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輝:考古 酸甜苦辣中收穫著驚喜與快樂

2021-02-19 亞洲考古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華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長張光輝:

考古,酸甜苦辣中收穫著驚喜與快樂

考古專業冷門、沒前途,事實果真如此嗎?考古過程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生活晨報記者走近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華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長張光輝,聽他講述自己從事考古工作的經歷。

先在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專業就讀,後赴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深造。在求學的日子裡,眾多專家、學者旁徵博引的精彩講述令張光輝大開眼界。同時,多彩的考古實習生活,更是指引著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2009年下半年,學業有成的張光輝毅然謝絕廣西一博物館館長的再三挽留,登上北上的列車。他的理想,就是紮根文物大省山西從事考古工作,更期盼深入黃土高原探尋華夏文明。

這一年,進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張光輝,雖是一名聘用制工作人員,卻成為華夏文明研究所的一員,隨隊從事黃河文化考古。由於理想得以實現,他無比激動。

從初春到盛夏,從仲秋到嚴冬,張光輝行走在晉西地區的山水之間。工作之餘,他不斷學習,備戰事業單位考試(又被稱為「入編考試」)。兩三年後,他憑藉過硬的實力,順利轉變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編人員。

此後,靠著出色的工作業績,勇往直前、努力工作的張光輝被任命為華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長。「每月的薪金並不能讓我大富大貴。可是,我過得很知足。」談及「錢途」,張光輝神態自若。

考古專業真的很「冷門」?考古專業畢業的學生,難道只能等到就業時哭泣?「所謂的『冷門』與『熱門』專業,是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程度、應用性強弱劃定。」張光輝提醒,有人覺得考古專業「冷門」且就業難,可是這類專業培養的學生數量少,就業競爭壓力小。

2002年,張光輝與28名學生被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專業錄取。畢業後,包括他在內,這些學生絕大多數在文博領域發展並有所建樹。

張光輝介紹,鑑於考古專業性強,從事此類工作的人員,大多會出國深造,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通過進一步學習,選擇考古學的某個領域並以此作為終身的奮鬥方向。」正是這樣的原因,使得考古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比例遠高於其他專業。

據了解,很多高校考古專業的教學隊伍及從事考古的研究所內,多數人有海外深造背景。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為例,考古學博士至少有8名,其餘多數工作人員擁有碩士學位,本科學歷的工作人員寥寥無幾。

張光輝認為,「不是所有專業都可以用物質或金錢衡量,尤其那些涉及精神或是文化層面的專業和領域。它們看上去『冷門』,卻關係到一個民族走向未來的精神根基。選專業做學問是件長久的事,不能太實用主義,有些時候得有些情懷。向鍾芳蓉這樣志向的學生,應大加鼓勵」。

考古是一項隨時會給人帶來驚喜的工作。多年來,張光輝和隊員們紮根黃河東岸,一年四季,足跡遍布晉西地區的山山水水,摩挲著碑刻或石塊與歷史時空對話,感受著突然而至的種種驚喜。

2014年,經過前期調查,呂梁市興縣碧村原本並不起眼的「小土包」出現盜洞。「小土包」的斷面,還有很多石塊。

2015年,為了保護文物安全,張光輝與隊員們入駐興縣碧村,開始搶救性發掘。經過3年的發掘,最終在小玉梁發現一組殿堂式排房及臺地周邊包砌的護坡牆,完整地展現了黃河東岸這類石城中心的聚落布局,揭開了山西黃河石城考古的新序幕。

2020年,張光輝帶領考古隊員在偏關發掘出天峰坪遺址。這是一座距今約4500年的小型石城,既是山西史前時期最早的一座石城,也是晉陝蒙黃河沿岸地區最先興起的石城之一。

考古還會帶來快樂。張光輝常年行走於黃河東岸,領略壯美的自然風光,欣賞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讓人回歸到了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之中。

考古發掘,總會給張光輝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可是,他也知道,這是一項很艱苦的工作,因為發掘現場一般都在交通不便、條件相對落後的農村。

2015年至今,張光輝已在興縣碧村陸續工作了5個年頭。在此期間,每逢春季,他都要在漫天風沙中工作。頭髮、臉部、脖頸,沾著很多沙塵,一副灰頭土臉的樣子。由於當地缺水,他每次從工地回到駐地,只能從桶裡舀一些水,簡單洗涮一番。「桶裡的水,由碧村村委會安排專人運送。因為來之不易,所以我們懂得節約。」他解釋。

在無雨缺水的環境中,洗澡成了一種奢望。每半個月,張光輝帶著隊員們到縣城洗一次澡,洗去身上的汙垢。

到了夏季,張光輝頭頂烈日,在裸露的山梁上工作。衣服被汗水浸溼,手臂被太陽曬得直脫皮。

入冬後,氣溫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即便如此,只要不下雪、道路通暢,張光輝等人依然堅持上山工作,從不退縮。

張光輝不僅要經常身處艱苦環境,周旋於各種複雜關係之中,而且還得飽受家人的責難。

「一天起來,你就知道工作、工作、工作,出差、出差、出差。」張光輝每次回家,總能聽到妻子的抱怨。

確實,張光輝一年中有200多天在外工作,陪妻子、孩子的時間很少。家裡的很多事情,都落在妻子一個人的肩上。

今年3月,張光輝妻子懷著已有6個月的二孩,堅持做家務。由於勞累過度,張光輝妻子不幸流產,並留下一身毛病。如此情形,讓張光輝愧疚萬分。

當時,全省上下正穩步有序地推進復工復產。張光輝接到單位通知便踏上徵途,前往偏關。此時,距妻子流產尚不足一周。

路上,張光輝的內心波濤洶湧。他知道,責難是因妻子付出得太多。「責難歸責難,妻子給予我最多的還是支持,否則我也無法在考古行業堅持這麼多年。」

說到這裡,張光輝低著頭,雙眼噙著淚花。

亞洲考古新媒體 出品

僅供學習 侵權即刪

歡迎分享至 朋友圈

來源:生活晨報公眾號

投稿及信息:mingdiands@foxmail.com

記得星標!點點在看讓考古的聲音傳得更遠

相關焦點

  • 張光輝:十一年間易一字
    十一年中的張光輝,從意氣滿滿的「為之則易」,到沉潛堅忍的「為之不易」,是感慨「堅持之不易,堅守之不易,堅定之不易」。更是自我砥礪與自我要求,「為學猶掘井,井愈深土愈難出,若不快心到底,豈得見泉源乎?」  他認同奧維德之言:「忍耐與堅持雖是痛苦的事情,但能漸漸地為你帶來好處。」
  • 藝藏導報:張光輝的書法藝術
    臨帖一途,見識不同,取法各異,而收穫自不相同。 在我認識的學書人中,張光輝無疑是個聰明而刻苦的人,他的選擇入古不是上取秦漢,也不是下取明清,而是中取唐宋,此種選擇可上追下延。在書體上,他選擇草書和楷書,而且在學習中之深入,用古法之從容,兼容並包之氣象,都令我欽佩不已。 張光輝善草書,取法黃山谷,一種股剛毅勇猛之氣,直追人心魂。
  • 河南「土」文化:盲盒玩出考古的快樂,太有趣了!
    近日,河南博物館製作了一批考古盲盒。他們選取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將「寶物」包裹起來,當把土一塊塊鏟開,就有可能看到青銅器、印章等文物仿製品,普通人也可以體驗考古學家的工作過程。傳統文化的魅力搭載大熱的「盲盒」模式,頓時收穫了許多網友的喜愛。誰不想體驗一把考古挖寶的快樂呢?
  • 福彩「快樂十分」魅力無窮 播撒愛心收穫驚喜
    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這些耳熟能詳的山西印象,而是另一種備受山西人喜愛的地方特產——福彩「快樂十分」遊戲。生長在山西這片良田沃土之上的彩民,不僅與生俱來充滿了生活智慧,在選擇彩票遊戲上同樣眼光獨到。山西「快樂十分」因為「開獎速度快、返獎率高、玩法多種多樣」,成功俘獲了不少彩民。
  • 張光輝 - 張光輝_民航人物_民航資源網
    簡介:張光輝,男,1974年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人大代表。
  • 考古2019︱新石器考古:農業起源新進展,史前中國收穫大
    2019年,無論在大江南北,還是在長城內外,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發掘和研究都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收穫。文物考古工作者們紮根田野,不怕辛勞,保證了考古發掘的順利進行,為中國上古史的重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新舊石器過渡、農業起源、中華文明起源、早期國家形成、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
  • 張光輝同志任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
    資料圖:民航局機場司司長張光輝同志任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原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董志毅任首都機場集團公司總經理 資料圖:民航局機場司司長張光輝同志任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
  • 「十佳民警」候選人丨張光輝:輕傷不下火線的指戰員
    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但是在防控疫情的戰鬥中,你能看到這樣一位手臂打著繃帶堅持工作的派出所長。輕傷不下火線,工作衝在一線,他就是現任牡丹江市公安局東安分局江南第一派出所所長的張光輝。
  • 開館一個月 洛陽考古博物館成為古都新的「文旅打卡地」
    文物珍品吸引遊客駐足欣賞 今日,遊客在洛陽考古博物館參觀文物遺珍、體驗互動,感受古都洛陽璀璨文明與文化魅力。 文物珍品吸引遊客駐足欣賞 作為全國首個遺址型考古博物館,位於隋唐洛陽城遺址南城牆西段的洛陽考古博物館自10月10日開館以來,備受矚目,迅速成為
  • 考古2019︱新石器考古:農業起源新進展,史前中國收穫大
    2019年,無論在大江南北,還是在長城內外,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發掘和研究都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收穫。文物考古工作者們紮根田野,不怕辛勞,保證了考古發掘的順利進行,為中國上古史的重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新舊石器過渡、農業起源、中華文明起源、早期國家形成、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
  • 驚喜!廣州考古再次出土唐三彩
    驚喜!出土的五代南漢青釉盞該考古項目現場負責人、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調查勘探部主任程浩介紹介紹,本次出土的五代南漢青釉盞比較完整,由盞和盞託兩部分組成一套,在南漢的井中發現。
  • 生活就是百味盲盒,用心經營收穫美好
    生活就像盲盒,你永遠也不知道拆開會有什麼驚喜!五味驚喜盲盒!酸、甜、苦、辣、臭?你收穫的會是哪種味道的盲盒呢?喜歡#WOW!百變盲盒#活動的宣傳語,酸甜苦辣多味生活不知道拆開的是哪一種,但是雨瓊一直相信用心經營用心生活,總會收穫不一樣的驚喜……
  • 賈乃亮35歲生日收穫意外驚喜 網友卻說似乎缺少了什麼
    賈乃亮35歲生日收穫意外驚喜 網友卻說似乎缺少了什麼時間:2019-04-13 14:48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賈乃亮35歲生日收穫意外驚喜 網友卻說似乎缺少了什麼 4月12日是賈乃亮的生日。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任思雨)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來源:河南博物院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
  • 《酸甜苦辣小夫妻》收官 陳顥文重燃生活激情
    陳顥文  搜狐娛樂訊 由王雷、車曉、陳顥文領銜主演的都市愛情劇《酸甜苦辣小夫妻》在江西衛視已完美收官。  《酸甜苦辣小夫妻》完美收官,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陳顥文憑藉劉向前一角,打破了以往在觀眾心中,硬漢威武,鐵漢柔情的深刻形象,精湛的詮釋了一位海歸醫生,彬彬有禮的紳士男。在大結局中,陳顥文飾演的劉向前與ECHO終於為觀眾交付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收穫了他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糾結的愛情關係、不敢正視的病情,都同時加載在劉向前的身上。最後他終於敢於面對自己,選擇出國醫治。
  • 當代國學文化最具影響力人物——張光輝
    張光輝:男,生於1952年,山東萊州人記易學奇才——張光輝先生張光輝:數位化外應預測術創始人張光輝老師也曾在學易路上受過某些「大師」的誘惑和欺騙,所以對那些掛著「大師」幌子的易界騙子深惡痛絕,真誠地告誡易友們,在當今易學大師中,相當一部分都是自己吹出來的,有的是花錢買來的頭銜。真正的大師要有歷史來鑑定,不信你看當今易學界的大師多如牛毛,而中國歷史上的易學巨星卻屈指可數。
  • 餘杭瓶窯窯山窯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餘杭瓶窯窯山窯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餘杭瓶窯窯山窯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浙江文物網 謝西營窯山窯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大橋北路西側。2018年4月在由杭州餘杭苕溪城市建設有限公司負責實施的瓶窯小城鎮窯山公園工程建設過程中,於窯山東入口施工過程中發現若干破損陶片。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項目批准號:考執字(2018)第538號)和浙江省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區域(編號:1號地點)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本次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發掘總面積為1000平方米,布設10×10米探方10個,取得了重要收穫。
  • 學考古、幹考古是什麼體驗?考古是挖古墓的嗎?
    鍾芳蓉的舉動,讓「冷清」慣了的考古界集體「出圈兒」,從樊錦詩先生,到國家文物局、北京大學、各地博物館,無一不對鍾芳蓉的選擇送上祝福和鼓勵。    學考古、幹考古,究竟是什麼體驗?外行看熱鬧,而對於內行來說,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一言難盡。    「考古是挖古墓的嗎?」
  • 朱靜:基層工作的「酸甜苦辣」
    走出校門,步入職場,邁向基層,從東部沿海地帶到祖國西南山區,不知不覺我已經熟悉了這裡的基層生活,嘗到了基層工作的一些「酸甜苦辣」。基層工作的「酸」是「憂民酸」。初入基層時,我不熟悉當地方言,同事們和我講話會主動切換成普通話或專門放慢語速,我倍感關懷;剛開展工作時,我不了解工作流程,同事姐姐一遍又一遍的傾心教導,我滿是感恩;在給群眾解決困難後,他們臉上會浮現出真誠而喜悅笑容,我深受鼓舞……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看似枯燥無味,實則處處有驚喜,每每留感動。常懷感恩之心,珍惜眼前的小小感動,這和風細雨般的溫暖,也許不會驚天動地,但足以觸動心扉。
  • 學考古、幹考古是種什麼體驗?考古是挖古墓的嗎?
    鍾芳蓉的舉動,讓「冷清」慣了的考古界集體「出圈兒」,從樊錦詩先生,到國家文物局、北京大學、各地博物館,無一不對鍾芳蓉的選擇送上祝福和鼓勵。學考古、幹考古,究竟是什麼體驗?外行看熱鬧,而對於內行來說,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一言難盡。「考古是挖古墓的嗎?」趙志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