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不住的野味交易:佛山一市場暗售果子狸,武漢商家稱可節後訂土撥鼠

2021-01-12 重案組37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截至1月22日晚,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400多例,已致17人死亡。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自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並且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疫情有進一步擴散的風險。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分析稱,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

目前,華南野生動物批發市場已經在1月1日休市整治,禁止人員進出並進行嚴格消毒。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當地不少「野味館」已經停業,但也有商家邀請顧客「正月後再來」。

新京報記者追蹤野生動物售賣及食用產業鏈發現,大量跨區域的非法交易仍然存在。廣東省佛山市一處海鮮市場內, 也暗藏「野味街」 ,外地收購後運至市場出售, 甚至可以提供訂貨、宰殺、加工一條龍服務。

全文5677字 閱讀約需11分鐘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海鮮市場店主派發的名片註明出售野生動物種類。新京報記者 劉浩南 攝

武漢多家野味館被封 有商家邀食客「過了正月再來」

「沒有了,沒有了。」當問起野味,店主王強趕緊截住記者話頭。他在武漢起義門生鮮市場一家禽類檔口經營多年。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一紙封條提前20天結束了他的春節生意。

附近多家檔口老闆告訴記者,在起義門生鮮市場經營野味的有包括王強在內的三家店。1月22日下午,記者看到這三家店在市場最後排,位置相對隱蔽,門上均已貼上暫停經營的封條。

「以前他們這裡可以買到野豬肉、野兔、野刺蝟和蛇肉等野味,都是偷偷的賣,疫情出現以後就不讓幹了。」旁邊一家店鋪的老闆說。其中一家店鋪裡,還可以看到大堆的鐵籠子用布遮擋著。」 一家「野味王」的老闆也表示,「年前沒有貨,我們已經回老家了」。

2012年,武漢森林公安曾在起義門生鮮市場查獲一批野生動物,包括99隻活刺蝟、30隻活鷓鴣、2隻冰凍鱷魚掌、2隻冰凍梅花鹿和1頭野豬。據店主供述,刺蝟來自外省農民捕獲,其他野生動物則是在華南海鮮市場批發的。

但在另一家經營鵪鶉蛋的檔口,一位老闆表示自己有野雞和野鴨,「28塊一隻」。「鴨子是洪湖的,野雞是山上捉的」。記者在冰櫃裡看到數量不多的凍體野雞和野鴨。「你再來晚一點就沒有了,3點市場就要清理,所有店鋪都要關」。

昨日(21日),湖北省林業局發布消息稱,武漢市森林公安局共抽查6個野生動物養殖場所和8家農貿市場、花鳥市場,均未發現有野生動物、野活禽交易。1月22日,國家衛健委表示,將嚴格武漢農貿市場管理,禁止活禽銷售,嚴禁野生動物和活禽進武漢市。

在武漢白沙洲上的幾家農莊經營者也告訴記者,今年取消了年夜飯,農莊提前歇業。「你要吃野味也可以,不過得等正月過後再來。」一家名為鄉村野味館的經營者林澤強(化名)說。

據他介紹,往年每到春節就是野味熱銷的時候,年夜飯都要提前訂,但今年「查得太嚴」。該店經營的野味小到野生斑鳩、野兔大到野豬肉、穿山甲都有。「我們這種是從黃陂山區運過來的,絕對的野味。」林澤強說。每桌野味菜價格不等,有一兩千的,也有上萬元的。

武漢的嚴查似乎並未影響周邊地區的「野味」生意,有業內人士透露,周邊城市仍有不少人頂風作案。昨日下午,一位湖北孝感的「野味」賣家告訴記者,手裡有熊掌、果子狸、麂子等不少「現貨「,「隨時可以提,當面交易。」

佛山海鮮檔口偷賣野味 果子狸、豬獾等明碼標價

事實上,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野生動物的私售、食用「地下」產業鏈形成已久。在武漢疫情持續的當下, 仍有不法商販提供「一條龍服務」。

1月22日中午,佛山氣溫接近25℃。佛山海寶灣水產市場裡除了海鮮的腥味,還有濃烈的禽類氣味。

雖近年關,但這家佛山最大的水產交易市場依然熙攘, 批量採購的酒家、手挽大袋的散客來往問價。

海鮮市場的外衣下,藏著一條隱秘的野味街。隨口詢問幾句,就有店家把記者指往市場東門的一排店鋪,平時,這裡至少有5家店鋪售賣各式」野味「。記者看到,這幾家店鋪中兩家店鋪招牌是水產店,一家店鋪是農副產品店。但不難發現,有些店內堆著不少沾滿動物糞便的鐵籠子。

▲多家私售「野味」的店鋪表面上為水產店鋪。新京報記者 劉浩南 攝

記者問起」野味「,一位正在剝雞毛的店主連連擺手,警惕地審視記者及周邊環境,之後又小聲告訴記者,「(正月)十五以後給我打電話。」

弘記農副產品店則不避諱自己的野味生意。店鋪門口擺著六七個鐵籠,裡面擠滿活的雞、鵝、鴨、鴿子等.店裡地面溼滑難行,禽類的異味混雜在溼悶的空氣裡,剛用完的菜刀被扔在地板上。老闆身上沾著雞毛,與幾名店員在門口給雞去毛。

老闆告訴記者,過年期間「野味」查得嚴,價也高。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老闆同意帶記者「看貨」。

「你運氣好,我車上就有。我準備今天運走的。」店鋪外停車場一輛銀色小麵包旁,老闆掃了一眼周圍後,打開車廂。一陣濃烈的動物排洩物味撲來。這輛8座的麵包車車廂裡,塞了兩個1米見方的鐵籠,其中一個鐵籠裡有3隻活土撥鼠,另一個關著1隻活豬獾。兩個鐵籠裡都放著碟子,碟子上是生雞肉,車內滿是糞便。

▲店主麵包車後藏有野生豬獾和土撥鼠。新京報記者 劉浩南 攝

老闆說,這兩種野味都是野生動物,從寧夏和甘肅運來,用麵包車拉到市場賣,由於沒進食,看起來都呆呆的。至於具體來源,老闆拒絕透露。除了這些, 老闆稱還有野生的樹熊和東北狸。

「豬獾重約15斤,每斤80元;土撥鼠重約12斤,每斤75元。如果買,我可以幫忙宰殺,加工費每斤25元。」

國記店鋪位於東門側面,且除了約20平方的一層店面外,有階梯可直上2層空間。「不是過年的話,平時還是有的。」國記店鋪老闆向二樓方向努努嘴。二樓階梯靠牆存放著近10個空的鐵籠。

國記老闆告訴新京報記者,店鋪開業5年,平時主要銷售活禽類,也有銷售養殖的水律蛇、百花蛇以及蛇酒,但有食客來問的話,也有些「野味」存貨,「果子狸、白面狸賣得最多,山豬、竹鼠、黃猄,你要我都可以給你調。」

他稱,賣「野味」得偷著幹,「市場有監管人員定期來查,今早才來過,所以我們一般不放店裡。」

運輸、宰殺、加工「一條龍服務」

這家市場的地下野味生意,早已形成,一條從訂貨、運輸、宰殺到加工的一條龍產業鏈。

一名常年往返佛山和廣州的的士司機告訴記者,早些年廣東地區確實有吃野味的習慣,但近年廣州中心城區打擊野生動物售賣的力度很大,加上非典後市民也更加意識到風險,現在售賣野味的地點散落到更偏遠的地方,比如佛山、白雲等。有賣野味的店鋪為防公安部門查處,只做熟客生意。

國記老闆介紹,他們的貨源來自廣西玉林,從當地農戶處收購,需要提前至少一天訂貨。」你要什麼,我給你運過來,我們店裡就可以幫你宰好處理好,給旁邊飯店做就行了。」

在其報價裡,果子狸每隻從七八斤到十五斤都有,目前售價為每斤175元;白面狸每隻約兩斤,售價每斤170元,免費宰殺。由於肉質好,果子狸一直最受食客青睞,「我自己都有吃」。

國記店鋪300米外,多家海鮮飯店招牌顯眼。然而記者了解後發現, 這些飯店也常年幫海鮮市場的顧客加工野味,

▲海鮮市場內多家餐廳提供「野味」宰殺烹飪服務。新京報記者 劉浩南 攝

一家海鮮美食城的廚師告訴記者,每斤175元的果子狸」買貴了「,屬於「過年價」。其稱,美食城員工也會在市場買野味來吃,平日果子狸售價約為每斤135元,「過年嘛,又有武漢那事,比平時貴40塊左右。」

新京報記者在海寶灣水產市場裡發現,市場內有約6家海鮮餐廳,其中3家餐廳明確表示,可以提供宰殺或加工「野味」服務,加工費不一。

美食城一位經理介紹,為圖方便,從海鮮市場裡購買「野味」到店裡加工,是很多食客都會選擇的方式。顧客帶來的」野味「,美食城收取每斤20元的加工費,在廚房宰殺烹飪。

對於野味的種類和來源,經理表示,沒有限制,若是較大的」野味「,需要提前幾個小時交給廚房處理。

另一家海鮮飯店則對」野味「加工謹慎許多。老闆稱,他們不接野生動物的宰殺單子,只負責烹飪,「我們也要考慮自己的安全。」她表示,武漢疫情出現後,平日每斤28元的加工費,已經上調到每斤31元。

「武漢的事情我知道,可能只是衛生不好而已,我們都吃了幾年了,正規的。」這家美食城的廚師對記者的擔心不以為然:」我們今天年會,可能也會吃。「

武漢疫情似乎並沒有引起這些野味店的擔憂。

在一家同樣主打蛇肉及蛇酒製品銷售的店鋪裡,一位店主正持刀剖開一條蛇的腹部,用刀背刮出蛇骨。約十五平方的店面中間,橫放著一張桌子,桌上的砧板有血滴落地面,腥味刺鼻。正忙著宰殺的店主 不戴口罩,與顧客閒聊。

▲店主現場宰殺蛇類,顧客靠近觀看未做防護措施。新京報記者 劉浩南 攝

記者走訪發現, 不少店員直接在店內處理野味,也沒人佩戴口罩,還有人站在邊上觀看。

國記老闆坦言,自己也知道武漢的事情, 「也會有擔心,不怕是假的,但有人來買來吃,錢還是要賺的。」

網絡群組現「野味交易」 有商家掛靠養殖場「洗白」

除了線下交易,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 在一些網絡平臺上, 野味交易信息也十分密集。

記者以關鍵詞「野味」檢索某網購平臺後,出現上百條結果。大多以「野味」「純天然」「正宗山貨」為宣傳標語,動物種類包括果子狸、竹鼠、娃娃魚、梅花鹿、鴕鳥、孔雀等。展示圖頭圖大多為一張動物在戶外的照片下面寫著帶有「野味」的標語,後面幾張圖片則是剝皮切肉後的照片。在購買評價中,買過的網友留言稱,非常新鮮,純正野味。記者詢問多名商家,商品是否「純野生,非養殖」時,多名商家未予回復。

其中一家名為「悠果淘旗艦店」的商家,經營著包括「果子狸」在內的眾多野味,但其營業執照上並無與 「野生動物」相關的經營範圍。

22日晚上,記者再次打開此網購平臺時,發現販賣的果子狸、竹鼠等野生動物均「已下架」,至於下架原因,截至發稿,商家未予回復。

在某貼吧中也存在眾多野生動物交易信息。竹鼠銷售吧中,多名網友發帖提供「野生竹鼠」。果子狸吧中,大量「吧友」進行果子狸的交易活動,發文「收購果子狸」,徵求誘捕野生果子狸的方法。

此外,記者在QQ群搜索「野味」關鍵詞後,彈出幾十個「野味交流群」。群裡交流著野生動物販賣信息,包括果子狸、鱷魚、孔雀等。也有餐館老闆在群裡尋找野味供貨商。有人提及到最近的武漢疫情,另一群友回復「該吃吃該喝喝,小小肺炎能奈何」。

其中一個賣野味的商家告訴記者,一年中的10月份到年前是野味銷量最高的時候,過年期間買野味的人最多,「這幾個月做得好的話,一年都不用愁。」他稱,野味的進貨源主要集中在當地的農貿市場,「不方便給你貨源的聯繫方式,必須有熟人帶你過去買。」

提及賣野生動物的開店手續辦理問題,該名商家稱,「防疫手續非常複雜,要找大型養殖場『合作』一下,他們會幫你提供各種證件,再找相關部門備個案就行。」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志願者楊先生稱,很多販賣野味的商戶雖然持有《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但往往會超範圍經營以及私自捕獵野生動物,「許可證上允許售賣的動物就擺在明面上,其他不允許的會藏起來偷偷的賣。」他稱,即便是從正規養殖場引進的動物也可能是野生的。由於養殖成本高,難度大,野生與養殖區別不明顯,所以很多養殖場裡的動物也是從野外偷抓過來的。

楊先生稱,出售的動物需要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而現在很多市面上售賣的「野味」並不具備此證明,「很難判斷這些售賣的動物是不是野生的以及是否攜帶病菌。」

專家:吃野味易染病 應加強監管

1月22日,國內多個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呼籲民眾不要再隨便吃野生動物。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表示,近年來,綠髮會及志願者,在全國範圍內發現大量的野生動物走私買賣非法獵捕的案例,其中很多出售野生動物的商家,都持有當地的《陸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核准證》。以此次華南海鮮市場旁被曝光的「大眾畜牧野味」為例,「從網上的圖片看,他們的價目單裡面有100多種野生動物,但是國家允許經營的野生動物,只有五六十種,所以他們這是嚴重的的違法經營。」

周晉峰表示,國內相關部門在頒發核准證時,存在基礎條件有限,標準核驗不足,以及監管缺失三個問題。所以很多的持證經營者都是存在問題的,最常見的就是超範圍經營,或者出售走私野生動物。

20日,「讓候鳥飛」還通過微信公號發文,《「持證」野味商販100%違法,誰該擔責》,文中指出,讓候鳥飛組織的志願者,5天時間內,在浙江舉報了10個手持《浙江省陸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核准證》的商販,均存在長期、公開非法收購、出售來源不明的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和人工養殖的動物有很大不同,它們在野外是有交流的,會互相傳染,所以攜帶的病菌數量很大,有些病菌對動物沒有影響,但是一旦傳染給人,就會有危險。」周晉峰說。

北京急救中心醫生劉揚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能夠吃得到的野生動物,基本上都是非法所得,沒有經過國家標準的檢驗檢疫程序,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劉揚稱,野生動物身上大多有某些特殊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

此外,一些細菌、病毒寄生蟲在野生動物體內並不會產生很大影響或者影響生命,但一旦這種細菌、寄生蟲進入人體後,就會引起嚴重的疾病,很多更是不可治癒的。他稱,野生動物與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種,如果野生動物身上攜帶此類病毒,又沒有經過檢測,烹飪時沒有完全殺死病毒,人吃下去後很容易染病。

關於野味與病毒傳播的關係,病毒如何從動物傳到人體,以及如何防範等系列問題,1月22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骨幹、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業富,其表示人們食用野生動物,一般來說不會生吃,只要經過高溫,就不會感染病毒,風險來自於宰殺野味過程中,動物攜帶的病毒,會傳染到接觸人身上。

新京報記者 劉浩南 王飛翔 劉經宇 張靜雅 韓茹雪 周世玲 編輯 李明

值班編輯 王洪春

相關焦點

  • 剎不住的野味交易:佛山市場暗售果子狸 武漢商家稱可節後訂土撥鼠
    廣東省佛山市一處海鮮市場內,也暗藏「野味街」,外地收購後運至市場出售,甚至可以提供訂貨、宰殺、加工一條龍服務。▲海鮮市場店主派發的名片註明出售野生動物種類。新京報記者 劉浩南 攝武漢多家野味館被封 有商家稱等正月後「沒有了,沒有了。」
  • 剎不住的野味交易:佛山一市場暗售果子狸 武漢商家稱可節後訂土撥鼠
    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當地不少「野味館」已經停業,但也有商家邀請顧客「正月後再來」。記者追蹤野生動物售賣及食用產業鏈發現,大量跨區域的非法交易仍然存在。廣東省佛山市一處海鮮市場內, 也暗藏「野味街」 ,外地收購後運至市場出售, 甚至可以提供訂貨、宰殺、加工一條龍服務。
  • 疫情下的「野味」:有商家轉場網絡掛靠資質「洗白」
    武漢多家野味館被封 有商家稱等正月後「沒有了,沒有了。」當問起野味,店主王強(化名)趕緊截住記者話頭。他在武漢起義門生鮮市場一家禽類檔口經營多年。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一紙封條提前20天結束了他的春節生意。附近多家檔口老闆告訴記者,在起義門生鮮市場經營野味的有包括王強在內的三家店。
  • 電商平臺還在公然售賣野味 涉及果子狸等高危動物監管部門提醒不要...
    記者發現,除了果子狸外,該家店鋪還有「正宗整隻豬獾」、「新鮮竹鼠肉」、「現殺五步蛇」等大量野味出售。除竹鼠明確標明為人工養殖外,豬獾、果子狸、五步蛇等均標註為野味,詳情頁中也並無相關經營利用許可證和養殖許可證展示。更令人驚心的是,大量「自家提煉」的野生動物油在出售。一名來自遼寧葫蘆島的商家售賣獾子油時,不但標註有「來自獾子吧」的推薦,更向大家展示了自己進山抓獾子的詳細圖片。
  • 吃過SARS的虧,為什麼中國還沒有禁絕吃蝙蝠、土撥鼠、果子狸……?
    來源:瞭望智庫1致命的野味2019年12月,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劉懿丹接到爆料稱,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販賣野味現象嚴重。當時她正在安徽舉報一家借購銷水產之名收購野生動物的商販,因而沒來得及前往武漢調查。華南海鮮市場分東區和西區,共有攤位1000餘個,其中西區部分攤位對外出售禽類、獸類食材。早在2004年,華南海鮮市場就曾因公開出售果子狸引發爭議。網友@麻辣小龍蝦回憶,2004年上初中時,他每天都要路過該市場,「市場背面有一排門面,各種野生動物,鱷魚、野雞、孔雀、果子狸,還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大部分都是活的」。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休市,網上仍有人賣野味
    1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看到網傳售賣多種野味產品的「大眾畜牧野味」商鋪,目前已閉店。附近銀行工作人員稱有店家告知,市場每家商戶除了獲得1萬元補貼外,所進貨物按照進價稱重後計價賠償。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原因就在:蝙蝠屬於源頭宿主,到人這個節點的過程中,還會有中間宿主,也就是其他野生動物都有攜帶病毒的可能,這不是駭人聽聞,2003年暴發SARS疫情就是中國人愛吃野味所致,當時曾一度把果子狸當成源頭宿主,對果子狸大加屠殺。
  • 新型冠狀病毒來源確認:愛吃野味的,非蠢即壞
    華南海鮮市場在武漢繁華的市區,毗鄰漢口火車站,這裡1000家商戶,應有盡有。可你不知道的是,這裡不光賣海鮮,還有各種飛禽走獸,土撥鼠、野雞等「野味」售賣。海鮮市場被販賣的野生動物們野味泛濫成災,殊不知,這些野生動物,正是冠狀病毒的宿主。
  • 餐桌上的猩猩肉、壯陽的土撥鼠腎臟丨「失控」的野味背後,是在拿...
    原創:說姐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一直是人們討論的話題。這個所謂的「海鮮市場」掛著賣海鮮的旗號,實質上是一個綜合性市場,除了很多早期病症重症患者是華南海鮮市場的商戶,還有人不少有過暴露接觸史。
  • 華南海鮮市場野味店菜單曝光
    皇后鎮通往格萊諾基的公路有紐西蘭「天堂公路」的美稱,沿途可飽覽瓦卡蒂普湖和雪山風光,而格萊諾基又是去往電影《指環王》諸多拍攝地的起點,是紐西蘭最知名的風景遊覽區之一。紐西蘭多山地丘陵,山路曲折陡峭,多彎狹窄。中國駐紐西蘭大使館再次提醒計劃來新遊客,要時刻高度注意駕駛和行車安全。來源:新華視點「春晚再也回不去了!」
  • 不要吃野味!不要吃野味!不要吃野味!
    土撥鼠可不止會「啊」,還是席捲草原瘟疫的源頭[12]。土撥鼠,也就是旱獺,它自身攜帶烈性致病菌,被疾控與植保部門列入監控、殺滅黑名單。野生果子狸,自己也並不乾淨2003年5月,香港大學和深圳疾控中心檢測了廣東某野味市場的哺乳動物,發現果子狸的SARS樣病毒和人類有99%的同源性,確定了SARS是一種人畜共患病[14]。後來有人提出質疑,覺得果子狸其實是背鍋的,真正的元兇「另有他人」。
  • 武漢菜市場野味曝光:17年前吃果子狸導致的非典,如今再次重演?
    為什麼出現在武漢這個地方?也有不少人猜測是不是跟之前的非典一樣,也是因為吃野味引起的,但都只是大家的猜想而已。1月20號,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新型病毒到底來自哪種動物,但是從大家的調查來看,這種新型病毒應該是由一種野生動物帶來的,比如竹鼠、獾這一類」。一時之間,讓人想到2003年的非典,也是因為有人食用果子狸被傳染,隨後疫情不斷擴大。
  • 野味大補:蝙蝠湯滋陰壯陽!
    美女吃蝙蝠滋陰就在今天,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發布會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這次,肺炎來源的市場,就是源自武漢當地的華南海鮮市場。掛著海鮮市場的牌子,做著野味的生意,縮成一團的刺蝟,活潑亂跳的土撥鼠……武漢出現疫情後,12月31日,有媒體曾去華南海鮮市場暗訪。一家賣野味的商鋪裡堆滿了籠子。視頻裡遍地的血水,堆積在小小的商鋪裡的幾十個籠子,讓人觸目驚心。在網友爆出的一張價目表上。
  • 武漢一菜市場明目張胆賣野味,官方介入調查,網友:這就忘了?
    8月28日,據北京廣播電視臺報導,湖北武漢天聲街菜市場、長春路菜市場,有多個商戶販賣"野味",一商家說,野生青蛙25元一斤,家養的15元一斤,野生青蛙不好賣。另一商家則把家養的放攤前,野生的放在攤後,表示野生青蛙還有30元一斤的。 武漢市民表示,現在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不敢吃野生青蛙。
  • 香港記者暗訪深圳野味市場 仍有人帶狸肉進港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中新網報導,深圳東門市場據傳就是被很多港客所熟知的果子狸等野味的中轉地。香港記者日前東門市場進行了暗訪。  香港文匯報的報導說,見記者一直「流連」於野味攤位,一檔主走了過來,攔住記者:「想要什麼,隨便看。」  記者問有沒有果子狸,他回答「有,只要你說,就肯定有。你要多少?自己吃嗎?」他小心地試探。   「不是,是我的一個大學教授要果子狸做標本,你有嗎?」記者信口響應,並給其大致解釋了一下。那人便遞給記者一張署名「陳仔」的名片。
  • 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兒童讀物到底在教孩子什麼
    近日,有網友指出,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動物小百科》中,存在關於果子狸的不當表述,「果子狸全身都是寶,它們的肉可以吃,是我國歷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們的脂肪是化妝品生產中難得的高級原料,也可以醫治燙傷,它們的皮毛可做皮手套,它們的尾毛和針毛,可以製成毛刷和畫筆。」
  • 野味又貴又多病毒細菌,為何還是有人管不住嘴?
    病例不斷增加,我們該對野味說「不」了。資料圖:果蝠。  「禍從口出」  1月27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態勢進展和風險評估報告》,稱病毒可能於2019年12月初經由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某種野生動物外溢及其市場環境汙染感染人。
  • 武漢肺炎始發地華南海鮮市場的照片
    以下就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疾病爆發前的內部照片:事發地華南海鮮市場本身也是一處售賣野味的場所其販賣的動物製品大多為獵捕而來。所販賣的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不看環境好像野生動物園一樣這是一丘之「貉」的貉這是豪豬你要是和它呆過就知道它奇臭無比上面籠子是旱獺,俗名「土撥鼠」比較大的略呆萌的齧齒動物可傳播鼠疫(黑死病)下面的動物是黃麂入籠前要挑斷腳筋防止躍出可謂慘不忍睹
  • 佛山海寶灣野味店被關 招牌被撤 市場工作人員三緘其口
    1月22日,新京報「重案組37號」欄目調查發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的海寶灣水產交易市場仍有店鋪銷售果子狸、豬獾、蛇等「野味」,當時有店鋪人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賣『野味』得偷著幹,市場有監管人員定期來查,今早才來過,所以我們一般不放店裡。」
  • 大眾點評下架廣州野味店 廣東發布一號通告禁止野味交易
    新京報訊(記者 陸一夫 肖瑋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擴散,近期廣州的野味市場和蛇店的生意受到影響。新京報記者獲悉,日前大眾點評已向廣州的相關野味餐廳發出通知,為避免產生輿論風險,平臺將對經營野味的餐廳進行下架處理,並建議考慮調整相關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