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里木:公益路上的新疆巴郎
點開網絡搜索阿里木的消息,一系列的新聞映入眼帘:《新疆「草根慈善家」阿里木帶著饢昨奔魯甸》《新疆民間慈善家阿里木獻愛心2000個愛心饢「飛」往雅安》《阿里木帶羊肉慰問維穩隊員》《阿里木攜2000個饢赴蘆山地震震區》《「阿里木·愛心燒烤」開分店開業當天捐萬元善款》……他的每一條消息都和慈善有關。
停留在畢節
22歲那年,阿里木離開家鄉和靜縣,靠著賣烤羊肉串四處打工,最終他的腳步停留在貴州省畢節市。
2001年6月,阿里木背著烤箱來到貴州畢節,在市區天河公園路邊看到一家新開張的酒吧,就進去找老闆商量,自己能否在他的門口賣烤羊肉串。老闆叫劉炅,也當過兵,一聽爽快地答應了,還借給阿里木100元作本錢。讓阿里木沒有想到的是,劉炅覺得他這個人靠得住,為了幫他節約租房子的錢,還叫他搬到自己家裡吃住。慢慢地,阿里木和劉炅成了兄弟,與當地人也漸漸地熟悉了。
2003年,阿里木的二哥、三哥、弟弟、妹妹和妹夫也都來到了畢節。看到他們生活得好,越來越多的新疆維吾爾族朋友來到了畢節,許多人把戶口也遷了過來,畢節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
開啟公益路
2002年的一天,阿里木去鎮遠縣辦事,碰上了一場森林大火。當時,他什麼都沒想,就和大家一起救火。大火撲滅了,他的衣服也被燒壞了。當地林業部門為了表示對阿里木的感謝,給了他300元獎金。「拿著獎金,我決定開始幫助別人。我了解到畢節學院(現在為「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藝術系快畢業的學生趙敏,母親去世,家裡困難,正打算輟學。我就把300元獎金,加上烤羊肉串掙來的200元,送給了趙敏。」阿里木的想法很樸素,因為家裡窮自己沒機會上完學,希望其他的學生不要因為這個原因輟學。
此後,阿里木開始了自己的公益路。2003年,阿里木在醫院碰到患腎病的男孩周勇,因為家裡窮交不起醫療費,媽媽在病床邊掉淚。阿里木帶著他找到報社記者報導此事。後來,有兩家醫院免費給周勇治病。出院後,周勇在一篇作文裡這樣說:「等我長大了,也要做世間有情人。」從那以後,阿里木和周勇一家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後來,阿里木還請他媽媽幫著穿羊肉串,從此,周勇家裡有了穩定的收入。
2005年春節,阿里木了解到中央民族大學彝族學生李英家裡交不起學費,假期到煤礦當礦工掙錢讀書。他很佩服這個有志氣的孩子,就找到了李英,每個月給他匯100元。2006年,阿里木再次拿著賣烤羊肉串攢下的5000元錢來到畢節學院,捐給家庭困難的大學生,從那時起,畢節學院又追加5000元,並設立「阿里木助學金」。這是畢節學院數額最小的助學金,但每年可以幫助20個學生。「現在,我的收入多了,助學金也增加到兩萬元。」阿里木說。
十多年來,阿里木將賣烤羊肉串賺來的10多萬元無私捐助給了畢節地區貧困學生,而自己僅僅保持著溫飽的水平,每月生活費都控制在1000元左右,以保證最基本的米麵油糧等生活必需品。
堅守十幾年
2011年1月20日,阿里木當選「中國網事·感動2010」年度網絡人物。回到新疆的當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會見了阿里木。
他們像親人一樣拉起家常,時不時相視而笑。張春賢對阿里木身上所表現的民族團結、樂於助人、開放寬容以及自強奮鬥精神表示高度讚揚,並送給他一件暖和的棉衣,和自己的1萬元工資,笑言:「一半送給你母親,一半送給你未來的妻子。」
歡聲笑語中,張春賢與阿里木拉鉤成為好兄弟。「書記大哥」寄語阿里木:「我希望你保持本質,永遠是那個質樸、善良、智慧的阿里木。我還希望你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阿里木牢記「書記大哥」的叮囑,努力在各種榮譽光環中依然做好一個「賣烤肉串的阿里木」。在一些重要場合,阿里木都會鄭重穿上「書記大哥」送的那件棉衣。
「2011感動中國人物」「中華慈善家」「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在他的倡議下,很多全國道德模範都行動起來為貴州山區孩子建微機室、設立助學金、送手套和冬衣。阿里木的影響力和活動範圍越來越大。
雲南彝良、四川雅安、雲南魯甸、新疆皮山,都有阿里木的身影。得知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達浪坎鄉第二中學缺少教學設備,阿里木送去了價值8萬元的教學器材;因牽掛家鄉和靜縣過冬的孤兒,阿里木又千裡迢迢捎來了數百件棉衣……在新疆,大家都稱阿里木為「好巴郎」。阿里木先後獲得自治區「外出務工模範」、第二屆貴州省道德模範、第三屆全國助人為樂道德模範、「2011感動中國人物」等稱號。2014年9月,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受到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記者李慶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