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瑪雅文化

2021-02-13 古玩小虞

瑪雅文明植根於中美洲密林之中,位於今天的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北部、貝里斯、宏都拉斯等地區。在16 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到來之前,古代先民在這裡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宏偉的金字塔、壯觀的石碑、神秘的文字和極盡精密的曆法,成為古代美洲大陸最重要的本土文明之一。

  根據現代學者的劃分,瑪雅文明被分為前古典時代(前1200—250)、古典時期(250—1000)和後古典時期(1000—1521)。古典時期是瑪雅文明的鼎盛時期,大約公元800 年之後,瑪雅古典文明開始衰落,許多大城市被廢棄,其原因至今仍在爭論中,學界有外敵入侵、人口過剩、神權政治影響等眾多說法。但瑪雅文明並未消亡,只是在地理位置上發生了轉移。1521 年,西班牙殖民者攻佔阿茲特克之後,開始吞併中美洲瑪雅地區,這一過程長達數個世紀,古代瑪雅文明最終被邊緣化,大量瑪雅人死於戰爭或外來疾病,城市被廢棄,文獻被傳教士焚毀,瑪雅文字、歷史失傳。古代瑪雅文明湮滅長達3 個世紀,但至今仍有數以千萬的瑪雅人在中美洲繁衍生息,並分散居住在墨西哥中部、美國和歐洲等地區,仍有三十多種瑪雅語言(和其他方言)在使用。

  19 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發展,瑪雅文明逐漸成為美洲古代文明研究的重點,科潘、奇琴伊察等偉大城市被發現和深入研究。學者們通過對照早期西班牙傳教士記錄下的瑪雅文字、僅存的四件瑪雅古抄本和現代瑪雅語言,使得瑪雅文字得到破譯。碑銘、陶器以及由18 世紀西班牙人記錄的基切瑪雅人創世聖書《波波爾·烏》(Popol Vuh)揭示了瑪雅人豐富的信仰世界。

  在瑪雅手工藝品中,陶器是最重要的一類。「自然的力量—美國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古代瑪雅藝術品」展出了200 餘件瑪雅文物,以古典時期陶器為主。瑪雅陶器使用黏土混合火山灰燒成。瑪雅陶器不用輪制,而是用泥條盤制等方法,也通過模製進行大批量生產陶器。陶器表面用礦物顏料混合樹脂(如柯巴脂)施以彩繪。展出的這些陶器大多數用於宮廷和祭祀場合,內容反映了瑪雅人對於宇宙、自然的崇拜和統治者的超自然力量。

  一、自然與環境

  瑪雅文明所在的中美洲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多樣。考古學家將其分為高地瑪雅和低地瑪雅。南部的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地區是高山峻岭和峽谷,而中北部的貝里斯、尤卡坦地區則是熱帶低地。瑪雅人在高山深林、肥沃的谷地、熱帶低地中發展了發達的集約農業。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瑪雅人幾乎沒有大型畜力、金屬工具和使用輪子的車輛,自然環境對農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其他文明一樣,對自然力量的崇拜是瑪雅人精神世界的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人們長期敬仰並供奉各種自然的神靈,以求得水、食物和其他維持生計的必需品。

  圖1 玉米神紋陶罐 16.3cm×7.6cm 釉陶 公元650-85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序頓或鄰近地區

  圖2 玉米女神陶像22.4cm×9.7cm×7.1cm 陶, 燒後施彩繪 公元600—900 年 出自瓜地馬拉北部或墨西哥東南部

  瑪雅文明的農業基礎是玉米的種植,玉米一直是瑪雅人主要的糧食作物。瑪雅人通過在河流或沼澤邊的「臺田」(在耕地四周挖出溝渠,將挖出的土堆高,在其上耕種)以及山區的梯田大規模種植玉米,並且發展出集約型農業,供養了瑪雅地區超大規模的中心城市。因此玉米在瑪雅的神話中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創世神話、生命的起源有著緊密的聯繫。在陶器上我們能看到玉米神和玉米女神的形象,玉米神的前額高聳,頭戴長長的穗狀冠飾,象徵玉米穗。玉米神常常以翩翩起舞的形象出現,如同玉米在風中搖曳,這代表了生命的活力,暗示著重生的希望(圖1)。玉米女神則刻意表現出腹部的皺紋,表明其具備生育能力。(圖2)

  圖3 瑪雅文字陶可可碗 21.6cm×28.7cm 釉陶 公元600-800 年出自瓜地馬拉上維拉帕斯、查馬或鄰近地區

  另一種重要的作物則是可可。一株可可樹可以產1000 至2500 顆可可豆。瑪雅人將可可製成巧克力,用作醬汁。玉米和巧克力混合在一起,用香料和鮮花調味。可可最早由奧爾梅克人種植,但瑪雅地區氣候炎熱、土地肥沃,所產可可質量最佳。可可是瑪雅主要的經濟作物,通常被用來製作供上層社會飲用的巧克力飲料。可可豆也能夠當做貨幣使用。瑪雅人採用各種造型的陶器來盛放可可,而在這些陶碗或陶罐的口沿上,常常寫有它們的用途就是盛放巧克力。(圖3)

  圖4 恰克和神蛇紋陶罐 10.9cm×12.2cm 釉陶 公元650-80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

  農業的重要性使得瑪雅人對雨水、雷電等與農業緊密相關的自然現象也進行了神化。恰克(Chahk)作為雨、風暴、閃電和雷之神常出現在浮雕容器的紋飾上,他長著蛇紋臉,身上有代表神性的圓形徽記。他揮動著斧頭,吞煙吐火,象徵著風暴和閃電。一件陶罐上,恰克和玉米神站在象徵地下世界的水中,為玉米神的重生作準備(圖4)。

  圖5 卡維爾紋陶罐 18.7cm×16.5cm 釉陶 公元600-90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西北部

  閃電神卡維爾(K『awiil)長著人的身體,右腿卻是一條蛇。他的臉也常布滿蛇紋,一個燃燒著的火把從額頭上的鏡子伸出。作為閃電,卡維爾在天地間馳騁,縱橫各界,為玉米生長劈開土地。一件陶罐上畫著第一棵可可樹和閃電神卡維爾的誕生,他劈開了大地,讓可可樹生長(圖5)。

  圖6 蝙蝠頭像紋陶罐 15.2cm×17.8cm 釉陶 公元650-85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上維拉帕斯、科班或鄰近地區

  由於長時期與舊大陸的隔絕,在整個美洲大陸古代文明中,沒有大型畜力的使用。瑪雅文明也不例外。陶器的造型和紋飾中出現的動物形象,多是熱帶叢林地區常見的動物。但是,瑪雅人將其賦予了神秘的特性。無論是在世俗世界還是在超自然世界,人類和動物總是交織在一起。金剛鸚鵡、禿鷲都和統治者相關,統治者的名字常會採用鳥類的名字,統治者也會以被視為珍貴商品的羽毛為衣,或在舞會和儀式上裝扮成鳥類。蝙蝠是夜間才會飛上天空的地下生靈,它們被認為是黑暗生物,有時甚至預示著死亡,而它們棲於象徵通往冥界的洞穴之中,增強了蝙蝠的神秘感。另一方面,蝙蝠也是重要的熱帶傳粉動物,因此蝙蝠也受到瑪雅人重視,成為瑪雅名城科潘的象徵。(圖6)在《波波爾·烏》中,蝙蝠和鸚鵡在創世過程中都是重要的角色。

  圖7 美洲虎紋三足陶盤 12.7cm×33.5cm 釉陶 公元700-85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

  圖8 猴形捉手三足陶罐 25.4cm×16.5cm 釉陶 公元450-55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

  瑪雅藝術中,走獸常會以自然形態和擬人形態出現。美洲虎晝伏夜出,是美洲最重要的大型食肉動物,充滿力量,備受尊崇。統治者也常用美洲虎命名。陶器圖像大多數都強調這種動物的掠奪本性(圖7)。吼猴和蜘蛛猿在熱帶森林非常多。根據《波波爾·烏》的記載,猴子被認為是早期的人類,並承擔著書吏的職責。猴子也因幽默的本性而討人喜歡,出現在陶器藝術中。(圖8)。

  圖9 鯰魚紋陶罐 20.3cm×11.4cm 釉陶 公元700-85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

  圖10 頭骨和魚紋陶罐 10.2cm×10.4cm 釉陶 公元650—80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或墨西哥坎佩切南部

  瑪雅人認為池塘、沼澤等水域是通向冥界的通道,因此水生動物或兩棲動物有穿行於兩個世界的能力。據《波波爾·烏》記載,冥界之主打敗雙子英雄之後,雙子的骨灰被撒入河中,後轉世為鯰魚。這個神話被描繪在一件陶罐上,兩條鯰魚長著特有的觸鬚,在紅色背景中遊泳(圖9)。此外,鯰魚是棲息在水深處的覓食者,那裡更接近地下世界。一隻陶杯上畫著水下的人頭骨和魚,代表著魚與地下世界之間的密切聯繫(圖10)。

  圖11 神蛇紋陶盤 7.6cm×40.4cm 釉陶 公元650—80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或墨西哥坎佩切南部

  圖12 睡蓮蛇紋陶罐 20.3cm×10.9cm 釉陶 公元700—80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可能是蒂卡爾或佩滕湖地區

  蛇在水中、樹上和地下都可自由移動,因此通常具有神性並且是通向其他宇宙之境的載體。蛇會蛻皮的特點,更常與重生和更新聯繫在一起。(圖11)瑪雅藝術家將蛇與其他生物結合在一起來強調這種穿越不同空間的能力。例如,有羽毛的蛇具備蛇和鳥的雙重特徵,蓮蛇的身體部分是蛇,生活在水中。其頭部或頭飾中有睡蓮。睡蓮元素的出現既因為它生長於水面,又可能與美洲白睡蓮的致幻作用相關。(圖12 )

  二、王權與統治

  不同於古代埃及、羅馬,在大部分時間裡瑪雅文明沒有建立統一的整體,而是由多個城邦組成。每個城邦在政治上都是獨立的。直到古典時期晚期,低地瑪雅才形成了若干鬆散的城邦聯盟。古典時期的瑪雅城邦國王的統治首先是建立在神權的基礎上,他們認為自己的統治是神所賜予的,而他們因此具有了某種超自然的力量。國王和祭司舉行祭獻和其他儀式,努力維持宇宙界的平衡,展示出他們與自然具有神秘的聯繫。他們的神性帶來的能力能夠確保風調雨順,贏得子民的尊崇和敬畏。

  圖13 君王紋陶盤 5.1cm×25.4cm 釉陶 公元650—850 年

  出自瓜地馬拉或墨西哥,可能是坎佩切

  統治者使用庫胡爾(k』uhul)稱號,稱號說明了他們具有神性。他們使用神的名字並模仿神,他們供奉神並建造神的塑像,神見證了他們的行為,因而認可了他們的統治。統治者會模仿各種神靈的裝扮,將自己打扮成玉米神、鳥神、美洲虎神等(圖13),在陶器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的形象,以至於有時不能確定這些形象到底是神還是統治者。

  圖14 樂舞紋陶罐 23.2cm×13.7cm 釉陶 公元600—900 年

  瑪雅文明 出自瓜地馬拉北部或墨西哥東南部

  音樂和舞蹈是古代瑪雅生活和儀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k』ayom(歌者)是瑪雅精英的稱號,歌曲是獻給祖先和其他超自然神靈的祈禱詞或獻祭品。瑪雅貴族喜歡在娛樂、政治和宗教活動中跳舞,這樣既能結識其他貴族,又能接近超自然力量。舞蹈和模仿表演有時融合在一起。不少石碑、陶器、壁畫等都描繪了樂舞場面,貴族身穿禮服,頭戴面具,模仿神靈的行為,表明舞者已發生轉變,具備了神性。(圖14)

  圖15 球賽紋陶罐 22.9cm×11.4cm 釉陶,燒後施彩繪

  公元600—900 年 出自瓜地馬拉或墨西哥

  球賽運動是瑪雅地區另一項活躍的宗教儀式,在整個中美洲地區,球賽對於宗教、政治和社會凝聚都具有重要意義,不少瑪雅城市中仍保存規模宏大的球場。球賽運動通常在以兩座平行的長條低矮建築為邊界的球場內進行。為保護自己不受到球的撞擊,球員身著厚重的墊料和裝備,還在腰間綁上一種U型軛。(圖15)

  圖16 書吏坐像紋陶罐 13.5cm×10.2cm 釉陶 公元650—80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北部或墨西哥坎佩切南部

  對古典時期的瑪雅人來說,藝術和書寫是非常神聖的行為,用來描繪與描述人、神和事物,從而讓人類與神靈溝通。書吏或藝術家通常被描繪成神靈、人形兔子或猴子等形象,有時也保留其人類形象。但即使採用人類形象,他們通常會被賦予超自然的特點,比如其皮膚上具有鏡子符號,頭戴睡蓮裝飾物(圖16)。這些工匠作品都被認為是神聖的。

  三、神話與信仰

  在古代瑪雅,對神的信仰貫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瑪雅人相信萬物有靈,神可以在宇宙空間中穿梭,神靈總是有多個化身,可以單獨出現或是成組出現。一個神靈可能會與另一個神靈合併,汲取後者的形象特徵或是力量。瑪雅人用建築、陶器生動刻畫了每個神靈的形象以及他們的神秘力量。瑪雅人用「pikk』uh」表示「一大群神靈」,這表明神靈是數不勝數的。

  許多學者試圖對眾多瑪雅神靈加以分類確認,但是由於古代瑪雅文獻幾乎沒有保留下來,因此這項工作非常困難。19 世紀末德國學者保羅·斯爾赫斯(Paul Schellhas )通過對《德勒斯登抄本》的研究,對瑪雅神靈進行了總結,列出了一個神表,為了表述的客觀性,他用字母表對神進行了命名,如A 神、B神等。後來的學者也沿用了這些稱呼。除了上文提到的玉米神(E 神)、雨神恰克(B 神)、閃電神卡維爾(K 神)等之外,還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神靈。

  圖17 伊扎姆·卡卡伊紋陶罐 22.4cm×10.9cm 釉陶

  公元600—900 年 出自貝里斯、瓜地馬拉或墨西哥

  圖18 神鳥紋三足陶盤 9.7cm×35.6cm 釉陶 公元550—700 年

  出自墨西哥坎佩切或尤卡坦

  居於天上的一位重要年長的神是D 神伊扎姆·卡卡伊(ItzamKokaaj,也被稱為伊察姆納),他是智慧和文字的創造者,是一位駝背老人(圖17)。當他以鳥的形象出現時,便是鳥神之首亞克斯·卡卡伊·穆特(Yax Kokaaj Muut),他身穿珠寶,頭戴花箍。他居於世界樹的頂端(圖18)。

  N 神帕瓦吞(Pawatun)長著大鼻子,滿臉皺紋,嘴巴凹陷,常戴著一塊頭巾,與其他老神不同的是他長著一雙杏仁眼。作為地神,他常出現於烏龜、貝殼或鱷魚等動物的空腔處,象徵他與另一個世界的聯繫。

  圖19 太陽神紋陶罐 18.3cm×9.9cm 釉陶 公元600—900 年

  出自貝里斯、瓜地馬拉或墨西哥

  隨著太陽從白晝到黑夜,從天空到地下的往復運動,瑪雅人擁有多個太陽神。他們的臉常被塗成紅色,代表著熱。瞳孔多為正方形或螺旋形,表明他們擁有特殊的視覺功能。G 神白晝太陽神基尼什·阿哈瓦(K』inich Ajaw)是一位成熟的男子,臉頰、眼睛或額頭帶有太陽印記(圖19)。晝伏夜出的美洲虎神代表夜間的太陽,也是一位火神,眼睛之間有紋線,長著虎耳。

  圖20 月亮女神紋陶罐 25.4cm×9.7cm 釉陶 公元600—900 年

  出自墨西哥或瓜地馬拉

  月亮女神有年輕和年老兩位,I 神是一位年輕女性,通常與代表性的新月一同出現,懷抱一隻可能是她孩子的兔子,代表了月亮的陰影部分(圖20)。年老的O 神伊希切爾(IxChel)是生育、醫藥和佔卜女神。

  圖21 L神紋梨形陶罐 16.5cm×8.4cm 釉陶 公元800

  圖22 死神紋陶罐 26.4cm×16.5cm 釉陶 公元600—900 年

  出自瓜地馬拉佩滕

  L 神冥神處於地下世界,通常與年輕的主神或天神競爭,我們還不知道他的名字。L 神是一位長者,他通常抽雪茄,同時還是貿易和菸草之神(圖21,本件浮雕了L 神抽雪茄的場景。)其他與黑暗和混亂相關的生物是幻覺(wahy)之神,他們常常以各種恐怖的形象出現在魔幻的場景中,例如一件陶器描繪了他提著血淋漓的頭顱,附近的男子手握著用眼球和骨頭裝飾的遮陽傘(圖22)。事實上,瑪雅人相信他們幻覺之神有著陰暗面,通過幻覺中傳播疾病。

  這些神靈是超自然的個體,但他們是人與動物結合的產物,在畫面中總是在從事人類活動。我們可以在陶器中看到他們坐於王座、書寫或懷抱小孩。可以說,人類和神靈的世界是相互映射、相互交織的,神靈的舉止與人類大同小異,人類則將自己打扮成神靈的模樣。這正是信仰、巫術和薩滿在瑪雅文明重要作用的體現。

相關焦點

  • 瑪雅文化的中心,瑪雅帝國的最大首都–瑪雅「蒂卡爾」
    瑪雅文化是古代中美洲最輝煌的文化之一,一提到瑪雅文化,不由得就會想起矗立在莽莽叢林中的巨大金字塔、刻著複雜難辨銘文的巨石和血淋淋的宗教儀式。而這些更增添了這一老文化的神秘感。 古老瑪雅文化的覆滅
  • 關於瑪雅文化
    久遠的輝煌——瑪雅文化解讀(1)   他的名字叫雅庫莫。在今天宏都拉斯的雨林深處,據說他的「魂靈」仍在山谷裡盤旋。他就是傳說中的科潘城(一個已在1000多年前被神秘拋棄的瑪雅城市)的創建者。通過幻覺誘導、宗教戰爭和活人祭祀等手段,他的王朝統治科潘王國達400年之久。
  • 神秘的瑪雅文化
    這時的文化特徵主要反映在建築、雕刻和繪畫上。博南帕克壁畫是世界有名的藝術寶庫。位於中美洲的瑪雅古典文明中心,不知什麼原因到9世紀時衰落了。此後,瑪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在那裡進入了後古典文明時期。瑪雅的後古典文明有奇欽·伊察(Ch ich en Itz a)、烏斯馬爾(U xm a l)和瑪雅潘(M ay ap an)三大中心。
  • 瑪雅文化成就
    瑪雅文化是叢林文化。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惟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成就。
  • 瑪雅文化精概
    瑪雅文化是世界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是美洲非常重要的古典叢林文化。瑪雅文化流行地區的人口最高峰達1400萬人。
  • 瑪雅與中國文化的巧合
    瑪雅是湮沒於叢林中的巨大謎語,幾乎沒有什麼漸進的跡象。 這個世界上唯一誕生於熱帶叢林的高度文明究竟從哪裡來?長期以來,學術界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瑪雅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某種相似性,也有人斷定瑪雅人和蒙古人有直接的關係。科潘遺址內的建築       瑪雅的文字大約形成於西元之前不久。現存的瑪雅文字大多刻在石碑上或金字塔的臺階上。
  • 瑪雅文化與中華文化的神秘聯繫
    正如大西洋東西海岸線輪廓能幾乎完美地契合一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太平洋兩岸的華夏文明與瑪雅文明也存在一種令人不解的文化契合現象。這一奇特現象的最早發現者,大概是中華民國第一任駐智利公使歐陽庚。1922年,他偶然發現公使館的馬車房後面有三畝涕竹,不由得大為奇怪,因為涕竹原是中國福建、廣東一帶的植物群,乃是造舟材料。
  • 瓜地馬拉將建立首家瑪雅文化大學
    新華網墨西哥城12月8日電(記者周喆)據此間媒體8日報導,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將於明年興建首家全部以教授瑪雅文化為主的大學,大學的教學和管理人員全部是該國的土著印地安人。  報導援引瓜地馬拉全國瑪雅教育委員會負責人愛德華多的話說,建立這所「瓜地馬拉瑪雅大學」的目的在於更好的保護和傳播有千年歷史的瑪雅文化。
  • 瑪雅文化或源自中國 奧爾梅克文明與殷商相似
    瑪雅是了不起的。哥倫布到達美洲之時,整個美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區域是中美洲,而中美洲歷史上最著名的古文明就是瑪雅。
  • 瑪雅文化:超科學的宇宙火箭設計圖
    因碑文上有古瑪雅人正確無訛的天體運行和太陽之子,若將浮凋的各點綜合起來想像,當時瑪雅可能已設計出這種形式的火箭,也有宇宙飛行的經驗。然而看這張火箭圖,可知當時尚欠缺最高水準的機械製作技術、治金術、燃燒工學和正確的電腦技術。而且當時的瑪雅人尚不知有金屬,也不知車子的用法。因此,假若圖中所畫的果真是火箭的話,也絕不可能為瑪雅人所造。
  • 瑪雅人的瑪雅文化:蒂卡爾瑪雅帝國
    聳立在密林深處的古瑪雅文化
  • 瑪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瓜地馬拉
    4、瓜地馬拉全國人口約1730萬人,主要為土著印第安人5、瓜地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從4世紀至11世紀,瓜地馬拉的佩藤地區是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的中心,現在仍然可見當時留下來的許多金字塔和城市廢墟。
  • 瑪雅文明與我國有何聯繫?為何有人說,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
    如果要說起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相信很多人對瑪雅文明都已經非常熟悉了。瑪雅文明第1次正式出現在大家眼前,還是2012年的世界末日預言。雖然傳說中的世界末日並沒有到來,但是科學家重新對瑪雅預言進行了研究後,發現或許瑪雅人的曆法與我們有所不同,而他們所說的世界末日或許只是新紀元的開始。
  • 墨西哥坎昆出擊中國高端旅遊 推瑪雅文化之旅
    2012是瑪雅文化年, 是墨西哥和坎昆在全球推廣旅遊的亮點。此次路演是在享有勝名的瑪雅文化上打造極盡奢華的坎昆旅遊產品,以吸引愈來愈多的中國高端的遊客。墨西哥大使館旅遊處旅遊參讚美麗(Militza Latapi)介紹, 此次路演 主題是「瑪雅世界之門, 奢華之旅由坎昆開始」, 有針對性的向中國的高端遊客表達當地神秘又極盡奢華的旅遊資源.。
  • 神秘的瑪雅文明之--曆法、天文、數學和藝術
    人類的文化都可以從它本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找到淵源,而唯獨高度文明的瑪雅文化例外,他的曆法、數學、紀年和壁畫藝術等在地球上其它地區難以找到可以實際運用的印證。瑪雅宗教佔卜是祭祀的主要目的,也是瑪雅曆法的基礎。瑪雅曆法循環的基本周期是260天,這和我們通常認為的一年有365天的周期觀念相差甚遠。因為在瑪雅人的祭祀活動中,每20天為一個祭祀活動周期,而一年有13個這樣的周期,這也正是20與13搭配的來源。雖然我們目前不清楚古瑪雅文化中祭祀與曆法的出現的時間誰先誰後,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古瑪雅人認為每一日都和某一神相聯繫。因此,每日祭祀的都是不同的神。
  • 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暨南昌瑪雅樂園暑期歡樂季啟幕
    6月12日,「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暨南昌瑪雅樂園暑期歡樂季」盛大啟幕。 「2020年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秉承優質生活創想家理念,整合華僑城旗下優質文化旅遊資源,通過文旅融合、深挖文化內涵,打開邊界、匯聚各方力量,尋求創新,向社會推出一系列文旅主題節慶活動和文旅體驗產品。
  • 墨西哥借瑪雅文化年欲創中國遊客人數新高
    近日,墨西哥旅遊局在北京啟動旅遊研討會, 力推瑪雅世界的旅遊產品。2012是瑪雅文化年, 是墨西哥在全球推廣旅遊的亮點。    據悉,由於開通了從上海起飛的直達航班以及籤證方面的有利措施,大大提高了中國遊客赴墨西哥旅遊的便利程度。墨西哥大使館旅遊處旅遊參讚美麗介紹說,「截至到2012年6月,中國遊客到訪墨西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3%。
  • 前往神秘的瑪雅文化中心—瓜地馬拉安地卡
    前往瓜地馬拉安地卡的瑪雅文化中心,度過一個難忘的假期。安地卡是瓜地馬拉南部的一個小城市,四座火山環繞; Pacaya,Agua,Acatenango和Fuego。它以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而聞名,這種風格深受西班牙人的影響。
  • 瓜地馬拉,是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之一,旅遊業是第二大外匯來源
    歡迎來到百家號喵小哥闖江湖,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瓜地馬拉,是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之一,旅遊業是第二大外匯來源。瓜地馬拉位於中美洲西北部,西部和北部與墨西哥、東北與貝里斯、東南與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東臨加勒比海的宏都拉斯灣,南瀕太平洋。
  • 瓜地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有3處世界遺產
    瓜地馬拉是個兩面環海的國家,海岸線約500公裡;全國總面積為108889平方公裡,與浙江省面積相當。瓜地馬拉總人口1600萬,土著印第安人佔41%,其餘是印歐混血種人和歐洲移民後裔。瓜地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