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見人愛的共享單車,為什麼反感的人越來越多?

2020-12-13 科技富能量Plus

近年來,共享單車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尤其是一線城市主要區域,共享單車基本飽和,熱點區域存在車輛過度投放,規模超過環境設施承載能力,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整個共享單車行業都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

面對共享單車投放數量越來越多,全國不少地區也開始做出相應的措施。

根據報導,此前杭州市場上共有共享單車約77萬輛,現已縮減為50萬輛。與此同時,深圳市活躍共享單車數量約75萬輛,,基本位於現狀建成自行車道及停放空間承載力合理範圍內。

近日,滴滴自有品牌青桔單車3月17日凌晨在深圳投放2萬輛單車。然而,當天深圳市交委就發布聲明稱:青桔單車屬違規投放,並要求收回違規投放車輛。

3月22日凌晨,青桔單車登陸武漢,當日下午,武漢市相關部門聯合對其違規投放的數百輛單車進行收繳。目前,滴滴出行已被多部門約談,要求立即回收違規投放車輛。

其實早在2017年8月份,有消息稱上海已暫停新增投放共享單車。另外,近期廣州市交通部門約談了摩拜、ofo兩家企業,明確要求企業嚴格落實禁投新車的管理要求。還約談了有意進入廣州的滴滴、哈羅單車,明確要求短期內不在廣州市域內投放自行車。廣州市交通委還要求做好現有存量單車的壓減工作。

廈門今年發布新規定,按照城市環境承載能力,設定了15萬輛的投放極限。

那麼誰多投?誰少投?怎麼分配?

廈門不再讓企業盲目投放,而是通過把電子圍欄技術、運營人員與實際投放量比例、接到相關部門投訴指令後處理亂象時效等20個項目的考核指標綜合判定。誰管理的好,誰就能在這15萬輛共享單車的比例中多佔些份額,表現不好的,就要減少投放。這在比誰投放快、誰燒錢多的今天,倒也不失為妙招。

「禁投令」的公布,對企業新增單車投放進行限制,自然而然就將一些後來的共享單車平臺被拒之門外——滴滴自有品牌青桔單車之所以違規投放2萬輛單車,或許是多次申請無果之後的無奈。

深圳市都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董威表示,滴滴方面的投放行為,對城市治理帶來負面作用。深圳現階段主要區域車輛投放基本飽和,熱點地區均存在車輛過度投放且規模超過了環境設施承載能力的問題,在此情況下暫不應新增投放。

目前市場上兩大共享單車巨頭ofo、摩拜,已佔據大部分市場,其他共享單車品牌如果想要在共享單車領域分上一杯羹,必須在投放總量上佔據一定的份額,與之而來的就是投放的數量不斷增加。現在不僅僅是其他平臺的共享單車,ofo和摩拜兩大巨頭也不斷投放更多單車,希望靠數量佔據市場。

這種措施帶來的後果就是,各個品牌的共享單車投放數量過多,亂停亂放問題對城市的環境以及交通造成較大影響,這也是各個地方禁止新增共享單車的投放最大的原因。

實際上,對於共享單車數量爆發式增長,共享單車的管理,遠比禁投更加重要。

在我們身邊,共享單車隨處可見,數量多提供便利的同時,與之而來的就是共享單車難以統一管理的問題,現在共享單車在一些地方甚至成為了城市「癌症」。比如:單車亂停放佔用公共空間,老舊的單車得不到替換,押金被挪用,以及投放過量的問題,都已經成了公共政策和城市管理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共享單車從起步到整條街擠滿各種各樣的共享單車,幾乎是一夜之間,在不到三年時間裡,共享單車可能是中國發展最迅速的行業,在兩年多不停地投放、競爭之後,各大城市的單車數量已經達到飽和甚至超過了城市道路本身的承載能力。這在中國新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可能原始競爭周期最短的了。

現在共享單車的市場格局基本已經確定,面對市場飽和的情況下,如果繼續投放,只會讓用戶體驗變得更差,這是毫無疑問的。在這個時候,其實更多的是單車的運營者、城市管理者要思考如何提升服務和管理的問題,在服務品質上開始加大投入,更好騎的車子、更快捷的管理、更整潔的街道,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而不是讓繼續投放繼續惡性競爭。

共享單車在經歷幾輪的市場的篩選之後,市場規則已悄然發生變化。解決市場痛點,提升用戶體驗已成為行業的主流,盲目投放,野蠻式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只有這樣,共享單車才會成為城市便攜出行的提供者,而非製造麻煩的城市「腫瘤」。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曾經人為破壞嚴重,為什麼現在搞破壞的人少了?
    共享單車的出現,可以說是方便了大家的短途出行,只不過共享單車卻經常被人為破壞,每天早上起來看,就會發現很多被破壞的共享單車。不過隨著共享單車的發展,如今搞破壞的情況越來越少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共享單車曾經人為破壞嚴重,為什麼現在搞破壞的人少了?
  • 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紛紛鎩羽而歸,燕郊人就這麼愛佔便宜?
    最近,有個好消息,燕郊街頭出現了共享電動車!最近,有個壞消息,共享電動車被拉走了!雖然共享電動車不是啥稀罕物,北京等大城市早就有了。在共享電動車之前,共享單車也曾在燕郊街頭露面了一段時間,讓不少燕郊人很高興,感覺燕郊有了點城市的感覺。可也是好景不長,來匆匆去匆匆,轉瞬就撤離了。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車為什麼就在燕郊留不住呢?一個原因,就是愛佔便宜的人多。
  • 為什麼共享單車口碑越來越差?市民說出3點原因,很現實
    導語:為什麼共享單車口碑越來越差?很快,社會上就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創新項目出來,如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汽車等等,不過最火爆的還是共享單車,剛剛上市到人們生活的時候,深受人們的熱愛,也得到很多市民的好評,它不僅是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活動,還帶給城市一個環保的形象,可是為什麼現在的共享單車口碑就越來越差了呢?
  • 越南人抱怨:為什麼中國人可以騎共享單車我們卻沒有!
    導語:越南人抱怨:為什麼中國人可以騎共享單車我們卻沒有!現在中國的經濟越來越發達,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一直在上升,加上中國的包容性很強,所以很多的外國人都會選擇到中國來旅遊,工作或者生活。近些年來,中國也出現了許多的新發明,就比如高鐵、行動支付。還有共享單車等,這些都在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讓許多的外國人非常得羨慕。
  • 越來越多的人能迅速解開共享單車的密碼鎖,對此你怎麼看?
    這樣也被很多人佔位自己使用,或掛私鎖,也被小盆友進行破解。現在市面上的共享單車,小黃車比較容易破解,有多種方法可以免繳押金,又有多種渠道可以免交車費,由此滋生了大量團夥來倒賣小黃車的密碼。大部分小黃車使用的是機械鎖,只要多摸索就能掌握竅門,多試幾次密碼就能打開,小孩都做得來。也有人利用紅包活動來謀利。
  • 為什麼離婚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大齡單身越來越多?
    為什麼離婚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大齡單身越來越多?婚姻結構以後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首先,從金融的角度來說,以前結婚是為了「資源共享、有難共擔」,還有「養子防老」,子女是應對生老病死的保障工具。如今有養老保險,有投資理財等,使婚姻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唯一選擇。
  • 日本人抱怨:為什麼中國可以用騎共享單車日本不可以?
    導語:日本人抱怨: 為什麼中國可以用騎共享單車日本不可以?隨著中國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人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方便了,在中國有不少有利於人民生活的創造,例如中國的手機支付,手機叫車等等服務,除了這些,中國還有很多產品受到外國人的喜愛和熱捧,而我們常見的共享單車就是其中一個。
  • 完全沒想到,中國廢棄的共享單車,緬甸人還大量收購
    以前,人類為了提高經濟發展,不惜以環境遭受破壞為代價,如今隨著環保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國家喊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口號。環保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比如出門的交通方式可以選擇騎自行車或者步行。
  • 這個公園禁止共享單車進入,襄陽人急了...
    近日月亮灣公園出臺了一個規定禁止共享單車進入園區據市民介紹以前是讓進的但現在只讓私人自行車進共享單車不讓進園區工作人員說,遊客在公園裡騎自行車,本來是既健身又方便。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有些遊客素質較低,把共享單車騎來卻不騎走,在公園內到處亂停不說,還有人把車扔在河裡、掛在樹上,甚至還有人把共享單車的零件卸下來拿走。由於公園太大,他們不好監督不說,這些不文明的行為,還大大增加了園區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 沒人管的共享單車能否「獨享」
    共享單車的網際網路租賃模式突破了插卡式有樁單車租賃模式的限制,實現了就近停泊的效果,為緩解交通擁堵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有些人為了實現個人私利,達到免費、獨自使用的目的,或是使用暴力手段拆除共享單車上的電子鎖具、二維碼,或是在未鎖、沒人管的共享單車上加裝私人鎖具,甚至還有的另闢蹊徑,搬著共享單車上樓。這類私自佔有共享單車的行為,根據具體情形的不同,可能涉嫌構成盜竊罪或侵佔罪,也可能涉嫌治安處罰。
  • 杭城觀察丨為什麼很多騎共享單車的人改坐公交車了?
    昨天我們做了統計,286B路從優化前的日客流量1000人左右,已經暴漲到目前的3000多人,增長了兩倍!這才僅僅過去半個月時間!」杭州公交一公司相關負責人感慨地說。什麼樣的「神調整」,能讓坐公交車的人半個月增長兩倍?這位負責人的回答讓人有些出乎意料——「我們跟蹤調研了共享單車!
  • 為什麼現在現實的人越來越多了呢?
    我很無奈,也不甘心就希望對方能和我開誠布公的聊一聊,對方直接拒絕見我,搞得我自己不知所措,後來有機會我問他,為什麼這樣對我?他才說我們性格不合適,我屬於積極樂觀,而他是安靜,有點消極的那種。人之所以越來越現實 是因為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了,每個人承擔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 就越來越看重自己的利益比方說以前大家都是種地的 家家糧食也都夠吃,也不用跟誰家分出個上下高低來 各過各的日子,彼此之間借個工具呀,打個牌呀,相處的很是融洽。 然而現在大家是什麼情況?
  • 臺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無樁共享單車?
    「臺灣人普遍還是認為有樁比較好。」香港首家共享單車公司Gobee.bike,在經營一年多後,於今年七月宣布結業。香港現在有7家共享單車公司,大約有1.7萬輛在街上停泊及行走。港人對於共享單車的態度兩極,有人讚賞它方便短距離通勤,有人批評數量太多,違泊嚴重,佔用官地牟利,而且單車質素參差,又難退款。
  • 共享單車押金怎麼退?不少人都被套路了
    共享單車為城市不少人解決了「出行最後一公裡」的煩惱,但野蠻生長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令人詬病,比如押金問題。隨著酷騎單車、小鳴單車等押金難退被持續曝光,加上支付寶等推出憑信用免押金騎行活動,越來越多的人急著想退押金。
  • 資本燒錢之後,為什麼可騎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少了?
    資本燒錢大戰過後,有效可騎單車反而越來越少了,用戶的短途出行再次遭遇挑戰。「能騎的單車越來越少了。」在深圳福田CBD上班的周先生抱怨,在單車堆積如山的地鐵口沒有單車可以騎行,這聽上去有些難以相信。不過,接連掃碼四輛共享單車後,他才終於成功騎走了一輛ofo。他感慨,這裡擺的車倒是多,只是能騎的越來越少了。
  • 能騎的越來越少 海口共享單車怎麼了
    本報訊  共享單車因為方便實用,受到了海口市民的青睞,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這種新型工具出行
  • 女子騎共享單車忘記關鎖,被人「免費」騎了900多分鐘
    女子騎共享單車忘記關鎖,被人「免費」騎了900多分鐘 前不久,一位朋友遭遇尷尬事。騎完共享單車後,她忘記關鎖結帳,等再次使用時,才發現已被他人「免費」騎了900多分鐘。
  • 為什麼路邊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少?那是因為他們做了這些自私的事!
    自共享單車走進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也為綠色出行貢獻了一份力。但是,不少路人打破共享的理念,將共享單車據為私有甚至將其損壞。共享單車據為私有 路人無所不用其極共享單車投放的初衷是路人共享,隨時隨地有單車可以騎行,方便又環保。只不過越來越多的人理所當然地把單車據為已有,他們用盡各種辦法,把共享單車變成了自己的私家車。網友吐槽在自己家的小區經常看到有人把共享單車停放在了自家門口,嚴然這共享單車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一樣。
  • 【曝光臺】共享單車多人騎行不文明行為大曝光!看看有沒有你!
    共享單車給市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但是有不少市民在騎行時無視交通法規,多人違法騎行,現在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市民在使用共享單車時的「花式」不文明行為。
  • 「共享經濟」坑了多少人,單車工廠一夜倒閉、老闆跑路
    開始共享的我們,做啥都比以前方便了不少。地鐵太擠公交太慢?不慌,有共享單車替你解憂。下雨沒帶傘?別愁,有共享雨傘助你避雨。沒地方睡了?別怕,有共享旅館。 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達3.45萬億,同比增長103%,不可謂不生猛。然而,亂花總是迷人眼,啥玩意一多,各種破事總會層出不窮! 亂象重生的共享經濟 2017年上半年最熱的詞語無疑就是「共享」二字。 在共享單車火了之後,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床位、等新型共享經濟方興未艾,但都面臨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