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王陽明,大家都會想到他提倡的「知行合一」,而且似乎每個人都懂是什麼意思。「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有一個流行的解釋是:認識(「知」)和實踐(「行」)的關係,有了正確的思想認識僅僅是一方面,還要將之運用於實踐,就是知道了還要行,讓實踐和認識相統一,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達成修齊治平的目標。
要理解知行合一,先看看王陽明自己是怎麼說的。「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他明明白白地表達:知、行是一個功夫,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
他在下面兩段話中說得更清楚,「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今人卻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
簡單地說,王陽明的意思是:知就是行,知和行是一體的,是不可能分開的,只要「知」了,就已經「行」了(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了)。知和行是不可能不統一的,不需要你人為地去統一(知行本體原是如此)。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揭示並告知大家一個「事實」:知和行原本就是合一的,而不是知和行應該要合一,不是提出一個什麼學習、修身、實踐的「原則」,不是要求人們去做到知行合一。
對於現代人而言,知行合一能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人的知識是學出來的,人的能力是練出來的,人的境界是修出來的。」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的。
所以知行合一不僅是最實用的成功工具,也是最高的修身智慧,更是當代人們生活中的一劑強心劑。但是要領悟知行合一必須是靠實踐,沒有實踐,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
擁有智慧的人自然可以了知處事之道,在生活、工作之中去隨緣待物,自然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狀態去處理事務,妄念不起,自在安然,遊刃有餘地面對一切,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境界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王陽明知行合一》這本書用非常淺顯、有趣的語言,不但講述了王陽明精彩的一生,也在這過程中把王陽明的心學作了清楚的介紹。
陽明心學是一劑提升自我、拯救時弊的心靈解藥,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讓讀者學會開啟和運用與生俱來的正能量,強大自我內心,走出人生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