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五十知天命。」董事長 鄒節明在桂林三金50周年慶上說,企業50年,也需「知天命」,人是生命是有限的,企業的生命卻可以延續。
「西瓜霜大王」如何變成鄒氏家族財富版圖?
2017年,是桂林三金建企50周年。三金藥業的前身是桂林市中藥廠,始建於1967年。
工廠籌建時,三金集團主要創始人鄒節明剛從武漢大學生物系藥用植物專業畢業,就直接參與桂林中藥廠的籌備,當時只有員工40多人,沒有獨立廠房。
鄒節明,1943年出生,湖南常德人。常德古稱武陵,就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說的那個地方。5歲那年,母親去世,父親經營一個小店養活一家9口人。
鄒節明的外公和舅舅以前在離常德50裡的鄉鎮開中藥店,平常也幫人看病。鄒節明初中畢業後,家裡本打算讓他考中專;後來老師上門說情:你孩子書念得好,考中專可惜了!讀高中寄宿,奶奶疼孫兒,時常偷偷貼補他一點錢,不過,學費還得自己寒暑假做工去掙。拉板車、做煤餅呀什麼都幹過,鄒節明算是在苦水裡泡大的。
1966年,鄒節明大學畢業,原分配作廢,要求畢業生一律延長一年留校參加「文化大革命」;後來,又有「四個面向(面向農村、工廠、邊疆、基層)政策下發,鄒節明沒有參加轟轟烈烈的文革,而是選擇「面向」,於1967年9月被分配到桂林中藥廠籌建處。工廠還沒開工,他是10多名職工裡唯一的大學生。
桂林中藥廠投產後,是當時國內最早生產中藥片劑、衝劑的廠家之一,最初品種就是銀翹解毒片、穿心蓮片、桑菊感冒片、枇杷止咳衝劑等。
「三金片」,是桂林中藥廠的拳頭產品,在1971年獲準投入生產,1978年,「三金片」還獲得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所謂「三金」,其實就是三種以「金」字開頭的中草藥,即主要由金櫻根、金剛刺和金沙藤三種成分組成,是治療尿路感染、腎盂腎炎的良藥。
說起「三金片」的研發,也是事出偶然。一次,鄒節明從佛山定包裝盒出差返途的火車上,一位老農手中的幾包草藥,引起了他的注意,聊天時,才知道是從集市藥攤上買來的,給孩子治「急急尿」(尿路感染)。打開草藥包一看,鄒節明發現,其中幾味主藥與文獻記載、某幾家醫院用藥,以及他在桂林民間的偏方調查多有吻合。那幾味普通人眼裡難登大雅之堂的草藥,經他科學合理地組方、論證,以及7次創新和技術改良,成為30年來抗泌尿系感染用藥第一品牌,佔據1/3市場份額,總銷量超過200億片。
鄒節明不愧當之為「藥王」, 48年中,研發出32種中藥、民族藥新藥。其中,三金片累計銷售超過45億元,西瓜霜系列產品超80億元。
入廠後很長時間,鄒節明雖是廠裡技術負責人,卻沒有職務,為了工作,他直到33歲時才結婚,時間是1976年春節。在計劃經濟模式下,中藥廠蹉跎掙扎18年,對中藥市場逐漸出現的買方市場視而不見,單一依賴當地醫藥批發站包銷,三金片雖好卻沒有打開市場,到1984年底,已面臨著停產困境。鄒節明臨危受命,從技術副廠長升任廠長。
「三金」這一名字的首次使用,是1986年,起初是為「三金片」進行名稱註冊,而用於商標是在1994年,因為此前中藥廠啟動公司化改造,由於公司需要有一個商號,才啟動「三金」。 1994年3月,以桂林中藥廠為基礎改組的桂林三金藥業集團成立了,鄒節明任董事長。
鄒節明家族在「三金」的財富路線圖,與三金的三次股權調整密不可分,從國企改制而來。
首次股權調整,有一個目的,就是控制三金藥業,時間在1997年底到1998年底。這方面與其他地方的國企產權改制大同小異。97年,三金藥業內部職工出資購買國有資產77.78%權益,這是第一步驟。到第二年初,三金藥業高管、中層及普通員工合計563名自然人參與此次職工股權配置,這是第二步驟。時任三金藥業董事長、總經理的鄒節明獲得10.07%股權,妻子翁毓玲,原來是公司財務副經理,作為中層幹部,獲配0.99%股權。自此,鄒節明家族已控制了三金藥業11.06%股份。
第二次調整,是圍繞著旗下上市公司桂林三金展開的,結果就是引入三金集團控股三金藥業。2009年7月10日,「桂林三金」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2001年12月,三金藥業將68%股權以工會委員會名義轉讓給三金集團,此舉的深層意義就是股權的二度分配,高管層的股權再獲分配,稀釋普通職工股。通過引入三金集團作為控股股東,鄒節明夫妻無形中增加了約有6.12%的間接持股比例,此後,僅三金集團股東間的股份轉讓,鄒氏家族在三金藥業間接、直接累計持股比例,已升至22.33%。
第三次調整,手法與上次「大同小異」,為鄒氏二代參股打開通道。2007年初,三金集團393名股東將其持有的45.9%股權轉讓給了金科創投。「金科創投」是何方神聖呢?據招股說明書,金科創投是由鄒氏父子、三金藥業4位高管等7名自然人共同持股,其中,鄒氏父子持有金科創投66%股份,即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這一次股權調整,鄒節明兩個兒子鄒洵、鄒準現身三金集團,分別持有2.18%股權,至此,鄒氏家族在三金藥業累計持股比例上升至44.53%,也意味著他們已完全控制了三金藥業,並轉化為家族企業。
當然了,這一次次股權結構上閃轉騰挪,受益的還有公司其他主要高管。以桂林三金藥業總裁王許飛為例,98年底,他持股比例僅2.97%,三次股改後,通過直接、間接持有發行前公司股權累計11.48%。因此,股改過程,也是他們財富迅速增值的過程。
另外,作為上市公司多次高比例分紅、送配方案,本是回報市場投資者的最好方式,不過,也有人質疑,認為是公司重要高管滾存利潤、謀取個人利益的途徑之一。
需要指出一點,就「三金」企業而言,家族化改造後,目前三金藥業雄踞廣西藥企老大地位,而且穩居中國中藥行業50強前列。其中,三金牌西瓜霜潤喉片、桂林西瓜霜、三金片也是家喻戶曉的品牌產品。從企業組織形態上看,家族企業的表現還是多優於其他體制企業,因為其每一步成長都與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豈能不用心!
鄒洵、鄒準還會守著「西瓜霜」嗎?
三金藥業的「藥二代」, 鄒節明兩個兒子鄒洵、鄒準目前已進入高管層,正接受接班培養。與其他「富二代」相似,留學經歷也成了鄒節明兩個兒子人生必經過道。
大兒子鄒洵,1976年出生,1999年南京理工大學畢業後,在桂林三金當了三年的財務人員。2002年後,他先後拿到新英格蘭大學國際商務碩士學位、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會計與金融專業碩士學位,2007年10月,他加入上市公司桂林三金,歷任董事會辦公室管理員、總經理助理、總裁助理、桂林金可保健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等職,現在是桂林三金副董事長、常務副總裁。
二兒子鄒準,是1980年生的,2003年在武漢大學畢業後,直接赴澳大利亞,就讀於昆士蘭大學,主要攻讀生物技術專業,擁有澳大利亞永久居留權。2010年4月,他也進入桂林三金,現任桂林三金董事、副總裁,之前歷任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營銷總部區域營銷總監、總裁助理。期間,他內抓生產研發,外抓營銷、併購,還在內部推出了股權激勵機制。
隨著老一輩管理層的逐步退出,鄒家二位公子在桂林三金的作用越發重要。目前,桂林三金藥業的總裁王許飛,生於1958年,也算是老三金人,已在三金整整工作33年。而掌門人鄒節明,已是75歲的人了。未來,三金藥業的接班人選,是先由王許飛接棒,再交給鄒家二公子,還是讓鄒洵、鄒準兩兄弟直接上位,尚需進一步觀察。
鑑於當前鄒洵、鄒準二位「藥二代」平素相當低調,很少在社會公開場合露出,下一任董事長由王許飛出任的機率較大,不過他也是過渡人物,為鄒氏二大接班重任託一把。
只要有桂林西瓜霜、三金片這個品牌在,桂林三金就會有講不完的故事;當然,「知天命」後的三金,對於鄒氏「藥二代」來說,恐怕很難光抱著「三金片」、「 西瓜霜」過下一個50年呀!
近年來,三金收購了一些國內外藥企,手法上多是將三金品牌植入,再藉助品牌影響力和三金原有的資源優勢,迅速把併購企業的新產品做強做大,佔領市場。而品牌運作模式,更類似於「輕資產運營、低成本擴張」戰略,或許是今後一段時間三金成長的一個重要發力點。
不過,需要指出的一點是,輕資產經營模式在國外優秀企業施行中,也並非沒有風險,它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上,要有積極創新的舉措,要有一定的非資產性競爭優勢,比如相關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企業信譽等。
一波說·「藥二代」傳承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