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世上最可怕的兩個字是什麼?你我都需警惕

2020-12-24 幸福來敲門

明代心學大家王陽明曾說過一段話:「人心本善,良知自存。但是動於欲,蔽於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則將戕物紀類,無所不為。」在王陽明看來,人心本善,但卻容易受到欲望的蒙蔽,做出各種瘋狂的舉動,欲望是最可怕的事物,我們每個人都要警惕。

在現代這個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就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欲望,人們張口閉口就是各種金錢利益,就連感情也被套上了金錢的枷鎖,很多人的交往的限於有所求的關係中,這也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岌岌可危,僅僅依靠利益關係勾連著彼此。

誠然,欲望可以使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在歡樂、幸福的背後,卻是無盡的苦難。樂極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實現之後,卻也免不了災難。

王陽明說:然可欲者是我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人之所以活得累,活得痛苦,就是因為太過於注重外物的得失。要麼是欲望太深卻無法滿足,而感到痛苦,要麼就是欲望得到了滿足,卻又有了更多的欲望冒出來,讓你再次感受到無法實現的痛苦。當你踏入這個循環,就很難再脫身,若是不能在這個過程中堅守本心,就很容易被欲望的漩渦絞碎。

上天要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一旦內心的欲望無法控制,那人便成了傀儡,變成受欲望操控的野獸。物慾橫流的今天,過多的欲望只會成為我們前進的枷鎖,讓我們深陷痛苦和絕望。

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一分人慾,便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瀟灑,何等簡易。」當我們適當減少自己對外物的渴求,內心反倒會得到更多的寧靜,摒棄那些不必要的欲求,克己方能成己。

當然,大多數人都會有欲望,只不過有大有小,將欲望化為動力,我們就可以更進一步,但最重要的是,不要過度貪婪,得到了還不滿足,被欲望控制心神。要知道,欲望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我們一定要警惕。合理的控制並加以利用,才能有美好的明天。

王陽明說:百死千難,但為此心。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一個人一生的修為其實修的就是自己的內心,一個人萬般的忙碌,最忙的也是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

如果你還想學習更多的王陽明心學升華自己的內心,那就可以來看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

無論是內心浮躁,還是遇到困惑,你都可以來讀一讀王陽明,那最終自是能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世上最可怕的兩個字是什麼?你我都要警惕
    王陽明:世上最可怕的兩個字是什麼?你我都要警惕清代李汝珍在《鏡花緣》第五十五回中寫到:"奈近來人心不古,都尚奢華。"這表現在當今社會就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物質的享受,精神追求卻不斷退步,人人張口利益,閉口金錢,把曾經很純潔的親情、友情、愛情都建立在了金錢利益之上,人與人的交往也是限於有所求之中。這也並不是現代社會才出現的情況,早在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就已經闡述了這種現象。王陽明認為:「人心本善,良知自存。
  • 世上最可怕的兩個字
    作者:不是所有的叔都叫北叔豆瓣有個觀點我一直很認同:世上最可怕的不是失敗,因為人可以東山再起,最可怕的是沉溺在無止境的欲望裡,自甘墮落。就像羅蘭的一句真理:「物質的欲望,虛榮的誘惑,是人們迷失的重大原因,許多可貴的才華與可能有的成就,都在這種誘惑下斷送。」人生,最可怕的莫過於放縱慾望的滋長,放不下自己的貪婪與私心。
  • 世上最難懂的兩個字:人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與人交往,凡事都要留三分心。人,看似一樣,但心不同,心,貌似同步,但心難測。因為,世上最難懂的兩個字,就是人心。01人心隔肚皮。人和人之間,信任太難;人心隔肚皮,真假看不清。
  • 世上最可怕的是什麼?(深刻)
    有個人問禪師:「世上最可怕的是什麼?」禪師說:「欲望!」那個人滿臉疑惑。禪師說:「聽我講幾個故事吧。」可怕的黃金一個僧人驚惶失措地從樹林中跑過來,剛好碰到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邊散步。他們問僧人說:「你這樣慌張是為了什麼?」僧人說:「太可怕了,我在樹林中挖出了一堆黃金!」
  • 王陽明:拉開人與人距離的,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頭地
    王陽明:拉開人與人距離的,是這兩個字,若能做到,早晚出人頭地王陽明提醒大家,人和人之間一直有差異性的,我們在致良知的過程中會由於本人的差異性保證不一樣的高寬比。有一日窮僧人偶遇富僧人,就問起:「我想到南海去,你覺得怎麼樣呢?「富僧人說:「我也有去南海的理想!很多年時間前就想租船往南,卻如期還未動手。怎麼樣,你也有此理想嗎?「窮僧人說:「是的!我現在就去南海,如果也是有此理想就不可怠慢啦,抓牢現在的時間!」
  • 聊會兒王陽明:誰最有才?別不服,三首小詩證明我就是比你強
    如果聽到別人說:你最有才!你第一感覺是什麼?當然,這要看出自什麼人在什麼時候說,如果你出色地完成一項工作,領導稱讚你有才,這是肯定;如果你搞砸了,自然就是嘲諷揶揄。當然,咱們現代人臉皮厚,越是諷刺越能受得住。不管怎麼樣,你終歸是要表現出情緒,心理總歸有所反應。
  •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究竟什麼意思
    一提王陽明,大家都會想到他提倡的「知行合一」,而且似乎每個人都懂是什麼意思。我的理解是:這個解釋完全錯誤!要理解知行合一,先看看王陽明自己是怎麼說的。「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他明明白白地表達:知、行是一個功夫,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
  •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究竟是什麼意思?原來我們一直理解的都有誤
    一說到王陽明,大家都會想到他提倡的「知行合一」,而且似乎每個人都懂是什麼意思。「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要理解知行合一,先看看王陽明自己是怎麼說的。「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他明明白白地表達:知、行是一個功夫,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
  • 自古聖賢多寂寞,吾心光明的王陽明格竹到底格出了什麼
    自古聖賢多寂寞,吾心光明的王陽明格竹到底格出了什麼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期間湧現了許多傑出的人物,其中最出名的要數「三不朽」聖人。三不朽大家應該很熟悉了,但歷史上能做到的寥寥可數,其中明代王陽明就是三不朽中的一位,在歷史上留下了精彩的足跡和璀璨的精神財富。王陽明最突出的貢獻是創建了心學,直到現在很多東西都非常實用。可以說,心學從本質上是講述怎樣由一個普通人成聖的道路的一個理論。
  • 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你孤獨,而是另一個人會讓你更加孤獨
    這個世上最可怕的事,不是一個人的孤獨,而是另一個人會讓你更加孤獨!一個人,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可以自給自足。無法與自己相處,看不見自己的人,你的世界只是充滿了你對別人的期待,充滿了對別人期待的認可,卻沒有你。而真相是,你的世界因你而存在。如果你不在了,對你而言,別人的存在又有什麼意義呢?愛自己,是一切的答案!一個人,只能與自己達致最完美的和諧。那些依靠自己,能從一切事物當中體會到自身的人,才是處境最美妙的人!
  • 王陽明:「有本事,沒脾氣」,4句話告訴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後來,林則徐寫了「制怒」兩個字掛在自己的書房,時刻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有情緒,但不論你能力有多強,你有多大情緒,就會失去多少智商,情緒是智力殺手。而王陽明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能力可以決定你人生的起點,但是決定你能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也就是說,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第一件事就是要立志,沒有志向的人,成不了事。那些精於各種工藝的人,都是本著自己志向的。
  • 王陽明的警世名言,讓你面對敵人,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因為諸葛亮是一個操心的命,大小事務都要過問,對手下不放心,操勞過急,病死五丈原。諸葛亮一死,誰又能跟司馬懿爭天下呢?而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的辦法,就是熬,拖,你要跟我打,我不跟你打,我知道你壽命到了,不久就要死了,我沒必要跟你打,我守好自己城池就能勝利。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王陽明的警世名言,讓你面對敵人,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 「龍場悟道」的王陽明,到底頓悟了什麼?
    因為讀《明朝那些事兒》,進而了解了王陽明,被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所吸引。我開始大量閱讀有關王陽明的書籍:《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王陽明詳傳》等等。說實話,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自己就開始閱讀南懷瑾老師國學方面的書籍,一直對國學情有獨鍾。
  • 這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妖魔鬼怪,也不是兇猛的野獸,而是這兩個字
    這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妖魔鬼怪,也不是兇猛的野獸,而是這兩個字:人心。人心看不到,摸不著,卻會給你最大的殺傷力,令你傷,令你痛;人心一旦失去人性,就會變得恐怖難測,人一旦失去人性,就會變得禽獸不如,披著人皮的狼比披著羊皮的狼,殘忍一萬倍。
  • 世上本無鬼,更可怕的應該是人心,你覺得呢?
    這天他又開始和一幫老爺們吹牛,村子裡有一個喜歡逗他的人就說你真的夜裡敢去後面山上的墳地走一圈,他說他真的敢去,後面墳地不太多,這個人就說那我們來打一個賭,如果你真的敢去,那我去街上稱兩斤豬頭肉給你下酒,還幫你打一壺酒,如果不敢去就不要在這裡吹了,王二立即說誰不敢去誰是孫子,那要怎麼證明我去過,這人想了一個主意你提著一桶灰,每一個墳地都撒一點,我們明早天亮去看。
  • 王陽明:人到四十,這兩個圈子儘量少去,你的生活會過得更輕鬆
    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經典語錄,值得後世反覆推敲研究。王陽明的心學,不同於儒家的其他的思想,強調心的作用。王陽明認為,萬事萬物都不在心外,而是在我們的內心之中。
  • 王陽明「心學」的「心」確指什麼
    「心即理」,即本性與天理是一體的,理之所以成為理,根本就在於被本心所接受,如果不接受,我心與理便沒有聯繫,這個理與我何幹?同理宇宙萬物皆是如此,首先我們承認事、物、理都是客觀存在的,但與我無關,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人們常把心學歸位主觀唯心主意是不恰當的,它只是從心與理聯繫的角度論述了心與理的關係。
  • 王耀慶:我絕對不是完美 這兩個字太可怕
    原標題:王耀慶:我絕對不是完美 這兩個字太可怕 王耀慶王耀慶接受南都專訪王耀慶這次是一位帥氣而講原則的產科醫生  「孩子們覺得我打遊戲贏了最帥」  南都娛樂:很多演員做爸爸後接戲會考慮小孩能不能接受,比如不演反派,你會嗎?  王耀慶:第一個就看你怎麼跟孩子溝通了,第二個是怎麼理解反派。
  • 王陽明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這兩人雖然相隔千年,但卻有著許多共同之處,都是識人、用人、處世的高手。王陽明的父親是明成化17年的狀元,官至吏部尚書,而王陽明從小就聰明,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那一類,學什麼都特別快,王陽明除了是一流的政客外,還是可怕的軍事家,在江西時,僅用35天就解決了寧王準備了10年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