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跌入存量競爭時代,銀行急尋出路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全文共2853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信用卡衝卡量」、「大量批卡,最高20萬元」、「現在只需要帶上身份證就可以辦理最低3萬額度的信用卡,趕快來吧、免年費!」3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線下信用卡展業和交易量近乎停滯,各家銀行均開啟了花樣「自救」。在線上瞄準C端加大推廣量持續獲客,線下則在合作方向上考慮全行業務,藉助優質資源幫扶B端商戶。經歷了幾年的高速增長,信用卡業務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在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衝擊波」的影響下,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商業銀行將會面臨由於經濟衝擊帶來的不良率提升的問題,應提高預判能力做好應對措施。

01

轉戰「線上」搶佔C端用戶

一季度原本是各行各業喜迎開門紅的好時機,但在疫情的影響下,這樣的期待淪為泡影。遠在湖北荊州隔離的柳林(化名)已經在家宅了兩個月,「小區都封了,快遞也進不來,強忍住一切不必要的網購,兩個月信用卡好像才花了200元,主要還是交電費。」另一位遠離疫區中心的重慶女孩曹敏(化名)兩個多月也只有不到1000元消費,她告訴記者,「2月的信用卡帳單總共只有3筆,其中2筆還是保險費用,有1筆網購用來買口罩」。

疫情之下,用戶的「佛系」消費也讓銀行信用業務遭到衝擊,銀行也開啟了新一輪「自救」,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建立帳號,進行信用卡的推薦和展示,通過線上方式,彌補線下交易的困難。例如,中國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銀行視頻的主角基本都是銀行的工作人員,不少客戶經理通過短視頻來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粉絲量從幾千到幾十萬不等。

而原本主要依託線下渠道銷售的中小銀行,也開始擁抱網際網路主動加強線上運營能力。「家明表哥」是東莞農商行的一位信用卡金牌銷售,在疫情期間,他通過製作信用卡主題系列情景劇的方式將該行信用卡推廣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很多用戶就是通過社交媒體看到他極具個人特點的短視頻而接受了他的信用卡服務。

這樣新生代營銷方式也將成為銀行信用卡推廣業務未來發力的重點。信用卡市場資深研究人士董崢表示,短視頻為信用卡營銷開闢了一個新的渠道,從中看到了發卡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的理念上有了大膽的創新和與時俱進的意識。但是利用短視頻做信用卡營銷,就要考慮到要用什麼內容、方式來吸引用戶,需要深入研究和揣摩卡友心理,以及自身定位。如果僅僅是把辦卡、用卡的流程、內容,簡單地讓員工在視頻中危襟正坐地朗讀,這與真正的內容視頻化創作相差甚遠。

02

預售行動拉攏B端商戶

疫情以來,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無疑是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大量商戶無法正常營業,一些已經開業的商戶,也開始轉戰線上,壓縮經營規模。銀行也在這場戰「疫」中進行了新的嘗試,調整客群拓展全行業渠道借力開發B端商戶資源。

「逾越者聯盟」是招商銀行信用卡App推出一次全新嘗試,其核心目的就是為了助力餐飲、汽車、電商、電影等各個領域的十萬多個合作夥伴儘快復甦。招商銀行率先籌集7億元專項資金,針對餐飲行業未大規模恢復堂食現狀,新增外送和預售服務。

細化到點對點的扶持力度上,以餐飲業為例,目前大規模堂食尚未恢復,招商銀行信用卡新增了外送和預售服務,首批聯合瑞幸咖啡、海底撈等商戶共同拓展外送服務,尋求線上增量,在電商方面則新增億元規模專項資金補貼商家助力銷售額提升。招商銀行信用卡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為了真正助力餐飲合作夥伴恢復信心和業績,招商銀行信用卡提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對商戶端實現「預售+引流+補貼+復購」循環模式,對用戶端實現「便捷+實惠」良性模式。具體來說是,採用預售模式提前為商戶鎖定交易,實現引流;同時給予用戶一定的補貼,從而帶動復購。

疫情之下任何一己之力都是單薄的,「自救」與「互救」同樣重要,一邊是餐飲商戶前所未有的經營困難,另一邊是企業復工後增加的用餐需求。廣發信用卡也聯合眾多品牌餐飲商戶發起「工作餐安心送」計劃,提供從餐廳廚房直達辦公室的送餐服務,連接商家和企業單位,解決彼此需求,共抗疫情,旨在幫助復工企業的吃飯難題,同時又幫助餐飲商戶度過難關,減少損失。據了解,目前該計劃已在上海、廣州率先落地,也已在北京地區展開。

一位國有大行信用卡從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事實上,信用卡業務從發展開始就有廣泛合作的B端商戶,但主要拓展的還是C端用戶渠道,現在用戶對信用卡需求幾乎飽和,在C端紅利漸退之後,服務於B端商戶也成為銀行發力的新方向。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種B端的業務切入,一方面能夠吸引到C端用戶,通過性價比較高的預售方式快速發展業務;而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聚攏餐飲行業資源,為餐飲的復工復產、重煥生機提供有利契機,是一種雙贏舉措。

03

存量競爭時代來臨銀行壓力倍增

信用卡業務在經過近幾年的高速增長後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想要脫穎而出唯有推陳出新迎合用戶和市場的需求。事實上,在實體經濟壓力和金融強監管政策下,2019年商業銀行就開始主動調整策略,對信用卡的展業不再那麼激進。2019年上市銀行中報披露之時,個別銀行就曾出現新增發卡量減速、在冊卡數出現負增長等罕見情形,而這樣的現象在2019年四季度已經演變成為行業整體趨勢。

根據央行最新發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暨年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2019年第四季度,全國借記卡新發卡2.22億張,環比下降4.26%;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新發卡0.45億張,環比下降15.95%。從2019年全年來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46億張,同比增長8.78%,這一增速較2018年的16.73%已然大幅下滑。

「信用卡發卡量驟降主要還是貸後端延伸到了貸前。」在蘇筱芮看來,2019年下半年以來,貸後環境較為嚴峻,一來由於大環境原因,申請人資質有所下滑,二來第三方催收機構受嚴格規範,逾期率逐步上升,銀行受此影響主動收縮。

不過,彼時部分銀行發卡降速大多是出於主動調整的策略,在經營方向更加注重精細管控風險,獲取優質客戶,提高服務品質。然而,在今年一季度疫情影響之下,銀行則是被動接受衝擊。一位國有大行信用卡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在現在的情況下,銀行肯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下調新增發卡的目標。疫情衝擊帶來的信用開發卡減少是永久性的,即使疫情結束,也不會出現較大規模的反彈。

疫情「衝擊波」也讓業內對2020年一季度信用卡市場表現不容樂觀,郵儲銀行高級經濟師卜振興直言,受疫情影響,年初以來的發卡量會出現明顯下滑。除了面籤環節導致的發卡量下降壓力,商業銀行未來還將面臨部分持卡人還款能力下降而引發的不良率提升的問題,商業銀行要提高預判能力,做好應對措施。除此外,線上支付融資手段的發展也會衝擊傳統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要面向市場,緊盯同業,不斷調整業務模式。

蘇筱芮預計,新增發卡量還會進一步下滑,尤其疫情期間,貸前無法線下展業,貸後催收端工作困難,再加上大量申請延期還款的客戶,銀行勢必會在貸前端收縮戰線。

相關焦點

  • 信用卡進入「存量支撐」時代 廣發銀行首創三方商旅信用卡
    信用卡「存量支撐」競爭「信用卡已經從工具之爭變成平臺之爭,到正在進行的生態之爭。」針對此三方聯合跨行業首創商旅信用卡「新物種」,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營銷總監楊勇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信用卡行業的20年間裡,目前已經不是剛開始的跑馬圈地階段了,而是進入了存量支撐時代。
  • 信用卡業務進入存量客戶經營時代 華夏銀行收入同比增長14.89%
    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159.47億元,比上年增長14.89%。對此,華夏銀行信用卡中心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整體信用卡行業逐漸步入「存量客戶」經營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該行加大了對存量客戶經營的投入力度,且加強產品創新力度,不斷拓展產品領域,通過個性化的產品拉動細分領域的客戶增長,以及注重信用卡業務的發展質效的同時提升營銷轉化率等等。
  • B端C端齊發力 銀行求解信用卡存量困境
    原標題:B端C端齊發力 銀行求解信用卡存量困境 摘要 【B端C端齊發力 銀行求解信用卡存量困境】信用卡衝卡量大量批卡,最高20萬元現在只需要帶上身份證就可以辦理最低
  • 多家銀行調整信用卡積分規則 存量積分大幅縮水
    套現「薅羊毛」太狠,有的銀行急了。6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發現,廣發、民生、興業、華夏、中信等股份制銀行近期調整了信用卡積分累積方式,信用卡積分或權益大幅縮水。例如,廣發信用卡將102.69萬戶商戶列入不累積積分名單,民生信用卡取消拉卡拉(300773,股吧)等19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交易累積積分。
  • 多銀行發布信用卡禁令
    如光大銀行信用卡開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資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導致交易失敗,光大銀行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降額、止付、凍結、鎖卡等管控措施。持卡人應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適度透支。  在此之前,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信用卡中心也在7月發布類似公告,嚴禁信用卡持卡人以任何套現、欺詐、惡意刷單等違法或虛假消費套取銀行信貸資金、積分等。
  • 信用卡增長紅利殆盡,招商銀行開啟新玩法
    橫向來看,在Analysys易觀發布的2019年6月移動App Top1000排行榜中,月活躍人數前100名中,銀行類App僅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農行掌上銀行和招商銀行、招商銀行掌上生活五個App上榜,且招商銀行掌上生活是唯一一個銀行信用卡App。即使如此,劉加隆依然很焦慮,「我們所面臨的競爭環境和競爭的複雜性前所未有。
  • 信用卡積分權益大縮水:重慶銀行一刀砍掉90%存量積分
    例如,廣發信用卡將102.69萬戶商戶列入不累積積分名單,民生信用卡取消拉卡拉等19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交易累積積分。城商行中,重慶銀行刷卡交易積分累積縮水10倍,存量積分縮小90%。一邊是部分銀行將網絡交易刷卡計入積分,如平安銀行自4月10日起取消實體刷卡MCC發分機制,實行行動支付發分;一邊是銀行對抗「黑產」套現,不斷修改積分累積規則和權益兌換規則。套現既可以套現金,也可以套積分。在閒魚App上,販賣信用卡積分兌換的家用電器、數碼產品、時尚飾品、消費兌換禮券等的商家不在少數。
  • 信用卡「薅羊毛」太猖狂,銀行們急了...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辛繼召,雷思敏編 輯丨馬春園套現「薅羊毛」太狠,有的銀行急了。城商行中,重慶銀行刷卡交易積分累積縮水10倍,存量積分縮小90%。一邊是部分銀行將網絡交易刷卡計入積分,如平安銀行自4月10日起取消實體刷卡MCC發分機制,實行行動支付發分;一邊是銀行對抗「黑產」套現,不斷修改積分累積規則和權益兌換規則。套現既可以套現金,也可以套積分。
  • 中信銀行信用卡業績背後 科技賦能銀行敏捷組織轉型
    另外,中信銀行信用卡的手機客戶端動卡空間APP月活客戶突破1000萬。在發卡量、交易量、業務收入等業績實現飛躍式發展的同時,中信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尤顯出色,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為89.48億元,不良率為1.74%,較上年末下降 0.11 個百分點,風險水平保持穩定。
  • 2019年度銀行信用卡中心排行公布,工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問鼎
    到2019年末,我國信用卡發行總量將突破8.5億張。相對於14億人的中國市場而言,人均持卡不到0.6張/人,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人均4.6張的持有量。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相對於2018年末,我國人均持卡量提高了0.02張,這意味著對各大銀行而言,還有足夠的時間為信用卡存量時代的到來做準備。
  • 多家銀行與美團推出「聯名信用卡」 加速布局線上消費
    如今信用卡業務已經進入存量市場,不少銀行開始另闢蹊徑,與網際網路巨頭合作,大玩「聯名卡」。比如交通銀行聯手京東推出了「交通銀行京東PLUS會員聯名信用卡」,希望藉助金融科技,布局線上消費場景。除交通銀行外,平安銀行、廣發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在多個消費領域深挖客戶群,推出了聯名信用卡。
  • 《亞洲貨幣》2020「中國零售銀行大獎」揭曉,招行信用卡摘得「最佳...
    近日,國際權威媒體《亞洲貨幣》揭曉2020年「中國零售銀行大獎」獲獎機構,招商銀行信用卡榮獲「最佳信用卡銀行」獎項。信用卡是零售銀行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獲得該獎項表彰的銀行,表明其在保持信用卡業務的增長方面領先同業,並在信用卡技術創新、用戶體驗、風險管理等方面表現卓著。
  • 老大今年20歲 1995年廣發銀行發行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的信用卡
    與此同時,信用卡發卡量的增長帶動了信用卡消費成交量的線性增長,其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首家發卡行廣發銀行敏銳捕捉國民消費需求,憑藉持續創新在信用卡行業領域拔得頭籌,與招商銀行、中信銀行首批成為「時代弄潮兒」。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標準信用卡面世改革開放以來,外資企業大舉進駐中國市場。
  • "得場景者得天下",平安銀行信用卡以極致客戶體驗鞏固頭部地位
    作為行業佼佼者,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產品同質化日益突出等問題時,平安銀行信用卡通過場景化經營、深入打造"快、易、好"的極致客戶體驗,鞏固平安銀行零售轉型成果,深耕存量用戶,整體業務在後疫情時代快速反彈。流通卡量同比增長超10%隨著消費升級,消費金融迎來巨大發展空間,同時我國信用體系日漸完善,信用卡逐漸成為我國居民消費的主流支付方式。
  • 銀行發力全渠道零售 聯名信用卡時代已開啟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張志偉信用卡業務已經成為銀行金融零售轉型的關鍵點之一,在金融科技的滲透下,信用卡行業也邁入了數位化運營時代。銀行聯手網際網路平臺共贏 又到了一年一度「雙11」,《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為了能更好地解決消費者「錢包」充足的問題,不少商家聯合銀行共同推出了信用卡優惠服務。 比如交通銀行(港股03328)就推出了聯手京東打造的「交通銀行京東PLUS會員聯名信用卡」。
  • 積分縮水、權益降級……信用卡怎麼了?
    信用卡積分為何縮水了?廣發、民生、興業、華夏、中信等銀行近期均調整了信用卡積分累積方式和部分信用卡積分權益,重慶銀行更是將信用卡積分縮小10倍,原來消費滿1元就可累積 1 分,現在消費10元才積1分。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銀行調整信用卡積分規則,主要是提升用卡安全,規範積分套現行為。在存量市場,積分規則將更加精細化。這一調整也是信用卡從增量市場進入到存量市場競爭時代後,銀行進行的風控升級和運營精細化。另外,控制成本也是信用卡中心縮減信用卡積分權益的一大考慮。
  • 信用卡業務關注度下降 多家銀行延續減免年費
    近日,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公布了2018年年費實施的優惠計劃,其中,浦發銀行和光大銀行均延續了2017年的信用卡優惠減免政策,浦發銀行此次參與減免主副卡年費的信用卡高達62款。
  • 透視銀行信用卡業務
    收入主要來自於結算收入,在信用卡使用量微乎其微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此項業務收入較少。緩慢發展時期(1985-2002),自主發卡1985年6月,中行珠海分行發行了境內首張信用卡-中銀卡,開啟國內銀行自主發行信用卡的時代。國內商業銀行既做發卡業務也做跨行收單業務。
  • 控制成本 多家銀行信用卡「福利」縮水
    光大銀行將於7月5日起取消銀聯陽光白金卡等多個卡種的航空延誤險服務;中信銀行(港股00998)也宣布取消鳳凰知音國航中信銀行聯名世界卡的無限次機場高鐵貴賓廳服務。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信用卡權益細則的制定將更加精準與嚴格。
  • 提速時代,交通銀行信用卡秒級服務引領服務品質再跨越
    來源:北國網2018年,中國信用卡業持續爆發式增長,然而在快速增長的背後,服務品質的穩固甚至提升卻面臨著諸多難點。據悉,交通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已達1.1億張,在客戶存量激增的情況下,服務體系的響應速度及服務質量是否能夠相匹配;面對更複雜多樣化的客戶類型和需求,是否能夠做到真正的定製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