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成為A股市場「茶葉第一股」?中國證監會近日同時發布兩家茶企的招股書。其中,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茶股份」)擬募資5.4億元,用於普洱茶產能、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項目。而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瀾滄古茶」)擬募資6.28億元用於營銷網絡建設、普洱茶技術及倉儲中心建設等項目。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茶行業目前資本化程度較低。據不完全統計,中茶股份、瀾滄古茶、華祥苑、安溪鐵觀音、八馬茶業、謝裕大、七彩雲南等茶企都曾欲闖關IPO,競爭A股市場「茶葉第一股」。
專家表示,隨著小罐茶等新生代茶企的不斷崛起,茶行業競爭已進入品牌化、規模化、專業化、規範化階段,「中茶股份此次IPO吹響了老牌茶企上市的號角,也成為老牌茶企創新升級的戰略手段」。
中糧集團實控55%股份
中茶股份的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是新中國成立後貿易系統中最早建立的全國性專業總公司,統一經營和管理全國茶葉的收購、加工、出口和內銷業務。1949年11月,中國茶葉公司(中國茶葉前身)成立,時任農業部副部長、被稱為「當代茶聖」的吳覺農出任第一任經理。1956年1月,中國茶葉出口公司成立,除了茶葉以外,又將咖啡和可可的業務囊括其中。
1961年1月,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由中國茶葉出口公司和中國土產出口公司合併成立,統一經營茶葉和土產類商品的進出口業務。1970年1月,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總公司和中國畜產進出口總公司合併成立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經營茶葉、土產、畜產三大類商品的進出口業務。隨著時代和政策的改革,中國茶葉一直不斷合併和改革。直到1985年,中茶股份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6.88億元。
目前,中茶股份旗下已成立中茶科技、中茶黃山、中茶湖南等14家一級控股子公司,擁有「中茶」「海堤」「猴王」等品牌,主要產品包括烏龍茶、普洱茶、花茶、紅茶、綠茶及相關製品等。
招股書顯示,目前中茶股份的股東有10位。其中,控股股東為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持有40%的股權;第二大股東是Polyston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持股比例為25%;天津紫茗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8個股東,持股在2%至7%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40%的股權,中土畜通過一致行動人中茶員工持股平臺控制公司15%的股權,中糧集團通過中土畜可合計間接控制中茶股份55%的股份,為實際控制人。
5家一級控股子公司去年虧損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中茶股份營收分別為12.29億元、14.9億元、16.28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75億元、1.45億元、1.66億元。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其14家一級控股子公司名單中,中茶雲南、中茶廈門、中茶福建淨利名列前三,2019年分別盈利7134.03萬元、5878.76萬元、4855.69萬元;而中茶融通、中茶雄安、中茶網絡、中茶黃山、中茶科技等5家在2019年處於虧損狀態。
根據招股書,中茶股份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9375萬股,募集資金計劃投資於兩個項目。一是投資2.9億元用於雲南普洱茶產能建設項目,利用2年時間改造和新建雲南鳳慶工廠。項目建成後,預計可實現緊壓茶加工產能3000噸/年,小包裝普洱散茶加工產能500噸/年,滇紅茶加工產能250噸/年。
二是投資2.51億元用於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項目。中茶股份計劃3年內在全國大中型城市內新設50個營銷網點,單店面積200平方米左右。其中,網點建設佔項目費用40.39%,推廣費用佔57.65%。
針對上述募資計劃,7月6日,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聚焦普洱領域是因為普洱不僅有囤貨升值的空間,應用人群也較廣,適應了中國茶葉發展的趨勢,也匹配了消費端的核心需求和訴求;另一方面,新設營銷網點實際上是旗艦店的建設,是與粉絲建立黏性的一個場所,任何品牌都必須要有體驗感,有體驗感才能吸引粉絲,進而購買商品。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招股書還顯示,今後,中茶股份將以普洱茶、綠茶作為主要增長點,進一步完善品類布局,提高公司綜合競爭能力。此外,招股書也透露了茶產業存在「存貨跌價」風險。2017年至2019年,中茶股份存貨帳面價值分別為6.6億元、7.15億元和9.67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8.38%、39.64%和45.75%。
中茶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如果未來茶葉市場需求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可能導致存貨的可變現淨值降低,將面臨存貨跌價損失的風險,從而對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多家茶企欲闖關A股
茶葉市場有多大?招股書披露,2009年以來,全球茶葉產量增速放緩,但整體仍保持增長態勢。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2019年國內茶葉年消費量達到202.56萬噸,較前一年增長11.50萬噸,增幅為6.02%;國內市場銷售額達2739.5億元,增幅2.95%。根據《中國茶葉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到2020年底,我國茶葉農業產值達到2000億-2200億元,經濟總量爭取突破5000億元大關。
不過,目前我國茶行業集中度低,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以中小、私營企業為主,達到一定規模並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較少。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茶葉企業發展報告》,2017年我國茶葉企業總數約為6萬餘家,其中,規模企業為1600餘家,僅87家企業總資產超過1億元,6家企業總資產超過10億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茶行業資本化程度仍較低,真正以茶業為主營的上市公司目前僅有港股一家——天福(開曼)控股有限公司(即天福茗茶),截至7月7日,其市值接近60億港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中茶股份招股書公布當日,瀾滄古茶也披露了招股書,擬在中小板上市,計劃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擬募資6.28億元,用於營銷網絡建設、普洱茶技術及倉儲中心建設等項目。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據不完全統計,除了中茶股份和瀾滄古茶以外,華祥苑、安溪鐵觀音、八馬茶業、謝裕大、七彩雲南等6家茶企均曾嘗試登陸A股,欲爭A股「茶葉第一股」。其中,八馬茶業、七彩雲南、瀾滄古茶和中國茶葉從2019年起陸續啟動了上市輔導程序。從目前註冊資本來看,中茶股份排名第一,遠超過其他7家茶企。
「隨著小罐茶、喜茶、奈雪的茶等新生代品牌的不斷崛起,目前茶行業的競爭已進入品牌化、規模化、專業化、規範化階段。」朱丹蓬認為,作為一家老牌茶企,中茶股份此次也是吹響了老牌茶企上市的號角。如今,整個茶行業都在進行創新升級的階段,如果中茶股份沒有跟上行業步伐,可能將會落後新生代品牌。
新京報記者 歐陽曉娟 圖片來源 官網、招股書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