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香港情懷!袁潔儀推廣灣仔街市特色

2021-01-15 港劇粉


藝人袁潔儀、秦啟維及蔡國威擔任活動大使,推廣灣仔的多個街市及市集。對於能夠參與是次活動,袁潔儀表示:「灣仔街市唔單止系人與人之間嘅長久情懷,就連擺賣各種不同種類嘅售賣品,一粒小小糖果、一條小小鹹魚,都不期然散發出一種感情,即使唔系住呢區長大嘅我,都能夠感受到溫暖!灣仔街市市集帶畀我溫情,喺香港呢個年代好少遇到,所以呢次擔任活動大使令我相當難忘呢!」

蔡國威亦十分高興可以擔任今次的活動大使:「我從小到大經常接觸灣仔區,而灣仔區嘅街市市集更加系我其中一個購物熱點!貨品琳琅滿目一應俱全,而且價格相宜,檔主們都非常親切,毫無隔膜!佢哋售賣嘅都系香港獨有特色、情懷、傳統及傳承!呢啲香港文化瑰寶我哋要珍惜之外,更加要多推介畀旅客,希望借灣仔街市市集嘅地道文化,令旅客更加認識我哋嘅香港!」

相關焦點

  • 曾志偉灣仔街市探秘 謝霆鋒買菜備受大媽寵愛
    浙江衛視《十二道鋒味3》本周六晚即將迎來第十期節目,走遍全球尋訪美食的謝霆鋒回到老家香港,準備與老友曾志偉來一場灣仔街市探秘。未想曾志偉語出驚人,他自曝母親未婚時在灣仔賣菜為生,更是豔絕灣仔的「街市西施」。而跟隨曾志偉走街串巷的謝霆鋒也是備受街坊大媽寵愛「天天看你的節目! 」。    從影數十年來,曾志偉演技派形象深入人心,但他媽媽「街市西施」的故事卻鮮為人知。節目中,曾志偉頗為得意地向謝霆鋒介紹自己與灣仔街市的淵源「我媽媽以前在這裡賣菜,外號叫『街市西施』,那是出了名的。」
  • 香港再添人文旅遊景點 融合AR技術重塑舊灣仔情懷
    為了向遊客和港人分享香港的集體文化和昔日社區情懷,香港旅遊事務署同香港設計中心將於12月1日起舉辦「#ddHK設計#香港地」旅遊發展項目。他們21日宣布將通過一系列融合AR技術的創意設計及公共空間設計藝術,重現昔日香港的小區文化,從而帶領旅客和公眾體驗人情味的香港。
  • 香港印象 尋找上環老情懷
    200號 乘車路線:地鐵上環站E4出口信德中心一至三層是綜合商場,這裡聚集了各式各樣的小店,更有酒吧,餐廳等休閒設施,此外,位於信德中心的港澳碼頭是從香港前往澳門,珠海等地最快捷便利的碼頭,這裡每15分鐘就有一班船開往澳門,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客運碼頭之一。
  • 隱藏於街市的地道香港美食!
    香港素有「美食天堂」的美稱,遊客們來港,無非,逛吃逛吃買買買。在尋找美食的途中,絕大部分遊客忽略的就是街市熟食中心。作為香港人上下班最愛光顧的「飯堂」,價廉物美、方便快捷,更有各種各樣的選擇,雖只是「街市食肆」,但裡面隱藏的美食卻是多不勝數皇后街熟食市場位於上環德輔道,前往這裡乘坐叮叮車最方便。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中環是香港的政經中心及商業區,有數不盡的金融中心、也是訪港遊客和當地人最喜歡逛街的地方。一些建築構成香港島美麗和壯觀的城市風景線。而灣仔是一個獨特的新舊幷存的社區,同時也是香港歷史悠久、具有很深文化特色的地區。從寫字樓最密集的中環,到充滿市井氣息的灣仔一帶,只有一個地鐵站的距離。
  • 香江漫話:為漸行漸遠的「灣仔露天街市」畫像
    香江漫話:為漸行漸遠的「灣仔露天街市」畫像 為了免於屆時出現交通擁堵,當局決定要搬遷現時位於太原街(南)及交加街(東),共八十六個固定露天攤位小販,準備舉辦交流活動聽取意見」,這是香港灣仔區議會主席及灣仔民政事務專員,致太原街及交加街住戶函的部分內容,記者也在其中。  事實上,從上月區議會就有關搬遷事項發出諮詢後,記者每日進出家門都發現,小街上空多出了不少橫幅,表達居民、室內商戶、戶外攤販對搬遷一事不同的意見。
  • 灣仔的年輪 香港的印記
    中新社香港10月14日電 題:灣仔的年輪 香港的印記  作者 賈思玉  灣仔夾在中環與銅鑼灣之間,在這裡,時間為經,空間為緯,密密匝匝將新與舊、華與洋、情與利、天然與人為、喧囂與隱逸等等,織就網中。其混雜多元堪稱濃縮的香港,但層次明晰,如鮮活的發展史陳列,默默述說著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 走訪香港街頭:街市超市加強防疫 市民安心採購
    (抗擊新冠肺炎)走訪香港街頭:街市超市加強防疫 市民安心採購  中新社香港7月28日電 (記者 張曉曦)香港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特區政府日趨收緊防疫措施,供應日常飲食和用品的街市和超市也加強防疫,以使市民在疫情期間安心採購。
  • 香港再添人文旅遊景點 AR技術重現舊日灣仔生活景象
    為了向遊客和港人分享香港的集體文化和昔日社區情懷,香港旅遊事務署攜手香港設計中心將於12月1日起舉辦「#ddHK設計#香港地」旅遊發展項目,通過一系列融合AR技術的創意設計及公共空間設計藝術,重現昔日香港小區文化,帶領旅客和公眾體驗人情味的香港。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9/10)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10) "← →"翻頁 1月8日,香港灣仔活道一家單車店
  •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 (4/10)
    香港中環與灣仔的市井一面/10) "← →"翻頁 1月8日,遊客在灣仔街頭
  • 灣仔「年輪」(看香港)
    圖為香港民眾跑步時路過灣仔海岸的藝術裝置。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攝圖為灣仔附近的海域。新華社記者 李 鋼攝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區域之一。「牛刀小試」香港嶺南大學教授劉智鵬介紹,1840年以前,香港居民多以務農為主,人口主要集中在新界,整個港島的人口不超過8000人。位於港島北面的小漁港灣仔,人口則不足2000人。開埠後,大量外國商戶活躍在灣仔、中區一帶,灣仔成為外國人、上流社會的社交活躍地。
  • 灣仔街頭玩「穿越」! 香港又有好玩的了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消息,香港首個創意旅遊發展計劃「#ddHK 設計#香港地」正式啟動,逾50件具香港特色的設計和藝術作品
  • 遊走在香港最in的街市,那裡不只是買菜的地方
    街市,作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除了是買菜的地方,更是見證了一個地區的社會發展,同時,它還承載了許多當地的特色老店、特色文化。逛喜歡的街市,遇美好的人,嘮街坊鄰居式的嗑,體驗獨特的文化,感受生活的喜悅......這,或許才是我們理想中的街市。
  • 特寫:香港街市的節日煙火氣
    新華社香港9月30日電(記者劉斐 張雅詩)國慶節、中秋節前的香港街市裡,魚蝦的腥鮮味、燒臘的香味混合著人情味。老街坊笑著與相熟的商販打招呼,兜兜轉轉之間,手裡便拎了大袋小袋,裝的是一餐團圓的住家飯。
  • 嘉鹹街街市,香港最老菜市場的死與生
    比起室內市場,室外露天的街市更有一種生機勃勃和人氣兒,街市中地道的港滋港味仍然讓人流連忘返,日日鮮活卻又充滿了日常化的生活氣息。CNN網站曾經選出香港街市Top5,其中包括中環嘉鹹街、灣仔鵝頸橋旁的寶靈頓道、大埔墟、九龍城和北角春秧街。五甲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嘉鹹街街市。
  • 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灣仔
    九月初,我去了趟香港,香港去了無數次,這次有點特別,原因是這次受港島英迪格酒店所邀,要在灣仔展開一段不一樣的旅程
  • 港媒稱香港三處街市發現含禽流感病毒雞糞(圖)
    六月十日,香港長沙灣家禽批發市場,清晨恢復買賣活雞,四千隻存貨全部賣清。在灣仔街市,有雞檔未能入貨,只能售出屠宰賣剩的活雞。中新社發譚達明 攝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在保安道街市發現禽流感雞糞後,再在屯門、粉嶺及鴨利洲的街市,發現雞糞對H5N1禽流感呈陽性反應。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張少卿、食物環境衛生署副署長劉焱、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薛漢宗獸醫、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及海關助理關長譚耀強11日下午5時30分舉行記者會,交代禽流感最新情況。
  • 特寫:香港街市的節日煙火氣[組圖]
    這是9月30日在香港鵝頸街市拍攝的一家水果攤點。 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新華社香港9月30日電(記者劉斐 張雅詩)國慶節、中秋節前的香港街市裡,魚蝦的腥鮮味、燒臘的香味混合著人情味。 魚販把一條數斤重的大魚摔上案板,快速去鱗剖腹,而魚尾還在亂擺;肉販從掛著的半扇豬肉上切下一大塊,丟到秤盤裡一過,便抓起又削去幾分,紅色燈管下的肉塊格外新鮮;果販一個個地碼放著瓜果,把它們最光鮮的一面擺向顧客…… 在香港,菜市場被稱為街市,源於香港開埠之初,傳統菜市場多設於街道旁。
  • 灣仔街頭玩「穿越」 香港首個創意旅遊計劃啟動
    中新網3月28日電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消息,香港首個創意旅遊發展計劃「#ddHK 設計#香港地」正式啟動,逾50件具香港特色的設計和藝術作品,散落灣仔區內多個地點供市民和遊客觀賞;部分作品首次利用擴增實景(AR)技術,重現香港昔日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