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9年底,中國人民護照辦理量約為1.7億冊,使用率不到60%,其中有13億人口未出過國,這意味著旅遊業的市場空間非常大,阿里巴巴旗下的飛豬、騰訊文旅產業研究院的成立、拼多多的「雲遊中國」直播……很多商業巨頭都會入局旅遊行業賽道。
即使年初一場疫情爆發使旅遊業瞬間冰封,但困境中的旅遊業,也絕非無路可走。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數字文旅產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生長壯大,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旅遊業的未來走勢。
本期《辣子雞說》專訪嘉賓——程斌,中亞國旅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一位提升人們旅行品質的踐行者。深耕文旅產業17年的他,深知跟團旅遊的最大痛點是傳統的地接交付模式和千篇一律的走馬觀花,沒有溫度的服務和旅行品質,他致力於撕掉人們對跟團旅遊的偏見和誤解,定製專屬旅程,全球熱門線路直採,專屬旅行管家服務,留下獨家記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初見程斌,便從他身上看到了小資情調,談吐之間透露著溫文爾雅,一位歷經風雨仍舊波瀾不驚、淡雅從容的紳士呈現在我們眼前。投身旅遊業的這17年浮沉裡,「利他主義、自強主義、用戶主義」已深深刻進他的骨子裡。
利他主義
中國的古人智慧說:利己則生,利他則久,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程斌對利他主義的定義就是為自己的人生賦予了意義。
這也是中亞國旅 「用旅遊,賦能品牌營銷」 創新商業模式的意義所在,服務各行各業,讓營銷如虎添翼。「中亞國旅聚焦於旅遊領域,依託對旅行服務和體驗的持續深耕,我們得以為旅行行業創造新的價值,以連結企業需求與普通用戶。現在,旅行卡的營銷模式正協助越來越多的企業、品牌解決實際問題,帶來實效。」
自強主義
程斌認為一個人的發展是有規律的,一定要經歷各種困難的千錘百鍊,才能變得強大。自強,是一個人活出尊嚴、活出個性、實現價值的必備品質。自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熔鑄成的民族精神,也是這種精神,使我們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經磨難而更強,豪邁地自立於世界的舞臺中央。
用戶主義
在過去的商業模式中,有品牌、有渠道或者規模夠大就是王道,但是現在時代的商業模式中,一定是得用戶者得天下,企業商業模式的設計基礎一定要圍繞用戶的需求點,並要集中所有精力和資源在滿足用戶真正的需求上不斷創新和迭代。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才可能有海量用戶,才有可能在海量用戶的基礎上建立商業模式。
中亞國旅始終踐行著「把遊客當成家人」的服務理念,致力於讓旅行有「溫度」的行程個性設計與服務創新。在整體服務中,不僅要完成旅行服務任務,更要力爭成遊客可信任的旅行管家和朋友。
程斌喜歡旅行。尤為鍾意高品質的度假方式,沒有匆忙的行程,可以充分地讓大腦放鬆下來。他表示,旅行可以為自己提高工作創意,不同地方文化經歷有助於增強創造力、產生新想法。很多藝術家、音樂人、文學創作者就喜歡在旅行尋求靈感,當然,商者也不例外。
程斌酷愛閱讀。他認為閱讀是一種樂趣、純享受。「閱讀提高了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更加理性地看待現實問題。」程斌還在公司創辦了讀書會,和同事一起每天1小時的集體閱讀和分享。
旅行與讀書,造就了一個有遠見、有智慧、有涵養的程斌。
在人生修行路上,耕耘自己,步履不停。
程斌,說他是國旅模式創新開荒者,提升人們旅行品質踐行者,一點也不為過。
從2003年起,他便進入旅遊行業,2011年投身創業大軍成立「中亞國旅」,一家網際網路思維+金融+旅遊的新型商務旅行平臺。9年來,專注於服務中國的中小企業,以「跟團價,定製遊」為品牌定位輸出,堅持「提升人們的旅行品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為使命,以持續打造「有溫度的旅行」的品牌IP與遊客互動溝通。
旗下品牌有「花椒旅行」,服務於企業的營銷策劃,免費為中小企業提供產品促銷、門店引流、清庫存等營銷方案。針對企業遊定製服務的品牌有「千裡度」,已滲透進當代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並繁衍出「獎勵員工的福利遊」、「不同公司之間的聯誼遊」、「走向知名企業的商務考察遊」、「組織客戶的回饋遊」、「會議加旅行大型活動遊」等不同文化主題旅行。
總的來看,傳統旅行社公司包團產品關注產品本身,而中亞企業旅行定製產品更關注人。程斌表示,「世界上最奢侈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科技也無法替代人與人之間的這種服務。」
「作為創業者,我們要考慮的一定是打造我們的服務體系,文化是需要沉澱的,正如海底撈的口碑模式其他火鍋店模仿不了。要想未來持續生存下去,我們一定要把中亞的服務體系和文化放在第一位,不斷去圍繞用戶,去揣摩用戶的需求,讓用戶感覺到超出預期服務體驗。」
他認為,海底撈的服務口碑在於把客戶的「心理預期」經營得淋漓盡致,客戶去吃火鍋,海底撈可以給到客戶的感覺是價格合理、出品新鮮,這些已經達到客戶消費的心理預期,所以,海底撈無微不至的服務,就會超出客戶的心理預期,形成口碑。五星級酒店的服務一定更專業、更有品質,為什麼大家不會傳播一家五星級酒店的服務?是因為客戶花的錢多,從而心理預期就會高,客戶會覺得高消費高標準服務是應該的。
旅遊業亦同理,中亞國旅經營的不僅僅是旅遊線路,更是在經營遊客的「心理預期」,當旅遊線路性價比做到低於市場上傳統價格,而服務再優越傳統旅行社時,遊客就會獲得超出心理預期的體驗,從而形成口碑傳播,口口相傳自然客源滿滿。
旅遊是非高頻的持續性消費,一個人一年可能會進行一兩次遠途或近途的旅行,當服務滿意超出預期的情況下,遊客就會形成一個裂變,要持續性消費。程斌相信只要一切圍繞用戶的體驗感去做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即使市場競爭力再大。如果被競爭下去,說明服務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
程斌十分清楚中亞國旅的最終目標不求做到中國最大或世界頂級,而是要「重新構造中國旅遊行業的服務標準,推動旅遊行業服務品質的提升,我就滿意了。」
在創業路上,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來,循序漸進。
2020年的突發疫情擾亂商業秩序,行業或將重新洗牌,於他而言,則是機會。
公司的核心團隊從始至今陪著公司歷經過大起大落。2011年3月核心團隊成型,他們從薪資1500元到如今開百萬豪車、廣州房產幾套,馬斯洛人生五大需求中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基本滿足。他們開始尋求新的使命——價值創造,提升人民的旅行品質,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程斌表示,「中亞核心團隊的源動力已經從創業時的追求利潤,轉變為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價值、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價值。」
如今,旅遊行業不斷被汙名化, 「強買強賣」、「購物團」、」黑導」標籤層出不窮,因為某種「高回扣商業模式」嚴重傷害遊客對導遊、旅行社的信賴度,分化不斷產生,群體矛盾加劇。
「旅行不應該變成貶義詞,需求是存在的,怎麼改變人們過去對旅行社的認知是我們的責任。」程斌如是說。
「過去9年企業初期生存階段側重在業務,未來將側重於運營,我們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甚至產品和服務已經過市場的驗證認可。今年的疫情,市場會被迫淘汰一些過氣的創業者,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是一個機會。接下來我們想做的一個開放我們的商業模式,去發展更多有資源的代理商加盟做輕資產,把口碑發展起來,把利潤共享出去。往下獲取品牌、用戶以及資金流,最後我們想走的是資本路線。」
「以過去做現在,無法超越過去;以現在做現在,無法超越現在;以未來做現在,才能超越現在。過去我們做戰略,考慮我們今年要做多少營業額和利潤;未來我們要考慮的是要我們代理商的增長和用戶的滿意度。我們更看重的是三五年以後,我們組織的存在價值在哪。」
從關注業務和規模逐步轉型為關注產品和遊客體驗,是中亞國旅「摸石過河」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和戰略升級調整的結果。
程斌陪伴著中亞國旅一起走過2018年的豪情壯志和2019年的成長突破;
2020年,將繼續深耕細作,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