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到「令和」,皇帝的年號有啥講究?武則天為何有18個年號

2020-12-24 國史拾遺

公元2019年4月1號,我們的鄰國日本老天皇退位,舊年號「平成」自然也成為了歷史,日本選用了「令和」作為新年號。

現在的日本是唯一一個仍然使用年號的國家,對於歐美國家來說,對於「年號」這個概念可能還有些不太理解,但是對於咱們中國人肯定不會有這個問題,「年號」這個概念本就源於中國,日本是從中國學習的,那古代東亞地區怎麼會有這麼個東西呢?

「年號」是中國歷史君主時代帝王紀年所立的名號,其實, 年號也不是一直都有的,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是秦朝,但是「年號」緣起於西漢漢武帝時期(之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後因受到中國的影響,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紀後期、越南在10世紀都開始使用年號。

根據清代著名學者趙翼在《二十二史札記》中的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元狩」,《漢書郊祀志》有這麼一段記載: 「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二元以長星曰『光』,三元以日月復始曰『朔』,四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雲」

啥意思?當年漢武帝打獵的時候,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反正歷史就這麼記載,是不是真的誰知道),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這是「年號」之始;同時,追認元狩前的年號建元、元光和元朔。

這個時期,年號的更改很頻繁,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

但這可能有人就要問了,那如果在一年之中(比如六月)要改年號,那不很亂嗎?這也有規矩,一般改元從下詔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從本年年中算起,而且這一點中國和日本不一樣,中國皇帝在年中去世,新帝登基,通常當年仍然使用老皇帝的年號表示不忘本,次年開始使用新皇帝的年號;而日本則是當年改年號,比如「平成三十一年」和「令和元年」指的都是2019年。

一開始,一個皇帝在位的時候是可以多次改元的,就是一個皇帝只能用一個年號,漢武帝有11個年號,武則天在位21年有18個年號(武則天是第一位女皇帝,為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經常弄出什麼祥瑞之類的東西),這顯然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所以到了明朝,開始採用「一世一元制」,即一個君主的任期內只用一個年號的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明確規定了:朝廷以後不封禪、不受尊號、不受祥瑞,這使得皇帝之後基本不能改元,這個規矩後來也被清代繼承,所以明清時期基本上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年號」可以直接代表皇帝,比如什麼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基本上?是的,有兩個例外,一個是明英宗,他先是「土木堡之變」被俘,後又通過「奪門之變」重新登基,他由於兩次即位當皇帝,因此有正統、天順兩個年號;還有一個是皇太極,因為改國號(將「金」(通常稱「後金」)改為「清」)而改過一次年號,因此有天聰、崇德兩個年號,當然這裡不算溥儀在偽滿洲國的情況。

日本也一樣,之前常改元,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之後,頒布施行一世一元的詔書,之後至今的歷任天皇依此採用一世一元制。

「年號」其實是不能亂起的,這是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臣服的標誌之一,比如五代十國的時候,南方這些割據政權如果沒什麼大的野心,都是用北方朝代的年號的,比如吳越國就用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的年號。

此外,明清時期,作為中國的藩屬,琉球和朝鮮是沒有自己的年號的,只能使用中國的年號,甲午戰爭後清朝喪失了對朝鮮的宗主權,朝鮮1897年改稱大韓帝國,這才敢用自己的年號。

越南則有些複雜,它屬於「外王內帝」,表面臣服於中國,作為中國的藩屬,對中國外交時自稱國王,但是在國內則自稱皇帝,所以越南古代是有年號的(我國古代的西夏,大理等政權對宋遼也一樣)。

有些年號到現在仍有一些殘存,主要是在地名上,比如著名的浙江紹興,這個名稱就是來源於年號,南宋紹興年間改越州為紹興,取「紹祚中興」之義,後升紹興府。當然,真實的歷史中,「紹興」這個年號是比較屈辱的(喪權辱國的《紹興合議》);還有景德鎮,民間傳說北宋時期,昌南瓷器憑其材質優良,獲時任皇帝宋真宗徵為御用瓷器──所有瓷器產品僅供朝廷使用,並於1004年以其年號「景德」把昌南鎮重新命名為景德鎮,當然,這個說法還有不少爭議,如果是真的,那可是天大的面子。

那有人可能要問了,按理說帝制結束後,應該就不存在年號了啊,那「民國紀年」是怎麼回事?民國紀年其實不是年號,民國是以黃帝紀元4609年十一月十三(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這只是一種單純的紀年曆法(朝鮮現在的主體紀年也是一樣)。

相關焦點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迎來了「令和」時代)這兩年日本的頭號大事自然是明仁天皇退位,德仁天皇登基,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制定了新的年號「令和」,從此走向了「令和時代」。(儘管不再使用年號,由於文學作品的普及我們對於年號並不陌生)說陌生是因為和日本鋪天蓋地的「明治」、「平成」、「昭和」比起來,我們的中國最後一個年號還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距離我們實在是太過遙遠,而說熟悉是因為年號本身就是中國首創,即便沒再使用,因為文學和影視作品的普及我們也經常能接觸到年號,《三國演義
  • 平成結束,令和開啟!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日本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新年號「令和」,字面意思有美好而和平的意思。過去247個年號中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數是《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日本現任明仁天皇將在4月30日「生前退位」,皇太子德仁將於5月1日即位新天皇,當日零時開始正式啟用新年號「令和」。自此,始於1989年1月的「平成」時代,僅剩1個月便將退出歷史舞臺。
  • 李浩源:借日本改年號「令和」,談談年號的歷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浩源】 2019年4月1日,時隔近三十一年後,日本頒布了新的年號——「令和」。這個令日本國民都有些感到疑惑的年號,據稱典出日本古代詩歌集《萬葉集》。不論定的新年號雅訓與否,作為一種古老的漢字圈文化,年號在現代社會中依然扮演著紀年的角色,古遠猶新。在這裡,就借東國「令和」之號,談一談年號的前塵故事。
  • 從「大化」到「令和」,日本的年號文化源自哪裡?
    《萬葉集》中有詞:「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 上一年號「平成」延續了31年,之前的「昭和」更是長達」64年之久。   日本也是現代社會唯一一個使用「年號」的國家。但是最早的年號,並不是日本發明的。   歷史上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是漢武帝,他一生有11個年號,遇到值得紀念的事情就換一個。
  • 日本放出新的年號,「令和」出自於哪裡?更換之後對國民有啥影響
    在4月1號上午,日本公布了自己的新年好「令和」,從日本最開始的年號「大化」之後,這是目前的第248個年號了,並且令和將在5月1號的時候正式啟用。而這個年號的公布也於是一件事情,明仁天皇和「平成」的時代要結束了。
  • 方生聊中國古代年號:稱呼古代皇帝有哪些講究?
    之前給大家講了講日本年號「令和」是怎麼回事。然後有人就說光講日本能不能說說中國的年號跟日本有什麼不一樣或者有什麼一樣。 應大家的要求,我把中國也給大家說一下。 在中國、日本、古代的朝鮮半島和越南,帝王一般來講都有好幾個號。 首先這帝王的名號是不能叫的是要避諱的。
  • 新年號「令和」 日本年號背後都有什麼故事?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上午宣布,「令和」被選為日本新年號。日本將從今年5月1日隨著德仁繼位,而正式開始啟用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字面上看是美好與和平的意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為:「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的意思。
  • 日本「平成」年號將告終結?日本的年號是咋定的
    明仁天皇1989年繼承皇位,日本年號由「昭和」改為「平成」。在《名偵探柯南》中,工藤新一被稱作「平成時代的福爾摩斯」;日本歌壇裡,指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並稱為「平成三大歌姬」……去年8月,明仁天皇在發表視頻講話時曾流露出強烈的退位意願。雖然天皇退位與否尚不可考,但日本年號變更卻成功地引起了小編的興趣。為何天皇退位,年號就隨之改變?日本年號變更要經過什麼手續?
  • 專訪丨日本「平成」年號推選親歷者談「令和」:寓意維護和平
    西原春夫:懇談會前後歷經約40分鐘,當時有三個備案,「平成」、「修文」和「正化」,在經過討論後,最後決定用「平成」。有人先提出「平成」很好,接連有人附和,就這樣會談形成了傾向「平成」的氛圍。但選定「平成」的時候因為昭和天皇去世,不像現在這樣氣氛輕鬆。此外,選定「平成」時,選擇年號懇談會成員必須是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提前進行。因為這一系列活動都是在以天皇會去世為前提下進行所以被選擇參與到選定新年號的工作中以後,直到天皇去世的11個月時間是非常煎熬的,要一直保守秘密,也不能讓家人知道。正因為對家人也保密,當時接到內閤府召見的消息後,在家人沒注意到時悄悄將領帶和襯衫放進包中就出門了。
  • 新一屆日本年號令和,為何被稱之為最不像年號的年號
    新一屆的日本年號已經出來了,名字叫做令和。這屆日本年號,可以說得上是歷史上最令人一言難盡的年號,因為它打破了年號用漢典的慣例,之前的日本年號,要麼就出自於尚書,要麼就出自於周易,要麼就是詩經,而這屆年號,居然是出自日本人自己的詩經萬葉集。
  • 日本新年號「令和」及其背後的年號制度
    2019年4月1日東京時間11時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年號為「令和」,取自日本古典《萬葉集》,這一年號可以說是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說意料之中,是因為此前早有消息稱日本將從日本古典而非中國典籍中選擇新年號;說情理之外,是因為之前歷代年號,諸如明治、昭和、平成等,均從中國古典中選擇。
  • 21年間換了19個年號,武則天如此折騰,究竟為哪般?
    年號使用時間最短者,以此為最。而年號使用時間最長者,為清聖祖的「康熙」,從公元1662年到公元1722年,合計61年。從史料上來看,年號的更改,也無甚規則。有的皇帝,在位期間只使用一個年號,明清皇帝是最典型的代表。也有的皇帝,頻繁更換年號,漢武帝自己便使用了11個年號。但是年號更換頻率最高的,莫過於一代女皇——武則天。
  • 告別平成時代,說說日本年號那些事
    由大化至到平成,採用了247個年號,有時一位天皇會有多於一個年號,每當天災或戰亂出現,也有機會更換年號。每一代天皇擁有一個年號的「一世一元」制度,是始於明治時期。3. 年號是如何制定的?在江戶時代,年號大多由握有實權的德川幕府來決定,到了明治時代以後,一般由數位漢學家引經據典,選出幾個方桉,再由皇室來決定。到了1979年(昭和54年),政府頒布了「元號法」,規定首相指定一些學者,提出數個年號,諮詢參眾兩院議長等人意見後,交由內閣會議決定。4. 選擇年號有什麼標準?
  • 中國古代年號命名有什麼規則?為何有的皇帝統治時期不只用一個年號?
    不僅是他,後世王朝幾乎都在年號上遇見過這種問題。歷朝歷代各種大大小小的政權多如過江之鯽,每個帝王上臺都要用年號,有些精力旺盛、統治時間長久的一用就是七八個,越是到了後世就越難避免重複。此時,一般都是皇帝自己擬制,或交由臣下提出後核定。由於年號被視為國家君主福祚的標誌,故而務必選擇吉祥好口彩字詞。正是在這種原則的指引下,古代封建王朝給後世留下了花樣繁多的年號。按《辭海》的統計,如果把各種雜七雜八的小朝廷、邊疆少數民族政權都算上的話,中國古代一共使用過911個年號,其中正統王朝使用過的年號大約是310餘(根據對正統王朝的認定有出入)。
  • 日本人有多瘋狂?居然把年號也擬人化了,平成死宅,令和偽娘實錘
    近日,日本某位畫手又把日本的四個年號給擬人化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首先第一個登場的年號就是「大正」,大正時代是在公元1912年—1926年,雖然時間不長,但是那時候的日本非常的穩定,而且民主自由的氣息濃厚,所有也為「大正民主」。可以看到這位日本畫師筆下的大正形象看起來也是很帥氣,而且身上的服飾很有那個時代的特點。
  • 大和、天皇、明治,統統都是中國的年號
    宋朝是南北朝的劉宋,不是後來契丹人喬峰心嚮往之的趙宋;大明不是明教張無忌培養出來的國號,而是皇帝的年號,一如近來人人皆知的日本從「昭和」到「平成」再到最新的「令和」。
  • 日本改年號了,為啥說日本年號離不開中國,中國年號你又了解多少
    ,在日本天皇的率領下,全國開始學習西方人的科技,在生活習慣上開始穿西裝,但是日本並就此放棄過去的文化,反觀中國卻主動或者被迫一次又一次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傳遞斷層了,到了民國時期竟然還有一大批人叫囂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日本國內最近發生的最重大的事件就是日本明仁天皇要在生前退位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平成時代要結束了,日本與中國不同,日本和英國一樣是少數實行君主立憲的國家,
  • 中國歷代年號冷知識
    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立下規矩,每位皇帝只用一個年號就好了,不要改來改去了。這符合朱元璋的人生信條:凡是不必需的東西都是麻煩。皇帝朱元璋的子孫和後世的清朝皇室都繼承了朱元璋的遺志,由此後世對明清兩朝皇帝的稱呼除了有廟號和諡號,還可以用年號代指,這是前朝歷代皇帝不可享受的。一說大業皇帝很少人知道是誰,但一說隋煬帝,就很少人不知道是誰了。
  • 日本新年號定為「令和」 揭秘日本年號那些事
    (東方IC)中國網4月1日訊 綜合報導,日本政府1日決定取代「平成」的新年號是「令和」。明仁天皇籤署了改元政令,在當天頒布。該政令將伴隨4月30日天皇退位,在皇太子即位成為新天皇的5月1日凌晨0點起施行。這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繼承前就公布新年號。「令和」是「大化」(645年)以來的第248個年號。
  • 日本「令和」年號的預言,源自未來的時空旅人?
    2019年4月1日,第248個日本年號由日本政府宣布定名為「令和」,此年號將於5月1日明仁天皇退位後,由接任者德仁天皇正式啟用,以取代舊有的年號「平成」。日本的新年號從制定到公布,此項工作的全部過程都極為保密,因此即使民間及媒體曾多次預測,投票得出類似「安永」、「安久」、「嵐」這樣預估的年號,最終事實證明與新年號並沒有什麼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