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以來,各國航班減少,一些回國心切的留學生無奈之下選擇找機票代理購票,後遭遇詐騙。
近日,多位中國留學生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自己被微博、微信上的假「票代」騙了數萬元。其中一位留學生告訴記者,被騙後,他加入了一個留學生遭遇假「票代」的微信群,群內目前有50人,據統計被騙金額超過120萬元。
多名受訪留學生中,目前有一人的戶籍所在地公安局即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公安分局已對此案立案偵查。7月10日,該局負責此案的辦案民警告訴澎湃新聞,今天上午已立案,下午會發立案通知書,重點偵查假「機票代理」微博帳戶的IP位址及其資金流向。
假「票代」提供「營業執照」獲取信任,分多階段騙款
在馬來西亞實習的北京工商大學學生王敏華已滯留吉隆坡三個多月。6月17日,他看到微博上有票務代賣的信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聯繫到名為「引領票務售票員」的微博。對方表示可以買到回國機票,為了讓王敏華相信,還發來了公司的「營業執照」。
假「票代」發給王敏華的「北京引領假日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營業執照」。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為防止被騙,王敏華還搜索了這家旅行社的「官方網站」。網站顯示,該公司聯繫人為「李燕林」。王敏華根據網站公布的手機號加了「李燕林」的微信,向對方核實轉帳帳戶是否是該旅行社的公司帳戶。「李燕林」稱,公司員工較多,不清楚和他聯繫的是哪位,但轉帳帳戶沒有問題。
王敏華放鬆了警惕。他委託在國內的父親向「票代」轉了5000元定金,轉完才留意到收款帳戶並不是「北京引領國際假日旅行社」,而是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藍諾信息諮詢工作室。但支付成功後,王敏華收到了開頭為「南方航空」的簡訊,顯示機票已預訂成功,需在十五分鐘內付尾款。
正是這條偽造的「南方航空」票務信息讓王敏華深信不疑,一步步走入假「票代」用各種理由分多階段騙款的圈套。
王敏華收到偽造的「南方航空」票務信息。
第一次尾款付過後,「客服」稱王敏華尾款支付超時,需要進行第二次尾款支付,之前支付的錢返還回原帳戶。王敏華又讓父親向對方帳戶轉帳5800元。緊接著,對方又以尾款備註錯誤的理由讓王敏華轉帳5800元。這次付款,王敏華借用朋友的帳戶進行轉帳,對方又以換帳戶需要重新申請為由,讓王敏華再重新支付10800元。這幾次轉帳完成後,對方再次要求王敏華轉帳26608元,他這才察覺自己被騙,共計被騙走33200元。
6月27日,澎湃新聞記者以購票者身份向名為「引領票務售票員」的微博諮詢從美國紐約回國機票,對方發來四趟航班信息,價格均為人民幣42800元,購票方式為微博客服在線下單,需先通過網銀轉帳交10000元定金。對方再次發來了「北京引領假日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營業執照」的圖片。
記者掃描了「營業執照」上的二維碼,無任何信息顯示,詢問為何二維碼信息掃描失敗時,對方稱所有信息均可在網上查詢。記者再三提出向對方公司打電話核實的要求,對方拒絕並回復「我們公司只有微博客服在線下單」。
微博「引領票務售貨員」發布的回國機票信息。
目前,名為「引領票務售票員」的微博已顯示用戶不存在。
假「票代」雙微平臺聯動,仿照旅行社名稱命名
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訪學的李玲是在名為「龍騰特價機票」的微博帳號了解回國機票情況,她順著「客服」指引關注名為「龍騰國際旅行」的微信公眾號,並下單。
為打消李玲的疑慮,對方出示了「北京龍騰國際有限責任公司營業執照」。她分兩次網銀轉帳24450元後,「客服」表示24小時內會處理好,卻再也沒有出現過。
李玲通過「龍騰國際旅行」微信公眾號購買機票,收款方為淮安犇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在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就讀的馮星星同樣是通過微信公眾號「龍騰國際旅行」諮詢下單,完成網銀轉帳後「客服」消失不見。
澎湃新聞記者搜索「北京龍騰國際有限責任公司」的相關信息,發現該公司並不存在。隨後,記者搜索到一家名字相似的「三亞龍騰旅行社」並致電聯繫。
「我們不經營國際機票業務,最近有很多人聯繫我們說自己買國際機票被騙,我們已經報警了。」三亞龍騰旅行社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
6月28日,微信公眾號「龍騰國際旅行」已經改名為「龍騰國際售票處」,其「在線客服」仍正常運營。
「這幫人太猖狂了,被識破後很長一段時間連號都不換。」受騙的留學生、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在讀研究生劉鵬告訴澎湃新聞,這些假「票代」的微博、微信此前仍在更新各種票務信息,並關閉微博評論,受騙者無法評論。「截止到目前,微信維權群裡統計到的有50人,被騙金額超過120萬。」
「我希望,一是儘可能的散布信息,讓大家知悉騙子的手法和特徵,避免繼續有人受騙;二是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爭取給大家報案立案,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劉鵬說。
異國維權難,律師:該類案件可以以犯罪嫌疑人收款帳號所在地確定管轄
被騙後,王敏華立即向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求助。據他介紹,大使館回復稱,因詐騙行為發生在中國,應在中國領土報警。隨後,王敏華的父親在其戶籍所在地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公安分局報案。
6月27日,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公安分局的辦案民警告訴澎湃新聞,留學生身在國外,但因為轉帳的人是他的父親,已經受理了案件。7月10日,上述辦案民警告訴澎湃新聞,今天上午已立案,下午會發立案通知書,重點偵查假「機票代理」微博帳戶的IP位址及其資金流向。
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公安分局出具的受案回執。
另一位受騙留學生李玲對澎湃新聞表示,在求助戶籍所在地公安局時被告知無法受理案件,「因為轉帳行為沒有發生在國內」。
關於網絡詐騙犯罪的管轄問題,上海瀛泰律師事務所趙駿律師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多名被害人因為轉帳發生在國外沒能報上案,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16年12月19日)的規定:「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被害人被騙時所在地,以及詐騙所得財物的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等」。該類案件可以以犯罪嫌疑人實際取得財物地即收款帳號所在地確定管轄,目前看來就該地點是可以明確的。
澎湃新聞採訪發現,多位留學生向「票代」轉帳的帳戶顯示為「淮安犇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藍諾信息諮詢工作室」。對此,澎湃新聞聯繫淮安市公安局,該局回復稱,留學生可打電話報警,該局會按規處理。一是依據屬地管理原則,二是聯繫反詐騙中心協助處理。
大部分受騙留學生不在國內,應該如何報案呢?
趙駿律師表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及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因此,即便被害人在國外,也可以考慮以書面形式向管轄地公安機關進行控告,公安機關也應當接受。另外,考慮到受害人人數較多以及案件的社會影響等,也可以聯名向公安部反映情況。
假「票代」多活躍在微博、微信平臺,網絡服務提供者在其中是否承擔責任?
趙駿律師告訴記者,根據前述《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金融機構、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業務經營者等在經營活動中,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被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利用,使他人遭受財產損失的,依法承擔相應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因此,應評估微博、微信服務提供者在帳號註冊等過程中是否有違反國家規定等情形,進而評估是否應承擔相應責任。
趙駿律師還提醒廣大留學生,儘量通過國內外正規網站購買商旅機票,避免財物、精力、時間的損失。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針對中國留學生的代理回國機票詐騙案此前有成功破獲的案例。
據《齊魯晚報》報導,6月4日14時許,淄博市公安局博山分局110指揮中心接到了小媛(留學生)母親的報警。根據報案人提供的帳號,雖然距離發案已過1個多小時,博山警方快速行動,緊急協調銀行,七分鐘時間對涉案帳戶資金20870元進行了凍結。隨後,民警針對案情展開偵查,向受害人及家人詳細了解了案件經過。因為案件過程都是在網上進行,所有信息都是虛擬、假身份,嫌疑人身處國內還是國外都無法確定,偵查難度非常大。最終,淄博市公安局博山分局經過縝密偵查,跨省作戰,快速破獲針對中國留學生的代理回國機票系列詐騙案,抓獲兩名犯罪嫌疑人,破獲案件9起,涉案金額30餘萬元。
(王敏華、李玲、馮星星、劉鵬為化名)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