一位霸主,晉文公在踐土會盟天下諸侯,是春秋的第二位霸主。晉國可以說是春秋時期最強的諸侯國,是春秋各諸侯國實際上的領導者,在晉文公稱霸之後還經歷晉襄公接霸、晉景公失霸、最後晉悼公復霸中原,持續了百年的霸業。
  • 春秋五霸,楚莊王的問鼎中原
    後來夏滅歸商,商滅歸周,周朝末年,群雄割據戰亂不斷,就到了春秋時期。今天問鼎的是號稱春秋五霸的楚莊王,楚莊王在位期間知人善任,發展經濟,綜合國力漸漸超越了其他國家,楚國對外徵戰所向披靡,大的國家不得不臣服,小的國家更是有亡國之危。
  •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