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卞海前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奉永成
12月30日,寒潮來襲,安鄉縣氣溫降到零度以下。 安鄉縣安豐鄉匯口村80歲的皮祖義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裡,一邊烤火,一邊跟記者聊天。
「以前的房子四面透風,要是遇到這種天氣,人都會被凍成冰棍。」皮祖義說,得益於危房改造政策,他只出了兩根木頭錢,便建起了這棟寬敞堅固的新房子。
安鄉縣通過培養農村工匠隊伍,集中有限資金,通過代改代建方式,加快建設進度,保證住房質量。全縣 6439戶六類危房改造對象「轉危為安」,住進新房。
今年,安鄉縣啟動住房安全鑑定、排查工作,縣紀委監委全程監督,對上報的1679戶危房改造戶逐戶鑑定審核,確保不漏一戶,不違增一人。
危房改造,資金尤為關鍵。安鄉縣按照「C級危改不出錢、D級危改少出錢」的原則,把特困戶全部納入危房改造兜底保障範疇,防止因建房返貧。對一般貧困戶採取「自籌+縣鄉兩級政府補助+投工投勞+親友幫扶」的模式拓寬資金渠道,確保改造後少負債、不負債。
今年,安鄉縣在完成核定的392戶危房改造對象住房改造的情況下,又對249戶重病、重殘、邊緣戶的住房進行了改造。
農村工匠成為危房改造成主力軍。
臨近年終,安鄉縣三岔河鎮沙嘴村村民曹大清盤點一家一年的收入。他告訴記者,今年全家收入超過了8萬元。
曾經,曹大清一家年收入只有萬元左右,他通過參加安鄉縣舉辦的農村工匠業務培訓,取得了農村建房結業證書。在住建部門的指導下,他帶領妻子和10餘名村民組建了農村建房工匠隊,已累計完成危房改造130餘戶,家庭年收入大幅提升,工匠隊裡的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年收入也超過了3萬元,順利脫貧摘帽。
危房改造誰來建?安鄉縣青壯年勞動力多數在外務工,承包給外面的建築公司,成本太高。安鄉縣轉變工作思路,組織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參加工匠技能培訓班,取得證書後,組建農村工匠隊伍,由本縣的農村工匠隊伍來承擔危房改造。
「由農村工匠代改代建,房子堅固寬敞。」安鄉縣三岔河鎮驛馬頭村劉皓說,今年他修繕加固住房,自己沒操什麼心。
[責編:戴蓉]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