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首裡城遺蹟,建築風格傾向中國風格,正門匾額上書「守禮之邦」四個漢字
香港《信報》7月25日文章,原題:衝繩人對中國觀感與美日迥異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早前訪日時表示,將在衝繩縣普天間美軍基地部署MV-22「魚鷹」(Osprey)運輸機。這些運輸機周一抵達巖國市的美軍基地,隨即受當地民眾示威的「熱烈歡迎」。
儘管希拉蕊稱該計劃將加強日本防衛能力,有助執行人道援助及救災,但巖國居民及衝繩人的心情複雜得多。
對巖國市而言,魚鷹的問題在於其穩定性。據日美早前發表的計劃,魚鷹將長駐普天間,但會在日本領土展開低空訓練,影響日本民眾。特別是魚鷹安全記錄欠佳,過去二十年來曾發生八次墜機意外。
對衝繩人而言,美國駐軍問題更複雜,涉及二戰後的民族創傷。
衝繩是美國二戰後的軍事基地,冷戰時是制衡前蘇聯的重要戰略要點,如今衝繩基地用作配合美國重返亞太、制衡中國的戰略。
但衝繩人一直反對美國長期在當地駐軍。維基解密(WikiLeaks)早前公開的美國使館電文表示,衝繩人不把近年急速崛起的中國視為安全威脅,卻以敵對目光投向日美。
歸根究柢,衝繩人與中國極具歷史淵源。琉球王國是衝繩的前身,早於十五世紀時建立,與明朝有藩屬關係。
1609年,屬於日本的薩摩藩攻打琉球,管轄當地。清朝時,中國國力衰落,日本要求琉球王國停止向中國進貢,更廢除琉球使用的中國年號,改用明治年號。結果,日本取代中國,漸漸控制整個琉球。
然而,衝繩戰役造成逾二十萬人死亡,日本節節敗退,日軍逼迫衝繩人以死為天皇獻身,強迫衝繩人自殺,以跟美軍同歸於盡,這段歷史衝擊衝繩人,令部分衝繩人對日人不存好感。
琉球大學副教授林泉忠於2005年的調查顯示,高達四成人認為自己是衝繩人,不是日本人,反映他們不認同日本人身份。日方維護國家利益及制衡中國,忽略當地人感受,讓出軍事基地給美軍,加上安全問題及美軍紀律廢弛,早已令衝繩人憂慮及不滿,魚鷹戰機激起的只是早已潛在的地方與中央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