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花院:一匹尖坡嶺 一座尼姑庵

2021-02-17 黔東南頭條

      閒雲含西嶺,杜鵑不思歸。蒼穹星月朗, 白鷺乘風回。

      一泓湖, 一輪月,一匹山,一座尼姑庵,聲聲木魚映山梁,朗朗明月照夜空:一部彌陀經,一顆禪意心。
      每天夜裡,花院湖畔尖坡嶺尼姑庵很靜,清脆的木魚聲刺破數裡蒼山;白鷺划過茫茫夜空,無意間遺落幾聲啼鳴;尼姑庵裡的佛燈吐著火苗,照亮庵裡一方夜色……不過,那是百年前尖坡嶺尼姑庵的月明燈青之夜!  


      每當路過尖坡嶺,仿佛尼姑庵裡還飄移出"咚咚咚一一"的木魚聲,但願尼姑奄一切安好,希望人間塵埃莫要飄進這方淨土,擊碎尼姑們那早已平靜的心湖。


      大約在兩漢之際(公元紀元前後),佛教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經歷漫長的歲月後,形成了有東方元素的中國佛教。加之傳入的時間、途徑、地方、民族文化、社會歷史的差異,中國佛教逐漸形成了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三大體系。尖坡嶺尼姑庵應屬漢地佛教體系中的大乘佛教。這些佛教均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理論基礎上,佛規要求信徒渡己渡人,幫助苦難者脫離茫茫苦海,登上美美彼岸。因此,尼姑庵就成為了讀透人生、看破紅塵、欲離苦海的凡塵女子嚮往的港灣、疲憊心靈憩息的家園。於是,這些女子便削髮為尼,潛心修行,希望修成正果!當然,也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人,也不乏"暫時避其禍端,以圖"東山再起"者。


      武則天可稱得上是尼姑中的傳奇人物,縱觀武媚的人生起伏,方見其尊容面目。當時,作為宮庭才人身份的她,在唐太宗李世民駕崩以後,沒有生育子女的武則天不得不同一些宮庭女子一樣,被遣送到感業寺"敲木魚伴孤燈"。為啥不到尼姑庵修行,而遣至寺門呢?說明當時感業寺是寺、庵共用,和尚、尼姑活動在一個大的空間裡,但和尚、尼姑均設有獨立場所,並且不能隨意走動,否則會觸犯戒律。


      在感業寺裡的武媚豈是籠中之鳥,而是凰中之凰。原本與唐高宗李治有曖昧之情的"武媚",從其法號一一武曌[zhào]可窺視其"志存高遠"。她所自造之字"曌[zhào]",含有"明月當空,普照乾坤"之意,蘊藏其心計城府之深、手段之高明。武則天則以《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一首詩,就勾起了高牆深宮裡的皇帝李治之魂,結束了自己四年的孤燈寂夜之旅。永徽二年(651年),武則天重返大唐後宮。憑藉其超凡能力,登上皇后寶座,並與高宗並稱「二聖」。在高宗李治撒手西去後,立即臨朝稱制;天授元年(690年),自立為帝,君臨天下,算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建立了一代王朝一一武周;705年,她在上陽宮崩逝,唐中宗遵照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後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感業寺不得不暗喜慶幸,正因其入感業寺修行,武曌[zhào]方才修成正果。到唐玄宗李隆基時代,即唐明皇在位的712年至756年時期,楊玉環也入門感業寺,後來成為令朝野暗色三分的楊貴妃,同樣弄出一番驚天動地的舉動。杜牧筆下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正是楊貴妃與唐明皇"忘卻朝政事,醉迷華清宮"的寫照。華清宮是當時皇家"後花園",故址就是今天陝西臨潼縣驪山。不過,楊貴妃與武則天只是雞凰之別:武媚步步乘雲,直上九霄成龍;楊玉環卻落得個"清除君側,棄屍荒野"。


     尖坡嶺,因其山嶺氣勢雄偉,雲罩峰霧裹嶺,氣象變幻萬千。當地人說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自然尖坡嶺尼姑庵顯得更為神秘。難怪北宋詩人曾公亮在《宿甘露僧舍》一詩中描述:"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尖坡嶺尼姑庵的原址在牛角寨的後山上,大約建於明朝年間,後因世道之變,於清朝雍正年間遷到尖坡嶺。現在,尖坡嶺尼姑庵已草木封山,僅有屋基條石沉睡於樹木下,路徑石塊靜躺於草叢裡。在瘦風悽雨中,還有一棵棵守望於此的木姜樹,春天季節飄溢著醉人的芬芳,此時人們就記起了尼姑庵隱去的背影,這裡曾經留下不知多少尼姑的足跡,縈繞著尼姑們遙遠的辛酸故事!尼姑奄雖然已經湮沒於歷史煙塵中,但人們每每經過和尚地大土、梯子田陰衝溝和尚田時,還仿佛看見尼姑們辛勤勞作的身影。


     當走進鳥鳴山更幽的尖坡嶺時,那清香的木姜樹味會讓人心曠神怡;當年尼姑庵由牛角寨遷移尖坡嶺,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有一個版本說,有兩大戶人家為了讓兒孫榮華富貴,分別請風水師四處尋龍,卻同時相中尖坡嶺一處寶地,因為彼此棋逢對手,誰也不肯相讓。後來,一位高人一計定乾坤:"這是神的旨意,雙方休要再爭,此寶地宜為佛家安身之所"。於是,尼姑庵便從牛角寨後山遷居於此。這倒符合當地"僧佔名山,尼棲勝地"之說法。

     不過,尖坡嶺來龍連綿起伏百餘裡,山勢雄奇壯美,海拔1200餘米,常年雲霧縹緲。尤其在夜雨晨晴之時,東方一片雲海,冒出幾座山峰,似瀛洲、似萬丈、似蓬萊。當旭日噴薄而出時,雲海徐徐翻騰,隨風湧上尖坡嶺,繚繞林中尼姑庵。但見尼姑輕盈漫步,宛若仙宮神女款款出入。這裡山高水高,泉水淙淙,清涼甘甜;這裡春夏山花爛漫,鳥語花香,木姜樹的清香更誘人。也許,芳香的木姜味是尼姑庵遷移至此的原因之一吧!因為佛家人不殺生、不沾腥,吃素乃是本規,木姜子、木姜花、木姜葉則是酸菜系的絕佳配料,若能每餐有一缽酸菜,將是最爽的菜餚啦!庵裡的尼姑們都有一套製作罈子酸菜的手藝,遠近百姓讚不絕口。這到底與中國民間古老傳說的孟婆湯有沒有直接聯繫,尚且不清楚。不過印度佛教傳入中國,融入了諸多中國文化,已經中國化了。相傳觀音菩薩進入中國之前的原型是男性,當其進入中國時間長了,加之其從良從善,是一位大善大美之形象,美人只有慈母才享有、美女才般配,現在觀音菩薩則越長越好看,成為人們心中最完美的美女菩薩。所以,後來人們編織出了中國道教文化與印度佛教相結合的故事:"奈何橋與孟婆湯"。


     無論佛家、道家、天主都認同世上存在多個空間,把一個世界分為陰陽兩界。相傳,人死後走向陰間,沿途要經過黃泉路一一忘川河一一奈何橋,奈何橋有一個望鄉臺,望鄉臺邊有一個叫孟婆的老婦人在賣"迷魂湯"(即孟婆湯),忘川河邊還有一塊三生石,三生石記載著你的前世今生來世。喝了一碗孟婆湯,就能忘記了一切,包括自己在內。這樣,你才能走過奈何橋而投胎轉世(即來世)。並且以奈何橋為界,開始新的一次輪迴。青石橋面上有五格臺階,橋西為女,橋東為男,左陰右陽。恩愛夫妻雙方可在此一遇,「誰若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仿佛是夫妻百年的約定,千年的姻緣。喝了孟婆湯,如同陌路人。倘若彼此有緣份,來世再做夫妻。這似乎是一個幸福卻又悽美的結局。當然凡心未泯,豈有不念紅塵之理。曾有一個頗具文才的佚名尼姑留下詩文《孟婆湯》:   

"你要去哪裡
我要去遙遠的奈何橋
那裡好嗎
佛主說那裡可以喝上孟婆湯
孟婆湯真有如此之靈
真想喝上一碗孟婆湯
忘掉一切煩惱
忘掉一切恩仇
來世
好好重新做一回人"

      然而,對傷透凡間紅塵的尼姑們來說,特別是感情受到傷害、婚姻遭遇磨難的女子,巴不得多喝幾碗孟婆湯,把傷心的往事忘得乾乾淨淨,重新投胎做人喲!但是,不乏存在紅塵之念未絕的現象,興許是當時迫於無奈而遁入空門。

      浙江省溪口鎮葛竹村有一書香門第之女叫王採玉,由於家庭中道敗落,十幾歲時就嫁人。不想,生一個兒子夭折,丈夫又被一場霍亂奪去生命。王採玉便帶髮修行於金竹庵,以待有緣之人出現。五年後,在堂兄王賢東的介紹下,還俗嫁給溪口鎮玉泰鹽鋪的蔣肇聰為妻,因為蔣肇聰前兩任妻子都已去世。1887年10月31日,王釆玉、蔣肇聰喜得一子,取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看來,王釆玉的五年修行真是修成了正果!當時,金竹庵一定是光環輝煌,聞名四面八方。如今,不知道金竹庵還香菸嫋嫋、木魚聲聲?不過,王釆玉的故事一定還在流傳著……

     尖坡嶺很美,美得"一踏糊塗",人近人不離,神來神不歸;尖坡嶺尼姑庵很靜,靜得心中自有天地,可謂"漸漸忘卻一衣紅塵,慢慢迎來一片淨土"。尼姑們雖然禪燈相伴,但在木魚聲中徜徉於佛經海洋,尋覓著心靈深處的家園;一心向佛佛自成,南無阿彌陀佛度春秋,探覓著人生演繹的真諦。


      尖坡嶺尼姑庵雖然清靜,但是尼姑似並不寂寞,大千世界,佛心誠誠,佛界道道,尼姑心中擁有一片天空。"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春看花開花謝,夏看草木蔥鬱,秋看彩葉滿山,冬看雪花飛飛。晨看紅日出浴,暮看落日飛霞,夜看明月當空。身著青衣的尼姑半遮羞面半掩目:冬來青菜綠,春至竹筍新,採山裡菌菇,摘荒坡蕨菜,討藤上蜜桃,嘗高樹荔枝,品園邊柿子,醉聞木姜花,製作土壇酸菜……

      風卷愁雲去,鳥鳴空山中。尖坡嶺尼姑庵遠離都市,尼姑們心中少了許多紅塵煙雲,身心有一處寄託:日夜輪迴平靜靜,雲湧雲散漫悠悠!
      尖坡嶺尼姑庵裡皈依佛門者多為人生坎坷、時運不濟、感情多舛者,至於暫隱待出,厚積薄發,暫且不曉,但曾經有一位冷峻深沉的尼姑,在尖坡嶺尼姑庵憩息一年就雲遊他方雲庵,其行蹤不定,卻實有些神秘!本來,尼姑庵裡的規矩甚多,相互交流的機會更少。並且,尼姑庵裡還點綴一些離奇的故事,以增添其神秘色彩。此庵從牛角寨遷移至尖坡嶺時,新庵落成在即,但一鼎近千斤重的洪鐘卻未搬來,不知如何是好?然而,次日拂曉到新庵一瞧,洪鐘已經掛在鐘樓上,闖擊之聲遠播十裡之遙。想必沒有一二十個彪形大漢群策群力,休想將這一龐然大物從七八裡的牛角寨搬運上尖坡嶺新庵裡,何況還是崎嶇坎坷的羊腸小道!自然就會不言自明:無非是有神力相助所致一一佛的威力!鍾乃庵中法器,"上徹天堂,下通地府"。庵裡洪鐘懸脊梁,梵音鳴悠遠,百姓都挺尊重雲庵霧廟,那裡居住著一些修行的尼姑。當你清晨來到木姜山時,一群身著紅黃灰相間的紅嘴相思鳥飛竄林間,在林中鳴唱,聲音清脆動聽、委腕優美,單音為雌相思鳥、複音為雄相思鳥。相思鳥成為夫妻後,終身為伴、不離不棄,一旦對方不幸死去,另一隻則獨守一生。故人們將這種鳥叫相思鳥,算是忠貞愛情的化身。相傳,尖坡嶺尼姑庵裡就有如此令人敬佩的尼姑惠雲大師,就是為堅守愛情入庵為尼。之前,她與丈夫感情很好,只因丈夫被病魔奪去生命,自己心恢意冷,夢想皈依佛門,到尖坡嶺尼姑庵修行超渡,企盼來世與丈夫再續前𡟇。

       據附近老人說,民國年間,尖坡嶺尼姑庵有十來個尼姑,個個高挑飄逸,氣質非凡;人人都有一身醫術,時常為附近人家救死扶傷,深得百姓愛戴。後來,新時代國泰民安,封建倫理沉沒,尼姑蓄髮回歸凡塵,融入新社會,也算是修成正果!
      一尼姑因對尖坡嶺感情很深,還俗後嫁入當地丁姓人家,當地人稱呼其四老太。當地上了年紀的人都記得,四老太剛嫁入丁家時年輕漂亮,氣度非凡,受人尊重。她一生樂善好施,是當地名人。於六十年代過世。人們還說,四老太剛剛過世的那一刻,寨鄰正好降生一男童,人們說這男童定是四老太轉世。時光荏冉,男童天資聰慧,漸漸長大成人,也有一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之心。應兆了"一心向佛,自有善心"的僧人修行之道。

      但也有在修行中不幸圓寂的年輕尼姑,處於揺擺於紅塵與仙界之間的尷尬境地。企盼仙境佛界遙遙無期,回首紅塵卻又十分遙遠,無奈之下仍然在尼妮庵遊蕩。
      不想,在2020年木姜花盛開的時候,仙翁、居士與夢裡水鄉、夢醒時分夫妻倆去尖坡嶺踏青,去尋覓嶺尼姑庵的足跡,希望理出尼姑們的珠絲馬跡。    

      我等從尖坡嶺和尚地進山,在一條林間小道穿行,夢裡水鄉曾經到過尼姑庵,但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他記得尼姑庵坐落在半山腰,於是各自分頭到分支山梁去探路,山越來越急嶺越來越陡林越來越密,最後還是夢裡水鄉"老馬識途",果然一匹嶺崗起伏而下,左右徐徐散開延伸,露出一把椅子型的山凹,尼姑庵就隱遁於此。不過,僅存殘垣斷壁,掩映於杉木林裡。尼姑庵旁既有散發著清香的木姜花,也有晶瑩露水般的櫻花淚!

      尼姑庵地基規模約三十畝,坐西北向東南,前方群山拱衛,視野三十裡許!縱觀尼姑庵遺址,遐想尼姑們的辛酸苦楚,早已湮沒於歷史煙塵。此時,夢醒時分在尼姑庵一處空地,點燭燒紙虔誠鞠躬,以為是同為天下女同胞,為修行尼姑以示敬意與祭奠。通過介紹,另有一樁"隱情"。近年,夢裡水鄉身體欠佳,求見神靈大師解感揭迷。最近一次是在浙江一寺廟裡,請求大師解開迷團。大師閉目有詞,當著夢裡水鄉之面說,"在雞爬坎東北面有一大庵,當年庵中有年一輕尼姑慈登蓮界,也許是紅塵未了,靈魂遊蕩四方,便纏上夢裡水鄉,使其精神萎靡不振,身體不如從前強壯。於是,擇日到尖坡嶺尼姑庵敬香化紙,了結這樁陰陽兩界的"博弈"。大夥都說只怪夢裡水鄉長得太帥,招惹陰陽兩界美女惦記,都規勸其少近女色,以免美女纏身。弄得一路戲語連連,忘了幾多行路難!

      此時,大家卻意外收穫,遇上了多年未遇的野生凍菌和香菌。在未完全腐朽的刺耳苞樹上,摘到了一朵朵如玉扇般的凍菌;在快腐朽的牛皮樹上,釆到了一朵朵板慄色的香菇。

      當晚,雞爬坎飄出了凍菌香菇煮土雞的味道!
      是夜,仿佛尖坡嶺尼姑庵的暮鍾在夜空迴蕩!

相關焦點

  • 石家莊~尖嶺
    尖嶺(Jiān ling)位於市郊東南邊緣。西濱東明渠,南鄰東王村,東鄰欒城縣小馬村。該村西北原有兩座漢代至北朝的大型古墓,(即石保62、63號古墓),墓丘高大且呈錐形,故稱尖嶺,村名因此而得。現存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重修上京毗盧寺碑記有尖嶺村名。但明嘉靖和清光緒本《獲鹿縣誌》附圖上卻寫成&34;(疑系筆誤)。該村1941年3月8日由獲鹿縣劃入市郊。
  • 【紅色記憶】血染前坡嶺
    我曾數次來到趙川,每次登上前坡嶺,望著趙川鎮嶄新的的風貌,都會心懷敬意,生出無盡的感慨。為了保證中原局、中原軍區領導機關及大部隊安全通過,汪世才當機立斷,迅速指揮部隊搶佔前坡嶺、佛爺嶺,分別以第1、第3營佔領該二處要地,以第2營為預備隊,掩護領導機關從前坡嶺西北四條嶺下的凹塘通過。 敵軍發覺北路突圍部隊進軍目的後,即以強大的火力向前坡嶺陣地發起了兇猛的攻勢。守衛前坡嶺的第1營指戰員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與數倍於己之敵展開了生死決戰。
  • 山東臨沂「唯一」一座尼姑庵,藏於深山中,真正的佛門聖地
    山東臨沂「唯一」一座尼姑庵,藏於深山中,真正的佛門聖地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有一部分人都是有宗教信仰的,而在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宗教便是佛。在中國最能代表佛的便是寺院,中國的寺院一些著名的都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的。
  • 武漢最奇葩的寺院,中西融合建築風格多樣,而且還是一座尼姑庵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把在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教徒稱之為尼姑,同時她們生活修行的地方統稱為尼姑庵,當佛教傳入中國後,如今留下了很多知名的千年古剎,不過多以和尚修行的寺院居多,尼姑修行庵堂偏少,有特色的尼姑庵更是鳳毛麟角,不過在湖北武漢有一座建築風格極其多元又非常奇怪的尼姑庵,大家卻都稱其為
  • 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竣工偏遠鄉村也能看上「三亞臺」
    通過手機地圖查看,記者發現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與其家的距離大約有18.4公裡。由此可見,阜尖嶺電視信號發射基站發射的信號,輻射廣且非常清晰。記者了解到,幹由村小組位於三亞市北部,與保亭接壤,有31戶共128人,是三亞市最邊遠的自然村之一,距離扎南村委會4公裡,距三亞市區約43公裡。
  • 供奉楊五郎的尼姑庵:曾有女歌手在此出家,是五臺山唯一的尼姑庵
    在五臺山有一座尼姑庵,這座尼姑庵叫做集福寺,是在清朝的時候建造的,也是五臺山上唯一的一座尼姑庵。在建造完成到現在,已經經歷了100多年的歷史,這中間曾經發生過戰亂和動蕩,因此被損毀了很多次,但也被多次重建。五臺山上也就只有這麼一座尼姑庵,因此這裡也備受人們關注,許多人在到五臺山上旅遊朝拜的時候,也會選擇到這個尼姑庵當中去遊玩一下。
  • 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璜尖嶺,雲走璜尖,一路上行
    「青青翠竹海,巍巍璜尖嶺。」從休寧縣的源芳鄉至璜尖嶺,地圖上不過區區8公裡多一點的路程。但也就是這段看似不長的盤山公路,卻集險、奇、秀、美於一身,吸引我三番五次前往探幽,樂此不疲。在通過一座較為古舊的小橋、繞過一處懸崖之後,映入眼帘的不是我以為的山中沙面小徑,而是一條修建較好,平整光潔的柏油馬路。更讓人訝異的是山間景致風格也在懸崖後突變,原本視覺較為寬闊的山野瞬間變得狹窄陡峭,溪流也因地勢變化後擁簇聚集而跌宕起伏。突如其來的秀麗景色,宛如視頻轉場般切入了另一個畫面。
  • 雲南大理蒼山,有個文藝小資的尼姑庵,去過的女人都想留下來
    芒果旅行日記:雲南大理蒼山,有個與世隔絕的尼姑庵,去過的女人都想留下來,是女人們嚮往的天堂。那裡青山綠樹,鳥語花香,那裡古色古香,文藝清新,那裡被稱為「最具小資情調的尼姑庵」。茶室外面種滿半山坡的多肉植物,桌子上擺著一雙小鞋子。茶室左邊是一座火爐,中間桌子放著鮮花和茶壺,四周放置條形凳子,牆壁上掛著鬥笠和山水畫,處處透著高雅的口味。芒果在寂照庵吃的齋飯,遊客20元一位不限量,原來素食也可以這麼美味。
  • 中西融合的建築風格,驚訝的是一座尼姑庵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出家修行的女性稱為尼姑,她們修行的地方統稱為尼姑庵。佛教傳入中國後,留下了許多著名的古代寺廟,但大多是僧侶修行的寺院,而尼姑修行的庵堂較少,有特色的尼姑庵更是鳳毛麟角。然而,在湖北武漢,一個非常多樣和奇特的尼姑庵。
  • 五百米泥路旁何以「成群」尼姑庵(組圖)
    文/圖本報記者 林福益 通訊員 楊生  高州市區一條不超過500米的泥路旁,「竟有」三個尼姑庵比肩而立。之所以說「竟有」,是因為當地不少人都不知道市區內有這一個特殊的建築群。  據介紹,歷史悠久的高州,尼姑庵數量堪稱廣東之最。
  • 南豐鎮尖嶺村委會菌草種植基地 「扶貧蘑菇」鼓起村民「錢袋子」
    記者 林曉雲 攝據《今日儋州》消息日前,記者在南豐鎮尖嶺村委會菌草種植基地裡看到,一個個菌棒在地上排列得整整齊齊,一株株鮮嫩誘人的蘑菇從中生長出來,令人垂涎欲滴。尖嶺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楊世傑說,「目前基地的蘑菇日均產量有300斤,在市場上飽受消費者的青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儋州尖嶺農場一交易中心加快建設
    本報那大10月13日電 (記者易宗平)近日的儋州尖嶺農場新型城鎮化建設暨旅遊工藝品交易中心項目工地上
  • 溫嶺騎馬嶺-鬥米尖-寒坑龍潭徒步爬山的告知、聲明及相關約定
    本次活動考慮走常規路線,從山後村或界牌頭處開始上山,走薄刀巖-鬥米尖-寒坑龍潭一線。大約7.5-8公裡的山路,估計用時需要6.5-7.5小時(具體看個人體能及途中遊玩吃飯情況)。車分停山前村和寒坑龍潭,避免在村莊裡的無謂行走。
  • 雲南最美尼姑庵,只種鮮花不盛行燒香,遊客卻依舊絡繹不絕
    在雲南就存在著一個特殊的寺廟,準確的說是一個尼姑庵,這個尼姑庵與其它的寺廟不一樣,它只種鮮花不燒香,但是每年來此的遊客卻絡繹不絕,因為其獨特的風景,這座尼姑庵也被稱為雲南最美的尼姑庵。02雲南最美的尼姑庵尼姑庵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比較常見,但是它的名氣遠沒有普通寺廟來的大,遊客數量上也有較大的差距,不過在雲南卻有一座最美被稱為雲南最美的尼姑庵
  • 唐代長安城「尼姑庵」數量與分布,及唐代女性宗教信仰
    歷史上的唐長安城,是一座無比輝煌的城市。唐長安城人口最多時有一百多萬,這麼多人生活在長安城裡,必然有宗教信仰的需求。 那麼,唐長安城裡究竟有多少尼姑庵呢?才能滿足長安城裡眾多女性佛教信仰的需求。 尼姑庵,也稱尼寺。通過查閱《長安志》等歷史資料,筆者得到了唐長安城裡尼姑庵的數量、名稱,以及在長安城中的位置。接下來,筆者以唐長安城朱雀大街為分界線,分別說說城西和城東的尼姑庵。
  • 蒼山腳下隱藏著,一個文藝的尼姑庵,一個綠植環繞的尼姑庵!
    但是小編今天要介紹的不是蒼山洱海,而是一個尼姑庵,是的,是尼姑庵,很多人都很好奇,尼姑庵,有什麼特別的?難道不是把削髮為泥的大師們在齋戒的時候聚在一起念佛經燒香拜佛嗎?事實上,今天的小編系列將介紹一個非常特別的尼姑庵,他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名字,寂照庵。
  • 中國最美尼姑庵,曾因侵佔蒼山被罰款1萬元,如今卻在網絡爆火
    其實並不是如此,大理是一座值得慢慢遊玩的城市,確實,相較於麗江而言,大理非常知名的景點並沒有那麼多,最出名的便是古城和蒼山洱海,也是大部分遊客來到大理必去的景點。但是除了這些景點之外,大理還有許多比較小眾值得一去的景點,比如洱海邊的喜洲古鎮,在蒼山還有一座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尼姑庵。
  • 大理寂照庵,最美的尼姑庵為什麼不燒香?卻成為網紅景點
    大理寂照庵,最美的尼姑庵為什麼不燒香?卻成為網紅景點寂照庵得名於「感而遂通,寂靜照鑑」,是一座尼姑庵,位於大理蒼山腳下古柏掩映之中。院內種植大量的花草,溫馨的環境,雅致的院落,大受遊客歡迎和讚譽,寂照庵甚至被譽為「中國最小資的寺院」「最美的尼姑庵」,很多女性來到這裡甚至想留下來!大理的寂照庵是最近非常火的網紅打卡地,它的奇妙之處在於滿院乃至後山滿山坡的多肉植物,進入寂照庵仿佛進入進入多肉的世界一樣。當然這裡也不全是多肉植物,還種植了其他的花卉。這些花可以用來供佛,也可以買回家中廣種福田。
  • 中國最美尼姑庵,曾因侵佔蒼山被罰款1萬元,如今卻在網絡爆火
    其實並不是如此,大理是一座值得慢慢遊玩的城市,確實,相較於麗江而言,大理非常知名的景點並沒有那麼多,最出名的便是古城和蒼山洱海,也是大部分遊客來到大理必去的景點。但是除了這些景點之外,大理還有許多比較小眾值得一去的景點,比如洱海邊的喜洲古鎮,在蒼山還有一座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尼姑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