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瑞士開了一家漢語學校,海外華人很多,能教漢語的很少

2020-12-14 中文堂對外漢語
Stella老師

中文堂國際漢語教師實踐學院學員瑞士/香港 對外漢語老師小紅書具有超高人氣的博主@史黛拉小兔

我和Stella老師是在小紅書上認識的。第一次看到Stella老師的照片,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Stella老師很漂亮。因為Stella在瑞士有對外漢語教學的經歷,所以我們聊了很多關於上課的東西。我們最大的感觸就是海外中國人很多,能真正上課,把課上好的老師卻很少,後來才有了Stella老師和中文堂的故事。

—— Lexi

Stella和她的學生

大家好,我是Stella,我本科是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後在香港一所本地小學教授英文和普通話,同時擔任一年級這兩科的統籌老師。工作三年後,我去了瑞士修讀了英語語言學碩士。在國外,大家對學習漢語的需求挺高,所以在求學期間,我就開始接觸了對外漢語的教學工作。我的學生來自不同年齡段(3-50歲)和語言背景。我曾教過初學者,HSK/YCT備考者和商務漢語學習者。

漢語教學瑞士的情況

我覺得瑞士的生活非常舒適,節奏相對比較慢,讓我能夠更加靜下心來享受生活。此外,通過這幾年接觸歐洲的多元文化,我發現我可以更好地接受文化的多樣性,更快地融入新環境,這對我之後外漢語教學在跨文化交際模塊幫助很大。

Stella老師在瑞士

瑞士大部分的中文學校是面對華裔子女和成人,而針對無中文背景的幼兒/少兒的中文學校卻寥寥無幾,開學校的想法其實是我當時私教課的學生給我的啟發。因為我的大部分幼兒/少兒學生都是漢語初學者,他們很喜歡學漢語,也會很自豪地告訴小夥伴們他們在學中文。於是越來越多的人來向我諮詢學中文的事情,所以我就索性開了所中文學校。我也很有幸找到了一個理念相投的合伙人,讓學校可以很快開辦起來。

開辦學校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不但要從事教學工作,還要負責課程、活動和網頁設計以及各類的宣傳活動,有時還要拉上老公一起做苦力工作。不過每次看到學生和家長發來好評,還有當地報社報導我們的文化活動時,我都倍受鼓舞。

Stella老師給外國學生介紹龍舟節

課程學習的必要性

因為我本科學的是英語教育,我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對外漢語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雖然有不少的實戰經驗,但我還是想讓自己在這個領域變得更專業。我覺得通過系統的學習,以後面對學生的各類問題,我都能更從容更專業地進行回答。

因為家庭原因,我於今年夏天搬回了香港。我會繼續遠程支持我瑞士的中文學校,同時也計劃在香港的國際學校從事對外漢語工作,繼續為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的傳播盡一份力。

Stella和她的學生

註:以上內容為廣州中文堂原創,學員為真實學員。拒絕任何商業用途的轉載!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華人堅持讓孩子上漢語學校,卻被馬來人斥為種族主義者
    馬來西亞華人堅持讓孩子上漢語學校,卻被馬來人斥為種族主義者!十年之前的數據,全世界華人華僑的數量已經突破了千萬。儘管華人華僑遍布於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分布卻極不均衡。並不是人口多的省海外華人就多,比如山東人口接近一億,但是海外華人才十萬人(其中五萬在韓國)。
  • ICA國際漢語教師帶你感受海外教學生活
    李敏三個月前,她通過層層選拔,從湖南長沙遠赴泰國,成為了東協普吉泰華學校的一名漢語教師,今天是她在泰國度過的第一個教師節。泰國與中國的教師節日期並不相同,雖然節日氣氛稍顯「冷清」,但彭濤表示,泰國尊師重教的傳統並不比中國差。
  • 瑞士漢語熱升溫:學中文從孩子做起
    據瑞士資訊swissinfo.ch報導,瑞士中文教師協會從2010年起把新中小學生漢語考試引進了瑞士。2013年11月16日瑞士分兩地針對5-17歲的青少年舉辦了漢語水平考試。今年共有60多名中小學生報名參加這次考試,蘇黎世11名,日內瓦50多名。日內瓦考場設在日內瓦的Ecole Moser學校裡,考試從10點鐘開始,9點剛過學生們都已經陸陸續續來到了考場。
  • 外籍華人:我們來北京學漢語
    龐瑩珠和呂秀容都是瑞典籍華人,中文基礎很好。她們情同姊妹,又都對漢語情有獨鍾。今年假期,她們相約來到北京語言大學學習漢語拼音。且聽她們講述——      龐瑩珠和父親在北京語言大學校園留影      心願:能說標準的普通話      龐瑩珠:     我的祖籍是中國廣東,雖旅居海外,但我們全家一直保有割捨不斷的中國情節。
  • 新加坡的漢語正在消亡,而馬來西亞的漢語在夾縫中求生存!
    這就是你所謂的新加坡推廣漢語?新加坡人工作中英語使用率是100%,無論是文件還是網站、電視、電影,基本是全英文的,大街小巷的漢語招牌已經很少了!前一段時間南洋大學還禁止食堂攤位使用漢語,這導致很多中式飯菜不知如何命名!學校的解釋是我們是國際化學校,不能專為某個族群服務!
  • 留學之餘兼職教漢語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緣何兼職教漢語  漢語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爭相學習的語言之一,這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於是,不少海外學子抓住這一機會,課餘時間兼職當起漢語教師。  賈程琪曾在西班牙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學交換學習西班牙語。留學期間,她曾在當地的家庭教一個5歲的小女孩學習漢語。
  • 歐華漢語語言學校舉辦"中國日"活動
    演唱者的漢語雖然還不是很標準,但眼神中流露出的款款深情還是打動了不少觀眾的心。他們不僅是在用漢語演唱這首高難度的歌曲,也是在用心體會歌曲中所要表達的那番眷戀之情。   演唱者是歐華漢語語言學校一個班的學生,所唱歌曲是該學校近日舉辦的「中國日」活動的一個節目。該學校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創建於2008年,為華人子弟及當地民眾提供漢語教育服務。
  • 「世界漢語大會」第一分會——多元文化交融與漢語需求
    2005-07-21 09:08:41主持人: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中國政府一向重視海外華僑華人的民族語言和傳承工作,也就是我們稱之為華文教育工作,並為此作出了很多努力。我本人供職於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這個機構是中國政府專門從事海外華僑華人的事務機構,它有很多工作內容和業務範圍。
  • 海外華文教師「十八般武藝」釋放漢語魅力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長沙1月9日電 題:海外華文教師「十八般武藝」釋放漢語魅力作者 劉曼 文新庭受疫情影響,泰國春府晚縣興華學校於2020年年末再次放假停課。在該校任教的青年華文教師章舒燕在不能出門的日子忙著備課,她的第二輪線上中文教學將於1月11日正式開啟。
  • 古巴華人談當地華教現狀:「漢語缺失」現象普遍
    「大家都是中國人,卻沒有辦法用漢語交流,我都感覺很慚愧,」談到目前古巴華僑後代華文教育的缺失,周卓明連說了多聲「慚愧」。  早已過了古稀之年的周卓明告訴記者,跟他同輩的華僑後代會說中文的都已寥寥無幾,更不用說年青一代。目前在哈瓦那華人區,會講中文的華僑後代幾乎沒有,這也是特定歷史原因造成的。
  • 海外漢語教學在疫情中如何發展?
    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發言,讓我有機會和各位教師們交流,也有機會向其他講者學習。」 她認為,這次培訓活動中教師們熱情高漲,通過網絡平臺積極交流經驗和心得,互相學習、互相鼓舞。看到這麼多教師放棄周末休息時間來參加活動,她很受感動。「在問答環節,教師們提出的問題直指核心,讓我自己也得到很多啟發。
  • 巴西漢語教師顧宙盈:對外漢語教學是文化互動
    2007年,顧宙盈接替回中國求發展的堂姐,承擔了在巴西利亞一所語言學校教巴西人學漢語的兼職。上課之前,顧宙盈感到了緊張和忐忑不安。  原來,顧宙盈出生在中國上海,自幼隨父母移民來到巴西。在家裡,她和父母都用上海話交流,普通話只能聽懂基本意思。要是講起普通話,卻是一口「洋徑浜」腔。眼看到了上學讀書的年齡,父母開始為她著急。
  • 漢語又叫華言、唐話,世界上還有這些國家也講漢語
    漢語是中國的官方語言,也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如今漢語的地位正在不斷上升。實際上在有的國家,因為一些歷史原因,漢語的地位是很高的。在1920年代後的某個時候,新加坡的華文學校逐漸開始將其教學語言從非普通話教育轉變為普通話教育。在此之前,新加坡的許多華文學校都在使用漢語方言,例如講福建話,廣東話,潮州話作為新加坡的教學語言。因此,普通話教育直到1920年代才開始生效,並成為新加坡華人教育所使用的語言。儘管在華文學校中以普通話作為基礎教育,但普通話仍然沒有在新加坡普及。
  • 新加坡明明華人居多,卻為何廢除漢語?李光耀:使用漢語沒有好處
    很多事情如果不考慮發生的背景和前提條件,就貿然下了結論,無異於《鶡冠子·天則》中所言:「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聲。」特別是對於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想要了解真相,必須了解當時的具體情況。 眾所周知,新加坡的華人佔比超過了70%,無數華人為新加坡的獨立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李光耀果然是老狐狸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數量眾多的國家,在這個小小的國家裡,華人的數量超過四分之三。在許多中國人的印象裡,新加坡的通用語言是漢語和英語,很多中國遊客認為在新加坡可以做到「無障礙交流」,但是事實上,新加坡大部分人使用的都是英語。
  • 成為萬眾矚目的國際漢語教師 教全球外國人學習中文
    然而,國際漢語教師嚴重緊缺,亟待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加入。國際漢語教師教學時間比較靈活和自由、薪酬高、可以結交到外國朋友。通過教外國人學中文,還可以提升外語的口語能力。同時,你還可以邀請外國朋友做孩子的外教老師,教孩子外語也是非常不錯的。如今,網絡非常發達,外國人的主流學習方式是在線學習。因此,作為國際漢語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遠程教外國人學習中文。
  • 海外華人的尷尬 (X)是漢語拼音的軟肋
    環球在線消息:我的朋友一位朋友叫李星(LiXing),名字和人一樣帥,但是老外偏偏把Xing念成「剋星」,所以李星成了「李剋星」沒商量。最近一位中國同事和我提起他在美國的時候,另一位中國朋友姓「邢」,用漢語拼音寫出來就是Xing。
  • 透視英倫漢語教學:學生能說流利漢語將前程遠大
    2006年,3706名英國中學生在中學水平考試(GCSE)中選擇了漢語,2571名學生在大學會考(A LEVEL)中選擇漢語,比2001年高出40% 以上。去年,私立的布萊頓學院成為第一家將中文作為全校學生必修課的學校。校長Richard Cairns說他和學生一起開始學習漢語:「我的目標之一是確信布萊頓學院有足夠的實力面對21世紀。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每當我們回顧籤署協議,使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的那個時刻,我們總會感到痛苦,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許許多多的人。」  新加坡剛剛獨立時情況是這樣的,總人口約200萬,75%以上都是華人(如今依舊超過70%),還有馬來族、印度裔和歐亞裔/混血等公民,當時人均GDP剛到450美元。可以說剛剛獨立的新加坡是一個急需發展的情況,雖然說國內主要的構成是華人,但因為本國並沒有強大的基礎實力支撐,它能夠依靠的就是向外發展,加強與世界聯繫。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選擇了英語。
  • 新加坡獨立時,華人商會建議定漢語為國語,為何李光耀堅持選英語
    只可惜英語搶先佔據了社會的主導地位,而漢語備受冷落,社會資源都被講英語的人搶走。一家企業分設漢語部和英文部,前者必在後者的統屬之下。所以即使政府、學校努力推廣漢語,也收效甚微。平時生活中講英語,導致華人漢語學習困難,部分華人對本民族母語產生了厭惡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