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怎樣建,且聽專家意見

2021-03-01 中山國

一、規劃回顧

(一)緣起

近年來,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和平山縣各級政府領導下,平山中山國古城遺址的保護工作進展順利。國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平山縣對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編制、立項申報發展建設多次給予指示和指導,2016年中山國古城遺址保護與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更加有力的推動了各項申報工作。

自2013年開始,規劃團隊開展了遺址公園規劃研究以及前期調研等工作,在中山古城遺址管理處的配合下,對中山國遺蹟、保護規劃、古城歷史、文化內涵、考古發掘研究成果、自然與人文環境等進行了全面梳理與深入研究,順利完成遺址公園規劃並上報。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規劃目標是:

1、妥善保護古城遺址,並進行合理利用,提升古城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充分發揮文化宣傳、教育公眾的功能。

2、通過遺址公園建設,促進石家莊市和平山、靈壽兩縣的社會、文化事業發展,有效改善地區生產及生活環境,促進相關產業與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使遺址公園成為本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人文象徵。

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定位

遺產保護、科學展示、考古研究、生態低碳為一體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二)深化

2017年4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申報工作再次啟動,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修編工作隨即展開。規劃團隊再次對古城遺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土地利用現狀開展調研,針對遺址區現狀及其與村莊的空間關係補充航空拍攝影像資料,深入發掘公園的服務功能需求。規劃綜合多方位的研究,提出了生態中山、智慧中山、活力中山、健康中山等專題,較為全面的體現了遺址公園的未來特色與建設重點。本次規劃修編所增加、調整或深化的內容:

1、規劃完善了「共生,共贏,協調,發展」思路,支持人、社會、自然環境的可持續共同發展,遺址公園建設協同地方經濟發展,兼顧村民生產生活。

2、規劃增加健步騎行專項內容,結合地形條件、遺址環境和文物展示等設置串接遺址點與自然景觀的健步騎行及定向越野體驗路線。

3、規劃提出「生態中山」,強調生態保護觀念與生態技術運用。如在村落外圍設置「環村綠化帶」,使遺址借綠化帶與村落相隔,綠化帶形態自然、獨特,使生態保護名實相符。

4、深化「智慧中山」專項規劃,包括文物與遺址的智慧復原和智慧展示,以及公園智慧管理等。

2017年底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三批1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32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中山國古城遺址在列。

二、規劃實施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以「保護優先,建設並重;關注民生,共贏共生」為導向穩步推進。目前一部分景區或項目根據遺址保護規劃和公園規劃相繼開展了詳細規劃或保護整治工程,且有部分項目已開始進行建設程序,包括:中山王厝墓的環境整治工程,文物安技防系統,陳列館與遺址管理處環境整治,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布展等。按照保護規劃與考古工作計劃,2016年對張家廟臺遺址區進行了考古發掘與研究。

2015年中山國遺址地舉辦「穿越千年時空,探秘中山文明」公眾考古活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已實施建設美麗鄉村建設。2018年開展徵集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規劃設計方案活動。中山國文創機構的產品及其活動,也促進了中山古城的形象宣傳工作。

三、策劃建議

依照國家文物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細則》等文件規定,從立項到符合掛牌標準,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還有組織管理、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等方面大量的系統性工作要做。

建議按照國家規定的考古遺址公園評定條件和評分標準,設立建設目標,安排後續工作。根據保護規劃以及遺址公園規劃,通過前期策劃明確實施階段、項目目標與工作節點,組織研究、合理選定關鍵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設項目,研定工作方案與實施計劃。

1、在充分考慮村民生活居住、生產活動、道路格局的基礎上,建議先期開展桓公墓與成公墓所在地環境與景觀規劃設計,將其建成遺址展示與觀覽活動區域。

2、適時啟動中山國博物館(建築面積15000-20000平方米)、公園遊客接待中心和遺址保護大棚等項目的建築策劃、用地選址、詳細規劃、各項功能指標,以及制定設計任務書等。

3、遺址公園應配備旅遊設施,充分利用旅遊資源,與旅遊服務業相融合。建議進行充分論證,建設具有本地風情與特色的田園式旅遊綜合體的可行性。

4、目前三汲鄉部分村落仍有集市,建議結合旅遊業對集市空間進行整理和提升,維持其民間商業活力和傳統生活形態的多樣性。

相關焦點

  •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出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
    11月19-22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在臺山市成功舉行,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館長黃子爵代表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參加本次活動。
  • 元中都遺址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12月2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在浙江省慈谿市召開,會上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河北省元中都遺址成功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河北歷史上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此外,河北省中山古城遺址和鄴城遺址,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 考古專家:長豐古墓群宜原址保護建遺址公園或博物館!
    考古專家:長豐古墓群宜原址保護建遺址公園或博物館!參會嘉賓包括眾多高校教授、國家和地方博物館研究館員共50餘人。專家們現場觀摩文物造型、質地,來判斷文物最初的產地以及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經過工作人員修復和清理,這些文物在歷經千年仍展現出精美的紋飾和精湛的工藝技巧,讓專家們驚嘆不已。專家觀點填補江淮宋墓研究諸多空白
  • 石家莊首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要來了!
    ……昨天一大早,平山縣中山古城遺址管理處的電話鈴聲就響個不停。12月2日,國家文物局在浙江慈谿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中山古城遺址公園成功獲批立項,這也是石家莊第一個立項成功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好消息!
  • 深入解讀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第二站:中山王厝墓
    平山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作為14個重點觀摩項目之一,整體環境與內涵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地下一層文化專題展示、王厝墓的保護展示工程、中山國文創園、考古探索中心、漫畫中山國等項目一一亮相。上一期小編帶領大家深入遊覽了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及地下一層新增的中山國文化專題展,本期將帶大家遊覽中山王厝墓。
  • 我們一起遊覽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
    由於史料缺失,中山國又被稱為神秘王國,直到上世紀70年代,在平山縣三汲鄉發現了中山王族大墓和古城遺址,這個被埋藏了兩千多年的王國才重新呈現於世人眼前。中山古城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上圖為中山國王陵陳列館,模仿春秋戰國時期臺榭式宮殿修建而成。展示面積3100平方米,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
  • 安吉古城遺址公園打造國家級「考古大學堂」
    「考古保護中心也是我們打造國家級『考古大學堂』的重要平臺。」縣文體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古城遺址公園劃分八大功能區,除考古保護中心之外,還有博物館、遊客休閒服務區、農耕文化園、八畝墩發掘展示區以及九畝墩原址展示區等,採用「保護+展示」的新理念,運用「前沿+跨界」的新科技,委託文物保護甲級資質單位規劃設計方案,確保公園兼具科學性和保護性。建設「考古大學堂」,需要專業力量支持。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為何結緣臺山?
    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近日在臺山舉行。連日來,一連串圍繞著海絲史跡的活動在臺山上演,臺山海絲史跡深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文物界的同行以及專家學者。國家、省文物研究專家及103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城市代表,前往上川島實地考察了臺山考古遺址公園。
  • 自治區文物局組織專家對博樂市達勒特古城、溫泉縣呼斯塔遺址考古...
    近期,由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帶隊,組織南京大學文博學院水濤院長、北京大學文博學院陳凌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博學院韓建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博學院李梅田 教授、 陝西文物研究院王佔魁教授及新疆考古研究所教授等一行,對博樂市達勒特古城、溫泉縣呼斯塔遺址考古發掘項目進行檢查,州文體廣旅局有關人員陪同檢查。
  • 深入解讀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第三站:中山國文創館
    平山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作為14個重點觀摩項目之一,整體環境與內涵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地下一層文化專題展示、王厝墓的保護展示工程、中山國文創園、考古探索中心、漫畫中山國等項目一一亮相。上兩期小編帶領大家遊覽了中山國王陵陳列館、中山王厝墓,本期將帶大家一同走入中山國文創館。
  • 阿房宮遺址公園之謎:規劃方案遭專家一致炮轟
    ]  在各位專家的輪番「炮轟」下,站在講臺上,一直低著頭對著電腦的林峰(化名),只有將腰彎得更低,會後他承認,「恨不得一瞬間能鑽進電腦裡去。」  4月13日,《阿房宮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專家意見徵求會議在北京召開。作為主設計師之一,中國建筑西北設計院的林峰成為此次公園規劃方案的陳述者,他對面則坐著國內考古界以及建築設計界最知名的專家。
  • 借鑑大明宮經驗 福州將建新店古城國家級遺址公園
    福州將建一個國家級遺址公園——新店古城規劃設計方案已通過省市專家評審「福州新店古城的保護修複利用」專題協商會近日在市政協召開。從會上了解到,新店古城遺址保護修複利用工作領導小組上月已成立,市主要領導擔任組長,10多個市直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年初以來,市政協組成課題組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形成「福州新店古城遺址保護修複利用」專題協商課題報告。昨天,我市相關部門與市政協委員圍繞該報告進行協商。課題報告建議,福州新店古城遺址保護修複利用要有明確的歷史定位,並制定保護規劃,全面開展科學的考古發掘。
  •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定州市中山百姓園溫泉度假村...
    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轉涼,更適合一些室內的活動,推薦大家到中山國古城遺址做客。在這裡,大家可以參觀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即王厝墓遺址,了解戰國第八雄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同時可以到文化體驗館進行一些文化的體驗,比如古老的拓印技術、傳統的射箭、獨特的中山篆、鑄造青銅器以及模擬考古等等。讓孩子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綜合素質。
  • 上虞區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入選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已公示上虞區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成功獲選啦!!!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位於紹興市上虞區上浦鎮大善小塢村鳳凰山麓,是紹興地區首個青瓷主題的考古遺址公園。公園依山而建,風景優美,擁有鳳凰山窯址、禁山窯址、尼姑婆山窯址等上虞早期越窯重要考古發掘遺存,其中的鳳凰山窯址群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禁山窯址榮獲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凌家灘遺址舉辦年度發掘專家現場會
    凌家灘現場會 記者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為進一步做好凌家灘考古遺址發掘工作,日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縣人民政府組織召開了「凌家灘遺址
  • 義大利文保專家:讓東華門遺址成為成都文化名片
    成都東華門遺址在次年命名,並被規劃為遺址公園。遺址公園怎樣保護利用並呈現?作為世界上歷史文化遺存保護領先國家之一的義大利,未來將有文博領域的多位專家參與相關工作。  在義大利基耶佩斯卡拉大學教授蘇珊娜看來,位於成都市中心的東華門遺址和羅馬競技場一樣,都是城市歷史的見證。
  • 今日旅發大會重點觀摩項目——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全新亮相
    在參觀了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和王厝墓之後,相信各位已經對中山國的歷史文化有了一定了解,開始想要近距離接觸這些文化元素,那麼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遊覽的第三站就是中山國文創館了。近年來,博物館文創產品呈現「井噴」式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成為最炙手可熱的「IP」。各大博物館的文創區成為參觀遊客流連忘返的場所,來到中山國古城遺址的遊客也不例外。
  • 福州將建新店古城國家級遺址公園 方案通過評審
    福州新聞網9月2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福州新店古城的保護修複利用」專題協商會昨天下午在市政協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新店古城遺址保護修複利用工作領導小組上月已成立,市主要領導擔任組長,10多個市直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
  • 考古專家支招藤花落遺址保護利用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等文物考古和科研機構的20名專家學者齊聚連雲港市,共商藤花落遺址保護利用。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滕雯參加活動。   會上,與會專家以藤花落遺址價值闡釋、與中華文明起源的關係、遺址活化利用與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主題,圍繞「再識藤花落遺址」「大小雙城的歷史意義」「文旅融合下的遺產保護與活用」等課題作學術報告,10餘位專家分別交流發言,為藤花落遺址保護利用建言獻策
  • 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啟用
    中新網山東新聞7月9日電(孫宏瑗 梅花 陳曙光)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9日正式啟用,體驗者在「魯故城文物展廳」參觀、聽取考古專家文物知識講解的同時,可在模擬考古區進行現場勘探發掘、進行器物辨認、測量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