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早期太陽崇拜和鳥蛇圖騰探源

2020-12-20 秘境探源

(一)早期太陽崇拜與太陽鳥

——傳說中的太陽鳥

19世紀西方宗教研究領域自然神話學派的代表人物麥克斯·繆勒(Max Muller)提出,人類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陽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陽崇拜。

在中國,黃河域、西南和華南等地都發現日神信仰和太陽崇拜的文物,如廣西左江流域、雲南滄源和四川珙縣的崖畫,這些證明中國遠古時期普遍存在著太陽崇拜的現象和遺蹟。在中國遠古時期,甚至還存在著一元日神信仰的現象,太陽崇拜似乎是較之祖先崇拜為更普遍和重要的信仰之一。(何新《諸神的起源》)

埃及文明可稱得上最古老的文明,在漫長的文明史中,日神崇拜及信仰貫穿了古埃及文明的長河。古埃及人將太陽神也叫做「拉」,將國王稱作「拉神之子」,這表明古埃及人的倫理觀念是按照偉大的日神的心意而形成的。

還有一個古老的、曾人為地被滅絕的印加文明,也曾以太陽為最高神。每年6月24日,全國臣民聚集於京城庫斯科,隆重慶祝日神的到來,這一天被稱作太陽節,至今仍是秘魯的傳統節日。而象徵日神的印加王死後,要用大量物品及人殉葬,並製成木乃伊藏於太陽廟,這與埃及將法老——「太陽的兒子」製成木乃伊藏於金字塔如出一轍。

除了中國、埃及和南美的印加文化,其它地區比如印度、希臘、俄羅斯、日本、朝鮮、中東各國等,都發現有早期太陽崇拜的文明遺蹟。

縱覽各大文明古國以及環太平洋的各個文明遺蹟,不難發現太陽崇拜實際上是遠古人類最主要的信仰。所以,學者何新在《諸神的起源》中說,東亞海洋文化圈其實是一個太陽崇拜文化圈。

值得注意的是,鳥靈崇拜與太陽崇拜幾乎同時出現,它們還往往融為一體,變成了「太陽鳥」圖騰。

中國古代的鸞或雒,日本的天照大神,古埃及的賴鳥,古美洲的雷鳥,古希臘的克勞諾斯(宙斯),古印度的迦婁羅鳥,蒙古的脫斡林勒鳥等等,都是太陽鳥。

考古發現表明,在距今8000年多前的遠古中國農耕文明初期,在一些陶器、玉器或骨器上,就已經多見將太陽與神鳥融為一體的太陽神鳥紋。例如,浙江河姆渡出土有「雙鳥捧日」、「雙鳥共日」、「雙鳥拱嘉禾」等飾紋。

在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我們也經常能見到「太陽鳥」飾紋,大都是太陽與鳥的組合,或在太陽中繪刻鳥紋,或在鳥身上繪刻太陽紋。

那個時候,太陽鳥又被稱作烏金、陽鳥、鸞鳥、鳳鳥等,並最終演變為鳳圖騰。在距今四五千年的中國稻作民族地區,幾乎是「太陽鳥」的天下。直至周代以後,「太陽鳥」的主體地位才逐漸為「龍紋」所取代。

更有意思的是,世界各地有關太陽鳥的稱謂在語音上也都很近似,如中國的「鸞」、古埃及的「賴」、古美洲的「雷」、古印度的「迦婁羅」都是類似音,都與太陽神「拉」的語音相近。

(二) 太陽崇拜與鳥蛇圖騰探源

——古埃及神話裡的天神

這種早期人類普遍性的太陽崇拜以及太陽鳥圖騰的確很讓人費解,為什麼遍及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會不約而同地崇拜太陽神,甚至是唯一的神?為什麼會不約而同地將鳥靈與太陽神聯繫在一起?為什麼太陽鳥的語音與太陽神「拉」相近?

有學者解釋說,將太陽人格化為太陽神,是受「萬物有靈」思想的影響,而太陽滋生萬物,特別是農耕時代,更離不開陽光,所以古人要崇拜太陽神。

這個解釋顯然是有些牽強的,甚至是說不通的。如果說人類離不開太陽就要去崇拜太陽神,那人類同樣離不開空氣、離不開水、離不開食物,那為什麼不去崇拜空氣神、水神和食物神?再說,在早期民族中,不僅是農耕民族崇拜太陽神,那些遊獵民族同樣也崇拜太陽神啊!而且,即便因為需要太陽而崇拜太陽神,那也沒必要將太陽神當作唯一的神。

另外,為什麼將鳥靈與太陽神聯繫在一起,為什麼對太陽鳥的稱謂上會有相似性,就更難理解了。因為無論如何想像,鳥兒都難以與太陽構成聯繫,而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語言的差異性也決定了人們不可能約定用同一稱謂來稱呼太陽鳥。

那麼,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傳說中的姆大陸

當我們重新審視早期太陽崇拜的核心地區時,或許我們可以看出些蛛絲馬跡,因為這些地區基本都存在於環太平洋地區。而在傳說中,在太平洋中曾經存在一個文明高度發達的大陸——姆大陸,在姆大陸文明中的信仰體系,太陽神是他們的主神。

傳說,姆帝國的國王稱「拉姆」,拉表示太陽,姆表示母親,因此姆帝國也被稱為「太陽之母的帝國」。姆大陸的人崇拜宇宙的創造神——七頭蛇「娜拉亞娜」,它長有翅膀、會飛,既像鳥,又像蛇,與瑪雅人信仰的羽蛇神、中國傳說的龍都很相似。

而崇拜太陽的遠古民族基本上都有鳥或蛇圖騰,比如古埃及分上、下埃及,上埃及以鷹為圖騰,下埃及以蛇為圖騰,上下埃及之爭被稱作是鷹蛇之爭。

又如古瑪雅,乾脆將鳥與蛇合為一體,稱作羽蛇神,以此作為太陽神的化身。

——漢墓出土伏羲、女媧圖

再如中國的《山海經》中,最高神帝俊就代表太陽神,他的形象即鳥首人身。傳說中伏羲、女媧的形象則是人首蛇身,伏羲又稱為太昊,意思就是太陽神。

在古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宙斯掌控著天空,它的權杖上就雕刻著鷹,而古羅馬人則直接將鷹作為朱庇特(希臘神話中的宙斯)的標誌。

這些等等,都不是巧合能夠解釋的。因此,我們儘可能大膽猜想:遠古人類之所以崇拜太陽神,或者對鳥圖騰和蛇圖騰頂禮膜拜,實質上是對太平洋中那個高度發達文明的崇拜,是低等文明對高等文明的頂禮膜拜。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另一個故事:二戰時,當美國飛行員駕駛戰鬥機降落在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亞群島時,生存在島嶼上的土著人立刻驚為天人,視之為神。

美軍給他們可樂、巧克力以及各類罐頭,當然還有啤酒,他們認為這是「神」所賜予的「天上美食」。當美軍全體離開後,留在這裡的各種產物,成為土著「敬拜」的對象。當若干年美軍再次返回時,發現當年他們遺留的物品跟圖騰擺在一起,甚至還有用藤草編織的飛機,這些土著人時不時就要舉行儀式,想要「神」再次回來。

實際上,早期人類的圖騰信仰,比美拉尼西亞土著對美軍頂禮膜拜要複雜得多,甚至早期人類的生存、發展都與之直接相關。這在中國的古籍、傳說中,以及世界各地的傳說中,都可以得到印證。

記載中國早期歷史的典籍,當首推《山海經》和《尚書》,在這些古籍中記載了今人無法理解的一些事情,如上古人類領袖多為人獸合體,如人類領袖們的生而識之、知識淵博等等。

在那些記載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初民們是如何的愚昧無知,生產力低下,完全依靠那些半人半獸的神人領袖的教導,才逐漸學會了狩獵、農耕、紡織、捕魚等生產技術,後來也才逐漸完美了人倫禮儀、天文曆法、社會法規等等。

其實,人獸合體的神人成為人類的領袖,並不是《山海經》中的獨創,考察其他古文明,我們不難發現這是各個文明的共同現象。埃及金字塔前依然屹立著獅身人面像,在現在的伊拉克、伊朗一帶,仍然可以挖掘到遠古流落下來的半人半獸石像,古希臘神話裡也不乏類似的傳說。

現代的學者們非常重視這種奇特的現象,將它們稱之為斯芬克斯現象。不同民族的不同傳說,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種現象,本身就表明事情的非偽性。

更讓人關注的是,傳說中這些「斯芬克斯」們要麼本身就是神祗,要麼就是神祗們的後裔,那麼這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信息?而此後世界各地鷹圖騰與蛇圖騰的衝突,又意味著什麼呢?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怒族:保留圖騰崇拜最多的民族之一,其圖騰為什麼是蜜蜂和蛇?
    怒族:保留圖騰崇拜最多的民族之一,其圖騰為什麼是蜜蜂和蛇?歷史上有很多少數民族都有關於自己民族圖騰的傳說,而對於少數民族來說,圖騰不僅僅是祖先留下來的傳說,同時他們也把圖騰作為本氏族的名稱以及標識。怒族就是這樣一個保留圖騰最多的民族之一,他們的圖騰代表是蜜蜂和蛇,這兩種都具有攻擊性的生物,為何成為了怒族人民最崇拜的圖騰呢?今天就和我一起來看看吧。為什麼一部分怒族人把蜜蜂作為圖騰?
  • 從黑山巖畫太陽飛鷹圖淺談嘉峪關史前先民對太陽和飛鳥的圖騰崇拜
    ,逐漸對其產生崇拜和心理恐懼,希望通過祭祀這些偉大的自然力,能給自己和族人的生命生活提供庇護,最早的圖騰崇拜就這樣產生了。圖騰崇拜在嘉峪關黑山巖畫中表現的也比較普遍,發現的144幅巖畫中,有老虎、貘、野牛等巖畫表示等動物崇拜,有蕨類葉子所表示的植物崇拜,有舞蹈、狩獵等畫面中表現的生殖崇拜,有祭祀、佛塔、佛殿等表現的宗教崇拜,還有太陽飛鳥表示的太陽圖騰崇拜等。黑山四道股形溝中部左側崖壁上的太陽飛鷹巖畫,是生活在嘉峪關黑山地區原始部落先民太陽圖騰崇拜的證明。
  • 華夏老祖宗"粉"啥:八千年前崇拜龍 黃帝時熊圖騰
    因此,遙遠的史前社會,在中華大地這塊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圖騰文化亦多種多樣。  且不說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僅就華夏族而言,目前見於記載和考古發現的圖騰,就五彩紛呈,足以令我們眼花繚亂了。這些圖騰,不僅有動物、植物,還有非生物的,比如太陽、月亮、水、火、雷、霜等自然事物和現象,甚至有竹籃、飯籮這些看起來稀鬆平常的物件兒。當然,我們最為熟知和使用較為普遍的還是動物圖騰。
  • 《易經》是天書,「易」就是鳥,源於東夷部落鳥圖騰崇拜!
    等問題,以確定對方身份,久而久之,「鳥人」這個說法就流傳下來,但可能是源於部落戰爭或外族歧視,東夷「鳥圖騰」部落沒落後,「鳥人」也就成了歧視性的稱呼。 02《易經》與東夷部落「太陽鳥」崇拜
  • 《山海經》:透過蛇、鳥圖騰看上古,華夏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異獸實為圖騰而上古世界最大的兩個圖騰分別是以遂人、弇茲氏為代表的西戎「蛇」圖騰,和以帝俊、少昊氏為代表的東夷「鳥」圖騰。其他的所有圖騰都在這兩個主圖騰上進行分支或演化。持蛇其實除開「蛇」、「鳥」的圖騰外,華夏還有一個不得不忽略的圖騰,那就是——「魚」。
  • 鳥獸崇拜-鷹圖騰
    說到圖騰一般與神相關,在佛經中提到金翅鳥因緣,這應該與龍圖騰相對應的。埃及拉神:(前2494-2345)拉或瑞、賴[1](Ra,有時拼作Rah,較為準確的應作Ré)是古埃及太陽神。從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至公元前2345年)開始,成為古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的神,被看作是白天的太陽。
  • 龍鳳龜麟——吉祥如意的圖騰崇拜文化
    、鼎、古錢、琴瑟、壽石、鞋等的圖騰印記;神人崇拜,有對佛祖、玉皇大帝、菩薩、八仙、財神、灶神、門神、天妃、文曲星、武曲星、魁星、土地爺、城隍神、孔子、姜太公、關帝等的尊崇。其中,影響最大的為號稱動物崇拜四靈的龍、風、龜、麟。1、龍龍,是中國人民最為崇拜的神異動物。中國人稱自己是「龍的傳人」,外國人稱中國為「東方巨龍」。中國古代帝王也自封為「真龍天子」。龍很早就出現在遠古的圖騰崇拜中。
  • 魚鳧圖騰與古蜀文明
    由於圖騰崇拜 源於各氏族部落,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在華夏各民族中,必然有諸多圖騰崇拜的存在。據翦伯贊著《先秦史》所說:「東方伏羲氏為蛇(或龍)圖騰;北方犬戎族 為犬圖騰;南方大多以猛獸為圖騰;中部炎帝族,牛圖騰。西方黃帝族的首領黃帝號有熊氏,為熊圖騰。其它統率的氏族以熊、羆、貔、貅、虎為圖騰。」
  • 人類祖先伏羲女媧是蛇圖騰,為什麼他們後裔僅有華夏民族是龍的傳人?
    世界很多地區很早就崇拜蛇圖騰 在中華文化裡,人類始祖很早就有了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的形象,這是什麼文化含義呢?後來產生的龍圖騰,又是怎樣從蛇「進化」到龍的呢?還有蛇有個特點,不喜歡生活在山頂,證明了蛇是緊貼大地的圖騰真實不虛的。對於遠古人們來說,蛇肯定是他們接觸到的最為神秘恐怖的動物!崇拜也就這麼而來了,所以世界上主要文明都有蛇圖騰的身影。
  • 被歷史淡去的原始文化,解讀圖騰崇拜和其存在的生命意義
    一.中國古代的圖騰崇拜現象1.圖騰崇拜的起源我們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說,其實關於圖騰崇拜其實是人類早期混沌初開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帶有普及意義的文化現象。圖騰崇拜的存在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從一定的程度上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人們對一切未知、恐懼來進行解釋的一個最佳方式。圖騰崇拜是和母系氏族同時產生的,並且盛行於母系氏族的一個階段,而其早期母系氏族的經濟特徵是靠著最簡單的狩獵和採集來維持生活的,人類在那個時候最頻繁、最主要的生活其實就是在大自然中,和大自然的各種生物一起共存。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今天我們聊一下有關蛇的故事。據說,蛇類和人類一樣,經歷了地球冰川期的考驗,在大千世界中同等有著它的地位和奧秘,關於蛇的故事傳說也流傳很多:希臘的美杜莎、埃及的蛇神以及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女媧,都有著蛇的形象。
  •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把蛇當做圖騰
    中國神話裡的龍,大部分都是蛇進化的,山神都是拿蛇的,可見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國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經是美好的象徵,因為它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是一種原始宗教神,後被稱為始祖神。  原始的圖騰崇拜中,中國的東夷太昊族(太昊指伏羲)我們的祖先之一就崇拜蛇類動物,伏羲傳說也是人首蛇身。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浮雕作品中,女媧和伏羲是人面蛇身。說明蛇崇拜產生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我國家喻戶曉的女媧與伏羲的神話故事,漢代文獻中,記載女媧與伏羲是兄妹。
  • 論契丹神話傳說中的多圖騰崇拜與文化演變
    契丹的神話傳說,經歷了「神怪——披著神怪外衣的人——有神異法術的人」三個發展階段,反映了契丹人對於青牛、白馬、太陽、龍等圖騰的崇拜。其圖騰的發展變化,是不同時期文明的反映,也是各部族融合的結果,龍圖騰的出現,從一個側面體現出契丹人對中華文化的吸收與認同。契丹的神話傳說,對其部族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促使其形成了以二元結構為主的思維模式。
  • 每個姓氏都有自己專屬的圖騰,你姓什麼,看看你的姓氏圖騰是什麼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圖騰,就像美國的圖騰是鷹,我們在當時背鍋的徵兵廣告中就能看見,上邊有一隻老鷹,俄羅斯的圖騰是北極熊,而我國的圖騰,是龍。但其實除了國家,許多東西也會有相對應的圖騰,在我國連姓氏也有,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專屬圖騰,這其實和甲骨象形字有很大的關聯。
  • 中華文化數千年崇拜的圖騰——龍
    古人為什麼要崇拜一種虛構出來的動物,並且數千年來以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關於龍的秘密,有著太多的撲朔迷離。在這裡,我們將會追尋龍的足跡,探尋龍的秘密。中華文化中龍的圖騰龍文化的出現,始於新石器時代,距今大概有八千年。那時候的古人類,已經不再茹毛飲血了,他們學會了用火,製作陶器,蓄養家畜,以及種植作物。在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人類對自然力量的崇拜,越來越強烈。
  • 古中國的圖騰有哪些派系?秦朝居然是鳥派
    圖片與內容無關日系或火系圖騰以太陽或火為圖騰的部落,大部分生活在中原,還有少部分零散的分布在黃土高原一帶,以及古岐山和古九州的雍州地區。以農事生產為主,農閒時也打打獵和搞點養殖。對故土有很重的情懷,如果不是發生天災和人禍,輕易不會搬遷,是我們北方地區漢民族的先祖。像大名鼎鼎的神農氏,也就是炎帝,所屬的就是此系圖騰。後世的周王朝,以及劉邦的漢朝也屬於這個系列的圖騰,因為對太陽圖騰的崇拜,所以周王朝和漢室的最高領導人,都將自己成為天子,「天子」的概念也是從此而生。
  • 專家:"龍崇拜源於熊圖騰說"證據不充分
    「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在紅山史前文明發現熊圖騰外,進入文明時代後,這種崇拜還一直延續著。」葉舒憲指出我們在進入三代文明之後的考古發現中,也看到豐富的熊的形象資料,特別是以動物神像雕塑造型的傳統一直出現在民間禮俗、喪葬明器、民間美術和出土文物中。    商代玉器中發現有坐熊,熊頭鳥身的造型。西周玉器中也有大批的熊造型。
  • 圖騰、巫術、禮儀,代表男性的鳳凰,為何成了龍的「附屬品」?
    鳳是百鳥之王,是遠古時期用來祭祀通神的神鳥,自古以來就象徵著聖德和美好,更有「人中龍鳳」的美稱。在大多數人眼中,「鳳」是對柔美祥瑞的女性的讚美,例如在古代宮廷中,多用來形容皇后「鳳儀萬千」、「鳳體安康」。然而在早期,鳳凰其實是男性力量和權利的象徵,在秦漢時代才轉而形容女性。
  • 漵故事|漵浦驚現遠古南方先民鳥圖騰的巫儺面具
    2008年4月下旬,五溪巫儺文化專家李懷蓀老師,在漵浦縣油洋鄉一位巫司家中發現了一個頭上有鳥的巫儺面具,這是迄今為止,在整個五溪地區乃至全國發現的唯一頭上有鳥的巫儺面具,它承載了遠古先民鳥圖騰的重大信息,堪稱巫儺文化的重大發現,這個面具可謂彌足珍貴。
  • 龍鳳呈祥文化圖騰的地理原型淺探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先要找到在漢族地區及中國周邊地區眾多民族當中盛行的龍鳳呈祥文化圖騰的較早的文化源頭及其大致的演化脈絡,不能夠只看像什麼或者不像什麼。一、龍鳳呈祥圖騰源出於蛇鳥會稽圖騰,較早的地理原型即九丘當中的叄衛之丘。在2020年7月16日《海內經九丘概況》一文中筆者認為:「叄星,在西部。衛,圍,巴蛇若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