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館長金善姬接受採訪。金善姬現任韓國釜山市立美術館館長,此前曾先後在東京森美術館、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韓國大邱美術館以及濟州道立金昌烈美術館等國際知名美術館任職,是韓國著名的美術專家。
釜山市立美術館館長金善姬攝影:Jeong Hojoon
問:釜山市立美術館館長任職一周年之際,工作成果以及近況?
答:2018年我們舉辦的美術館20周年慶典活動以及幾場展示都得到了較高的評價,特別是9月份舉辦的「Botanica」藝術展十分成功。作為館長,我的職責很多,但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策劃出好的藝術展。
此外,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將美術館大廳重新規劃設計,新建了咖啡店、餐廳、藝術品店等。就連釜山市立美術館宣傳大使馬克•泰託先生也說「好像到了美國的美術館」,對我們的努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釜山市立美術館外部環境
問:最近中國、日本、韓國的現代美術的發展趨勢?
答:最近一二十年間,亞洲美術極速成長起來。過去,美術的中心一直在西方,近年來則逐漸轉向亞洲地區。甚至可以說,想要掌握當代世界美術的動向,就一定要先了解亞洲的現代美術。我認為這樣的趨勢還會持續下去。文化藝術在受國家國際地位等因素影響的同時,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中國、日本、韓國的美術家們一直是亞洲現代美術發展的主力軍,印度、印尼以及中東等國家或地區的美術產業也正慢慢追趕上來。
問: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藝術節當屬香港巴塞爾展和上海西岸藝術設計展。韓國在現代美術支援政策方面有哪些可以向中國借鑑?
答:香港和上海都是世界知名的大都市,資本交易十分活躍。中國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國家,在大型藝術工程的企劃和實施上有著韓國所沒有的優勢。目前,中國的美術市場雖然已經度過了超高速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內在的發展潛力依然巨大。上海市對於美術行業的支援政策也陸續出臺,希望藉此重新激起上海美術市場的活力。中國總是能夠緊跟局勢變化、對相關政策進行及時的調整,這是韓國應該學習的。韓國現代美術的發展急需政府的持續性支援。
過去,中國的收藏家們只關注中國的美術作品,近年來則也逐漸將目光轉向了更加廣闊的國際美術市場。上海和香港的藝術節能夠取得巨大成功,也正說明了中國美術市場的活力與巨大的國際影響力。
問:釜山作為韓國第二大都市,目前擁有「釜山藝術雙年展」以及「藝術釜山」兩大藝術節項目。與首爾相比,釜山在建設「藝術之都」過程中如何實現差異化?
答:韓國的美術館、畫廊等主要還是集中在首爾地區,國立美術館也是如此。釜山作為充滿活力與魅力的大都市,在文化藝術發展上潛力巨大,目前急需國家政策的扶持。釜山市立美術館作為韓國南部地區代表性的美術館,在執行已有功能的基礎上,我認為還應該開展藝術研究等活動。
比起首爾,韓國其他地區的文化發展仍比較落後,藝術界也常年流傳著「想成功就要去首爾」的說法。地方的藝術條件有限,直接導致藝術發展的滯後。我認為應該加強地方特色藝術家的培養,加大對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家們的政策支持,讓帶有地方色彩的藝術作品得到更多的認證,進一步激活地方藝術產業的發展。
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藝術展的熱情也日益提升。對藝術有著深刻理解的美術館專門人才可以協同策劃出好的展會,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可惜的是,由於釜山政府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投入不足,美術館專門人才的收入並不樂觀。
除此之外,提升訪客的觀覽滿足度也是我們十分重視的。我們希望建成一座不僅是釜山市民、還有到訪的遊客們也能在此處得到一絲平靜與滿足。
釜山市立美術館內部環境/外部夜景
問:印象最深的展會與印象最深的藝術家?
答:之前在日本森美術館工作的時候,我曾邀請過徐道濩、陷晉等韓國青年作家前來舉辦集體展,後來又策劃了韓國動力藝術家崔旴嵐先生的首場海外個人展,也曾將美術家崔楨禾的作品推薦給芬蘭赫爾辛基美術館。
在大邱美術館任職期間,印象比較深的有英國因卡·修尼巴爾、中國張曉剛、日本草間彌生等美術家的展示。特別是藝術家草間彌生的展示後來成為世界巡迴展,使我印象十分深刻。
同時,我認為大眾媒體的作用不容小覷。頻繁出現在大眾媒體上的展示會更加有人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日本,NHK電視臺會在周末黃金時段播放美術、藝術展等相關節目。但是韓國目前的情況,這樣的藝術類節目不僅少,且幾乎都是在非黃金時段播出。
問:在韓國,美術館館長的上任、卸任總是伴有很多爭議,如何解決?
答:對於這個問題,我恐怕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我個人認為,將美術館館長職權細分化或許是一條出路。就像醫院中有很多科室,大夫們各有專攻。我認為美術館也應該嘗試那樣的組織模式。就好像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會按照地域或者類型來分配和培養人才,比如影像藝術展策劃師、非洲美術專門策劃師等等。韓國美術館館長的工作則往往是又多又雜,且任期很短,即使是那些資歷深厚、學識淵博的人也難以有所作為。我希望在這方面可以做出進一步的改善。
問:作為館長的感悟?
答:一些原本默默無聞的畫家通過我策劃的展會被大眾所熟知並獲得讚譽時,那一刻我感到我的工作是十分有意義的。就好比崔秉昭、權富問兩位作家,都是通過大邱美術館主辦的美術展才為人所知並走出韓國的。挖掘有潛力的作家是我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如果說美術館是一條船,那麼館長就是船長,不僅掌握著美術館發展的整體方向,還要負責為前來的訪客提供最佳的觀覽體驗。
問:「美術」給人的感覺總是離大眾的生活很遠。既然如此普通大眾為什麼要接觸美術呢?
答:最近都在強調人文學科的重要性,我認為美術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音樂和美術,那麼人的精神世界將變得無比荒蕪。人類是有感情的動物,人類的創造力與想像力需要用藝術去發掘。不僅如此,在國際交流中,藝術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原始時代時,人們通過改變服裝和髮型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這種日常行為其實也可以看作為一種「藝術衝動」。雖然說普通人也可以感受「藝術」,但如何將「藝術」的力量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主要還是要靠藝術家們來實現。而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在欣賞藝術作品時能夠得到些許的感動和啟發,這些感動和啟發對於人類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問:美術館與畫廊的區別在於,美術館不具有商業性。其他差異點?
答:畫廊主要是銷售藝術作品;美術館則主要是提供公益性服務,像大眾介紹一些有特色的藝術作品。國外很多美術館會和畫廊合作,得到畫廊的幫助和支援。但是這在韓國是被禁止的,包括接受企業或者財團的支援也是不可以的。因此韓國很多國立美術館或多或少都有經費不足的問題,在策劃展會的時候總是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
問:今年的計劃?
答:我們將於接下來的3月14日舉辦名為「反覆與差異:關於時間」的集體展。展會的目的主要是通過藝術作品向大眾展示「人與時間」的關係,希望可以給人啟發。
今年6月我們將會舉辦一場李健鏞作家的個人展。李健鏞2018年在佩斯畫廊北京空間的個人展十分成功,獲得了一致好評。7月則計劃攜手芬蘭藝術家們舉辦一場介紹芬蘭現代美術與設計的展會,12月則是日本美術家鹽田千春的個人作品回顧展。此外,釜山市立美術館中設有「李禹煥空間」,專門展示韓國著名藝術家李禹煥先生的作品。每月我們都會邀請一些藝術名家來此進行活動,希望這個空間可以為韓國當代美術以及釜山市立美術館的發展助力。還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們的活動。
「反覆與差異:關於時間」宣傳海報
釜山市立美術館「李禹煥空間」
問:今後的個人計劃?
答:今年是我任期的最後一年。因為館長的職務使我無暇兼顧學習,這讓我十分焦慮。我始終認為,世界是跟著人的想法的改變而一起變化的。比如說我之前喜歡的一些美術家或者藝術作品,隨著時間的變遷,我對他們(它們)的想法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因此,我認為不斷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我思故我在。卸任之後我計劃做一些關於美術館的調研工作,並把材料匯總整理成書。(提問者:李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