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原子彈的了解都是來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加快了日本投降,二戰也提前結束了好幾年。日本的這兩座城市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雖說有一些倖存者,但是原子彈爆炸時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這些人的生活也生不如死。
在當時原子彈是最厲害的武器,戰爭結束之後有很多國家都相繼研製出了原子彈,包括我國在內。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次成功讓我國掌握了成熟的研製核武器技術,到了1967年6月17日的時候,我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氫彈的威力遠遠大於原子彈,它的威力是原子彈的上千倍,殺傷面積是很大的,而且氫彈的研製成本也很低。其實在中國之前,美國、英國和法國這三個國家就已經有了氫彈,可是這些國家使用的是最原始的保存方法,所以需要很大一筆儲存的費用,無奈之下美國在2013年的時候銷毀了氫彈。
而英國和法國早在美國銷毀氫彈之前就已經不再研製氫彈了,而我國卻一直保留著30氫彈,那麼全世界都銷毀氫彈,為什麼只有中國保留了30枚?原因令國人驕傲。
原來我們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我們的于敏教授。他研製出了于敏構造的氫彈,保存方式不但安全,費用也很低,這種技術也成為了我國的最高機密,如果不是他,我國也會像別的國家一樣銷毀氫彈,我們都為能夠有這樣的科學家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