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這些新興城市的崛起,將為中國南北經濟發展格局注入新活力

2020-12-26 騰訊網

近日,隨著各主要城市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GDP,天津前三季度GDP總和10095億,南京10601億,猛然發現南京已經在經濟總量上全面趕超天津,邁入全國前十行列,老牌經濟強市天津跌出前十,首都北京依然在堅守著來自北方城市的經濟殊榮。中國經濟版圖實際上已經進入南方時代,那麼北方城市真的就坐以待斃看著經濟發展的天平向南方靠攏嗎?

南北城市分界一直都以秦嶺淮河為基準,南北方之間的文化、飲食、經濟發展模式都存在差異化。經濟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北方總體扮演著權力中樞的作用,南方也是經濟建設中樞。而到了近代,特別是新中國剛剛成立,中國的經濟重心是在北方,特別是以東北三省為代表的重工業、製造業地區。擁有獨立完整的產業鏈、教育體系、社會文化體系等,再加上東北擁有豐富的土地、礦產、石油資源。所以以東北為代表的北方城市成為了新中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這其中就有北京、瀋陽、哈爾濱、天津、大連等城市。經濟建設成就舉世矚目,曾經的北方城市可謂風光無限。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實行開放型市場經濟,曾經的計劃經濟模式被市場經濟模式取代,東南沿海為代表的南方城市大力招商引資,發展出了完整的工業產業規模,經濟發展實現逆襲,反觀曾經的老牌北方城市,經濟發展陷入迷茫之中。當我們認為南方經濟大時代即將來臨之際,北方一些新興城市崛起,重新塑造南北方城市經濟建設格局。

以河南鄭州、陝西西安、山東濟南、京津冀城市群為代表的新興北方城市逐漸崛起,用行動詮釋著北方城市的經濟復興。

先看鄭州,作為人口大省河南省省會,鄭州的發展寄託著上億河南人民的願望。幾年前的鄭州經濟上還不及湖南長沙,短短幾年過去了,鄭州已經成為可以挑戰中部龍頭武漢市,曾經的中部單核發展已經變成雙核發展。而且可喜可賀的是2016年,鄭州成功被列為國家中心城市頭銜,如今的鄭州是黑夜裡的一束光,照耀著北方大地,為北方城市經濟建設帶來希望。

再來到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史的自古帝王都:西安,歷史上大多是一座王朝的權力中心,這也與北京這座權力中心城市遙相呼應。而當前東部沿海經濟發展外溢,發展道路自東向西延伸,西部大開發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重戰略級別規劃將拉升西安的城市地位。

再看山東濟南,濟南近年來合併萊蕪,全省打造濟南為新的經濟增長極,未來發展令人期待。

最後來到京津冀城市群,作為北方最強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是北方城市崛起關鍵「先生」,更是指揮樞紐,近年來一些人總是喜歡用長三角珠三角去對比京津冀。殊不知長三角珠三角經過市場經濟的改革深度發展,模式已經固定化,而京津冀目前處於改革起步階段,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其探索,等到京津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將會直接聯動北方城市群經濟體實現跨越式崛起。

今天的北方,面臨的經濟發展道路任重而道遠,如何利用政策轉化為經濟發展是要探索的話題,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給了一大堆,但是依舊離不開老的經濟發展模式:重工業,當生態環保經濟發展方向到來以後,這種經濟轉型的陣痛一直刺痛著北方城市發展。先發展後治理的模式已經成為歷史,不符合當代經濟發展的結構架層,當降速發展下來了以後,面對人口外流現象又顯得無可奈何。

最後,隨著目前周邊外部環境的壓迫以及國外高科技產業的技術封鎖,東南沿海經濟組織必將往內陸地區延伸,此時的北方經濟發展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

相關焦點

  • 北方諸多新興城市成北方崛起之希望!
    南方經濟的發展勢頭強於北方無可爭議,但北方也有很多新興城市正逐漸崛起,包括老牌都市也都在改革中不斷謀新的發展。從古至今,南北之間的經濟格局一直變換不停,北方基本上脫離不了「權利中樞」的角色,南方將經濟重心牢牢攥在手裡。
  • 武漢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中新網武漢6月19日電 題:武漢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記者 張芹  位於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交匯處的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沿線重要節點城市,這座老工業基地如何譜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近期,武漢捷報頻傳。
  • 樂華城,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
    在涇河新城這片熱土之上,樂華恆業集團打造的千畝文旅城邦樂華城國際歡樂度假區,通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涇河新城現象級的文旅標杆,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活力。2019年西安市5次入圍攜程國內旅遊城市十大人氣目的地,被評為2020年全球20個熱門旅遊目的地、全國十大熱門旅遊城市、十大最安全旅遊城市、夜間經濟十強城市、最具歷史文化底蘊文明旅遊城市,榮膺IAI國際旅遊營銷金獎。而樂華恆業集團投資的樂華城,扼守西安發展北門戶,是助力文旅發展的重要一環。
  • 今年北方或將只剩一座TOP10城市 中國區域經濟南北失衡怎麼破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今年北方或將只剩一座TOP10,中國區域經濟南北失衡怎麼破2020年還剩最後一個月,很多地方都在拼命衝刺,追回因疫情而落下的時間。根據已公布的前三季度數據,再次說明了中國區域經濟正在經歷40年來的最大變局:南京自改革開放以來,GDP總量首進前十。武漢扛住了疫情衝擊,保住了前十位置。
  • 大唐財富解析十四五規劃:關注中國區域經濟的未來格局
    十四五規劃意見稿中,除了像舉國體制幹科技、內循環聚焦國內消費、大力發展製造業這些最熱門的話題以外,還有一件事情需要去重點關注,那就是中國未來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畢竟,哪裡經濟大發展了,資金就會流向哪裡,哪裡就會有財富效應。
  • 中國格局重新洗牌?面對城市的發展,你會選擇南方還是北方?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國家和人民的發展。尤其是在上世紀改革開放之後,國民經濟大量復甦,城市化,現代化的腳步日益增長。在幾十年的發展中,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區域經濟城市群。過去的歷史上,中原和北方地區一直是全國的重點發展地區。
  • GDP「南強北弱」,中國城市格局已定,這些城市不再是香餑餑?
    之前網上關於中國南北差距的話題,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從表面上看,北方的發展確實不如南方,那麼,現如今國內的「南北差距」到底如何呢?國內前三季度的GDP已經公布了,從中國城市GDP前十的排名中能夠看出,北方只有一座城市上榜,就是北京,排在第二位,而剩下的城市都是南方城市,上海、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
  • 南北城市GDP排名:北方城市集體「失守」,武漢頂住壓力衝進前10
    中國自古就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以秦嶺為分界線,我們把中國分為南北。這些年來,中國對外和一些發達國家的競爭,對內、南北各城市也在互相「競爭」。事實上,這是一個好現象。競爭要發展。對這種良性競爭,我們絕對提倡。
  • 老城蝶變,創新中心核心區悅動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1412格局」「六個千畝」等概念不斷在這座老城區翻湧,推動青島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高質量發展逐漸迸發新的城市活力。堅持黨建引領,煥新老城發展活力2020 年以來,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創新中心核心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各項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市北全區聚焦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的歷史方位,以當好排頭兵、打造新高地、建設核心區、爭當驅動器為總要求,定目標
  • 蘭新高鐵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連接甘肅蘭州至新疆烏魯木齊的蘭新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通運營近六年來,蘭新高鐵已累計運輸旅客6760多萬人次,在推動地區協調發展、便捷旅客出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請聽央視記者發來的報導:(這裡是蘭新高鐵始發站的烏魯木齊站……乘坐蘭新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一路向東,可以領略天山、沙漠、戈壁等極具新疆特色的地理風貌。新疆是旅遊資源富集區,高鐵的開通為新疆旅遊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2019年,新疆旅遊呈井噴式增長,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2億人次。
  • 活力市北丨「新經濟」點亮城市榮光
    順勢而為,市北區打通線上線下的市場要素配置,「1412」發展格局、「六個千畝」等新經濟氣象不斷湧現……「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三新經濟精耕細作,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高地,存量迭代增量崛起,驅動高質量發展之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線上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線下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 多國人士高度評價中國經濟成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造福全球
    央視網消息: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而中國經濟在疫情衝擊下挺身而出,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 任澤平:北方只剩一個TOP10城市!南北差距為何拉大了? ——鳳凰網...
    從五千年歷史看,由於北方因農耕、遊牧兩大文明長期衝突融合導致戰亂頻發及南北氣候差異等,中國人口和經濟重心逐漸從黃河中下遊向長江中下遊轉移。計劃經濟時期,北方因資源富集等形成重化工業優勢而領先南方。改革開放後,北方依靠要素和投資驅動繼續階段領先,但也導致市場化改革內生動力不足;而南方依託便利的海運和長江內河航運優勢,通過市場化改革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而逐漸崛起。
  • 黑龍江綏化依託實體經濟為農區發展注入新動力
    新華網哈爾濱7月12日電(記者程子龍)在經濟增速回落背景下,如何讓實體經濟從困局中突圍以穩增長?作為傳統農區,黑龍江省綏化市通過創造性地激活鄉鎮村經濟和「飛地招商」的形式,以及為原有經濟發展模式注入新動力的方法,探索出了一條農區發展新路。
  • 南北城市PK 大唐財富看好北方這座城市
    全國人民經久不衰的「南北大戰」又有新劇本了。最近,南北方城市經濟大PK,結果全國TOP10城市中,北方僅剩北京這一座城市上榜,其餘全部是南方城市。從前一直提的是「東西部經濟差距」,對於南方北方更多的是來自各種食品的甜鹹之爭,不知不覺間,南北經濟差距已經逐漸拉開。
  • 太原是如何成為北方城市經濟衰退中的例外的
    南北差距成為近年的一個顯性話題。東北、河北、天津、山東等省的經濟增速紛紛下滑或被下調。瀋陽、大連、哈爾濱、天津、唐山、石家莊、蘭州等城市在全國的排名不斷後退。太原則成為北方排名進步最大的城市。2000年,太原GDP在全國的排名為77名,2016年上升到70名,2020年三季度進一步躍升至56名。
  • 解讀城市夜經濟發展的「活力因子」 「2020中國夜光經濟圓桌會」在...
    解讀城市夜經濟發展的「活力因子」 「2020中國夜光經濟圓桌會」在蓉舉行 成都日報 2021-01-17 07:44
  • 天津10大新興商圈正在崛起 商業發展指數up!
    不斷後來居上的新興商圈,開始出現與傳統商圈分羹趨勢,同時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重新影響著天津商圈的商業發展格局。   天津十大新興商圈解讀   目前,天津新興商圈主要有十個,分別是:泰達開發區商圈、津濱大道商圈、津南核心商圈、空港經濟區商圈、中北鎮商圈、河東CBD商圈、武清商圈、水上奧體商圈、大梅江商圈以及東麗開發區商圈。
  • 四大國家級城市群新格局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軸」如何崛起?
    兩地頻頻靠近,透露出全國經濟發展格局的新走向。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黃先海指出,按照菱形結構板塊理論,在全國經濟版圖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個城市群構成了一個菱形結構,而位於長江經濟帶頭尾兩端的長三角和成渝加深協作,將能起到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軸作用。
  • 南方VS北方!30個城市經濟、資金、工業比拼,前者碾壓後者!
    東海的孫吳政權以及東晉在南京建都,才逐漸將江浙一帶開發出來。但福建、廣東等閩南和嶺南一帶,仍是蠻荒之地。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逼迫晉王室南遷,開啟了漢人的第一次衣冠南渡,這次南渡推動了南方經濟發展。 南北朝隋唐時代,是南北方強弱格局轉換的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