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蛙紋:從圖騰崇拜到神人崇拜的演變?

2020-12-12 青海省人民政府

  彩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在迄今發現的眾多彩陶中,那些紋飾尤其引人矚目。在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彩陶中,蛙紋是主要的紋飾之一。這些蛙紋,有的近於寫實,在彩陶上畫一個圓圈,代表蛙頭,圓圈下面有一條豎直線是青蛙的身體,直線兩側各畫兩條折線紋,並在折線拐角處畫幾道短豎線,代表蹼足,這些很容易讓人把它聯想成青蛙或人。到了馬家窯文化後期馬廠類型時期,蛙紋甚至簡化成了「W」形或「M」形的符號,這些符號的轉折處點綴著蛙的特點。這些變幻莫測、富有規律的蛙紋紋飾又記錄著怎樣的史前人類的故事呢?

  因水患而崇拜

  在馬家窯文化時期,除了蛙紋,還流行著一種紋飾——旋渦紋。旋渦紋是貫穿於新石器時代的主要紋飾之一,旋渦紋和蛙紋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德國著名藝術史家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中寫道:「原始民族的裝潢,大多數都是取材於自然界,他們是自然生態的模擬。」從旋渦紋的流行不難看出,在遙遠的新石器時代,無窮無盡的水患一直困擾著先民。在出土於我省的馬家窯文化彩陶上,就有許多形態各異的旋渦紋,那些洪水,翻卷著巨大的浪花,動感強烈。

  馬家窯文化時期,隨著農耕文明的產生,古老的先民逐步走出了大山,走近水源,開始墾荒種田,定居生活。這樣的生活,雖然可以讓他們過上安定的生活,但是,水患卻時刻侵擾著他們,吞噬著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正是因為如此,代表水的旋渦紋便一直流行於馬家窯文化時期,進而蛙紋也流行開來。

  據了解,目前發現的許多馬家窯文化遺址都分布於臨近河流的地方,如在涇水、渭水、白龍江、湟水等流域。可見馬家窯文化時期,先民會經常遇到洪水。於是人們就將所看到的事情用彩陶紋飾的形式記錄了下來。面對洪水的肆虐,如何戰勝它就成了先民最重要的現實問題。這時,人們注意到了蛙。

  蛙圖騰

  距今4000多年前的一天,在一個古老的馬家窯文化氏族中,大家一如往常般在田間耕作。這時,洪水瞬間吞噬了他們的家園,莊稼被衝毀,許多親人被淹死,大家沒有能力改變這樣的情況,只能時刻生活在被死亡籠罩的氛圍中,祈求上天庇佑。這時,細心的先民注意到了在氏族部落周邊經常能看到的蛙。洪水來臨時,它們可以在洪水中生存,洪水過後,又能在岸上生活。這在無法抵禦洪水的先民眼中,無疑是一件令他們崇拜的事情。

  「除此之外,遇到洪水災害之後,如何更快地繁衍生息又是先民最重要的事情,而蛙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符合先民多子多孫的心理,這是先民崇拜蛙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青海省圖書館研究員李智信說。

  不僅如此,蛙還對降雨有著先天的預兆,也就是「蛙鳴雨至」的現象。趨吉避兇更是先民的願望。所以蛙這種既能預知降水,又有強大的生殖能力,還能在洪水中生存能力,正是當時先民所盼望擁有的,於是,人們開始崇拜蛙,希望能擁有或藉助蛙的能力來庇護自己的氏族。之後隨著原始先民宗教信仰意識的不斷發展,蛙,這個在氏族部落中深入人心的神靈形象,就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了這個時期的彩陶紋飾之中。到了馬家窯文化後期,也就是馬廠類型時期,蛙紋成了最流行的紋飾。

  從蛙圖騰到蛙神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蛙的崇拜越來越盛。此時,他們就想像著有這樣一個人或神能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他具有蛙的能力,可以庇佑氏族。

  裸體人像彩陶壺是我省馬廠類型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裸體人像彩陶壺的一側是圓圈紋和蛙紋,另一側的肩部表面捏塑有形象生動且憨態可掬的裸體人像,他長眼睛、大嘴、高鼻梁,雙臂做捧腹狀。裸體人像彩陶壺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人體全身裸體塑像。

  「馬家窯文化的彩繪幾乎都是對稱的,一件器物的正面和反面,兩個側面都呈對稱狀。劉溥在《青海彩陶紋飾》中收錄了720幅馬家窯文化彩陶紋飾,只有5幅不完全對稱,但也有關聯性,不對稱的只有兩幅。由此可以看出,裸體人像彩陶壺背面的蛙紋,與正面的人像應該是對稱圖案。」李智信說。這時人們對蛙的崇拜,已經漸漸開始變成對人的崇拜,蛙紋也發生了變化,它們不再象形,而是變得抽象化,被人化。那曲折的四肢仍有蛙的特徵,但又包含了一些人的屬性。

  「蛙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看成人蛙合一的形象,人在嬰兒時期,姿勢保持著在母體裡的動作,四肢彎曲,與蛙的蹲姿雷同。孩子在哇哇大哭的時候,又與青蛙相似。人從哪裡來,一直是哲學家研究的主要內容,當時的人們就懷疑人是由蛙轉生而來的,或者人又會轉變為蛙。人們希望自己就是蛙,能擁有蛙的能力,面對洪水等災害。」李智信說。就這樣,人們對蛙崇拜,開始轉變為對人或神的崇拜。而彩陶上的蛙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像人,形成了神人紋。

  到了馬廠類型時期,蛙紋更加抽象化,有的甚至只留下四肢做波折狀,簡化成了「W」形或「M」形的符號。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蛙紋完成了從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演變。

  女媧信仰源自於蛙崇拜

  在每個中國人眼裡,女媧是人類的始祖。傳說混沌初開之時,洪水完全吞噬了整個人類,天地間只剩下伏羲和女媧兄妹倆,天神指引他們兄妹成婚,然後女媧用泥土捏造出人類,才使得華夏子孫從此得以繁衍。

  「甘青地區彩陶流行紋飾中,蛙紋、旋渦紋等都應該與女媧有關,而且反映的可能是女媧造人並化萬物的主題。遠古時期,人們對水的崇拜和敬畏,使他們更崇拜水神。同時人們又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所以很多人是識其母而不識其父,所以最初擬人化的神,也只能是女神,女媧自然應運而生。」李智信說。

  在《楚辭·天問》中記載著一個「臼灶(灶)生鼃(蛙)」的故事,講述的是商朝開國元勳伊尹的事情。這裡的「鼃」就是「蛙」。故事說,伊尹的母親在灶塘生下了一個孩子,就是伊尹。誰知就在此時,洪水來臨。伊尹的母親都顧不上伊尹,就獨自去逃難了。結果伊尹的母親在洪水中喪生,而伊尹卻躲過了一劫。這個故事,也有人這樣理解,說因為灶塘裡跑出一隻蛙,伊尹的母親匆忙逃走被淹死。洪水過後,卻在灶塘裡出現了一個娃娃。

  「『臼灶生鼃』應該是後人的演繹和神話的結果,該傳說可能不是開始於伊尹,而是更早時期女媧傳說的重複和演繹。」李智信說。《莊子》中也記載:「灶有髻。」也就是說灶神是一個美女。《說文解字》中記載,「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從咼聲。」咼的本意原是指旋渦,又指女媧,後來又在發展中加上了女字旁,前面又加上了女。

  而女媧的媧,正好與「蛙」同音。有學者按照兩者的意音關係推導,「媧」即「蛙」。「女媧」就是「雌蛙」的意思。「媧原本是洪水中逃出的人類始祖,後來被演變成了天神,成為了造物主,是生育人類的原始祖母。馬家窯文化中的蛙紋,以及旋渦紋等,或多或少都與洪水又一定的關係。這些紋飾反映的應該是『女媧造成化萬物』的信仰理念。這個神話傳說在原始社會晚期廣泛流傳,並隨著羌人不斷東進與南下,成為了中國神話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智信說。(王十梅)

 

相關焦點

  • 龍鳳龜麟——吉祥如意的圖騰崇拜文化
    具體來說,中國的崇拜文化可分為動物崇拜,包含有對虎、豹、獅、象、鹿、猴、鶴、孔雀、喜鵲、雄雞、鴛鴦、比翼鳥、燕子、鯉魚、金魚等的信仰;植物崇拜,包含有對松、柏、椿、桂、槐、梧桐、竹、合歡、紅豆、棗、慄、桃、石榴、荔枝、桔、葫蘆、靈芝及各種名花的吉祥觀念等;器物崇拜,有關於瓶、鏡、如意
  • 從原始崇拜到宗教信仰的文化傳承與演變
    動物圖騰向人自身形象轉變,開始是半人半獸,後來是女人,再過渡到男人。表明母系社會發展為父系社會。父系社會新石器時代 。晚期智人進化為新人。人類史前文明出現(距今1萬年---8千年)自然崇拜消失或過渡到「圖騰崇拜」。如非洲現存的原始部落還保留著「圖騰崇拜」。
  • 1.3 早期太陽崇拜和鳥蛇圖騰探源
    那個時候,太陽鳥又被稱作烏金、陽鳥、鸞鳥、鳳鳥等,並最終演變為鳳圖騰。在距今四五千年的中國稻作民族地區,幾乎是「太陽鳥」的天下。直至周代以後,「太陽鳥」的主體地位才逐漸為「龍紋」所取代。(二) 太陽崇拜與鳥蛇圖騰探源
  • 論契丹神話傳說中的多圖騰崇拜與文化演變
    [6](前言P.5)  (二)關於野豬圖騰  以動物為圖騰,是很多民族所共有的特徵。聞一多稱之為「人的擬獸化」:「這樣一步步地推論下來,可稱為『人的擬獸化』,正是典型的圖騰主義的心理。這是第一個階段,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便是從圖騰變為始祖。」[4](P.78)以野豬為祖先的故事,可以算作是「人的擬獸化」。
  • 專家:"龍崇拜源於熊圖騰說"證據不充分
    葉舒憲認為,熊圖騰一直在我們的文化中延續,可以為我們打開理解遠古神話的窗口。從今年5月的論文,到本月11日河南舉行的國際神話學會,葉舒憲已數次闡釋了自己的觀點。然而,他的這一驚人理論直到現在並未在考古學界引起多大反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指出,熊圖騰學說在當前的考古體系中尚缺乏實證,甚至圖騰崇拜學說本身也是舶來品。
  • 被歷史淡去的原始文化,解讀圖騰崇拜和其存在的生命意義
    一.中國古代的圖騰崇拜現象1.圖騰崇拜的起源我們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說,其實關於圖騰崇拜其實是人類早期混沌初開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帶有普及意義的文化現象。而這個時候產生的圖騰崇拜也就是說其實其就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基於這個認知,我們可以認為其存在於人類早期,之後演變出了一些形式,其是有很多的主客觀的因素值得我們進行探索的。
  • 非洲文化:祖先崇拜實際就是靈魂崇拜,非洲黑人傳統宗教崇拜鬼魂
    非洲文化:祖先崇拜實際就是靈魂崇拜,非洲黑人傳統宗教崇拜鬼魂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實際上就是靈魂崇拜。非洲黑人傳統宗教崇拜鬼魂。非洲黑人認為鬼是脫離了肉體的靈魂,它們有自己的生活世界,有和人類一樣的欲望。鬼魂想在人間繼續留存,只能轉附在人世間的另一物體上,否則就要到別的世界輪迴轉生。
  • 孝道產生於古代的生殖崇拜與與祖先崇拜?
    奇怪的是,中國文化已到了極高的程度,而這個舊習慣依然保存。古代希臘人,羅馬人也同中國一樣注重孝道,但隨著文明程度的增加,家族關係便逐漸淡漠,而中國卻不是這樣」。這是英國思想家羅素對中國傳統孝文化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就像他話中所說的一樣,「孝」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中一直作為重要的道德規範存在著,對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進程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 從生育崇拜到《旅行青蛙》,青蛙為什麼一直這麼紅?
    這款名叫《旅行青蛙》(旅かえる)的「佛系」手遊,從日本流行到中國以後,立即俘獲無數玩家的心。為什麼這款遊戲這麼受歡迎?而青蛙為什麼總是這麼紅?事實上,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青蛙是討吉利的友好動物,具有古老的文化意義和圖騰意義。
  • 人類歷史上為啥會出現生殖崇拜現象
    蟾蜍的生育能力極強,所以就被先人拿來作成圖騰了。上圖彩陶中的神蛙,可見明顯如女陰的紋路。  又不知道經過了多少萬年,隨著生活實踐的豐富和經驗的積累,原始初民逐漸發現男性生殖器和女性生殖器在接觸後,女性才能懷孕、生育,於是又逐漸興起了男性生殖器的崇拜。原始社會末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轉化,男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強,進一步推動了男性生殖器崇拜。
  • 從黑山巖畫太陽飛鷹圖淺談嘉峪關史前先民對太陽和飛鳥的圖騰崇拜
    ,逐漸對其產生崇拜和心理恐懼,希望通過祭祀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能給自己和族人的生命生活提供庇護,最早的圖騰崇拜就這樣產生了。圖騰崇拜在嘉峪關黑山巖畫中表現的也比較普遍,發現的144幅巖畫中,有老虎、貘、野牛等巖畫表示等動物崇拜,有蕨類葉子所表示的植物崇拜,有舞蹈、狩獵等畫面中表現的生殖崇拜,有祭祀、佛塔、佛殿等表現的宗教崇拜,還有太陽飛鳥表示的太陽圖騰崇拜等。黑山四道股形溝中部左側崖壁上的太陽飛鷹巖畫,是生活在嘉峪關黑山地區原始部落先民太陽圖騰崇拜的證明。
  • 鳥獸崇拜-鷹圖騰
    點擊藍色字免費訂閱,鳥獸崇拜-鷹圖騰
  • 自古國人最神聖的崇拜《龍圖騰》
    《龍圖騰》作者:張翼飛那是來自於遠古最神聖的崇拜,那是想像於自然最崇高的主宰。遠古圖騰還在,今日神龍安在?它在,它存在於民族永恆之心!它在,它存在於國家鬥志之魂!待到明日:綠樹欣榮,繁花盛開,依舊圖騰崇拜。
  • 中華文化數千年崇拜的圖騰——龍
    古人為什麼要崇拜一種虛構出來的動物,並且數千年來以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關於龍的秘密,有著太多的撲朔迷離。在這裡,我們將會追尋龍的足跡,探尋龍的秘密。中華文化中龍的圖騰龍文化的出現,始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大概有八千年。那時候的古人類,已經不再茹毛飲血了,他們學會了用火,製作陶器,蓄養家畜,以及種植作物。在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人類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越來越強烈。
  • 華夏老祖宗"粉"啥:八千年前崇拜龍 黃帝時熊圖騰
    從當年的小說到如今的電影,雖然不斷有學者站出來批判《狼圖騰》的敘述缺乏學術支持,但絲毫不影響眾多讀者和觀眾被「圖騰」——這一神秘又新奇的文化元素點燃興趣。「圖騰」究竟是個啥東西?我們祖先的「圖騰」又是什麼呢?那些藏在博物館中的遠古文物上奇形怪狀的圖案和「圖騰」有沒有關係呢?
  • 古越族的龍圖騰崇拜!
    古越族的龍圖騰崇拜!民間有關端午節起源和習俗的說法眾多,主要有消災防疫說、趨吉避兇說、悼念屈原說、悼念曹娥說、清掃衛生說、調理陰陽說及龍的節日說等,而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端午節起源於屈原的傳說。當時,龍已是吳越民族的圖騰。而聞一多先生認為,就是這個龍圖騰,後來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圖騰崇拜;就是在祭龍的儀式中,才逐漸有了划龍舟的習慣。
  • 虎躍千年 淵源流長的彝族虎圖騰崇拜
    現今彝族尚殘存其遠古先民崇拜的虎圖騰,它曾為先秦道家、儒家、陰陽家所吸收、慨括、升華,可以進一步說明彝族虎圖騰崇拜淵源流長。彝族虎圖騰,是彝族人民崇信虎。彝族有多種自稱「羅羅」、「諾蘇」、「納蘇」、「尼蘇」等等;「羅羅」是「羅」的疊稱,意即虎人或虎族;男人自稱「羅羅頗」或「羅頗」,即公虎;女人自稱「羅羅摩」或「羅摩」,即母虎。
  • 怒族:保留圖騰崇拜最多的民族之一,其圖騰為什麼是蜜蜂和蛇?
    怒族:保留圖騰崇拜最多的民族之一,其圖騰為什麼是蜜蜂和蛇?歷史上有很多少數民族都有關於自己民族圖騰的傳說,而對於少數民族來說,圖騰不僅僅是祖先留下來的傳說,同時他們也把圖騰作為本氏族的名稱以及標識。怒族就是這樣一個保留圖騰最多的民族之一,他們的圖騰代表是蜜蜂和蛇,這兩種都具有攻擊性的生物,為何成為了怒族人民最崇拜的圖騰呢?今天就和我一起來看看吧。為什麼一部分怒族人把蜜蜂作為圖騰?
  • 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大多數都有著龍圖騰崇拜的習俗
    目前,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大多數都有著龍圖騰崇拜的習俗。其中有一部分少數民族,至今仍尊太吳伏羲氏為最早的祖先。前些年在海南省,碰到一些當地的黎族老鄉,在言談中,他們就直言說:他們的祖先是太昊伏羲氏。聚居在貴、滇、川、桂的彝族、苗族,聚居在湘、鄂、川的土家族,聚居在桂、湘、滇、粵、貴的瑤族,聚居在雲南的傣族、白族,均尊太昊伏羲氏為遠祖。
  • 廣西壯族民間為什麼崇拜青蛙,並且以青蛙為圖騰?是封建迷信?
    那麼同樣處於史發展的長河中,廣西壯族為什麼會崇拜青蛙,並且以青蛙為圖騰呢?01青蛙叫,雨水到地處祖國西南部的廣西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氣候暖和適合人居住。靠山吃山,溼熱的時候決定了壯族先民要以種植水稻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