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2020-12-09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但靠譜的極少. 如紀念屈原說:農曆五月初五是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汨羅江殉國的日子,端午節就是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賽龍舟是為了打撈這位英雄的屍體而演化來的活動,包粽子是為了

  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但靠譜的極少.

 

  如紀念屈原說:農曆五月初五是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汨羅江殉國的日子,端午節就是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賽龍舟是為了打撈這位英雄的屍體而演化來的活動,包粽子是為了丟入江裡讓惡魚吃飽,以保護這位英雄的屍體不被吃掉.這樣的傳說是完全經不起推敲的:屈原因楚國被秦國所滅而跳江自殺,或許值得一些楚人紀念其「愛國」精神,但他愛的是楚國,難道與楚國無關的其他國家甚至滅楚的秦國人也要紀念他?說不通!歷史上因國破而自殺殉國者何其多!照這樣的邏輯需要設多少個節日才夠用呢?專門設立一個全民節日去紀念一遇到挫折就自殺的人,有何實際意義呢?也說不通!

  還有紀念伍子胥說:五月初五是春秋時的吳國名臣伍子胥被國王夫差逼死、屍體沉江的日子,端午節是為紀念伍子胥而設立的。這個版本不可信的道理與屈原版類似。

 

  其實,端午節遠在屈原、伍子胥之前的時代就早已存在了。

 

  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中國文化追求的是長治久安,只有遵循天道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故中國傳統節日大多不是為了紀念某個人物或人為的事件,而主要與天道有關,因為人是大不過天的,有天地才會有人,地上的人只有與天道合一才能生存。天道的實質就是日月地的運行規律。

 

  日月地運行有固定的規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於人而言就會感受到氣候的變化。所謂「節」即是「節點」,過了這個節點,氣候將會有所不同,通過設置節日提醒人們注意生活方式要隨節令變化而有所調整,遵循天道生活才能永葆健康。對於人而言,沒有比健康更大的事。

  正規的節點一年有24個,即24節氣,其中比較大的節點有8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些節點是地球繞太陽運行而形成的,故與太陽曆有密切的關係.而從夏代以來的中國傳統曆法是結合了月亮運行規律的陰陽合曆,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以陰曆為主,因此節日的設置也主要看陰曆.

 

  天地之間最大的節點是四季的更替,故在四季都會設置一、兩個比較大的節日,如春季有春節、清明節,秋季有中秋節,冬季有冬至節.那麼,夏季呢?

 

  二、端午的含義

 

  端午就是代表夏季的節日.

  「端」字的本義是「正」,所以我們常說「端正」,一個人如果品性不正我們會說他「品行不端」.「端午」即「正午」之意.「午」是十二地支之一,代表陽氣最旺,故一天中「午時」是陽氣最旺的時間.十二地支與月份相配,五月正好為午月,為仲夏之月(夏季第二個月),「五」又為「午」的諧音,五月五這一天有兩個「五」相重,暗含午月午日的意思,雙午重疊,代表一年中陽氣正旺的日子,所以「端午節」在某些地方又稱「端陽節」,即陽氣正旺之意.

  當然,按太陽曆來說,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日子應該是「夏至」,但夏至與陽曆的關係比較恆定(6月21-22日),而與陰曆的關係是不恆定的,故傳統節日除「清明」、「冬至」兩個節日完全遵循24節氣外,其他節日都是在8個大的節點附近找一個固定的陰曆日以方便人們記憶,如春節為春之節,必然在「立春」前後,定為正月初一這個日子是為了將這個節日的時間固定下來,因正月初一每年都是不變的,而「立春」所對應的日子(陰曆日)每年都不同.

 

  夏天是陽氣最旺的季節,代表夏季的節日必然要在陽氣最旺的夏至附近.「五月五」這個「重午」之日正好符合夏季陽氣旺的特點,又接近夏至(如2020年在夏至三天後),故以「端午」或「端陽」為名作為節日.

 

  三、端午節習俗的養生意義

 

  端午既然是「夏節」,就是提醒人們:炎炎夏日已經到來了,生活上必須適應夏天的氣候變化!

 

  那麼夏天要如何生活呢?《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夏季,天地的陽氣正在充分展示其功能,使萬物繁榮昌盛,開花結果.人也一樣,要晚一點睡(但不宜超過子時,即23點),早一點起床(5點前起床謂之「早起」),不要厭惡日光而成天躲在屋子裡吹涼風,要使身體的陽氣充分展現出來,從事各種勞作,就像所愛的對象正在外面向你招手一樣,你要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喜愛的事情中去,而不要帶著不情願的情緒去做事,甚至發怒!

    我們的老祖宗非常智慧,除了在《黃帝內經》中用文字告訴人們夏季養生的要領外,還專門為夏天設置了一個全民享受的端午節,並為這個節日發明了兩種蘊含夏季養生意義的紀念活動,作為端午節特有的習俗代代相傳:一是賽龍舟,二是吃粽子。

    賽龍舟就是一種戶外娛樂活動。敲鑼打鼓、人頭湧湧的龍舟比賽開始了,既需要賽手,也需要拉拉隊員,你還能躲在屋子裡吹涼風嗎?由於夏天太陽大,從事不適當的活動則出汗太多,會耗傷津液和陽氣,而賽龍舟是在水裡進行的,有涼水相伴,水邊一般也是有涼風的,可以在享受戶外娛樂的趣味時,避免過多的出汗對身體健康不利。

  吃粽子就是為了解決戶外活動時的飲食問題.粽子的實質就是加了糯米做的飯糰,提示出門在外,飲食不要太複雜,記住最主要的食物——米飯就行了,只要吃飽了米飯就有力氣從事各種體力活動,糯米飯比一般的粳米飯難消化一些,但在戶外活動這個特定情況下卻是一個優勢:比較耐飢餓,吃一次管的時間比較長.粽子用特殊的葉子將飯糰包裹起來,既使飯糰方便攜帶、不易變質,吃完還避免了洗碗及保留餐具的累贅,便於戶外活動,一舉多得!

 

  從古代延續下來的端午節賽龍舟及吃粽子的習俗,提醒人們記住夏季養生的要領:夏天不要悶在屋子裡吹冷風(如現代人最喜歡的空調)、睡懶覺,這樣會使「氣不得洩」,要儘量在自然溫度下生活,讓身體適度出點汗,才能「使氣得洩」;還要儘量從事有意義的勞作,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但是也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戶外活動要在比較涼爽的地方進行以免中暑.飲食要以糧為綱,多吃米飯,吃飽了飯,就有力氣從事各種勞作,即使是體育比賽這類消耗體力的活動也沒有問題.

 

  四、龍舟的意義

 

  端午節划船比賽的船隻為何稱為「龍舟」?

 

  「龍」代表上升的氣象,與春夏陽氣上升的特點相吻合,故有 「青龍」之稱(「青」是木氣上升之色),與代表肅殺之氣的「白虎」相對(「白」是金氣下降之色,「虎」代表殺氣).

    二月二是「龍抬頭」,代表陽氣初升,「見龍在田」(《易經》乾卦九二爻的爻辭);五月五則是陽氣最盛,預示「飛龍在天」(《易經》乾卦九五爻的爻辭),代表陽氣升到 點,故比賽的船被做成龍的形狀,飛速前行,其寓意是水中的龍就像飛機離地之前加速前行一樣,很快就要一飛沖天,實現「飛龍在天」的目標了。

    由此看來,端午節還是一個與「龍」有關的節日!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在端午這個代表盛夏的特別節日裡,如果不能參加「賽龍舟」的活動,該幹點什麼有意義的事才能與「飛龍在天」相匹配呢?……

    祝 各 位 端 午 快 樂 !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端午的含義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的含義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時間:2020-06-25 09: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含義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就是代表夏季的節日。 端字的本義是正,所以我們常說端正,一個人如果品性不正我們會說他品行不端。端午即正午之意。
  •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關於端午節的這些冷知識你造嗎?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關於端午節的這些冷知識你造嗎?時間:2020-06-25 10: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關於端午節的這些冷知識你造嗎?
  • 端午節的由來、習俗及意義
    其中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在中華民族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在2009年端午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生活在大自然的節奏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每月的月圓月缺,每年的春夏秋冬,都蘊含著不變的節奏。我們生活在其中,這是我們和大自然的連結。
  • 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時間:2020-06-25 09: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又到一年端午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呢,我們了解一下。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手抄報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端午節的由來歷史故事 端午節傳統習俗習俗有哪些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等。端午節期間,各地民眾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草菖蒲等,習俗名目繁多,因地而異。  那麼,在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背後,承載著怎樣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內涵?我們今天過端午節,它的現實意義在哪裡?  這要從端午節的由來說起。端午節歷史悠久,距今已有至少兩千年的歷史。目前,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學界說法不一。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也稱"端陽節、龍節、天中節、龍舟節等",固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提起端午你的腦海中一剎啦會想到什麼?慚愧的是提起端午在我的腦海裡只有"屈原"、"粽子"、"香包",其他的則是一片空白。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確定的節日嗎?
  • 「南鑼文化」端午節的由來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又叫端陽節。2000年的歷史讓這個節日擁有著獨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端陽節的習俗有許多,我們熟知的食用粽子和龍舟只是其中之一,在我國各地,還有這諸如採藥、沐蘭湯、飲雄黃酒、採茶以及制涼茶等等具有各地特色的習俗。
  • 端午節的傳說與由來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民間極具代表性的節日,家家都會聚在一起慶祝。
  • 端午節的由來50字100字400字 端午節的來歷起源歷史故事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端午節和運動的關係由來已久,如果說古代中國有什麼大型體育節日的話,那絕對非端午節莫屬。那麼為什麼會有端午節呢?端午這個節日從何而來?小編整理了端午節的由來及歷史故事,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2018端午節高速免費嗎?
  • 【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二)端午的價值
    【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二)端午的價值 2020-06-23 0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來歷習俗
    傳統節日端午節幾月幾日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 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節日習俗如何用英文來表達?
    本周四就是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傳說故事,至今最廣泛的是屈原投江和伍子胥自刎被投江的故事,不管端午節的由來是如何,我國民間端午節的習俗都一直延續至今,其中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最為廣泛的習俗之一。大家對於一些和端午節有關的英語是不是很感興趣呢,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一年一度重要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大家可能只知道端午跟屈原有關,可是大家還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具體是什麼嗎?
  • 端午節的由來及傳說
    端午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經歷了兩千年之久。由於華夏土地地大物博,各個名族昌盛,於是形成了眾多相似的節名。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 端午節由來、習俗及溫馨提示
    端午節由來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
  • 其實端午節不只是中國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歷史由來你了解多少?
    其實端午節不只是中國的節日,關於端午節的歷史由來你了解多少?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共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也與元旦、春節、清明、端午、勞動節、中秋、國慶統稱為中國七個法定節假日。端午節即將來臨,除了吃粽子,懷念屈原,關於對端午節的歷史由來,大家還有多少了解呢?另外,你們知道嗎,其實端午節不僅僅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 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划龍舟、食粽及掛艾草菖蒲等節日活動。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端午節簡介 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文字內容
    2020年6月25日便是端午節了,很多老師也會布置端午節相關的手抄報作業,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手抄報內容,希望能幫到小朋友們。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 探秘中國傳統節日源頭,端午節的來歷,其實跟屈原沒關係
    端午,太陽開始端正而已,從名稱上的由來就知道,正是陽氣開始正盛的時候。尤其是2020年的端午節,來了個閏四月,搞得端午在夏至之後,這種情況不多見的哈!按道理說,端午在芒種前後才正常,比如,2019年6月6號為芒種,6月7號為端午節,只差一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