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心學大家王陽明曾說過一段話:「人心本善,良知自存。但是動於欲,蔽於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則將戕物紀類,無所不為。」在王陽明看來,人心本善,但卻容易受到欲望的蒙蔽,做出各種瘋狂的舉動,欲望是最可怕的事物,我們每個人都要警惕。
在現代這個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就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欲望,人們張口閉口就是各種金錢利益,就連感情也被套上了金錢的枷鎖,很多人的交往的限於有所求的關係中,這也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岌岌可危,僅僅依靠利益關係勾連著彼此。
誠然,欲望可以使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在歡樂、幸福的背後,卻是無盡的苦難。樂極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實現之後,卻也免不了災難。
王陽明說:然可欲者是我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人之所以活得累,活得痛苦,就是因為太過於注重外物的得失。要麼是欲望太深卻無法滿足,而感到痛苦,要麼就是欲望得到了滿足,卻又有了更多的欲望冒出來,讓你再次感受到無法實現的痛苦。當你踏入這個循環,就很難再脫身,若是不能在這個過程中堅守本心,就很容易被欲望的漩渦絞碎。
「上天要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一旦內心的欲望無法控制,那人便成了傀儡,變成受欲望操控的野獸。物慾橫流的今天,過多的欲望只會成為我們前進的枷鎖,讓我們深陷痛苦和絕望。
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一分人慾,便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瀟灑,何等簡易。」當我們適當減少自己對外物的渴求,內心反倒會得到更多的寧靜,摒棄那些不必要的欲求,克己方能成己。
當然,大多數人都會有欲望,只不過有大有小,將欲望化為動力,我們就可以更進一步,但最重要的是,不要過度貪婪,得到了還不滿足,被欲望控制心神。要知道,欲望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我們一定要警惕。合理的控制並加以利用,才能有美好的明天。
王陽明說:百死千難,但為此心。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一個人一生的修為其實修的就是自己的內心,一個人萬般的忙碌,最忙的也是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
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的王陽明心學升華自己的內心,那就可以來看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
無論是內心浮躁,還是遇到困惑,你都可以來讀一讀王陽明,那最終自是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