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美食】湖南米粉大全,寶慶米粉排第幾?

2021-02-17 寶慶府

湖南的美食多種多樣,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湖南人的米粉,其實湖南的米粉不止一種,每個市都有它自己特色的一碗。大家要是以為吃粉永遠都是長沙米粉和常德米粉,那就太天真了!

不如我們就呈上各自家鄉的證據,818湖南米粉到底哪家強吧。

在中國,自古就有「南粉北面」的說法,

南方人愛吃粉,

但是能把粉吃出這麼多花樣的,

我只服湖南人!

寬的、細的、圓的、扁的,

湯的、幹醃的,

牛肉粉、肉絲粉、魚粉、光頭粉...

米粉不像面,它簡單,Q彈,不易坨,湖南人愛嗦粉,因為它是融進生活裡,骨子裡的東西。而且在湖南的很多地方,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碗粉。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

湖南米粉到底有多誘人

湖南米粉的豐富程度,不是一兩篇文章能夠說清楚的。讓人眼花繚亂的味道和做法,也是米粉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

只要涉及到吃,中國人向來是寸步不讓的。如果我說某某地方的米粉最好吃,其他地方的人一定會不服。「食無定味,適口者珍」,讓你吃得最開心的那一碗,就是最好吃的那一碗。

湖南哪裡的米粉最好吃?

▲ 肉絲粉自然少不了最後的一勺肉絲蓋碼

與人們對湖南人口味的印象相反,長沙米粉的一切,都必須從一碗清湯肉絲粉說起。

一碗典型的長沙肉絲粉,在上桌前是不帶絲毫辣味的。每個粉店老闆都寬容地把決定權交給食客。一盆一盆的剁辣椒、榨菜、酸豆角,靜靜地等在櫃檯上,任人自取。

以前的長沙人,嗦粉之前,要先買籌,付好錢再拿著竹籌取粉。儼然一幅「我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的景象。

敞口鍋,滾水下粉,翻騰幾下即成。一勺紅亮的肉湯,透著雞湯的鮮甜,也帶著骨湯的厚重,只有易入味的扁粉才能提煉出箇中滋味。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小火慢煨的肉絲,沒有肉絲還叫什麼肉絲粉呢?

如今,米粉碼子的豐富程度,可以說是對選擇恐懼症患者最大的惡意,倒不如就來一碗簡單直白的肉絲粉。匆忙的清晨,只有這一碗快手的米粉才能趕走瞌睡。

相傳彭玉麟創建水師,有不少將士來自北方,吃不慣米飯,常思家鄉麵條。軍中夥夫為解他們的思鄉之情,將剩飯曬乾,磨成粉漿,經過發酵再榨成米粉。沒想到這種外形似面的米粉柔軟爽滑,又極易消化,不僅深得北方將士歡心,同樣受到當地老百姓的喜愛,鮮榨米粉的習慣漸漸在渣江傳開,技術也不斷得到改進。

衡陽魚粉做法並不複雜,關鍵是魚要新鮮,湯要濃湯,火候適度,一般將豬的筒子骨敲碎以後煨熬至少一夜;他還將魚粉從單一的草魚粉,增加了黃鴨叫以及雄魚頭、鯽魚,魚雜等樣式繁多的新口味,滿足了不同客戶口味。而魚粉操作關鍵在於魚的熟化過程。將魚現殺後切成塊狀,鍋中油燒紅,將鮮魚塊置入鍋中稍作煎炸,加入料酒,然後快速翻炒,加入鹽與濃湯,再放進薑片、蒜茸等,加蓋煮熬。但切忌不斷揭蓋翻鍋,這樣易使魚湯帶有腥味。煮熬一段時間,魚湯變成乳白色,這時可以揭蓋調味,再放入新鮮蔬菜,起鍋即成。將燙好的米粉淋上新鮮魚湯,一碗魚粉大功告成。

常德米粉可以說是湖南米粉屆的汪峰老師了。如今的常德米粉,早已不再是常德人的專利,而是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在常德米粉派系內,津市牛肉粉怕是實力最強勁的了。常德人不像長沙人獨獨偏愛扁粉,這裡扁圓皆有。只不過,常德人默認粉就該是圓的,扁粉只能叫做米麵。

粉店老闆倒是全無門第之見,在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要扁粉的時候,他們反倒會大度地說一句,扁粉入味。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形容常德米粉的味道,我想應該是「凌厲」。招招都是殺招,沒有一絲一毫的拖泥帶水。牛肉軟爛中帶著嚼勁,香料沒有掩蓋肉香,反而使得肉隱隱帶著一絲回甘。勁道的米粉,把湯汁的醇厚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偶爾裹挾上來的蔥花,為本就豐富的口感又增加了一個層次。這是在唇齒間進行的一場深入交流,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得到積極的反饋。在此期間,筷子是絕對停不住的。直到一碗米粉見底,方才回過神來,身邊的食客早已換了一茬。

一提起湘西,總覺得那地方悠遠神秘。湘西多民族雜居,文化多元,口味自然也就豐富。光是米粉的澆頭,就比長沙、常德要多出不少。

▲ 湘西米粉店內的各色蓋碼

酸辣是湘西飲食的靈魂,湘西人號稱「辣椒當鹽,酸菜當飯」。酸辣肚片、酸菜肉片、木耳肉絲、豬腳、紅燒牛肉、肥腸,這些澆頭一股腦兒地都放在大鍋裡慢燉,所有食材的香味便瞬時都融合在了一起。

同樣是Q彈的圓粉,湘西人會配上酸辣椒、酸豆角和酸蘿蔔來吃,各種味道交織在一起,有一種「豐年留客足雞豚」的親切與厚道。

株洲人能在炒粉圈技壓群雄,靠的就是醴陵炒粉。

想做好一盤醴陵炒粉,重點就在一個「快」字。與湖南其他地方不同,醴陵炒粉用的是乾粉。炒粉的時候,幼細的米粉必須要提前泡軟,才不至於手忙腳亂。

打頭陣的是一顆雞蛋。旺火冷油,雞蛋在鍋裡抖動著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雞蛋炒散後放入豆芽菜,緊接著鍋內又是一陣喧鬧。

豆芽要炒到半熟才能下米粉,用辣椒粉、鹽、醬油調味,顛勺爆炒,起鍋前撒上一把蔥花,這一份炒粉才算是形神具備。

在郴州魚粉屆坐第一把交椅的,該是棲鳳渡魚粉無疑。據說,三國時的鳳雛龐統被劉備任命為耒陽縣令,上任路上在此投宿,店家拿來招待他的就是一碗魚粉。

本來因為劉備輕視自己而悶悶不樂的龐統,吃完魚粉,一掃頹氣。又是一個名人吃後讚不絕口的故事,且不論故事的真假,棲鳳渡魚粉倒是真能掃除一切不愉快。

▲ 棲鳳渡魚粉的特點就是紅亮的湯汁

拿到一碗魚粉,紅彤彤的湯已經讓人看得直冒汗。現殺的鰱魚燉湯,加上用當地的五爪朝天紅椒粉炸成的辣椒油,再來上兩勺茶油,就是魚粉的湯底了。

怕辣的人看到這兒已經望而卻步,而郴州人卻是越辣越要吃、越辣越想吃。火辣的魚粉強行打開周身的毛孔,讓人倒吸涼氣的同時,卻大呼過癮。這種爽快感,能抵擋住所有的不順心。

比起湯粉和炒粉,永州人最愛的還是拌著吃的滷粉。

滷粉,顧名思義,要有滷水。米粉本身除了米香,是沒有其他味道的。所以,滷粉味道的好壞,全在滷水上。

燉著豬骨或牛肉的湯鍋裡,翻騰著各式香料和中草藥紮成的料包,至少要熬煮兩個小時,才算是合格的滷水。

清爽透亮的米粉,吸滿滷水,配著原汤滷出來的牛肉或雞蛋,滿嘴馥鬱的香味,也難怪永州人對此欲罷不能。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邵陽米粉,八成會說,「這不是烏龍麵嗎?!」

據說,因為做米粉的是黏性稍差的早稻米,邵陽人就把米粉做得比一般的粉更粗,讓它能夠保持不輸給別處米粉的韌性。

邵陽人喜歡用牛肉或者豆腐木耳蓋碼來配這種胖胖的米粉,再舀上一勺紅油,用筷子熟練地攪拌開。而目光,更是始終隨著筷子遊走,生怕灑出一星半點。直到嗦進第一口粉,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開始了。

和其他米粉比起來,湘潭米粉顯得有些默默無聞,屬於小家碧玉型,是不會刻意去尋找但吃了卻讓人常常懷念的美味。

湘潭米粉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粉皮薄,但是水煮不糊湯,幹炒不易斷,而且非常容易入味。

有人說湘潭米粉在湘潭人心中的地位是這樣的:沒人陪吃飯就吃米粉;沒胃口又必須吃飯就吃米粉;不知道吃什麼了就吃米粉;天熱了可以吃米粉;天冷了就更想吃米粉;早餐喜歡唆碗粉解決,晚餐吃米粉也是一件幸福事兒。

有網友說,懷化的粉,好吃在芷江洪江懷化片區,最主要講究湯汁以及米粉的軟硬程度,其次,講究配料。

沅陵的豬腳粉也是一絕。筋道十足的米粉,配上一份豬腳哨子精心入味,那樣樸素紮實的一碗,光看著就已讓人心滿意足了。

對了,還有懷化的鴨子粉。重點是它的蓋碼,有鴨頭、鴨塊、鴨腸、鴨腿、鴨翅、鴨脖子、鴨掌等等,顧客可以各取所需來點做米粉蓋碼。鴨肉不硬滲湯了不綿,鴨骨頭都是酥的,羊骨湯打底,哨子一絕,滿分。

看了這麼多米粉

是不是口水都要流了呢

如果還有哪些你們家鄉米粉被遺漏的話

歡迎各位評論補充哦~


相關焦點

  • 湖南人的早餐:被稱為「寶慶古城」的它,邵陽米粉太經典!
    畢竟在中國,不論哪座城市,早餐都至關重要,比如說廣東人的早茶文化、湖北人的過早文化……而說到我的家鄉湖南,也許並沒有形成一種特定的早餐文化氣息,但卻在我的記憶裡卻有著非比尋常的位置。其中,讓我最為念想的還是湖南的米粉了!湖南人的米粉,品類豐富,根據地區有著長沙米粉、常德米粉、邵陽米粉、衡陽魚粉……每一種米粉都有著一定的受眾群體。
  • 「湖南米粉大擂臺」之邵陽米粉
    編者按:在湖南的米粉版圖裡,14個市州有14×N種可能,因為米粉的形狀、湯底的秘方或是碼子的種類,「霸得蠻」的湖南人們相互不服氣,「米粉大擂臺」應勢而生。 4月14日至23日,由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接待服務中心主辦,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紅網等協辦的「米粉大擂臺」我為家鄉米粉代言在長沙九所賓館四號樓西餐廳舉行。
  • 三代人傳承一碗邵陽米粉,這家店從東大路開到寶慶東路,味道經典
    #邵陽探店打卡#如果你到湖南尋味湖南米粉豐富多樣,在不同城市也會有屬於當地風味,比如說清爽的長沙米粉、開向全國的常德津市米粉,還有衡陽魚粉、湘西米粉……但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有家鄉的邵陽米粉!雖說邵陽米粉隨處可見,但口味好的,卻也不容易找到。像是位於寶慶東路(雙清區政府附近)的這家三爺粉面專店就是很多邵陽本地人從小吃到的味道。
  • 「湖南米粉大擂臺」之邵陽米粉
    編者按:在湖南的米粉版圖裡,14個市州有14×N種可能,因為米粉的形狀、湯底的秘方或是碼子的種類,「霸得蠻」的湖南人們相互不服氣,「米粉大擂臺」應勢而生。 4月14日至23日,由中共湖南省委辦公廳接待服務中心主辦,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紅網等協辦的「米粉大擂臺」我為家鄉米粉代言在長沙九所賓館四號樓西餐廳舉行。
  • 湖南米粉長沙大決戰
    當地民眾品嘗之後大為讚賞,紛紛學藝開店,大家都做壓榨圓粉,滿城傾動,美味威名遠揚,史稱常德米粉。洪江,寶慶會館。美食品鑑會完畢,大家一致認為,圓米粉要越粗越好,山路顛簸,細了容易斷。路上不好燉湯,洪江也沒牛肉,用本地甜醬加辣子燒鴨子去幹拌,重佐料好入味。有人說,這樣是很好,不過米粉第三天會酸怎麼辦。四爺道,沒關係,廣西一帶米粉有酸的,他們還故意漚酸吃,更加勁道。
  • 米粉大擂臺·邵陽篇丨海碗裝,蠻便當,辣到位,湯汁香
    清嘉慶初年(1796年),湖南寶慶府屬下的新化、新寧、邵陽、城步、武崗等五縣客商,將當地盛產的煤炭、紙張、茶葉、杉木、辣椒、竹筍等土特產品,置船駕櫓過洞庭,風雨兼程到漢口。據史料記載,他們「頭頂太陽,回眸邵陽。腳踏益陽,身落漢陽。尾擺長江掀巨浪,手搖槳樁遊四方」。
  • 新化人與寶慶碼頭
    湘人一講「寶慶碼頭」,就知道是漢口的「寶慶碼頭」,其實就是新化碼頭,因為新化縣歷史上一直隸屬於湖南寶慶府(邵陽市),寶慶府轄1州4縣(武岡州、新化縣、邵陽縣、新寧縣、城步縣),「府到府,寶慶府。縣過縣,新化縣」,說明寶慶府地界之廣,新化縣地域之大。
  • 「湖南米粉大擂臺」明日開鑼 118種米粉品種齊亮相
    47家企業、118種米粉品種、123種小吃齊亮相「湖南米粉大擂臺」明日開鑼華聲在線4月1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已經聞到濃濃的米粉臊子香記者今天提前趕往九所賓館四號樓西餐廳,看到全省參賽「戰隊」正為「湖南米粉大擂臺」做準備工作,一場美食盛宴將於14日正式啟幕。想嘗遍湖南14市州的米粉?走起,到九所賓館嗦粉去!湖南人美好的早晨,往往在熱氣直冒的氤氳裡,從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米粉開始。
  • 湖南人都愛吃的——湖南米粉
    民以食為天,很多東西的吃法都有很多講究,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古代人給我們也留下了很多珍貴的財富,當然,一些具有特色的美食也隨之流傳,被後代人發揚光大。一日三餐是基本,現代人其實更注重的是生活質量,今天呢,就要給大家介紹一道湖南特色小吃——湖南米粉。
  • 中國湖南寶慶竹刻
    寶慶竹刻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穎而出的一種集觀賞、實用於一體的傳統雕刻藝術寶慶(今湖南省邵陽市)屬半山區半丘陵地貌,盛產楠竹,自古竹器製作業十分發達,是中國竹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在1950年,政務院特定了8件寶慶翻簧竹刻工藝品,作為毛澤東主席出訪蘇聯向史達林祝壽的禮物。
  • 新化毛板船與寶慶碼頭
    清朝嘉慶年間,湖南寶慶府下轄新化、邵陽和武岡三縣,當地盛產杉木、煤炭、土紙和筍子。久而久之,賺了錢的或出苦力的就在集家咀附近或蓋房或搭棚子居住,還修建了五層樓的同鄉會館,並在附近建了專用碼頭——寶慶碼頭。其名稱的由來與湖南新化、邵陽人有關,明清時候,湖南寶慶府轄新寧、新化、邵陽、武岡等地。
  • 寶慶印象|歷經時光雕琢,寶慶竹刻,看竹節浮凸之間的千姿百態
    寶慶竹刻又稱邵陽竹刻、竹雕,因產於湖南邵陽而得其名,是從實用竹器製作工藝中脫胎出來的一種集觀賞與實用於一體的傳統美術類項目,2006年5月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本專門記述寶慶竹刻技藝的著作,竹刻大師潘一龍的侄子潘應鬥、潘應星兄弟編纂的《大來堂制藝》,他們將其叔潘一龍和寶慶竹刻高手們的刻竹技法、刀法一一記錄下來,彙編成《大來堂制藝》,刻版刊印成書,並加以研習,《大來堂制藝》的成書傳世,為後人研究寶慶竹刻的歷史和傳統技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文字資料。
  • 一碗有夢想的湖南米粉
    遷徙的時代,我們在遠離家鄉的城市中生活、打拼,很多記憶在越來越少的回家次數裡淡漠……唯有美食,仍是我們與家鄉之間最鮮活最牢固的連接紐帶。關注「家鄉味」,分享這個城市裡屬於你的家鄉味道! 夢想到底有沒有邊界?1988年出生的「斜槓青年」車鵬一定有自己的答案。這位年輕人如今有三個標籤:室內設計公司經營者、業餘歌手以及寶和隆湖南米粉店負責人。
  • 寶慶印象|歷經時光雕琢,寶慶竹刻,看竹節浮凸之間的千姿百態
    寶慶竹刻又稱邵陽竹刻、竹雕,因產於湖南邵陽而得其名,是從實用竹器製作工藝中脫胎出來的一種集觀賞與實用於一體的傳統美術類項目,2006年5月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本專門記述寶慶竹刻技藝的著作,竹刻大師潘一龍的侄子潘應鬥、潘應星兄弟編纂的《大來堂制藝》,他們將其叔潘一龍和寶慶竹刻高手們的刻竹技法、刀法一一記錄下來,彙編成《大來堂制藝》,刻版刊印成書,並加以研習,《大來堂制藝》的成書傳世,為後人研究寶慶竹刻的歷史和傳統技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文字資料。
  • 湖南寶慶大東路謝氏宗親基金會召開2018迎春年會
    點藍字「謝姓文化中心」關注謝姓文化動態 二〇一八年二月二十三日,湖南寶慶大東路謝氏宗親孝德才基金會大家歡聚一團,相約在會長謝政治家
  • 梅莉:移民·社區·宗教——以近代漢口寶慶碼頭為中心
    在武漢,寶慶人聚居生活的碼頭共有四處:漢口寶慶碼頭是綜合停船處,也是中心碼頭;月湖堤寶慶碼頭是停毛板船和拆毀毛板船的地方;鸚鵡洲和白沙洲寶慶碼頭是停泊竹、木排的地方。根據碼頭所在,相應地固定了居民區。月湖堤和白沙洲較為偏僻,鸚鵡洲寶慶碼頭的寶慶居民與安(化)益(陽)幫居民混居,而且這幾處是隨著漢口寶慶碼頭之後發展起來的。漢口寶慶碼頭居民區最大,傳統上稱漢口的寶慶碼頭即指此處。
  • 跟著特產走·中國湖南 寶慶竹刻
    寶慶竹刻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穎而出的一種集觀賞、實用於一體的傳統雕刻藝術。寶慶(今湖南省邵陽市)屬半山區半丘陵地貌,盛產楠竹,自古竹器製作業十分發達,是中國竹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藝術特色清代康熙年間,寶慶竹刻藝人王尚智發明了翻簧工藝和翻簧竹刻,以此法製作竹刻時,藝人將竹子去青去節,削出竹簧,經煮、曬、碾等工序後,壓平貼於木胎或竹胎之上,再拋光打磨,運用不同的手法在上面雕刻人物、山水、花鳥。
  • 寶慶古城:老街裡追尋舊時光,配鑰匙也是好回憶!
    但對於很多本地人來說,也許這些地方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但它們確實又代表著寶慶古城的歷史年代。城北路不長,靜靜地散步在這條街,十幾分鐘應該就能走到西湖橋下了吧!每次來到城北路時,我大多是來這兒嗦一碗最特色的邵陽米粉。偶爾間我還會穿梭其中一個小巷,經過寶慶古城北去到資江南路,感受這座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老城氛圍。
  • 湖南人的真愛美食,每一個湖南人一天至少要吃一次!
    作為一個弗蘭(湖南)伢子,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嗦粉。雖說湖南米粉沒有柳州螺螄粉臭得出位,也不如桂林米粉家喻戶曉,但湖南米粉低調的自成一派,絕對是被嚴重低估了的米粉。畢竟在米粉的江湖裡,湖南米粉還是有一席之地的,這得益於弗蘭人的聰明才幹。因為他們總有無數的辦法把平淡的米粉,料理的有滋有味。
  • 梅莉:移民·社區·宗教——以近代漢口寶慶碼頭為中心
    在武漢,寶慶人聚居生活的碼頭共有四處:漢口寶慶碼頭是綜合停船處,也是中心碼頭;月湖堤寶慶碼頭是停毛板船和拆毀毛板船的地方;鸚鵡洲和白沙洲寶慶碼頭是停泊竹、木排的地方。根據碼頭所在,相應地固定了居民區。月湖堤和白沙洲較為偏僻,鸚鵡洲寶慶碼頭的寶慶居民與安(化)益(陽)幫居民混居,而且這幾處是隨著漢口寶慶碼頭之後發展起來的。漢口寶慶碼頭居民區最大,傳統上稱漢口的寶慶碼頭即指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