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幫我遛狗30分鐘」,配送員小楊接到了一單特別的「代」請求,原因是請求者自己「懶得遛狗」,價格20元。小楊來到請求者家門口領到了小狗,然後在小區裡認真地執行起了這單任務,並且盡職地給請求者發送了視頻。視頻裡的小狗正快樂地玩耍,還有小楊一邊牽著繩,一邊不斷地招呼它「往這邊這邊」的聲音。
資料圖片
代遛狗、代取東西、代吃東西、代堆雪人……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代請求」真實存在,並且個性化的要求極高。或因為懶、或因為沒時間、或因為情感需求,「代經濟」應運而生。
不少網際網路平臺上都感受到了代經濟的熱度。比如僅在10月30日一天,某平臺上在北京發布代請求類訂單就有6000單以上。這種新型的經濟現象證明了一件事:有人消費,就有人願意埋單。
1
大學生落落收到了一份「代吃」的請求——一位正在減肥期的小哥哥在網上私聊請她「隨便吃點兒什麼」。落落和他溝通後選擇了「雞排」,然後拿著小哥哥給他的20元去買了雞排,並且拍了照片。小哥哥看到她大吃特吃雞排的照片後表示:「很滿意,加油吃,而我連晚飯都沒有。」
小哥哥是因為落落在網上發布的「代吃服務」而隨機找到她的,買雞排花了10元,剩下的10元是落落賺取的「代吃費」。雙方對於這單服務都很滿意,小哥哥評價:「良心賣家!吃得很好,唯一不好的是我花錢找罪受。」
落落做「代吃服務」是有先天優勢的,她的體重常年保持在92斤,最近又瘦了0.8斤。她不怕代吃服務會讓自己長胖,還很期待能長期開展這項能長肉又能賺錢的業務,以及能認識到很多有趣的人。
「由於苦苦增肥不見成效才出此上策,只需一杯奶茶錢,輕鬆讓你的脂肪轉移到我身上。」落落寫下的廣告語幽默又誘人,還承諾了消費後會返小票和圖片。
除了這單「代吃雞排」,落落還接到過一個線下請她一起吃火鍋的請求,但她覺得不太安全便拒絕了。
有媒體報導,另一位「代喝奶茶」的大二學生李麗娟,雖然每天都有喝不完的免費奶茶,但體重在過去3個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看著珍珠一粒一粒從吸管輸送進陌生人的嘴裡,有些客人會感到充實」。
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代吃服務」的人有不少,價格在2元-0元,發布者多配上搞笑表情包表示「食物放馬過來,來者不拒」,並且配上很多高熱量食物的照片。
記者採訪了十幾位發布者後發現,大部分人的業務還未開張,真正願意花錢購買代吃服務的人還是少數。一位發布代吃服務的人表示,自己只是為了看看什麼人出於什麼原因為此埋單,但問的多,購買的人少。
2
各類外賣平臺、跑腿平臺、快遞平臺僅僅是提供平臺和人力,千奇百怪的個性化服務往往是用戶自己開發的。
記者聯繫了多家平臺和多位騎手發現了真實存在的更多個性化需求:有人跑步健身但沒有小夥伴陪伴,希望找人「代陪跑」;有人想吃到家裡飯菜的味道,希望找人「代做菜」;在大城市打工的人不想一個人去醫院,希望找人「陪看病」;有人的車出了故障自己沒辦法解決,希望找人「代拖車」;有人尋找「代洗衣服」,有人尋找人「代開生蠔」……
「這類訂單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對外事務總監劉學住表示,使用這一平臺的用戶都是在比較著急的情況下,而代請求類訂單只是佔到很少一部分,從訂單上看,大部分這類訂單都是幫忙、排隊、陪伴和代表達情感的。
他認為,伴隨消費升級興起了一個新概念——「懶人經濟」,「懶人經濟」最重要的是抓住了消費者「凡是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的想法,而現今的年輕人又是一批願意用錢去換時間的人群,所以這一平臺在跑腿上的這塊業務完全是被老用戶開發出來的玩法。
有一些平臺和個人已經將需求量極高的個性化需求做成了標準化服務。例如在餓了麼平臺上的「跑腿代購」服務中,直接有「網紅店」選項,幫人代購知名品牌產品,代購費比一般商家略高。此外,也有一些黃牛從事網紅店的排隊服務,一個人領多個號排隊,現場高價出售。
不僅如此,這些代服務還有著明顯的節慶時令特徵。快過年了,代相親的服務就火了。有不少逃避相親的人在網上下單,請人幫忙去相親;冬天到了,代堆雪人的服務就火了。在大雪紛飛裡的北方人提供看雪、在雪裡寫字、堆雪人等服務,幫助身在豔陽高照下的南方人感受下雪的氣氛,甚至還可以專門錄製「踩雪嘎吱嘎吱的聲音」。
提供這類「代服務」的內容往往高度定製化,滿足請求者的個性化要求。比如,請求者可以要求代堆雪人的在雪人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可以要求代相親者具體的打扮風格等。
「這表現了用戶對我們的極端信任。」在杭州工作的達達騎士曾勝接到最意外的一單,是幫忙「代做飯」。他表示,同城跑腿服務涉及多個方面,不只是代送東西等,只要用戶講明需求並付出合適的價格,騎士們可以滿足很多個性化需求。
3
1084公裡,這是北京到上海的空中距離,也是配送員楊風接到的最遠一單「代請求」。
兩年前,在北京工作的楊風接到了一單把護照從家送到機場的請求,要求很急。但當他拿著護照到了機場時,卻發現請求者已經上飛機即將飛往上海,明天就要去國外出差。
情急之下,請求者說:「你能坐飛機幫我送過來嗎?」楊風詫異之餘,又考慮到時效、安全等要素,最終抱著「使命必達」的要求同意了坐飛機送快遞的方式。拿到請求者朋友訂的機票後,他坐上了飛機準時將快遞送到上海,交到請求者的手中,又坐飛機回了北京。
這位極其盡責的騎士出色地完成代跑腿服務,但這種非標準化的服務往往會遭遇更多尷尬。
一位跑腿平臺的騎手告訴記者,他和同事看到用戶的一些「代需求」是違法的,也有一些人在發布需求時故意隱瞞了一些內容。比如,有人在寫地點時故意不寫明,到達時才發現是火葬場。
作為執行「代請求」的曾勝,他希望能夠精細化標註騎士的各項技能,也希望更多高素質的人加入行列,讓更多的騎士能展現自己的「超能力」,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資料圖片
曾勝對一件事很內疚,曾經送東西時敲門很久都沒有開,他有些不耐煩,最後發現室內是一個殘疾人,如果用戶下單時表述得更詳細,「我可以做得更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代經濟」火了 個性化服務需要信任和規範》
監製:劉洪 周庚虎編輯:谷朋
校對:梁甜甜 張玲琳
實習:楊茹雲
世界之大,無奇不「代」!
來源:微信公眾號-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