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

2020-09-04 藝術中國ARTIST

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是指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及澳門象徵之一——東望洋燈塔所遭遇的景觀保育危機,亦是澳門世界文化遺產正遭受的其中一個威脅。2005年,東望洋燈塔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年澳門特區政府廢止《外港及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及《南灣重整細則章程》兩項對當地世界遺產有保護作用的訓令,將東望洋山周邊範圍列為可任意開發的土地,批准在東望洋燈塔周邊興建會造成景觀破壞的高樓,部分工程在建成後的高度甚至會遠高於東望洋山,動搖燈塔的世遺地位。事件引起各界關注,有民間團體開展一系列活動以阻止東望洋山周邊的超高樓工程。截至2018年,除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大樓(中聯辦大樓)已建造完畢外,其他具有爭議的工程不是處於計劃階段中、興建中就是被擱置。


澳門政府在相關議題的處理手法備受批評,事件亦引起聯合國教文科組織世遺委員會關注以及介入調查,並且對澳門當局作出警告,亦有民間聲音批評中聯辦帶頭破壞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澳門居民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包括中聯辦大樓在內的相關工程破壞世界遺產東望洋燈塔的景觀,教科文組織隨後向澳門政府發出警告,前澳門特首何厚鏵後來籤署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俗稱「限高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周邊興建的樓宇的高度,然而與《外港及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及《南灣重整細則章程》被特區政府廢除前的澳葡時期比較,高度限制實際上在澳門回歸後被全面放寬,被批評以限高為名,實際上是大幅度放寬了燈塔範圍內2.8平方千米樓宇高度,以過半限高區面積掩護近半75米高度以上限高區。另外,儘管中聯辦在抗議聲音下作出讓步,將原計劃的99.9米降至88米,然而燈塔的景觀在客觀結果下同樣被嚴重破壞(根據「限高批示」,中聯辦大樓所在位置的限高為90米),也導致地產發展商跟隨和仿效。

澳門在經濟高速發展和房地產市場熾熱下,大量新興建的樓宇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世遺景點的環境與景觀。現時松山上的東望洋燈塔已被山下多座高樓包圍,若未來各種未建成的高樓項目被完成,東望洋燈塔的景觀將會進一步受到破壞。與澳門以外不少採取限制景區建築物高度,以保育景區的原始景觀風貌的景區相比,屢次製造超高樓問題的澳門政府被批評反之而行,違反市民保護世遺景觀的期望,以及讓坊間質疑澳門文化局因害怕權貴而不敢發聲。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陳明和澳門大學教授餘永逸評論,東望洋燈塔的案例證明了澳門政府忽視了在城市規劃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相關焦點

  • 澳門官員赴京探討東望洋燈塔景觀保護
    澳門官員赴京探討東望洋燈塔景觀保護 2008年01月19日 0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澳門一月十八日電 (記者 畢永光)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崔世安司長率領文化及工務官員十七日在北京與相關部門文物保護專家舉行工作會議,探討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問題,並就東望洋燈塔緩衝區外圍的建築發展規劃交換意見
  • 遠東第一的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燈塔位於澳門半島東望洋山的山頂,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亦是東望洋山三大名勝古蹟之一,1992年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澳門系列之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燈塔(舊稱松山燈塔),是位於中國澳門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燈塔。東望洋燈塔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是東望洋山有三大名勝古蹟之一。
  • 東望洋炮臺及燈塔!
    東望洋炮臺位於東望洋山巔,是澳門半島的最高點,建於1637至1638年間,有哨房、火藥庫、燈塔等。從迴旋樓梯直上塔頂,可以俯瞰整個澳門半島以及「澳門歷史城區」,無敵景致盡收眼底,燈塔旁建有聖母雪地殿聖堂。東望洋炮臺東望洋炮臺原來主要用於防禦外來入侵和作為觀察站。
  • 登東望洋燈塔感受浪漫:拍婚紗照的好地方(圖)
    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澳門東望洋炮臺修築於一六二二年,位於澳門半島最高峰東望洋山之巔,俯瞰整個半島,炮臺上建有一座燈塔(建於一八六四年),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中新社發梁永強 攝  中新社澳門六月十五日電 題:登東望洋燈塔感受浪漫氣息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來澳門一年多了,還是第一次走進東望洋燈塔的內部。
  • 登東望洋燈塔感受浪漫氣息:是拍婚紗照的好地方
    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澳門東望洋炮臺修築於一六二二年,位於澳門半島最高峰東望洋山之巔,俯瞰整個半島,炮臺上建有一座燈塔(建於一八六四年),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  位於澳門半島最高峰松山(又稱東望洋山)上的東望洋燈塔屬特區政府港務局管轄,平時「閒人免進」,只在每年五月二十日「港務局日」和六月第二個周末「中國文化遺產日」才對外開放,要登上塔頂還需要些機緣。  燈塔景觀富浪漫氣息  十四日下午是「遺產日」燈塔開放第一天,雨過天晴,記者來到松山頂探幽。
  • 澳門對東望洋燈塔周邊新發展樓宇高度進行限制
    澳門對東望洋燈塔周邊新發展樓宇高度進行限制 2008年04月17日 00: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澳門東望洋炮臺修築於一六二二年,位於澳門半島最高峰東望洋山之巔,俯瞰整個半島,炮臺上建有一座燈塔(建於一八六四年),是中國海岸第一座現代燈塔。
  • 澳門一百元——東望洋燈塔
    東望洋燈塔(舊稱松山燈塔),是位於中國澳門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燈塔,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是東望洋山有三大名勝古蹟之一;在1992年,更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在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東望洋燈塔為白色,帶著黃色的線條點綴。燈塔建築為一圓柱形結構,部直徑為7米往上收分為5米,內部共分三層,有一迴旋梯連接垂直空間。
  • 特首批示規限 澳門東望洋燈塔周邊樓宇最高90米
    特首批示規限 澳門東望洋燈塔周邊樓宇最高90米 2008年04月17日 10: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澳門行政長官批示確保燈塔景觀受保護。(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 東望洋燈塔: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守望者
    新華社澳門7月11日電(陳彥妤 王晨曦)在澳門半島自然地貌的最高處松山山頂,矗立著歷史悠久的東望洋燈塔。澳門海事及水務局近日開放東望洋燈塔供遊客參觀。同時對外開放的還包括港務局大樓、政府船塢、海事博物館以及船隊基地青洲塘。  松山又名東望洋山,燈塔坐落在位於松山西南部的山頂上,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
  • 【世遺探秘】澳門東望洋燈塔攻頂遊
    藉著本月東望洋燈塔開放,今日就帶大家走進燈塔內部,好好探尋及了解一下這座古老燈塔的歷史及內部結構。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包括20多座歷史建築,並由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於2005年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記者手記 | 燈塔照絲路之澳門東望洋
    為了航海,世界各地出現了各形各色的燈塔。燈塔之光也照亮了西學東漸的方向,葡萄牙人是開拓東方世界的首批西方使者。在《燈塔照絲路》系列專題片中,我將帶您領略各國各地造型各異琳琅滿目的燈塔。就先從我身邊的澳門東望洋燈塔開始吧。澳門東望洋炮臺上的東望洋燈塔
  • 據說是中國地區最古老的燈塔之一——東望洋燈塔,你去過嗎?
    東望洋燈塔,是位於中國澳門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燈塔。東望洋燈塔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是東望洋山有三大名勝古蹟之一。在1992年,更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 澳門回歸專欄:澳門東望洋燈塔是遠東首創
    「澳門八景」之一的東望洋燈塔,是遠東歷史上的第一座導航燈塔,它在世界航海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東望洋山燈塔,建於澳門最高的東望洋山巔上。在燈塔建立之前,東望洋山上建有炮臺,是澳葡當局於一六二二年修築的。一八六四年,當局又在炮臺的平臺上建築了這座遠東地區第一座燈塔,並於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晚開始向南中國海的航船亮燈導航。
  • 東望洋炮臺及燈塔——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之一
    東望洋炮臺又稱松山炮臺、東望洋山炮臺,建於十七世紀。位於澳門半島最高的東望洋山上之古老炮臺,為澳門八景之一,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臺建築群之一,是東望洋山上三大名勝古蹟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 圖:澳門東望洋燈塔向公眾開放
    慶祝一年一度的澳門港務局日,二十一至二十二日東望洋燈塔向公眾開放,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燈塔之一,其航燈糹統是由澳門土生葡人所設計,有一百多年歷史,見證了澳門城市發展的演變。
  • 組圖:東望洋炮臺(包括聖母雪地殿教堂及燈塔)
    簡介: 東望洋炮臺修築於1622年,1637年擴大增修,翌年完工,有哨房、火藥庫、樓塔等。此後,該炮臺一直被列為軍事禁區,非經批准,外人不得擅進,只有每年的8月5日「聖母誕」及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予公眾進入。到1976年,葡國軍隊撤出澳門,該炮臺才被闢為旅遊點,至今仍完整地保持原貌。
  • 【玩轉澳門】東望洋燈塔內部免費開放參觀啦!趕緊安排~
    其中最吸引的當然是本月逢周六、日的東望洋燈塔免費開放日了!東望洋燈塔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現代燈塔,由澳門土生葡人加路士·維森特·羅扎(Carlos Vincente Da Rocha)設計,建於1864年,次年9月24日正式啟用,迄今逾一百五十載,在山崗上靜看澳門百年歷史變遷。
  • 澳門東望洋燈塔7月周末開放參觀 2天吸引逾千人
    據報導,澳門東望洋燈塔7月逢周六及周日對外開放。7月7日適逢周日,不少居民及旅客專程到此一遊,不光進入燈塔內部參觀,更登上塔頂飽覽澳門景色。7月6日至7日2天共吸引逾1000人次到場。澳門海事及水務局長黃穗文受訪表示,期望借開放燈塔引起大眾關注相關設施,進一步了解澳門的海事情況。
  • 中西文化交融的守望者澳門百元大鈔、東望洋燈塔和聖母雪地殿教堂
    東望洋炮臺又稱基亞炮臺、松山炮臺、因位於澳門半島最高的東望洋山上而得名。由哨房、火藥庫、塔樓等組成,是澳門八景之一。在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東望洋燈塔和聖母雪地殿教堂。東望洋燈塔是由一名在澳門出生的葡萄牙人加路士·維森特·羅扎所設計,並於1864年(清朝同治3年)建成,也是中國沿海海岸第一座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