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之最 海內三寶齊聚|永不落幕的經典——金文篇

2020-12-15 聞是藝術

追本溯源 求于吉金

金文是「青銅文明之花」,也是中國書法藝術之祖。「學書必從篆始」,「篆書惟鼎彝門徑至廣」,它蘊含了後來各體書法的基本因子,在筆法、線質、結體、章法、書寫款式、風格意趣乃至美學氣質諸方面,不僅成為後世書家追慕取法的範式,同時還承載著書法美學評判的基本價值觀,奠定了中國筆墨文化的審美根基。

金文筆法以中鋒為主,平實簡練,婉轉流動,筆力內含,遒斂而凝重,線條圓潤飽滿,富有立體感,這種中鋒用筆及其線條質量,渾厚華滋,既是書法藝術的核心技術,又是筆墨審美的法乳精髓,體現了金文書法所蘊涵著的一種恆久不變的美學價值,這便是後世書家學者要求于吉金的緣由所在。

以《毛公鼎》、《散氏盤》等銘文為代表的金文書法,標誌著書法藝術技巧與美學風格的走向成熟,並使金文書法成為中國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節點。

瑰異奇譎體勢浪漫的《何尊》,凝鍊圓勻氣象沉穩的《大克鼎》及其格欄書寫,《大盂鼎》結體中的疏密錯落與用筆中的團塊構成意識,《毛公鼎》的圓正渾穆規範典雅,《散氏盤》中汪洋恣肆充滿張力的寫意表現,《白盤》的遒麗疏朗瀟灑之美,這些金文書法名品中的不同美感形態和風採,給後學者以無盡的啟示。所以李瑞清說:「學書必神遊三代,目無二李,乃得佳耳」。

「學鼎鐘盤敦者,以大器立其體,以小噐博其趣」(李瑞清)。此次展出的金文拓本,大器小品皆備,雖有缺漏,但也涵蓋了商、西周早中晚、東周及漢、秦、西晉各個時期不同器形的書風類型。

其中頂尖的有代表金文書法經典範式的五件重器(大盂鼎、牆盤、散氏盤、毛公鼎、白盤); 代表西周金文風格的稀世瑰寶三大鼎(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有陳介祺監拓的《毛公鼎》和周希丁拓制的《散氏盤》銘文及全形拓,可以讓我們直面審視大神級拓手之傳拓工藝。還有因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中國」詞組記載、堪稱「鎮國之寶」而赫赫有名的《何尊》銘文和全形拓,以及被譽為「青銅史書」的《牆盤》。

重器巨作之外,戚叔玉收藏的鄒安趙叔儒等題跋的系列金文小品,和釋達受、沈樹鏞等舊藏、王錫祖題跋的吉金集拓,精美雅潔,意趣雋永;出自清宮庫房寶蘊齋收藏的海內孤品《武英殿彝器拓本》,亦可一窺皇家所藏吉金墨拓小品集珍之概貌。

此外,陝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青銅器系列銘文拓本中有著名的裘衛四器、朕匜等名品,被稱為「21世紀第一次重大考古發現」的寶雞眉縣楊家村出土的青銅器系列和扶風出土的銘文拓片中的《興鍾》、《胡簋》、《伯公父簠》等,2009年新出土的《霸伯盂》全形拓及銘文,六舟拓晉公盆銘文孤本,也都屬稀世之珍。

陳介祺云:「篆籀之美,真有觀止之嘆」。自稱晚年之愛「以金文拓本為最切,其味也最深厚」。

從美出發,「美其所為」,無論是內容還是表現形式,金文的書寫銘刻包括器物的造型裝飾無不遵循這一基本原則,所以,欣賞金文及其器物的全形拓,不僅可以讓我們從審美物態的源頭書跡中去獲取最真實的美學信息,最大限度地感知金文書法藝術的歷史真容,進而領略它那靜穆渾厚幽深玄妙的書法意趣,同時還可以從繪畫、篆刻、雕塑、設計以及歷史、文物等視角獲得多元的文化享受,並在體驗經典的過程中追本溯源,把握藝術原創的精神內核,藉此激發靈感,聯接當下,為創造新的審美新樣獲取文化定力和自信源泉。

當年陳介祺在考釋過《大盂鼎》之後致潘祖蔭說,如將圖文拓片裱軸懸掛,也為「巨觀」。

此刻,「巨觀」在前,珍拓滿壁,三千年來之書法瑰寶瞬間可覽。噫!穿越時空,遊弋遠古,傳承美意,汲古創新,善莫大焉。—— 谷田美術館

永不落幕的經典——金文篇

父乙飤鼎銘文 (商代)

父乙飤鼎,1889年出土於四川郪縣,鼎內壁有四字銘文,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何尊銘文並全形拓 (西周早期)

何尊,西周早期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寶雞市賈村,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國家一級文物,被列入國家文物局64件永久不準出國展出的國寶級文物目錄,銅尊內膽底部發現了一篇一百二十二字銘文,而其中「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更是「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其內容記述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是周成王一篇重要的訓誡勉勵文告,與《尚書·召誥》《逸周書·度邑》等古代文獻相合,是西周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青銅器。

何尊銘文中「中國」是一個地理概念,指國之中央,在華夏民族形成的初期,由於受天文地理知識的限制,便把自己居住的區域所視為「天下之中」,而稱他族居住的區域稱為東、南、西、北四方。這裡「中國」二字雖然不是具體的國名,是住在國的中央之意,但其中所蘊含的氣度與威儀足以讓人盪氣迴腸,原來古「中國」是離我們如此之近。隨著朝代的更替,「中國」一詞,漸漸從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義,直到清末,「中國」才被用作國名,正式出現在國家官方文書當中。

大盂鼎銘文 (西周早期)

大盂鼎,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岐山。

出土後先由鄉紳郭氏、周氏收藏。一度流落北京,道光30年,岐山宋金鑑赴京應試點翰林,在北京出銀三千兩購回。後家道中落,由袁保恆購得,後又經左宗棠,潘祖蔭收藏。1951年潘氏後人捐獻國家,入上海博物館收藏,後調入中國歷史博物館,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中國青銅器「四大國寶」之一。

此銘文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商人縱酒是西周興起和商滅亡的原因,讚揚了周代文武二王的盛德,告誡盂也要以祖文南公為榜樣為國盡責。第二部分是周康王命盂幫助他掌管軍事和統治人民,並賞賜給盂香酒、禮服、車馬、儀仗和奴隸1726個,並叮囑盂要恭敬辦政,莫違王命。第三部分,說明盂做此鼎是為了祭祀其祖文南公。

此銘文字型端莊凝重,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典型代表。

霸伯盂銘文並全形拓 (西周早期)

2009年出土於山西省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銘文記載了周王派使者蔑歷霸伯和賞賜霸伯,內容涉及西周時期賓禮制度,與《儀禮·聘禮》等典籍記載不盡相同,這表明西周早期禮制尚未定型。

牆盤銘文 (西周中期)

牆盤,1976年12月出土於陝西扶風荘白。是西周恭王史官牆所做的禮器,為著名西周青銅器之一。內底鑄銘文18行284字,使用四言句式,頗似《詩經》,措詞工整華美,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銘文前半部分頌揚西周文、武、成、康、昭、穆等七代王的重要政績,後半部分記述牆所屬的家族歷史,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史料,被稱為「青銅史書」。為西周恭王時期的標準器,代表了西周中期金文書法風格。

九年衞鼎銘文並全形拓 (西周中期)

九年衞鼎,1975年出土陝西寶雞董家村,銘文19行,銘文裡記載了一次土地交易的事宜。裘衞用一輛車子與各種馬具換得矩伯的一個邑裡。而他們自己的交易並沒有經過周王室的認可,說明周天子作為最高土地所有者,其權威地位在某種情況下受到動搖。是西周時期重要的歷史信息資料。為「裘衞四器」之一。

西周大克鼎銘文 ( 西周晚期 )

西周大克鼎,清光緒十五年出土於陝西扶風法門寺任家村。該鼎出土後先歸天津柯氏所有,後被潘祖蔭以重金購回,因社會動亂,日本人關注此器已久,潘家因此經常受到恐嚇,潘氏後人寧死而不出此器,並掘地藏於家中。1951年,潘家後人將此器捐獻國家,入藏上海博物館。銘文主要記錄克依憑先祖功績,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得到大量土地、奴隸的賞賜等內容。

此鼎銘文書法字體規範,結構均勻,筆畫圓潤,採用界欄書寫,說明金文書法風格進一步向整齊規範的秩序化方向發展。

逨鐘銘文並全形拓 (西周晚期)

逨鐘,現藏陝西省歷史博物館,1985年8月出土陝西省眉縣馬家鎮楊家村窖藏。

六舟拓晉公盆銘文 (春秋中期)

晉公盆出土較早,已佚。銘文傳拓極為罕見,清代金文著錄書籍多有收錄。由於器物有兩處老補丁,許多關鍵字掩泐不清,無從識讀。此拓為清代著名金石家六舟所拓。

毛公鼎銘文並全形拓 (西周晚期)

毛公鼎,西周晚期器,「四大國寶」之一。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陝西岐山出土,內壁鑄497字(其中重文9字,合文9字)為青銅器銘文字數最多的一器,是研究西周晚期的重要史料,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拓本經陳介祺、端方、葉恭綽、陳詠仁遞藏。一向樂於與金石好友分享的簠齋「唯此鼎秘不示人,有以五十金購其打本,亦不能得」。吳大澂於此頗有感慨,拓本「至不易得,尤為可寶」。此為陳氏所拓毛公鼎拓本技法最頂峰者。

散氏盤銘文並全形拓 (西周晚期)

散氏盤,「四大國寶」之一。傳康乾時期出土於陝西鳳翔,此器出土後,先藏於揚州徐氏、洪氏,嘉慶十五年,由江南鹽運使阿林保作為五十誕辰賀禮獻給嘉慶皇帝,從此在皇家落戶,後在戰亂中運到臺灣,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銘文大意是夨國侵略散國,後來雙方議和之時夨國派出官員15名來交割田地及器物,散國派官員10名來接收,雙方相聚一堂,訂立協議,永不毀約。

散氏盤銘文的書法價值極高,素有「草篆」之稱。吳大澂說:「篆籀以散盤為第一」。

虢季子白盤銘文 (西周晚期)

虢季子白盤,此器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的虢川。出土後初為徐釗鈞所得,後歸劉銘傳運至合肥。新中國成立後劉肅曾捐獻國家,初藏故宮博物院,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為「四大國寶」之一。

銘文講述虢國的子白奉命出戰,榮立戰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並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盤以為紀念。

銘文書法筆畫圓潤遒麗,章法疏朗清雅,對秦系文字和書法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是西周金文書法中的「銘心絕品」。

端方題贈番生簋蓋銘文團扇 西周晚期

端方題贈番生簋蓋銘文團扇,番生簋蓋,西周晚期器,吳雲、端方舊藏,現藏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美術陳列館。

晚清金石考據學的興盛極大地帶動了青銅古碑的收藏和拓片市場的繁榮,常見於文人社交場合的扇子,在此時扮演著有趣的角色。有藏家將金石藏品刻於扇骨之上,亦有人直接將藏品拓片製作成團扇,作為金石收藏的「周邊文創產品」。此柄團扇為端方及安徽巡撫朱家寶贈送汪瑩(字楚生)之物,湘妃竹做柄,紅珊瑚鑲頭用以懸掛扇墜,為同類團扇中佼佼者,扇子中的金石題材及其製作和流通,不啻是觀照清代金石收藏文化的另一面鏡子。

《武英殿彝器圖錄》銘文選一 (西周)

民國十九年(1930),容庚從北京故宮武英殿藏青銅器八百五十一件中,選取一百件器物,集結《武英殿彝器圖錄》一書,拓錄考釋編輯而成,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由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珂羅版印行,1函2冊。彝器圖片為珂羅版印,原器花紋、銘文及注釋為石印。是書僅印三百部,開本闊朗。

此冊拓本,選取《武英殿彝器圖錄》一書有銘者七十一種集結成冊,內有頌壺、鄂侯簋、芮太子伯壺等吉金重器,每張拓本均鈐蓋「寶蘊樓藏器」印章,是為海內孤本。

齊侯匜銘文 (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齊侯為其夫人所作的一件水器,銘文記載了齊侯為虢孟姬良女作匜的事情。虢孟姬是虢國國君之女,嫁齊侯為夫人,反映了當時各諸侯國彼此通婚結為政治聯盟的情況。此器現藏上海博物館。

長安鋗二器銘文 (漢代 )

鋗是一種小盆樣的器皿。漢器中,此種銘文一般包括編號、重量、造器時間等,是漢人造器記錄,具有典型的漢代金文特徵。

展覽時間:9月12日-10月07日(周一閉館)

(上午10:00-下午17:00)

展覽地點:谷田美術館

(杭州市 西湖區 雲棲小鎮 山景路2號)

出 品 人:金 瑞

主 辦:谷田美術館

協 辦:陝西省收藏家協會古籍碑帖專業委員會、河北永昌博物館、湖山一覽、履薄齋、拙藏、格物拓真社、迦南文創、且社、 晉堂、南山書屋

相關焦點

  • 視頻| 洪泰集團董事長盛希泰:資本是大國重器
    視頻 | 洪泰集團董事長盛希泰:資本是大國重器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6 11:
  • 中國之「最」 | 動力澎湃,大國重器背後的「蓄力者」
    一個個「超級工程」厚積薄發一項項「大國重器」閃耀世界中國強國之路走得穩且紮實而這背後離不開為之蓄力的「利器」空中造樓機「廻轉塔機」填海造陸小能手「天鯤」號......是它們,讓大國重器動力澎湃今天,跟上小編的步伐我們一起走近令世界矚目的「中國製造」感受大國重器背後的「中國之最」01 廻轉塔機 空中造樓神器
  • 海底最深處,潛水冠軍不是大國重器 而是……
    在-40米,你能看到世界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最深處,位於海平面40米以下。在-88米,你能看到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最深處,它實力詮釋了什麼叫做「穿越山和大海」。但在「超級工程」、「大國重器」都未曾到達的海底,卻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身影……今天是「世界海洋日」,跟小新一起下潛,穿越這些央企打造的「大國重器」,去看看海底到底有什麼——海洋是廣袤博大的它的面積約佔地球總表面積的 71%
  • 到中國科技館看大國重器,讓孩子「上天入海」!
    「北鬥」導航系統中國「高鐵」雖然都是模型,但是做得極其逼真,研究這些大國重器的製作單位為展覽提供了鼎力支持。因此,展品的講解牌也非常「有料」,各類「大國重器」的工作原理解釋得清清楚楚。水陸兩用飛機模擬體驗孩子們最喜歡的可能是一款通關遊戲,也是戴上VR,體驗在沙漠裡種樹,規定時間內種10棵樹;規定時間內拆除5座正在汙染環境的煙囪。
  • 大公館建築之美法式建築:永不落幕的經典
    大公館建築之美法式建築:永不落幕的經典 房天下
  • 逛展Tips | 大國重器之雙龍入海特色展
    想了解我國海洋科研領域有哪些大國重器嗎?那你一定不能錯過北京科學中心的一個特色展,那就是位於主展館(2號樓)四層生存展廳「資源述說-儲藏與開發」展區的「大國重器之雙龍入海特色展」。藍鯨2號是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是我國首座自主設計並建造的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
  • 「大國重器」極地車
    今天推出第一張名片 【70年看貴陽驕傲 | 「大國重器」極地車】 2015年11月7日,搭載著雪龍號科考船從上海港碼頭出發,歷時近1個月的遠洋航行後,由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全地形極地運輸車成功登陸南極中山站
  • 國之重器,臺灣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毛公鼎
    本人於2019年四月親到臺北故宮博物院以讀國寶之真容,圖片是用手機照的不甚清晰。毛公鼎歷經多位愛國人士用生命保護才不使國寶流落海外,是億萬黃金也難求的國之重器。為海內三寶之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高53.8釐米,腹深27.2釐米,口徑47釐米,重34.700公斤。口飾重環紋一道,敞口,雙立耳,三蹄足。毛公鼎銘文長度499字,在所見青銅器銘文中為最長。
  • 漢服黨旅遊勝地誕生:大型國風盛宴「永不落幕的漢服節·修武」
    在當晚的開幕式上,來自五湖四海的漢服愛好者相聚一堂,共同見證了漢服的歷史性復興,揭開了全球漢服同袍唯一一個「永不落幕的目的地」——修武的神秘面紗。打造Z時代與漢服的結緣之地首次開放的雲臺古鎮、匠心獨具的「境·花·緣」藝術裝置、齊聚一堂的國風達人、有趣好玩的沙龍遊戲……無論從觀賞性還是娛樂性來說,本次「永不落幕的漢服節」都讓遊客們大呼滿意。
  • 「基建狂魔」新動作,又添一大國重器,網友:造臺海大橋就用它
    海上段鋪架作業需要用到專門的設備,這裡就不得不提一提我國的「大國重器」——崑崙號。崑崙號是由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牽頭研發的世界首臺千噸級運架一體機,這臺機器的作用就是將重達1000噸、長40米的高鐵箱梁,穩穩架設在世界首座採用40米箱梁的湄洲灣大橋之上。從這多個「第一」、「首次」也能看出這一任務的艱巨性,但是原本十分難以完成的任務在「崑崙號」的輔助之下卻變得異常輕鬆。
  • 最能「吹」的大國重器!「最強地圖編輯器」正式畢業!
    最能「吹」的大國重器?該工程的完工,使「天鯤號」最重要的性能指標——超長排距輸送能力得到檢驗,至此「天鯤號」的挖掘系統、輸送系統等主要性能全部通過實戰檢驗,均超過設計標準,正式畢業!
  •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重器篇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重器篇中新社發 鍾欣 攝 發布時間:2018-12-05 15:52:06 【編輯:楊彥宇】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國重器篇
  • 全球客商匯聚「永不落幕的南博會」在線展
    文旅頭條訊(實習記者 張海情 文 鄧斌 圖)2020「永不落幕的南博會」在線展於12月12日正式啟動,本次「在線展」將持續至18日。截至啟動儀式當日,已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萬餘家企業註冊報名參展,全球多國客商齊聚「南博會」共尋商機,進一步深化與中國的經貿深度合作,持續加強經貿往來。
  • 「毛公鼎」傳奇,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
    被譽為晚清「海內三寶」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收藏於北京,大克鼎收藏於上海,唯獨「海內三寶」中的另外一寶毛公鼎越過海峽,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它與「翠玉白菜」、「肉形石」並稱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寶鼎到過海峽,相隔半世紀,向世界講述著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燦爛的文明歷史。
  • 誰說清華無「航空航天大國重器」?今天就來介紹介紹
    「大國重器」,這些年,不少網友通過各類途徑搞了很多大國重器的畢業生,畢業於各個大學的都有,主要集中在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軍工院校,而清華北大寥寥,因此不少人非議:清華北大拿國家這麼多錢,培養的大國重器呢?
  • 2020雪花醉夏啤酒節狂嗨11天,打造永不落幕的狂歡Party!
    2020雪花醉夏啤酒節狂嗨11天,打造永不落幕的狂歡Party!2020雪花醉夏啤酒節狂嗨11天一次次舉杯暢飲,一夜夜燈光璀璨一場場嗨爆演出 ,一張張美麗笑臉……聚焦全城矚目的網紅啤酒節一場時尚弄潮兒的頂級盛宴已於昨日在阜新落下帷幕狂嗨11天不斷電打造「永不落幕
  • 到三峽大壩 品大國重器(關注宜遊城市⑥)
    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近年來在旅遊景區的發展建設上也取得了巨大變化,這讓遊客在了解大國重器的同時,更擁有良好的旅遊體驗。  由點到面 全域發展  今年國慶假期,三峽大壩旅遊景區共接待18.68萬中外遊客,近300臺客車每日來回運送穿梭在不同景點間絡繹不絕的遊客。罈子嶺、185平臺、截流紀念園……沿著這條線路,遊客能360度不同距離觀賞大壩,一飽眼福。
  • 北京大學舉辦2020屆畢業生「大國重器」專場線上雙選會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指出,「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北大青年一以貫之、薪火相傳的信念。為進一步服務黨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鼓勵更多北大畢業生投身國家重要行業和領域,3月26日-3月31日,北京大學舉辦2020屆畢業生「大國重器」專場線上雙選會。
  • 大國重器如何靚起來 · 港珠澳大橋
    飛架伶仃洋——聽全國政協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講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故事    重器解讀: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最長鋼鐵大橋、最長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總長約55公裡,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A爆的景區」遊屈原故裡,賞大國重器!
    「A爆的景區」遊屈原故裡,賞大國重器!快和文旅小編一起踏上「A爆的景區」之旅吧~秭歸,一座與屈原緊密相關的城市。同樣它也是一座低調的城市!儘管坐擁璀璨文化,以及震撼世界的國之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