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到家業務又下一城。
36氪獲悉,美團於近日上線了一款名為「美團買菜」的App。這是由負責生鮮零售的小象事業部新推出的測試性業務,目前僅在上海市虹口區周家嘴路開通,服務範圍也僅限周家嘴服務站周邊1.5公裡內。
就在前不久,36氪發現美團正在招聘多個遊戲相關的崗位,包括測試工程師、遊戲策劃、遊戲視覺設計師、遊戲服務高級開發工程師等。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在朋友圈表示,「我就試試,別多想。」
而事實上,王慧文此前在接受36氪獨家專訪時就曾提到,「王興說試一試的時候,很多媒體人會分析出來一個鴻篇巨製,說王興肯定不只是想試一試,其實真的沒有那麼複雜。」如今美團買菜上線,成為了美團到家業務板塊的又一個「試一試」。
與默默試水的遊戲、分時租賃、共享充電寶等業務相比,美團對買菜業務傾注的心血顯然更多——從美團開發獨立App、少有的官宣等細節便可觀摩一二。從美團提出的新業務探索邏輯來看,生鮮零售市場前景廣闊且處於起步階段,而美團買菜與集團已有業務協同性較好,與美團探索新業務的方法論相匹配。
根據美團的說法,美團買菜以生鮮電商和社區化服務為切入口,主打「層層嚴選的品質商品、高競爭力的價格、準時快捷的配送體驗」,讓用戶足不出戶即可買菜送貨到家,最快30分鐘送上門。
App端顯示,美團買菜切入的品類相對聚焦,主要為新鮮蔬菜、水果、肉禽蛋、米麵糧油、水產海鮮等一日三餐所需食材,主打高頻次、低客單價的消費場景。
與蘇寧小店的實體零售和京東到家的平臺模式不同,美團買菜採取的方式是,在社區內設立集倉儲、分揀、配送於一體的「便民服務站」。服務範圍內的社區居民在APP端下單選購食材後,美團將從服務站揀貨,設立專職的「美團買菜」配送人員,高峰期還有美團的配送網絡做一補充。
這一套流程與每日優鮮的「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二級倉儲體系重合度相當高。
前置倉,顧名思義是離用戶最近、最前置的倉儲物流。與每日優鮮相同,美團買菜也依據商圈和社區的訂單密度來選倉,可幫助商品提前下沉、越庫集貨,更高效地配送至用戶家中;還能節省店面租金、裝修運營等成本,以較小的成本打透目標城市和區域,模式更輕;後期增速更快,利於對商品質量和安全的把控。
在此模式之下,不排除美團買菜進一步拓展B端供應鏈業務,與美團餐飲B2B平臺快驢打配合戰的可能性。可以肯定的是,美團買菜與小象生鮮形成功能互補,未來會將一同發力、鎖定商業中心。
根據億歐的報導,業內人士稱,美團買菜將對做生鮮配送的小品牌產生不小影響,目前僅品牌商家在美團上的生鮮類營業額約在2億元以上,美團或許是看到了這部分營收空間才打算自己做。
不過對美團買菜而言,在每日優鮮這一規模足夠大的頭部玩家影響之下,如何向消費者呈現其優勢及差異性,將是接下來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目前來看,有菜App端已呈現出部分差異:有菜在名為「今天吃什麼」的欄目裡,提供了300餘種菜品(36氪手動統計,非官方數據),用戶可根據家常菜、私房菜、快手菜等關鍵詞來篩選,還可將菜品範圍進一步縮小到冬季養生、做菜小白、坐月子等功能性維度,可選性較高。
美團買菜把做菜所需食材「打包」放進了菜品子菜單欄,用戶選定想要製作的菜品後,可直接在App裡下單購買,這些食材量少且多樣,滿足家庭單次烹飪需求、不會造成浪費。除此之外,美團買菜還附上了這些菜品的詳細製作步驟,相當於把一本《食譜大全》裝進了App。
每日優鮮投資方之一、時代資本合伙人張自權曾說,「美團點評提供基礎設施,以第三方產品供應為基礎做平臺,我一直認為美團點評是下一代的阿里,每日優鮮是下一代的京東。」
如今,美團也做起了每日優鮮的生意,未來O2O生鮮電商格局將如何變化,不妨讓市場來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