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暖暖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朋友: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江湖人稱風物菌,他一直奔走在中國的土地上,探尋最地道的美食風味。他用最溫暖的文字講述中華美食文化,用最真實的影像記錄城鎮市井煙火。
最近,風物菌給大家解決了一個新問題:北京到底哪裡的點心最好吃?
▲在北京,買點心請認準餑餑鋪子。餑餑,就是點心。 攝影/DC zhang
最近幾十年,各地同胞對北京點心有兩個誤會:一是認為北京沒有好點心——這是當年周作人寫文章說的,好多人就真信了;二是外地朋友對北京點心的認知,完全被「稻香村」一葉障目,不認別家,這讓北京點心有點尷尬。▲稻香村的山楂鍋盔。許多人初到北京,都會買稻香村的點心。 攝影/盧文誤會年深日久,北京點心急需表白。北京哪兒的點心最好吃?北京的點心應該怎麼吃?有什麼講究?今天一定給您捋清楚嘍。
說相聲的天津人郭德綱,唱過一首老北京的太平歌詞,叫《餑餑陣》:▲龍大嬸家的桃酥餅(上)與牛街的龍福餅。 攝影/何嶸一首太平歌詞,數了幾十種老北京點心,有甜有鹹,有葷有素,唱得人滿嘴流哈喇子,聽完就得直奔餑餑鋪。
老北京所謂的餑餑,即糕點,是老北京離不開的社交神器。舊時北京人崇尚禮儀, 走親訪友、婚喪嫁娶,都靠餑餑交際。去四姑姑家聊點閒話,裝個餑餑匣子;去二大爺家借點東西,裝倆餑餑匣子;多少年不來往的遠房親戚突然造訪,甭管好事壞事,臨走之前,務必讓帶走幾袋子零食白酒——再提倆餑餑匣子。
不帶餑餑就出門,顯得不懂事兒。親朋好友會在背後議論:沒裡兒沒表兒的。
▲老一輩講究,餑餑都拿匣子裝;年輕人就比較簡單,打包盒就行。 攝影/盧文
北京人好排場,講規矩,吃東西時尤甚。餑餑不能亂買,要跟著時令吃:二月吃碎蜜供;三月吃紫蘿餅、玫瑰餅;四、五月的粽子、五毒餅不能錯過;六月的綠豆糕亦不可缺席;七、八月買自來白、自來紅;九月花糕、十月芙蓉糕;十一月的薩其馬很重要;臘月裡,梆硬的糖瓜要上供;正月裡,元宵不吃不吉利。▲老北京名點自來紅與自來白。這是多少北京孩子的童年記(噩)憶(夢)啊。 攝影/DC zhang從前,北京人的「時序食單」極為嚴格,天子腳下,吃塊自來紅也要有形式感,做個藤蘿餅也有一番說辭。很多「窮講究」沒意思,唯有藤蘿餅值得一提。藤蘿餅這種點心,如今極少見了,非常可惜。它是北平人與夏天溫柔的約定。美食家唐魯孫在文章中寫過,夏天時的丁香藤蘿,引得狂蜂醉蝶回舞,餑餑鋪門口就貼起「新添鮮藤蘿餅上市」的紅紙條。藤蘿餅和鮮花餅有些相似,只是把玫瑰換成了藤蘿花,氣味更加清新,口感酥鬆香甜,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花瓣在口腔中零落成泥。夏日午後,一塊餅、一口茶,優雅吃完,吐氣如蘭,一場下午茶几乎變成一種修行。▲北京的鮮花玫瑰餅,餡兒換成藤蘿花,就是藤蘿餅。攝影/何嶸家境好的人家親手做藤蘿餅,最有樂趣。他們往往有一個乾淨的小院,院裡支了爬架,種了一株紫藤。夏天的傍晚,坐在爬架下賞月看花,一日一日看著紫藤逐漸含苞,歲月靜好。待到似開未開,便摘花,洗淨,和油脂丁、白糖、松子拌勻,包上油皮,放到鍋裡蒸。點心蒸好,像包子,但是味道比烘烤的細膩、噴香,還多了浪漫的味道。如今的藤蘿餅,大董烤鴨做得不錯,只在夏天供應。大董價貴,普通人可選桂香春——一家開了二十多年的連鎖點心店。味道也還不錯,只是不如大董的細膩。▲稻香村的糕點。其實現在很多胡同裡的老北京,也常去稻香村買點心。 圖/圖蟲·創意
其實說來說去,稻香村實在是個不錯的品牌,最大的優點就是便民、點心全,《餑餑陣》裡提到的點心,稻香村多一半有售。它還兼賣主食和熟食,蒜腸、素什錦甩超市的品牌貨八條街。外地朋友認稻香村,其實北京人也認。逢年過節,本地人互送稻香村,沒毛病。只是老北京人不甘心。這年頭,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幾種網紅點心,北京的網紅點心,首推奶酪。因為奶酪根基深厚。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北京是一座「沒斷奶」的城市。
清朝統治中國276年,滿族影響了整個北京城的飲食習慣。曾經的北京,上至皇帝,下至販夫走卒,無奶不歡。而奶酪,是奶製品中的人氣之王。
北京的奶酪,和西方的cheese完全不同。《紅樓夢》裡,襲人愛吃「糖蒸酥酪」,正是此物。
北京奶酪細膩如凝脂,柔軟如涼粉,像布丁,但比布丁「水靈」,是滿洲人日常的冷飲。奶酪的原料是不摻水的牛奶,調入少量酒釀和糖,先以火烤,再用冰鎮,經歷冰火兩重天后,凝結成凍,口感細膩甜美,冰涼沁人心脾。老北京的夏天,沒有空調電扇,吃完午飯,如果能找個陰涼地兒吃一碗酪,那就是天上人間。
從前的京劇名角兒言菊朋說過,喝完加松子仁的酪,仿佛平添幾分仙氣,到了臺上,胡琴高半個調門,都卯得上去。從前的人買酪,可以找挑擔子的,也可以去奶茶鋪。說是叫「奶茶鋪」,其實都是賣酪的,熱牛奶也有,也賣奶製品,但唯獨不賣奶茶。
▲據傳奶酪魏的手藝是打宮廷裡學出來的,擅長製作炒酪乾兒、奶捲兒傳統奶酪,一年四季都有奶酪賣。 攝影/何嶸如今買酪,「奶酪魏」算是年深日久,客流量依舊。大概是因為他家分店多,牛街、西單、增光路,到處都是。價格不貴,品種豐富:原味奶酪、香芋奶酪、藍莓奶酪。還賣酪幹、鴛鴦奶卷、奶油炸糕。
鴛鴦奶卷是用牛奶結成奶皮,一邊卷山楂糕,一邊卷芝麻餡,放在雪白的小盤上,顏色特別好看,口感層次豐富。酪幹是把奶酪烤成乾貨,嚼起來像太妃糖。它方便儲存,不出數兒,非常貴,屬於走親訪友的高端手信。從前,一家奶茶鋪一整天也賣不出去兩斤酪幹。
▲一碗居老北京炸醬麵,也兼賣奶油炸糕。圖/圖蟲·創意
其實除了奶酪魏,北京還有田記奶酪鋪、文宇奶酪,內容大同小異,口感差不太多。十二年前,文宇奶酪曾是南鑼鼓巷一霸,門前每天排大隊,一天只賣300碗。十二年過去,文宇奶酪品質依舊,人氣卻大不如前。幸好當年沒有「網紅」一詞,否則一句「過氣網紅」,實在是老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北京第二家網紅點心,當推白記年糕。白記是牛街老字號,以前開在清真超市裡,後來有了臨街窗口,就被架上了北京年糕界的C位。每到周末,尤其是過年前,白記的年糕盒子能引來雙層的長隊,排隊的人不分年齡,一律裹得嚴嚴實實,原地一站,就是半小時。
▲白記年糕,是一常年排隊的存在。 攝影/toby
白記的年糕,包裝簡陋,一個透明塑料盒裡,江米年糕、黃米年糕、紫米年糕、芝麻卷糕、椰蓉卷糕、山楂糕……七八種混在一起,外形剽悍,色彩豔麗,用料實在,新鮮軟糯。就算老人吃,也不會粘掉假牙。
▲白記年糕,從左至右依次為:桂花芝麻糕、驢打滾兒、盆糕、江米年糕。 攝影/何嶸
在白記買年糕,還有個特大的好處:可以順便逛牛街。牛街是老北京回族聚居區,賣上好的牛羊肉、清真點心。買了年糕,回不去家——那邊堵車太厲害。於是大店小攤逛下去,賣鮮牛羊肉的、賣驢打滾、糖火燒的、賣羊眼睛牛舌頭的……食慾和勇氣一路膨脹,吃得紅了眼。偶爾路遇一隻待宰的小羊,捆著四肢躺在路邊,菩薩心腸的肉食者,在那一刻也能動了殺心。
關於「北京到底哪裡的點心最好吃」的更多內容,戳下圖就可以看嘍!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不感興趣?向下翻就是了~)
風物菌一直奔走在中國的土地上,
探尋人間至味,品味城鎮煙火。
關注這位行走的風物百科,
保證你對於吃這件事,每天都有新認知。
吃,真的不止味覺這麼簡單
▲關注風物菌,口舌生津每一天
「XXX最好吃」是風物菌的主打系列。俗話說「我們吃什麼,就是什麼」,美食背後,講述的不僅是氣候、地理,還有人類的活動與遷徙。同樣的食材在神州大地又有怎樣的變化?歡迎收看,「中國到底哪裡的XXX最好吃」~
【中國到底哪裡的餛飩最好吃?】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中國到底哪裡的砂鍋最好吃?】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中國到底哪裡的螺肉最好吃?】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中國到底哪裡的豬肉最好吃?】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風物菌立志踏遍中國每一寸土地,只為探尋每座城市的神秘,與你分享。這世界有這麼多不一樣,真希望你能見我所見!
【南方羊的鮮,北方羊根本不懂!】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一隻鮁魚餃子,餵飽了半個山東】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甘肅人到底多能吃羊?】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中國人吃帶魚地圖】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文章)
關注 地道風物
我們用最專業的攝影作品
最用心的文字
把最地道的中國風貌展給你看
掃一下,契約生成~
各位暖粉們,暖暖會不定期推薦公眾號給大家。
推薦文案由對方公眾號提供,沒有收取任何費用不代表暖暖的觀點噢。
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關注,感謝理解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