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社
本報記者 陳溢波 吳可仲 北京報導
「攢點數據賣錢」,這是3年前,王叄壽以九次方大數據信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次方」)創始人、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執行總裁的身份,做客一檔線上直播節目時,向公眾吐露其最開始創立九次方時的想法。
那一年,九次方完成了C輪超過12億元的融資,估值達到百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獨角獸」。2018年底的D輪融資,更將九次方的估值推高到了111億元。如今,王叄壽及其一手編織的資本版圖正陷入一系列「麻煩」之中。
4月23日,《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九次方部分關聯公司蹤影難覓,有些並未開展實際業務。另外,根據ST群興(002575.SZ)4月21日披露的公告,該公司實控人王叄壽及其關聯方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截至公告披露日資金佔用餘額合計約為2.89億元。
當往昔的燦爛開始現出頹勢,人們不禁要問,曾經的「獨角獸」,難道只是資本貴人助推而成的「傑作」?它有沒有實際過硬的產品和技術撐得起這個名號?
「未開展實際業務」
日前,有媒體援引九次方某離職高管的信息稱:「九次方的『水分』太大,其體系裡的很多關聯公司都是『殼』。」
本報記者實地探訪了九次方的幾家子公司。在工商信息中登記的註冊地址,記者未找到這些公司的身影。有知情人士稱,這些公司中,有些還未開展實際業務,只是進行了工商註冊登記。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市海澱區知春路衛星大廈是北京九次方徵信服務有限公司(九次方旗下的子公司,原名:北京黑匣子信息資訊有限公司、北京黑匣子徵信服務有限公司)登記的唯一註冊地。記者來到衛星大廈時,卻被該大廈的物業人員告知並沒有這家公司。而該公司的公開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
天眼查信息顯示,在2015年和2019年,北京九次方徵信服務有限公司擁有了關於風險預警、信用指數、網際網路輿情監測、小微貸款服務、企業信用評估系統軟體以及社會信用大數據相關平臺軟體的著作權,合計共8項。該公司的參保人數為0。
同樣帶有「黑匣子」字眼的九次方子公司,還有一家登記在北京市海澱區綠海大廈。這家公司名為「北京黑匣子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記者來到綠海大廈時,大廈的物業人員表示沒有聽說過該公司。之後,記者致電該大廈物業主管再次確認,對方稱將前去再核實,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而記者撥打北京黑匣子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電話,同樣無法接通。
北京黑匣子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註冊地綠海大廈。陳溢波/攝影
天眼查信息顯示,九次方對北京黑匣子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際出資僅136.4萬元,公司的參保人數也僅為3人。
在北京中關村數碼大廈,這裡也註冊有九次方與中國漁業協會合資的公司——北京中漁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漁數科」),公開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已有1年。近日,記者來到這裡時,被物業人員告知,中漁數科所登記的樓層只有兩家公司,均從事教育行業,並沒有中漁數科。而除了註冊地,中漁數科對外也沒有登記其他聯繫方式。
隨後,記者以尋求合作為由,向中國漁業協會致電詢問中漁數科的情況。對方回應稱,中漁數科還未開展實際業務,數碼大廈的註冊地也僅僅是一個登記的註冊信息而已。
中漁數科註冊地所在的數碼大廈。陳溢波/攝影
而除了北京之外,九次方還在全國其他地方也註冊了眾多子公司。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在鹽城九次方大數據有限公司的註冊地,也不存在這個公司。記者撥打鹽城九次方大數據有限公司對外公布的電話,對方表示,九次方在江蘇鹽城事實上並沒有實際的辦公地。對方告訴記者:「鹽城並沒有該公司,江蘇只有淮安、泰州、南通和蘇州有九次方的子公司,鹽城的子公司有可能只是掛名而已。」天眼查顯示,鹽城九次方大數據有限公司的參保人數也為0。
與政府合資子公司中標項目存廢標情況
天眼查信息顯示,九次方密布在全國各地的關聯公司中,還有一些背後擁有地方政府背景。
以國投(寧夏)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寧夏」)、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大數據公司」)為例,這些參股子公司均由國資背景公司控股,它們各自持有51%的股份。
國投寧夏由九次方旗下子公司北京九次方數字城市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和寧夏國資委下屬的寧夏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資組建。
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也是九次方與青海省國資委下屬的青海省綠色發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企業。
天眼查顯示,該合資公司對外投資的青海數據星河數據清洗基地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和執行董事蘆樹俊,同樣出現在上文提到的九次方註冊在鹽城的空殼公司中(蘆樹俊為上文提到的鹽城九次方大數據有限公司的法人)。青海數據星河數據清洗基地有限責任公司的參保人數同樣為0。這家合資企業對外投資的智慧貴德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參保人數也為0。
內蒙古大數據公司為九次方與呼和浩特市城鄉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呼和浩特城投公司」)的合資企業。在呼和浩特城投公司的背後,則可以看到呼和浩特市財政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的身影。
近日,有曾接近九次方的相關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些公司因為有政府入股,它們開發的系統軟體,也因此對外多是向地方一些政府部門或行政單位銷售。這些公司的營收即靠對外售賣這些系統軟體。
天眼查顯示,國投寧夏擁有涉及多個領域的軟體系統或平臺,包括農村電商平臺、心理教育雲平臺、退役軍人管理系統、物流集中管控系統、就業大數據管理系統等11項軟體著作權。
2016年成立的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在2018年和2019年也被登記批准了8項軟體著作權,涉及在線辦公管理平臺、網絡在線考試管理系統、工業大數據服務雲平臺等。
成立於2017年1月的內蒙古大數據公司,也在2018年7月和2019年11月被登記批准了共計10項軟體著作權,包括:農牧產品線上推廣平臺、休閒農業服務平臺、鄉村振興服務平臺等。
從天眼查上的招投標信息可知,國投寧夏成功參與的中標項目,採購方主要包括中寧縣公安局、銀川職業技術學院、銀川市西夏區教育局。中國政府採購網於2018年9月18日也對外發布中標公告稱,當時,國投寧夏中標了中寧縣公安局重點人員管控平臺系統建設項目,中標額為207萬元,這也是天眼查招投標信息中,目前能看到的該公司最大額的一筆交易額。
天眼查招投標信息還顯示,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中標的單位包括當地的青海省重工業職業技術學校、青海省環境監測中心站、青海省衛生信息中心等,中標金額大多為400多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於2018年8月中標的貴德縣新型智慧城市PPP項目中,採購單位為貴德縣發展和改革局,中標信息顯示的預成交結果為:該項目的成交社會資本方為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1918.OC)和青海東山恆智信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這3家公司均為上文提及的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的子公司智慧貴德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股東。而根據天眼查信息,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的供應商。
除了這3個股東,智慧貴德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方中,還有貴德縣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對其向上穿透,可見其大股東為貴德縣經濟商務和科技信息化局。
這意味著,中標該項目的社會資本方與貴德縣經濟商務和科技信息化局存在關聯關係,貴德縣發展和改革局是在向有著貴德縣經濟商務和科技信息化局背景的公司進行採購。
當時對外公布的中標信息還披露,採購預算控制額度為3.387億元,成交年度可行性補助額為K,一期工程的K1為每年1655萬元,二期工程的K2為每年897萬元。
另外,天眼查招投標信息顯示,內蒙古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參與的招投標項目中的採購方,主要包括呼和浩特市農牧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信息中心等,採購金額大多為四五十萬元,最高的一筆為2020年2月與呼和浩特市農牧局籤訂的價值138.6萬元的農牧業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服務項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九次方與地方政府的合資公司參與的招投標中,還有廢標的情況出現。
2020年4月15日,有公開信息顯示,受巴彥淖爾市政務服務中心的委託,巴彥淖爾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政府採購部採用競爭性談判招標的方式,採購網上辦事大廳對接配套服務與等級保護項目,但經評審認為:「內蒙古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標文件不符合招標文件中資格要求3.2中內容,無政務雲平臺建設企業或網上辦事大廳開發企業的合作協議授權書等佐證材料。」
監管科技數據治理專家王昭彧近日向本報記者稱,這或表明內蒙古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還未拿到相關單位的合作協議授權,因此,或還沒有資格參與此項目的投標。
此外,2019年10月,雖然彼時國投(寧夏)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已經中標了國家統計局寧夏調查總隊的視頻會議系統改造項目,但由於國投寧夏當時所投部分設備「因無法按時交貨,自動放棄中標供應商資格」。
從當時的中標內容清單可以看出,該視頻會議系統改造項目共有134項中標內容,包括高清視頻終端、高清視頻攝像機、麥克風、音頻連接線、電源線、會議主席控制內嵌軟體、手拉手會議代表控制內嵌軟體等。
部分系統軟體被指技術壁壘不高
有受訪對象近日向本報記者稱,事實上,從發展大數據產業的角度,上述那些系統軟體嚴格意義上說,技術難度並不是很高。
擁有計算機方面博士學位的安惠投資基金經理李智佳向本報記者稱:「事實上,那些軟體系統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大多屬於項目式或者系統集成類的產品,軟體公司一般都能做這些。」
「比如說,公司中標了一個項目,需要20個人去做軟體系統的開發,這樣的話,他們就只能專注在那上面,而做不了其他的事,只能做這一個項目。」李智佳補充提到,「項目開展過程中,可能也涉及到一些數據處理方面的技術。它並不是做那種更有商業價值的平臺型或者叫消費型的產品。」
王昭彧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稱:「一些公司雖然打著『大數據產業』的名號,但事實上,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必須以低時延、真實、高活、多維、細粒的海量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並通過數據的分析應用為客戶帶來降成本、提效率等經濟價值或社會效益。以發展大數據產業為主的相關機構,應該是法律上許可、技術上可行、商業上可持續,通過從事數據治理與管理活動,持續產生現金流的經濟組織。」
在王昭彧看來:「IT機構(信息科技機構)與DT機構(數據科技機構)的根本性差異,就在於其核心產品與服務,是僅停留在銷售軟硬體設施並提供運維服務,還是以數據治理(覆蓋數據定義、採集、傳輸、存儲、加工、分析、刪除等全生命周期)、數據安全、隱私保護與數據標準化建設等作為主營業務。大數據也不僅僅是數據大,如果將諸多來源、結構差異巨大的海量數據,未經治理就堆砌在一起,並提供在線查詢與統計功能,這最多是大數據產業的初級階段,距離真正數據生態鏈和產業化還很遠。」
但也有人並不這麼看。近日,主要關注數位技術與政策方面問題的哥本哈根大學博士研究員韓海庭對本報記者表示:「信息化、數位化和智能化都屬於數字經濟的範疇,都是大數據的基礎。做大數據可以從各個角度和產業鏈的各個點去切入。」
4月24日,本報記者就外界對九次方上述這些政府合資子公司擁有的軟體系統產品的質疑,試圖聯繫九次方方面,但該公司電話一直處於關機狀態。本報記者還親自去往其位於中關村東升國際科學園的辦公地,但對方以並不知道有媒體前來採訪為由,並未讓記者進入。隨後,記者通過郵件的形式發送了採訪函,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回復。
還值得關注的是,前面已經提到,新三板公司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存在上下遊的供應商-客戶的關係。
從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報中可以看到,當年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為其第一大客戶,對其的採購額達2413.79萬元。
(截圖來自: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年報)
安徽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年報中稱:「公司為智慧教育、智慧林業等重點領域的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於行業信息化綜合解決方案的系統設計、軟體開發、系統集成與技術服務。公司智慧教育產品包括智慧課堂、智慧校園、智慧教育政務等信息化解決方案,智慧林業產品包括森林災害預警與應急指揮平臺、森林生態資源綜合管理平臺等信息化解決方案。」截至2018年,公司共計持有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專利12件、軟體著作權96件。
在公開資料中,記者還未看到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有專利方面的信息。近日,針對九次方研發實力等問題,記者多次向其聯繫採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