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牽頭,對轎子山保護區周邊的中屏鎮、九龍鎮、烏蒙鄉3個鄉鎮進行調查走訪,共發現攀枝花蘇鐵種植1900株。
攀枝花蘇鐵是我國公布的第一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屬於世界性珍稀瀕危殘遺物種,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是經過第四紀冰川浩劫而在金沙江河穀子遺至今的最為古老的種子植物之一,具有稀有性、珍貴性、古老性三大特點,對研究我國橫斷山脈植物區系的發生和發展,研究古生物、古生態、古地質、古地理以及種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
上世紀90年代的攀枝花蘇鐵熱,引發大量盜挖販賣攀枝花蘇鐵行為的情況發生,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攀枝花蘇鐵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造成種群數量急劇下降。保護區管護局成立時摸底調查,保護區內的攀枝花蘇鐵僅剩338株。
保護區成立以來,隨著資源管護力度的不斷加強,保護區的攀枝花蘇鐵種群數量由成立之初的338株恢復到1900餘株,種群恢復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但由於歷史原因,造成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普渡河片區的周邊社區群眾自行栽植攀枝花蘇鐵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針對這一實際情況,為準確摸清社區群眾栽植攀枝花蘇鐵情況,加強對攀枝花蘇鐵的物種調查、研究和保護,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多次深入到保護區周邊社區及農戶家中實地調研。
近日,由攀枝花蘇鐵片區的中屏管護站牽頭,聯合祿勸縣森林公安派出所、社區派出所和管護局相關職能處室共組成的調查組,歷時兩周時間,共走訪保護區周邊3個鄉鎮(涉及5個村民委員會、14個村民小組、2所學校、農戶70餘戶)。通過調查統計,分布在保護區周邊社區的攀枝花蘇鐵共計1900株,其中,成年植株83株,大苗37株,小苗689株,幼苗1091株;埋種1311顆;採籽900顆。此次調查為下步切實加強回歸保護、人工繁育、種群恢復和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雲南轎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將結合實際加大攀枝花蘇鐵的保護工作。對農戶栽植雌雄搭配不合理,成活情況不好,栽植生境不適合、農戶自行集中育苗的採取回歸保護,一次性給予農戶適當的管護補助,移植到保護區進行種群恢復。對農戶管護情況和生境較好的進行掛牌保護,明確所有權屬於保護區,農戶具有管理權,每年給予農戶一定的管護費用。
另外,保護區將科研與保護並重,在保護好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加大科研力度,以科研推進保護,不斷提升保護區資源管護水平。將攀枝花蘇鐵種群恢復育苗基地打造成集科普觀光、教學研究為一體的示範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