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神秘的藏族歌舞——巴郎鼓舞

2020-12-25 手藝何承

說起藏族,它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喜歌善舞的民族,神秘的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優美的歌喉和矯健的體魄,而悠久燦爛的高原農牧文化和勞動生活則是他們即興歌舞創作的源泉和靈魂。

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內容。藏族民間歌舞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歌舞曲的唱詞內容廣泛,如歌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讚美婦女的容貌服飾,思念親人,祝福相會,祝頌吉祥如意以及宗教信仰等內容。從50年代起,群眾又編唱了許多反映新生活的歌詞。藏族的舞蹈既能使人們在盡情歌舞的歡樂中抒發情感,又能通過它與神靈溝通而得到佑護。

而至今還流行在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境內的 " 巴朗鼓舞 " 就是這樣一個古老的藏族民間歌舞。

巴郎鼓舞,作為甘肅省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藏語又稱之為「莎姆舞」、「莎目舞」、「沙目舞」等,藏語中意為在廣場上表演的一種祈禱平安和祝福的舞蹈,是流行於甘肅省卓尼縣藏巴哇鄉和洮硯鄉境內的一種古典鍋莊舞,因為它使用的擊打方式頗似貨郎用的撥郎鼓,故漢語稱之為巴郎鼓舞。巴郎鼓舞是卓尼藏族文化藝術多樣性風格的集中體現,這一民間藝術形式為卓尼藏族文化乃至整個藏族文化增添了色彩,極具研究、開發價值。

作為一個土族民間舞蹈,在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康多鄉,每年從正月初八開始,夜幕降臨時,當地的土族群眾喜歡手提盞盞紙糊的紅燈籠,由各村寨匯集到廣場上,圍繞著熊熊篝火,跳起歡快的巴郎鼓舞,以慶人壽年豐。 舞者右手持鼓,左手提燈,在領舞者的帶領下,搖鼓擺燈,邊歌邊舞。眾人先圍篝火按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繞三圈,舞蹈動作或平緩優美,或幅度很大,有持鼓跳躍、旋轉等技巧。舞罷,隨口哨聲的指揮,節奏漸緩,舞步漸慢,隊形變為男女二排,舞者原地扭動,鼓與燈則輕響輕擺。接著男女對唱,其歌詞是問答太陽星辰一類之詞。歌罷,舞者又搖鼓擺燈圍篝火旋轉起舞。歌舞如此反覆,直至深夜。巴郎鼓舞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參加。黑夜裡盞盞紅燈猶如閃閃紅星,圍繞著明亮的篝火,忽聚忽散,變幻莫測,十分美妙,因此深受群眾喜愛。

巴郎鼓舞融說、唱、舞為一體,具有明顯的宗教性和娛樂性。因其主要道具是巴東鼓故也稱巴東鼓舞。除了舞姿優美、莊重外,最主要的是歌詞內容涉及宗教和民族歷史以及生產生活等方面。對歌時雙方的歌詞問答最為精彩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娛樂性。從巴朗鼓舞的內容和形式來看它與苯教文化有直接的淵源關係。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莎姆舞這一民間藝術奇葩,甘南卓尼官方對巴郎鼓舞進行了挖掘和整理,自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巴朗鼓舞作為一種獨特的藏族文化被還海內外民眾關注,成為甘肅卓尼的文化名片。

然而如今,許多舞藝嫻熟並掌握大量歌詞的老人先後辭世,多半舞種已失傳,且傳統歌詞內容的豐富程度大不如前。作為一個極具特色的古老舞種,巴郎鼓舞面臨舞種、歌詞、舞姿和含義能解釋的人日益減少的嚴峻形勢。

巴郎鼓舞有著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宗教文化價值,它是中國藏族文化精神的結晶。它的繼承和發揚不僅需要政府媒體的宣傳和鼓勵,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保護和支持。現在的巴郎鼓舞處於很危險的境地,所以我們更需要保護這項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保護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

相關焦點

  • 走進舞蹈藝考之民族民間舞|藏族
    讓我們一起走進舞蹈背後的文化,希望對每一位熱愛舞蹈的你有所幫助。藏族舞蹈的區域分類:西藏地區、四川地區、雲南地區、青海地區等幾種類型。「堆諧」也稱「踢踏舞」,屬於表演性較強的歌舞形式。3.「果諧」,是有圍著圓圈歌舞之意。也是藏民喜歡的一種古老、群眾自娛性較強的集體舞。4.「卓」也稱「鍋莊」,是一種勞動氣息濃厚,粗獷豪邁的古老歌舞形式。
  • 走近神秘的「白馬藏族」
    白馬藏族」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而又神秘的民族,當白馬藏族與九寨溝聯在一起的時候,這種神秘感撲面而來,有一種馬上想揭開神秘面紗的衝動!怎樣才能了解世世代代生活在九寨溝這片熱土上的白馬藏族,並走近白馬藏族就顯得更加好奇而不思尋覓。
  • 甘南州藏族歌舞劇院關於公開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的公告
    (二)招聘範圍具體詳情見附件:《甘南州藏族歌舞劇院招聘演員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計劃簡表》。招聘對象為全日制中專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地點:甘南州藏族歌舞劇院三樓行政辦公室。3. 注意事項:參加報名人員須攜帶本人身份證、戶口簿、畢業證原件和學信網畢業證列印件統一在甘南州藏族歌舞劇院報名,填寫《甘肅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報名登記表》申請報名表。報名後,須提交2寸紅底免冠照片6張,已有事業編制在崗的人員,須經原工作單位出具同意應聘的證明方可報名。否則,不予報名。
  • 走進霞給村領略藏族文化
    走進霞給村領略藏族文化​文圖/張國華要說起,走進香格裡拉霞給民族文化生態保護示範村,領略藏族文化,從我小時候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最初3次來到中甸縣城,途徑霞給村的印象說起吧!走進香格裡拉霞給民族文化生態村領略藏族文化是一件十分有意義事情,可以盡情的分享一個典型藏族村落過去與現狀
  • 走進甘孜藏族自治州:穿越神秘的世界最高「大冰瀑布」
    讓我們走進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傳法王穿越「大冰瀑布」竟活了125歲?揭秘「世界洗肺中心」海螺溝,為啥這麼神奇?●「世界洗肺中心」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位於我國著名山峰貢嘎山東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海螺溝冰川生成於大約1600年前,以低海拔現代冰川著稱於世。
  • 神秘水秀三鄉秀都 水族歌舞 閃亮巡演上海上農嘉年華
    同心共築·源夢上農·神秘水鄉·秀秀三都·56個民族一族一周活動水族歌舞巡演震驚滬上,觀眾不顧酷暑流連忘返現痴迷。     鏗鏘的《震天鼓舞》,開場伊始已經抓住觀眾,舞蹈《馬舞》《狩獵》《水族蘆笙鬥角舞》,原生態水歌演唱《金秋端午》,水族原生態馬尾繡服飾展等節目原汁原味展示水族原生態,回味悠長令人神往。
  • 藏族歌舞詩劇《神奇的家園》訪意首場演出大受歡迎
    宏偉的布達拉宮,色彩斑斕的藏族民族服飾,翩翩起舞的藏族姑娘……充滿濃鬱雪域風情的藏族歌舞詩劇《神奇的家園》博得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整個演出分《家園》、《男人和女人》和《香格裡拉》三部分,持續近兩個小時。能容納上千人的斯特雷勒小劇院座無虛席。觀眾們對豔麗的藏族傳統服飾讚嘆不已,對演員們奔放的舞姿和嘹亮的歌喉讚不絕口。演出結束時,觀眾們和著傳統藏族音樂的節拍鼓掌致意,一直到曲終。
  • 古樸的白馬藏族歌舞——「池歌晝」
    中國西藏網訊 白馬藏族最具特色的盛大節慶祭祀表演,應數「池歌晝」,又稱「鬼面子」。2007年,文縣白馬儺舞《池哥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月23日至28日,記者在北京聯合大學主辦的「隴南文縣白馬藏族文化村落工藝美術創意設計人才培養項目成果展」上看到了諸多有著「池歌晝」元素的展品。
  • 青海活動周精彩節目一覽 展示民族風情歌舞
    青海慶典廣場時間:2010.9.16-2020.9-20 青溜溜的青海——民族風情歌舞 演出時間:9.16-9.20演出地點:寶鋼大舞臺表演區 演出單位:青海省民族歌舞劇院 簡介: 以「和諧青海」為主題,運用現代和多元的藝術手法,展示了青海多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
  • 《神秘的藏族舞蹈-熱巴舞》
    丁嘎熱巴包含了藏族傳統文化內涵,體現了藏族人民卓越的歌舞藝術的創造才能,反映了藏族文化開放融合的一面,在藏族熱巴舞中獨樹一幟。為了更好地保護民族文化,於2006年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成「好巴郎」——孫康樂
    90後的他在阿里翁白新村一年多的時間裡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初心,成為了大家口中的「好巴郎」。每當提到孫康樂,村民們總是舉起大拇指,「他是個好巴郎」「亞克西」「村裡的活雷鋒」群眾的眼睛總是雪亮的,行不行看群眾認不認可,幾句簡單的評價,能夠看出他工作的那份韌勁和負責。
  • 「中國文化遺產日」活動走進雲南大學 少數民族歌舞受歡迎
    此外,來自祥雲縣、南澗縣、維西縣、紅河州、梁河縣、耿馬縣、瀾滄縣的民族藝術家們還為師生們獻上了一臺集雲南少數民族歌舞精華之大成的民族歌舞節目,其中的彝族舞蹈「琴弦樂」、「拉祜族蘆笙舞」、「酒鼓舞」、「田野情歌」、「山雞情」、「阿尺木刮」等使雲南大學的師生更多地感受到了雲南少數民族歌舞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
  • 《走進藏族人家》(十):美麗的若爾蓋大草原愛情故事
    在去往若爾蓋縣班佑鄉班佑村的公路旁能看到一個神秘的藍色建築,走進這座神秘的建築裡,眼前神奇的物品更是讓人迷惑不解,這座神奇的宮殿到底是為何而建? 謝麗香女士,被稱為臺灣絕無僅有的非專業建築設計大師,她從來沒上過一堂建築課,卻無師自通地學會了設計與建造,她創作「五角船板」餐廳享譽全臺灣。
  • 走進香格裡拉,尋找自己,感受藏族風情
    走進香格裡拉,感受純淨湛藍的天空,潔白無瑕的白雲,清新甜美的空氣,這裡還有遼闊無邊的原野,莊嚴神聖的山以及震撼心靈的廟宇。據說這裡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來到這裡,就像來到了最終歸屬,靈魂得到安撫。香格裡拉位於雲南省的一個藏族自治州,這裡也是雲南唯一的藏區,所以這裡有著獨特的藏族文化。當然,這裡也是去西藏的必經之路。
  • 去探尋嘉絨藏族和康巴藏族,一片藏區風情輪轉
    田園裡的嘉絨藏族風情村寨,在川西領略不一樣的四季輪轉這裡是歌舞的海洋,經幡飄舞,羌笛悠揚,一座座嘉絨藏族風情村寨無一不顯露著神秘而濃鬱的民族色彩川西高原上,生活著歷史豐富、個性獨特的的藏族支系——嘉絨藏族和康巴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