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國色天香!牡丹花號稱是雍容華貴的富貴花,素有「國色天香」的美譽,乃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在數千年的自然成長和一千五百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當中。牡丹的品種繁多,色系也較為全面,以黃、綠、深紅、肉桂、銀紅為上品,尤其是以黃、綠為貴。
牡丹花的優點,要說起來,那真是數不勝數了,但是說到缺點,倒是有一個。牡丹花的觀賞價值,其大多數都是集中在上半部分,而下端的枝條稍微欠缺了一些,素有「長一尺縮八寸」的特點。而說到牡丹,就不能不提到牡丹當中的兩個名品,姚黃魏紫。姚黃指的是千葉黃花牡丹,因為出於姚氏民家,而魏紫則是指千葉肉紅牡丹,出於魏仁溥家。如果說牡丹是花中之王,那麼姚黃魏紫則是「牡丹之冠」。
而牡丹當中的黃牡丹算,是牡丹當中的稀缺品種,除了有花王之稱的姚黃之外,「御衣黃」算是黃色牡丹當中的上品,此花色如君王袍服,在清代文人鈕琇《觚賸·牡丹述》當中,對於御衣黃是如此解釋的:「御衣黃,俗名老黃,曉視甚白。午候轉為淺黃,鶯然可愛。」御衣黃盛開之後,直徑一般在15cm左右,花瓣寬大呈現為波浪狀,花色淡雅花蕊呈現為金黃色。
而從牡丹的栽培技術上看,在唐代開始已經有嘗試牡丹的燻花實驗,在《事物紀原》當中記載,武后遊後苑,百花俱開,牡丹獨遲,遂貶於洛陽。這當中的記載,可以分析牡丹獨遲的緣故,因為人們還沒有真正掌握花卉的生長規律而導致燻花失敗,不能夠和其他花一同綻放。不過在宋代的時候,牡丹的栽種已經極為完善,在《洛陽花木記》當中有寫:「凡栽牡丹不宜太深,深則根不行,而花不發旺,以瘡口(根莖交接處)齊土面為好。」
而海外牡丹的園藝品種,最早的來源也是來自於中國,早在公元724-749年的時候,中國牡丹傳入日本,據說是由空海和尚帶去的。而在1330年到1850年的時候,法國引進中國牡丹大量培育等記載。而到了如今,牡丹在國外也用於庭院栽植,植株可以高達兩米,花莖達到20-30cm,每年暮春世界,花朵盛開碩大無比,雖然原理故土,但依舊有一副「花王」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