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才是徐州餐飲界的真網紅!這些在小巷角落裡開了幾十年的老店,賣的不只是味道

2021-02-17 愛徐州

徐州網紅?美食屆的網紅?

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想起那些被朋友圈刷屏,就拿某某蛋糕來說,曾經多麼紅及一時,小編也為此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而現在哪?「網紅」也並非是那種高檔的餐廳,誰也不可能天天去星級餐廳,但是有一些小鋪子小店,總是默默無聞地開著,不管你衣著如何,不管你是何身份,都向你敞開著,從不需要預約,正是他們二三十年辛勤的堅守,經過歲月沉澱,味道始終如一,才塑造了今天的徐州味道,最經典的徐州小吃。

在美食屆



吃過油條,也吃過雞蛋,但你吃過油條灌雞蛋嗎?剪子股的油條灌雞蛋,現在被很多人所熟知。


一口麵缸,一架油鍋,一家四口,三十多年,不曾間斷。藏在剪子股裡的小攤位,是杜師傅一家四口經營的,杜師傅今年五十多了,從十八歲開始學藝,這一根油條一炸就是三十多年。一天從凌晨兩點鐘開始,三點之前就要到子,幾十年風雨無阻凌晨起床的日子,完全是不能想像的,每天幾乎摸著黑到店,忙碌的一天開始了和面、掂面,一缸面足有三四十斤,全由杜師傅一人手工揉制,掂完之後要醒面兩小時,這兩個小時也不能閒著,拐熱粥、熬辣湯,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一家人都兢兢業業用心經營著這個小鋪。


關於杜師傅的油條灌和不灌雞蛋的口感是完全不同的,不灌雞蛋的油條趁熱吃起來酥酥脆脆又不會很乾,和徐州普通的油條吃起來完全不同,灌了雞蛋的油條,外酥裡嫩,勁道的面摻和和雞蛋的軟糯,別提多香了。

炸油條

灌雞蛋

看到臉上寫滿幸福的人們,吃著油條灌雞蛋,平凡生活中的樂趣。


地址:剪子股菜市最北頭


在這裡能吃出回憶的味道。


徐州一直在發展,很多的老店老味道都因為拆遷,難逃魔掌,而這家店就是這樣傳奇的存在,近三十年歷史的麵館,每天中午賣掉200碗面,最難得可貴的是開了這麼多年了,品質還是一如當初。也算的上是一大傳奇了,這裡的老闆,黃姨今年47歲了,因為30年如一日的堅持才換來了今天的成功。


需要秘制熬湯,湯底是新鮮的雞連著夜的大火烹製,熬出雞油,即可上桌。晶瑩透亮的湯頭上冒著氣泡和油花,瞬間讓你食慾大開。火候的把握也十分重要,黃姨就恰巧能掐住她的那個點兒,做出最好吃的食物。

推薦肉絲麵

很少在別家麵館能吃到糖心雞蛋。

地址:湖濱小廣場小吃一條街

最多的時候有100多人在排隊。

老闆周哥年輕時就是廚師,周哥說:」一心想把徐州美食做好就開始自己的創業路了,還是那句話,不容易,曾經為了去掉丸子裡的姜蒜異味,七下江南拜師學藝!還有為了肉質更爽口,在家專心研究,好幾天沒睡覺是時候有,再累再辛苦,我都一直告訴自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正是這樣堅持,周記把子肉才有今天的百人排隊的場景。


他們家把子肉和其他家成片的不一樣,是方形肉,肉片看上去肥,可做到了肥而不膩,肥瘦相間,分布均勻,入口即化,豬肉的香味隨咀嚼的過程源源汩出,豬肉的油脂,韌韌中香美汩汩而來,瘦的地方也不柴,美味簡直難以言表。

素菜是不可或缺的美味,看著就很有食慾。

 地址:徐州泉山區北路


一家雄踞徐州羊肉館界多年的老字號。

在老徐州人的心中,如果要品嘗地道的徐州味羊肉,毛家絕對是個首選,經常有人專程開車大老遠跑去就為吃那一口,二十年的傳承,不變的是品質,許多新客吃成了回頭客,他們吃的不僅是味道,更是情懷和回憶。毛家羊肉館的根在安徽蕭縣,有著百年傳承,掌柜的手藝是從師傅的爺爺輩傳下來的,羊湯和辣椒油都是一絕!為了保證羊肉的新鮮供給,老闆在焦山南包了幾十畝地大批量的放養山羊。店內的羊肉全都是當天運來現殺的。

這位蔥油餅的老師傅見證著羊肉館的發展。

孜然羊肉是從小吃到大,怎麼都吃不膩的一道菜,毛家羊肉館把這道菜做到極致。

鮮辣鹹香,百吃不厭。

地址:銅山區北京路南洋北隔壁


青年路上,有家30年老店,足以承包所有徐州人的童年!


一個小推車,甚至只有一二張小桌子,一幹就是30年,每天去在這裡吃炸串的人絡繹不絕。這家店是由於阿奶和她老伴經營的,小店的名字也是這麼的。無論你是老顧客還是第一次過來的食客,只要你願意說,阿奶就願意聽,願意像是親人一樣幫你舒緩眉頭,解開心結。阿奶說:「這一行一幹就是30年,其實幹到現在也不是為了那點微薄的利益,為了能讓那些老食客能多吃幾年我的串,自己心裡也舒坦。」從談話中就能看出阿奶的坦誠與善良。

阿奶和老伴一起在賣炸串,本該安詳晚年的年紀,卻為了能讓食客多吃幾年她的炸串,無不讓人感動,多麼好的老兩口!

店內羊肉串最受食客喜愛,肉質上乘,鹹度適中。 反覆涮炸幾下,吃進嘴裡肉質彈牙,滑嫩有汁,色澤焦黃油亮,加上出鍋後會往肉上灌澆秘制提味汁料,吃起來自然是不膩不羶。相較滿大街主流的烤羊肉串,用高溫熱油快炸出來的羊肉串,反倒因為掛油不多而不覺油膩,這種童年的味道湧上舌尖,沉醉其中。

吃炸串自然不能忘了多要些豆製品和蔬菜,小青菜和海帶是多數女孩子都會比較喜愛。素雞過油炸,外皮香酥,內在鬆軟,受熱後更好吃,淋上醬汁,讓素雞增加另一番味道味道。

地址:青年路下坡馬市街啥湯隔壁巷口內


徐州羊肉湯屆的「扛把子」,一開就是30多年!


從84年開門至今整整31年,每日都是人滿為患,直至今日每到飯店人就座的滿噹噹的。現在回來再看看還是那個地方,還是那位師傅,還是那個老闆娘,還是那塊花桌布,還是那口破碗岔,31年間,味道做的始終如一。


用老鐵鍋下面,再衝上一碗用羊肉、羊骨頭熬製的滾燙鮮美的羊肉湯,撒上香菜和油辣子,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麵就這樣做成了,吃麵時再配上佳餚。吃的滿頭大汗,暢快淋漓,羊肉湯的鮮美手工麵條的韌,香味便融入了你整個身體。

跟其他家的調羊肉相比青年路的更加嫩!鮮!美!

孜然羊肉的每一塊肉丁都切得分量知足,並不會因為著了大火逼出了油脂而縮水,反而更加豐厚有彈性。配上孜然和辣椒獨特的香味,味道真是沒得說。

地址:徐州青年路附近


一家讓人留戀,感動很多人的老店。

像周邊的報攤、麵店一樣,歲月的洗涮已經讓我們看不出開業時的模樣,雖然保持著最初的樣子,卻已滿目蒼夷。


這位年過70卻還笑容滿面的奶奶是這家串串香的主人,談笑間,滿滿的正能量,奶奶說,每天忙忙碌碌都習慣了,一刻也不能閒下來,再問及到奶奶這麼大年紀怎麼不在家享清福,奶奶說「習慣了這樣如一的生活,上帝其實沒有給任何人幸福,習慣就是種幸福」」。當時聽完就被感動了。

奶奶每天三點多,就開始在店裡忙碌著,擺好桌子,便開始了她的工作,串炸串,動作很麻利,很利索,一點也不像七十多的老人。

奶奶的牙不好,為了讓食客人能好嚼一些,奶奶每次串包菜前都會把包菜的白根用剪刀一點一點的減掉,她說牙齒不好,就越能理解別人吃起來的感受。

奶奶家串串的價格一直沒什麼變化,素菜在兩毛、三毛左右,肉菜的價格跟市面上一樣,兩塊五三塊。平均下來,就算你吃到飽吃到爽也不過六七塊錢。當你來到這裡,看到店裡的每一盆、每一桶的材料和串串,都是奶奶和她的兒子一串一串的手工串出來的。

每一隻串串都均勻的沾滿了辣醬與甜醬,入口的時候醬汁混合著熱乎乎的串,軟中還保留著脆,卷著烙饃,囫圇吞棗的咽下肚,甜辣的滋味從口腔一直瀰漫到胃裡,是小學時最美妙的回憶。

地址:徐州市湖濱新村


徐州最出名的蛙魚。

央視9《行走的餐桌•徐州》裡面美麗的波蘭姑娘翠花,對蓮花家的蛙魚大呼好吃

蓮花蛙魚藏在蓮花小區一個居民樓裡,深深的胡同,不起眼的門頭,卻已經在徐州開了整整二十多年了。老闆姓徐,地地道道的徐州人,是個很和藹的大姐。大姐說每天早上是九點開門,早上六點不到就要開始為一天做準備了 。

蛙魚,一顆顆蛙魚晶瑩剔透,吃到嘴裡Q彈軟糯,彈性十足。蛙魚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好不好吃學問全是在調料裡了。其中糖醋汁絕對是蛙魚調料的靈魂,醋本身酸的口感被白沙糖純甜中和,凸顯出了米醋清香味道爽口濃鬱,酸甜可口,加上蒜泥,鹹菜,辣椒,稍微一拌,簡直美味!

炸串是蓮花家的絕配,根根竹籤串起不同種類的食物,油炸、上鍋、刷辣醬、撒胡椒,這種簡單的又平價的美味,讓人滿足的。

藕粉熱氣騰騰,上面放著自製的蜜紅豆沙,香香的花生碎,酸甜的葡萄乾和山楂糕粒,最後再淋上亮晶晶帶著花瓣的桂花蜜,喝到嘴裡,真是欲罷不能啊!

地址:師大蓮花小區內


2012年的3月23日CCTV9-紀錄 《行走的餐桌》用這麼一句話,拉開了這個存在古老的徐州城裡110年老屋的序幕。

聽老闆說起,這個其貌不揚的建築,已經在徐州城裡已經一百多年了。歲月似乎沒有留下什麼痕跡,依舊是粗糙的水泥牆面,看起來都覺得會吱呀吱呀響的小木門,白色的底上,紅紅的老屋飯店四個字。

店裡有6張桌子,老闆自己佔著一張長桌用來算帳,地方雖小,但生意依舊火爆。老闆說她家的做菜配方全是自家一代代傳下來的,所以不管換不換廚子,味道都是一直不會變的。

這道菜叫做風味雞,它的味道既有徐州本地人的辣,而且還有帶一點甜味,就像粵菜的甜味。

糖醋魚,也是他家的招牌,被網友們封為徐州最好吃的糖醋魚。

地址:泉山區少華街110號


這家店在默默無聞中開的26年,因為藏的深很,所以鮮為人知,卻在吃貨界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合群炸串。

現在經營的阿姨是原本已故奶奶的兒媳婦,很多人找他們家加盟開連鎖店都被阿姨拒絕了,就僅僅為了保質量,每天的食材都是自己一大清早跑市場自己買的,羊肉也都是上好新鮮的腿子肉!蔬菜是叔叔拿著大麻袋去買的,買的時候一大袋子回家挑挑選選,爛葉子扔了跟減減剩的也就少了。阿姨說做這個憑的都是良心,畢竟這麼多年做下來能回頭的都是老客戶。

有名姑娘說這家炸串就是伴隨她童年的炸串26年,現在還帶著孩子來吃。

羊肉串那是必不可少的推薦,高溫炸制的羊肉串比靠的多出一些奇妙的感覺,高溫油炸的羊肉掛油不多,少了些考過偏澀的口感多了些肉質本身的彈嫩。加上饞死 人不償命的特調甜醬和辣醬,非常有料,厚重噴香。


推薦他們家的炸紅薯。

地址:徐州市合群新村


這就是隱匿在花園深處的飯店入口大門了,簡單到連一個門頭,店名字都沒有! 卻不論周末還是平時都門庭若市,生意火爆。


十多年來,很多人都勸老闆擴大店面。小編也很好奇,生意那麼好,為什麼不擴大店面呢?老闆這樣說的:」因為位置偏,來這的都是回頭客,很多都是朋友帶過來的,一傳十,十傳百的。我們這裡的價格多少年了都是沒變過。房子是自己的,只有兩間是租的。打下手的都是家裡人,我們也放心。」

11年了,無論春夏秋冬,每天中午11點營業到2點半,下午5點到9點半,食客就一直絡繹不絕。

關於食物,老闆說:每天早上6點就去買菜,都是自己親自去挑選的食材,都用的最新鮮的。辣子雞全是只買雞腿肉,尖椒雞買的是黑腿雞。魚都是當天最鮮活的!只有原料好了,菜味道做出來才好吃。

爆炒腰花

爆炒雞塊

老闆最後說道:「我們做的菜沒有什麼花拳秀腳,漂亮擺盤,地地道道的徐州味道,就是想把最好最實惠的都給顧客。」


地址:交通銀行西面花壇中


一家讓人天天排隊的老字號豬蹄。


老闆坤哥說:"做熟食快十八年了,在七裡溝做了三四年,到豐儲街也已經有六年之久."每天早上十點開門,晚上七點收攤,日日夜夜的辛苦才有了自己的品牌。

他家只賣新鮮的豬蹄和豬皮凍,每天都做不夠賣的,天天五六點就開始排滿長隊,一天最多的時候能買400多個豬蹄。

昆哥說,要是刀工再快點,天天都不用排隊,來了就吃。昆哥夫妻倆每天就這樣看在攤子旁邊,每天刷刷刷的在這樣一個切菜板上切豬蹄。其實每個豬蹄幾秒就能切好,卻還排這麼多人。有時候後面的人等久了,他心裡比誰都著急。

所有的調料都來自正規渠道,這麼多年一直良心做生意。看著豬蹄就很誘人。

豬皮凍也是一大特色。

地址:徐州市豐儲街


說到老鄭肉筋,想必去過富國街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4年,這家店只賣餅卷串。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來吃的人總是絡繹不絕。

一般去店裡是見不到老闆人的,店裡的年輕小夥從14歲就跟老闆學手藝,也是老闆的堂弟,這麼多年日積月累的手藝,自然也是比老闆差不了多少。

老鄭對羊肉串的把控很嚴格,缺斤少兩的、質量不達標的都要挑出來重穿。所以每一串肉串都能保證最新鮮、個頭大、不肥不瘦,漂漂亮亮的讓大家購買。

凡是排過老鄭家隊的人都知道,到店門口報上要多少,裡面小哥給回你個數,至於辣椒、孜然該放多少小哥們心裡有數,甭管你能不能吃辣,愛不愛吃辣,來老鄭家吃肉筋就是吃個老徐州味。

再來個徐州人最喜歡吃的 烙饃,味道真的沒得說。

地址:徐州市鼓樓區淮海東路


還沒開門,就已經排了長長的隊伍。


這家熟食店原來在二中附近,一直備受人們青睞,由於拆遷才搬到這裡。即便換了位置,不用任何宣傳,生意還是一樣火爆,來晚了不僅要排很長的隊伍,也有可能已經賣完了。老闆說,熟食店是從爺爺傳下來,祖輩三代足足賣了二十四個年頭。

當問及老闆,開了24年的老熟食店為什麼沒有一家分店。老闆說,自己做的東西才能百分百的放心,不能因為賺的多了而影響開這家店的初衷。

毛家熟食的成功秘訣:選材上用上好豬肉,是決定菜品的關鍵。其次,在製作過程中,絕不放色素以及添加劑,菜品處理非常乾淨,每一個環節都牢牢把關。最後,足斤足兩是必須的,讓每一位購買的客人都滿意,絕不短斤少兩。


正是因為24年來只做熟食,虔心經營一家店,才有今天絕無僅有的味道。

他家的豬肉都是親自去豬場選豬,活豬現殺,甚至豬毛都要一點一點燙掉。每一塊兒都要會保證乾乾淨淨,讓新客熟客都吃著放心。

多吃點豬肝,對眼睛和兒童的智力發育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地址:徐州市夾河街一中旁

奶奶說:這樣的景象,她坐在門口看了一十六個年頭。

大小的桌子、椅子坐滿了來喝米線的吃客們,老老少少的,攜家帶口的,都不在少數。奶奶說,她家中午每天這樣,甭管節假日工作日還是周末,而這樣的景象她坐在門口看了16個年頭。店裡最多的就是阿姨,每天很熱情的忙乎著。

儘管這麼多年生活不斷在發展,煤氣、天然氣已經普及,但他們還是在堅持用煤球,八九年代的傳統做飯方式,最傳統的才能做出最真實的美味。

奶奶說,調料,還是十幾年前的調料,簡簡單單,肉片是每天在集市上挑好、切好,拿來直接用的,香菜也是幾位阿姨精精撿撿的結果。

澆上熱騰騰的雞湯,一碗米線就出爐了

在他家吃總能吃出小時候的味道,最淳樸的味道。為何說它像兒時?湯多,肉少,米線香。不靠肉醬,不靠作料。多的只有滿滿一勺子的辣椒和那吃慣了徐州風味的舌頭。回頭嘗這樣的味道,讓人既是滿足,又是感概。

地址:豐儲街西入口建國小區南

徐州板面屆的「老炮兒」


徐州的1999年,第一家丁三板面開業了。當天店裡的樓上樓下就坐滿了人,排滿了隊。熱火朝天,提到開業的氛圍,丁叔至今意猶未盡。

2004年,丁三板面在開店後五年後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分店。店面都不大,簡簡單單。講究的是乾淨整潔,衛生可靠。

慢慢的,慢慢的,丁三板面已經從兩三家分店開到現在近十家。每家分店丁叔不僅要親自到店培訓,還要日日往分店裡跑,恐怕弟子做的不正宗,口味不對影響了面的味道,食客的熱心。


1999年至今,每周二的早上都能在壩子街橋北岸中國工商銀行的對面看到這樣的景象。住在這的人都知道,這操著鏟子在鍋裡攪來攪去的人是丁三丁老闆。他時時盯著的這鍋,就是丁三板面的「御用辣椒油」。板面的獨特之處就在這辣椒油裡面了。

偶爾丁叔心情好,還會時不時的送吃客一個雞蛋,或是你想吃腸吃肉,都可以在櫃檯點,板面的面做的很勁道,配上辣椒油,久久讓人回味。


地址:徐州壩子街橋北岸

十年,二三十年,不是一個小數字,正是他們長久以來的堅持,徐州才有這麼多經典的美味。我們對於美食的期待,其實是一種心境,對一個時代的回憶。

如果有人要問,做美食真正的含義是什麼?我想,就像他們一樣,這麼多年,不會被利益所薰心,價格公道,實實在在、時時刻刻為食客著想,也只有這樣,用一顆坦誠的心才會做出真正的美味。

能真正長久被人記住,並非紅及一時,這種味道,才是舌尖上的味道,而他們才是徐州真正的網紅。


相關焦點

  • 徐州最值得一去的10年老店,不變的老徐州味道
    而現在,繁忙的我們或許已經忘卻了徐州最初的味道,中午吃個炒麵,米線已經甚是滿足了。你,還記得徐州那些隱藏於街角的經典味道麼?清蒸鱸魚和紅燒豬蹄爭寵,已展開內戰,壽司、烤肉來勢洶洶,也要在徐州分一杯羹。有時還真是禁不住這外地美食、異國風味的誘惑。身為吃著地鍋雞長大的徐州人就快被這些入侵者的迷惑忘本了。
  • 徐州101家老店在此!一篇徐州人可以傳家的美食寶典
    有些老店在長達100個春秋裡依舊堅挺著,可能你也知道他們是老字號,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們到底有多老?01.天一屬於老派砂鍋,在彭城路夜市開了二十幾年了,名氣也大,才搬到風化街一年多,味道依然是那個味道,食客依舊絡繹不絕!
  • 這些代代相傳的老店,才是讓人難忘的西安味道!
    這種味道,細細品來,叫做家;這種味道,回味無窮,有溫度;這溫度是一種幸福加上一點溫暖調和而成。有人說,想要了解一個城市,就要走出繁華街頭,深入到這座城的小街小巷裡面去,去尋找那一口煙火氣十足,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的「老味道」!西安這些開了多年的老店,傳承下來的不僅僅是美味,更是一份經久不衰的情懷!
  • 開了幾十年的滷味老店,據說有樣東西一天就能賣一噸
    豬蹄是吃貨們無法拒絕的存在油亮醬紅的豬蹄堆疊成山肥油橫流嘬上一口腸胃頓時暄軟下來從骨到皮從筋到肉酥糯香滑還有點韌勁最後還要舔舔黏糯的手指才算滿足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去一家豬蹄老店據說一天就能賣出一噸豬蹄真有這麼厲害嗎?
  • 無錫這些存在幾十年的老店,米其林3星都比不過!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那些陪伴無錫人一起成長的街角老店。回味這些讓我們吃了幾十年都念念不忘的特色美食。 在學前街弄堂裡開了36年的一家老麵館啦,可以說是陪伴幾代人一起成長的老店了。
  • 真香!深藏在徐州居民樓裡的100家美味神店,收藏好!吃一年!
    地址:奎園菜市場西北角說他是網紅店的鼻祖,一點兒都不為過!奎園附近,提到老王熱粥無人不知!每天還有很多人從城市的四面八方趕來,只為喝一碗熱粥。前任市長曹書記都曾親自前來!從1997年開始做粥,當我們還在熟睡時,每天凌晨兩點半,老王就和夥計們起來熬粥了!至今也已堅持了23年!老王說,必須用灶臺柴火熬出的熱粥才有老味兒。
  • 網紅無名牛肉麵館帶紅邱隘一條街!這些幾十年的老店,每個都有段故事
    這條街大有迅速躥紅,成為最新網紅街的勢頭!這條街上每個店鋪幾乎都有一段故事,都是充滿了煙火氣的老店,而他們對於「無名牛肉麵館」的爆紅,似乎也很淡定。「奉化牛肉麵館」老闆娘還向記者介紹道,再往裡南邊不遠的「老顏點心店」就是她舅舅開的,顏老闆已經七十歲了,但仍精神十足,每天都開門營業。
  • 徐州68家「破店」,開著豪車去的人比比皆是!因為他們夠舊、夠破、夠味
    ,一人一事,而是那些升騰於清晨和夜晚,瀰漫在大街和小巷的味道。幾十年味道如一,完全會被這一碗老湯老味所折服。一天賣600碗老闆是安徽人,今年34歲,08年在這個地方落腳,開起一家板麵店,到目前也開了將近10年。一天的話最多可以賣到600碗。
  • 徐州超經典的100家小吃和老店!
    胡記牌樓炸串是23年老店,曾入選徐州十大最具情懷美食。他們家的辣醬很獨特,用的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乾粉,辣味適中,但是辣椒粉顆粒較大。牌樓炸串中較出名的是他們的紅薯和裡脊。牌樓炸串還開到範茂啦!口感清爽,味道香辣,吃起來不油膩也無負擔。地址:金鷹對面美食小巷中間位置
  • 幾十年老店,香甜可口,老成都味道!著名的「網紅蛋烘糕」,超讚
    據說2018年的時候,香港人氣明星謝霆鋒來成都錄製節目,還專程到這家蛋烘糕店品嘗,一下子這家小小的店鋪搖身一變,成為了成都小有名氣的「網紅美食」!雖然名氣有了,但老闆夫妻二人依舊不忘初心,笑臉相迎每一位慕名而來的顧客,認真做好每一份蛋烘糕,用最純粹、簡單的方式回饋那些長期支持他們家生意的「好吃嘴兒」們。
  • 徐州這些炸串店,你吃過幾家?
    地址:黃河新村中間雕塑向北20米路東側澡堂門口毛記魷魚這是一對夫妻開了10年的串串店,原本只是礦務局小學門口的一個小攤,後來有了自己的門面。詢問了趙姐才得知,咖喱的玄機在醬裡了,甜辣醬在本來的基礎上又加上了濃鬱的咖喱。炸好的串澆上混合了咖喱味道的甜辣醬,撒上重重的孜然和大顆的芝麻,掩蓋不住的香味勾起了食慾。
  • 徐州老街小巷裡的美食情懷,你的胃準備好了嗎
    這家店開了30年,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叫他老麻麻炸串,再後來叫它老兩口炸串。它藏在一個巷口裡,巷口的條幅,白字紅底挺醒目的,如果不是這個條幅估計很多人都會略過這家小店。這裡現在換了新的門面,原來幹了幾十年的老門面就在街對面,現在已經租給別人做羊肉湯了。新店的門面顯然比老店大了十幾倍都不止,環境變得乾淨了敞亮了整潔了許多,不變的是那份依舊吸引人的美味。
  • 從奢侈品到網紅單品,一張魚皮的四十年〡老店新活力·菜單變遷
    去年底,廣州市商務局聯合美團推出「老店煥新」活動,通過網際網路數位化技術幫助餐飲老店上線外賣,並進行線上線下升級改造,從而提高老店「自我造血」能力。如今一年過去了,經過疫情的「洗禮」,這些觸網的老店過得如何?那些老廣兒時的記憶還在嗎?
  • 南昌「老」味道小吃的網紅之路
    在南昌,有許多老店只憑菜品就能徵服食客,甚至沒有過多地去對外宣傳,靠著街坊鄰居口口相傳而客源不斷。隨著時代的變遷,各式各樣的美食店越開越多,同一類型的小吃會有很多家店。然而,有一種情懷叫做「小時候的味道」,20年以上的老店,不少都是陪著「80後」、「90後」長大的。
  • 長沙小巷裡的「網紅店」
    它們不僅僅只是外地人眼中的「網紅店」, 他們更是老長沙人心中的情懷,承載著滿滿小時候的味道。一進屋天花板就是滿滿的熊貓竹子圖片,牆面上貼著很多逗霸又有趣的名字,口味像20年前小學門口的那種油炸攤位的味道,很有回憶的味道。
  • 寧波這座千年古城,古老靜謐,珍藏的這些老字號早點,幾十年,是時光衝不淡的味道!
    開在離東門菜場不遠的地方,典型子承父業的一家早餐店,主打生煎餛飩。這家店有多老,按「少東家」的說法,這店在他老爸手裡就已經做了40年了。和慈城的許多生煎老店一樣,這裡的生煎全是現場製作現場下鍋。麵皮和肉餡在案板上通過師傅們(很可能就是深藏不露的老闆和老闆娘)老到的手法加持,立馬就成了招人喜愛的滾圓小球。
  • 33家「又小又破」的老店,100次路過99次在排隊,他們才是廣州美食界...
    最近幾年,網紅一詞被炒得火熱,都說網紅的時代主要看臉,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那些北上廣深等地洶湧而至的網紅臉,稀奇古怪、顏值超高的網紅餐廳,或者是票圈刷屏的網紅美食。然而,花無百日紅,很多都不過是紅及一時...
  • 網紅品牌打造開啟「速成班」,百年老店怎麼辦?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梁現瑞 邵明亮 蒲香琳)「幾十年前,打造一個品牌要百年,10多年前,可能需要幾年,當前,可能只需要幾天,就能打造一個『網紅品牌』。」5月10日,2020年中國品牌日活動上,一位來自上海的嘉賓在演講中提到的一個現象,讓很多人記憶深刻的同時,也引發深思:品牌成就的時間越來越短,那麼百年老店還有必要存在嗎?
  • 【城味】這半年走過的南寧老店~用味道徵服你的32期老店集合!
    2017年第三十三期城味這一期不介紹一家店而是用他們帶你看看這半年多我走過的這些店,這些故事!2005年,阿姨和丈夫從陝西來到南寧,一輛簡易的涼皮小推車成為了11中學子們放學必須打卡的地方。直到2013年,才在思賢路的小巷子裡盤下了一個小攤點。深藏在小巷深處,但難掩美味!
  • 這條「網紅」小巷竟藏了這麼多驚喜
    圖文 | 章文君 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01不是小京都,就是老杭州因為一張望仙閣的「網紅照」,十五奎巷再度「翻紅」,成了許多達人眼裡的小京都。但周小柚覺得,每個地方都有它獨有的韻味,用異國他鄉的小XX來形容十五奎巷,著實有點委屈。十五奎巷不是什麼小京都,它就是老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