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 |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

2021-01-13 網易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譯解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王治平居士白話譯、注、解

  經名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這就是《楞嚴經》經名的全文,在一切佛經中,這是最長的經名。現在我們逐字略解經名。

  「大」——佛經中所謂的「大」,比一般所說的「大」含義更廣闊,大到無所不包。莊子說:「至大無外。」現在數學上認為「無窮大」就是最大的概念。但還不如佛經所謂的「大」字的含義廣。因為「無窮大」和「至大無外」都是概括空間而言。而佛經所說的「大」,並包舉時間。一般佛經當中常用「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兩句話。上句是說時間,「三際」就是「現在」「過去」和「未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總括過去現在和未來,窮盡無始無終的時間。」下句是指空間而言,「十方」就是東西南北四方,加上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東北方,再加上方和下方,總成「十方」。這句話的含義就是「遍一切空間」。因此佛經所說的「大」是總包空間和時間二者而言,略異於中國所說的「大」字的含義,因為中國沒有和它同義的字,因此有些經中只照印度文的音譯為「摩訶」,以示與中文的「大」字含義不同。這裡所說的大,是說明本經內容之廣,豎而時間——過去未來和現在,橫而空間,天地萬物盡宇宙無所不包。

  「佛頂」——「佛」字是印度文「佛陀」的省稱。「佛陀」的含義是「覺」。但這個「覺」的含義又不同於中文的「覺」。這個「覺」是與眾生相對的。「眾生」就是泛指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眾生」因為處在「迷」中,因此永遠沉淪於生死的苦海中而不能自拔。其實「眾生」與「佛」本無區別,只是眾生處在「迷」中所以沈淪生死。佛處在「覺」中,因此能超出生死之外。佛不但處在「覺」中,超出生死之外,同時還能覺醒其他的的眾生,使他們也超出生死的苦海。因此「佛」字含有兩重意義,一是「覺己」(使自己超出生死的苦海)。一重是「覺他」(使眾生超出生死的苦海)。關於這個道理,後文還要詳細談,此處暫不多說。其次談到「佛頂」,相傳釋迦牟尼佛的頭頂,任何人也望不到上面去。這象徵著他掌握了宇宙間最高的真理,證到了宇宙間最高的成果。沒有任何人的智慧成果在他之上。所以稱為「無上」,這裡用「佛頂」來比喻本經。就是說此經中所講的道理,不但內容之廣,包羅萬有,而且所講的道理,也是最高;猶如佛頂一般,沒有任何理論在它之上。

  「如來」——是「佛」的另一種稱號。其含義是任何一個人,只要證到佛的境地,就和過去所有的佛一樣,不分高低,猶如過去的佛重來一般。

  「密因」——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有它一定的過程。佛家往往用「因果」二字來概括它。「因」就是起因,「果」就是結果。宇宙間沒有無緣因的結果,也沒有無結果的緣因。種大的因就結大的果;種小的因就結小的果。好的因就給好的果,壞的因就結壞的果。俗話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今天要想結成佛的果,就必須先種成佛的因。而這個因高深微妙。不是一般普通人心粗氣浮所能理解。一般人因為不能理解這種高深的道理,以為這是一種秘密,所以理解不到。因此佛經上常說:「愚者不解,故名為密;智者了達,即不名密。」因為這是一種最高深而又最精微的真理,所以能結無上的佛果。

  「修證」——「修」就是一種行為。我們既然明白了這個高深微妙成佛的道理,就必須按照這個道理結合行為去實踐它,這個實踐的過程就名為「修」。不但要「修」,而且還要從「修」當中去「證」到最後的結果。這就名為「修證」。

  「了義」——任何一家思想體系,都有它所包含的獨特的意義。這個意義假若是徹底正確的,就名為「了義」;不如此,就名「不了義」。但是每一家思想,都認為他掌握了真理。究竟誰是真理,就必須有一定的尺度來衡量它。衡量的尺度有兩種:一是從「理」上來辯駁,二是從「事」上來證明。經過這兩方面來衡量,證明此經所講的是能徹底解決宇宙人生根本問題的最精義理,所以名為「了義」。「了義」就是能夠徹底了達宇宙人生的義理。

  「諸菩薩」——「菩薩」是印度文「菩提薩埵」的省稱。「菩提」的含義是「覺」,「薩埵」是有情,合而言之,就是「覺有情」。一切眾生,都是有情,故名「薩埵」。然而迷惑於生死中,不能自拔。若要超出生死之苦,必須以「覺」來破「迷」,超出生死,即名「菩薩」。然而「菩薩」所謂的「覺」,與上文「佛陀」所謂的「覺」,是有差異的。「佛陀」所謂的「覺」,是「覺己」「覺他」,覺行已徹底圓滿,是覺的最高境界。「菩薩」所謂的「覺」是自覺已成,而覺他的功德還未圓滿,尚待努力,才能達到「佛」的地步。是成佛過程中的境界。「菩薩」隨著自己證的深淺,又分為各種不同位次,後文當詳論。「諸菩薩」就是泛指各種位次高低不同的眾菩薩。

  「萬行」——一切眾生,由一個普通的凡夫,發心要想修行,出離生死。經過「菩薩」的階段,直到最後證到佛的境地為止。這當中有千差萬別不同的道路,供人選擇,最後都能得到成「佛」的結果。這些千差萬別不同的道路——也就是不同的行為,都是走向出離生死的行為,統名之謂「菩薩行」。「菩薩行」不是一種而是多種,故名為「萬行」。

  「首楞嚴」——據《涅槃經》上釋迦佛自己解釋「首楞嚴」三字的含義說:「首楞嚴者,名一切事畢竟,嚴者名堅,一切畢竟而得堅固名首楞嚴」。窮盡了宇宙萬物即「一切事畢竟」。「堅固」就是永恆不變不壞。只有萬物的本體才永恆不變不壞。換言之「首楞嚴」三字的含義就是「窮盡宇宙人生的本體」。窮盡天地萬物宇宙人生的本源,而證到了永恆堅固不壞的結果,就是佛法的最終目的也就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經」——「經」字含有三重意義:一是「永恆不變」,二是「方法」,三是「道路」。總說就是:「這是一條走向永恆不變的道路的方法。」

  譯經人〈一〉

  唐中天竺〈注一〉沙門〈注二〉般剌密諦譯

  【注一】 古代譯印度為天竺。

  【注二】 沙門就是出家修行的人,又叫「比丘」,中國一般稱為僧人。後文當詳解。

  【解】 相傳隋朝時,天台山智者大師知道印度有《楞嚴經》沒有傳到中國來,就每天向著西方禮拜,禱求這部經早日傳到中國,一共拜了十八年。後來到了唐中宗初年,印度僧人名般剌密諦,秘密把這部經梯山航海偷運來中國。據傳說印度因為很珍視這部經,禁止把這部經傳出國外。般剌密諦偷運此經來到廣州時,正當唐中宗神龍元年。恰遇著武則天時的宰相房融被降職到廣州,房融是佛教徙,知道般剌密諦帶來了道部經,於是要求他在廣州制止寺把這部經譯成了中文。

  譯經人〈二〉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解】 烏萇國在北印度,彌伽釋迦是烏萇國僧人。他精通印度和中國的文字。般剌密諦譯經時,只是依照印度文的音,用中文記錄下來,彌伽釋迦再根據此音的含義譯為中文。

  譯經人〈三〉

  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

  【解】 懷迪是廣東羅浮山南樓寺的僧人。他精習各種佛經,並精通五印度的文字。當般刺密諦和彌伽釋迦譯此經時,他怕他們二人的中文不夠熟練,因此在旁邊校正他們的譯文。

  譯經人〈四〉

  菩薩戒弟子前正儀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解】 凡是佛教徒都必須受戒,受戒就是接受一定的規章法則來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這些法規總稱為「戒律」。受戒後就必須永遠遵守這些法規,不能違犯。戒律中按身份的不同和思想水平的高低又分為「居士戒」「沙彌戒」「比丘尼」「比丘尼戒」「菩薩戒」等。「菩薩戒」是較高水平的戒律。「菩薩戒弟子」就是受過「菩薩戒」的佛教徒。正儀大夫是唐朝內閣的一個高級官名。唐朝內閣分「中書省」和「門下省」兩部分。平章就是秉公處理國家的政務。一般稱宰相為「平章」。房融是清河縣人,和他的兒子房琯都是唐朝有名的宰相。此經譯時,房融在旁作詞藻的潤色,因此文辭非常雅淳,為中國文字最美的一部佛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0)|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註解行印緣起(代序) 16.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2):前言 17.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釋經名  18.  44.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0):並空、見、識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45.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1):大眾聞法身心蕩然,獲本妙心說偈贊佛  50.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6):發覺初心一決定義,依圓湛性永斷無明  51.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7):發覺初心二決定義,應當審觀煩惱根本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6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王治平居士白話譯、注、解  正文(46)  經文:爾時,世尊於師子座,從其五體同放寶光,遠灌十方微塵如來及法王子諸菩薩頂。  44.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0):並空、見、識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45.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1):大眾聞法身心蕩然,獲本妙心說偈贊佛  50.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6):發覺初心一決定義,依圓湛性永斷無明  51.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7):發覺初心二決定義,應當審觀煩惱根本
  • 楞嚴經常識:淨空楞嚴經譯文
    所以我把其他的經教通通放下了。我過去講的《楞嚴經》,在臺灣,那個時候鄔餘慶居士保留一套完整的錄音帶,那是圓盤的錄音帶,打聽打聽,不知道他是不是還繼續保存。鄔老居士往生很多年了,他的年歲比我大。那個時候的機器很笨重,像一個旅行箱子一樣,每一天來聽經,帶來帶去,我看到他很辛苦,錄下來了,他錄得最完整。如果這份資料還在,可以做參考,當年我學習是很下功夫。
  • 楞嚴經·結語|如何才能讀懂《楞嚴經》?(25)
    有讀者問如何才能讀懂《楞嚴經》?就我的體會而言,還是要採取古人的讀書方法:不看任何註解,就這樣憑著本心去解讀,不放過任何一個名相疑點,這樣經中的妙諦自然就顯現出來了。雖然這裡說不看註解,但有時候為了一個名相,一句話,我還是翻了不少註解參考,在這樣的琢磨中,對一部經的「童子功」就練出來了。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9)|辨破楞嚴百偽
    教學之餘,常於海內外弘法,講經說法四十年,辯才無礙,為教界所稱譽。對《楞嚴經》造詣尤深,曾講述《楞嚴經》先後達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師精研《楞嚴》之心得,駁斥呂澄作「楞嚴百偽」之謬說,堪稱護法衛教之雄辯。  二、序  佛本無法可說,以有四悉檀因緣故,隨機應說。若以無法可說而言,佛於四十九年未說一字,以名言無實故。
  • 《楞嚴經》:怎麼修楞嚴經
    學習楞嚴經不僅能讓我們感覺到佛法文字的優美,還可以幫助人們消除業障,使得人們生活中遇到的障礙更少。可是,無論什麼人想要領會到楞嚴經的智慧,還是要知道怎麼修行楞嚴經的。如果大家在修行楞嚴經的時候,感覺到非常盲目的話,修楞嚴經的效果自然不會很好。
  • 《楞嚴經》解釋:如何學好楞嚴經
    其實如何學好楞嚴經,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但是大部分都是知道如何學習楞嚴經的。不過一些先輩大師是知道知道這個答案的,下面就是聖空法師的關於如何學好楞嚴經的見解:先誦楞嚴咒,後學《楞嚴經》,這是佛教的。你要去看《楞嚴經》,才知道這個道理。
  • 楞嚴經釋疑:楞嚴經功德
    楞嚴經是一部很好的經文,其中也是有著好的功德利益,從而能夠讓我們可以有著好的功德,這樣也是能夠去確保自己的本心,讓自己能夠有著好的感悟,能夠使自己可以更好的體會到楞嚴經的益處。1、在讓自己修行楞嚴經的時候,也是需要讓自己能夠有著好的態度,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去領會到其中的益處,能使自己有著好的功德,讓自己能夠去破除那些不好的事情,使自己的內心更加的寧靜,讓自己不會被外界的魔物所侵擾,這樣才能夠保持自身的修行。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是什麼樣的經
    楞嚴經是一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經書,而且它指的心是人的真心,也就是自己本身具有的佛性,這個佛性,大家是可以從楞嚴經的經文中來找,那裡面講解的特別的清楚。楞嚴經也是一本開悟的經書,其中的經文中,就有大家在修行的時候會越到的各種的問題,並且連詳解的解決方法都為大家指明,所以對大家的修行和開悟都非常的有幫助。基本上只要大家了解了楞嚴經中的含義,那麼就是可以開悟的,所以如果大家是在修行的話,那麼就是可以多多的念誦楞嚴經,這樣對大家的修行,開悟都是非常的有好處。
  • 楞嚴經:楞嚴經念幾遍比較好
    其實楞嚴經或者是其他經文是需要我們一直認真念誦的,我們在念誦的時候不能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是不行的,我們要念誦就一直不間斷念誦,最好每天都念誦一遍。同時在念誦楞嚴經的時候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在念誦的時候,大家可以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修行的時間,並且以後的每天都是在這個時間念誦。2:念楞嚴經一定不能在這些地方誦讀,臥室、廚房、浴室等等,還有就是很髒,或者是很亂的地方,在這些地方誦念是對諸佛菩薩的不恭敬。
  • 最初,聖空法師是如何學習《楞嚴經》的?
    公眾號裡最後一條「每天幾分鐘,輕鬆學楞嚴」,即將完結,只剩最後一講——十卷6講。從2016年8月份到現在,已經發了3年多。倘若每天堅持學習幾分鐘,背一小段,三年也就把《楞嚴經》背下來了。可惜,願望總是美好的,懶惰與懈怠卻佔了上風。
  • 《楞嚴經》:如何念楞嚴經
    在去念楞嚴經的時候,首先要確保自己的時間充足,還有要讓自己能夠有好的耐心,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能夠念完一遍楞嚴經,也是能夠讓自己去體會到楞嚴經中的益處,使自己能夠有更多的體會。1、只有能使自己有好的信念,這樣才能夠確保自己在去念楞嚴經的時候不會出錯,也是能夠保證自己領悟到楞嚴經讀誦的好處,讓自己能夠有好的體會,這樣也是能夠加深自己的感悟,從而能夠使自己保持下去,讓自己能夠產生更多的想法,也是能使自己可以去實現它們。
  • 《楞嚴經》:楞嚴的儀軌
    念淨業真言是為了清靜障礙, 使念楞嚴咒效果好; 念安土地真言, 是因為念楞嚴咒鬼神害怕, 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你要使他們安心., suō pó hē淨口業真言(三遍)唵, 修利修利, 摩訶修利, 修修利, 薩婆訶ōng, xiū lì xiū lì, mó hē xiū lì, xiū xiū lì, sà pó hē(據銷釋金剛科儀會要註解卷二載
  • 楞嚴經常識:念誦楞嚴經有什麼好處
    其實對於楞嚴經來說,這部經書放在那裡只能起到闢邪的作用;但是若是我們誦持楞嚴經的話,那可就不一樣了。其實我們念誦楞嚴經的時候我們是可以獲得大量的功德利益的,我們在念誦的時候是可以慢慢的讓我們的內心歸於平靜的,當我們在念誦的時候一般都是儘量讓我們自己的心平靜下來,然後慢慢的達到靜心的作用。我們在念誦楞嚴經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大腦更加的通明了,當然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完全的感覺到楞嚴經帶給我們的好處。
  • 佛法楞嚴|《楞嚴經》介紹
    編者按:此楞嚴經內容,為釋果來師父之開示,在此發出和有緣同修共同學習。釋果來師父持戒精嚴、解行並進,是一位值得親近的善知識。《楞嚴經》被尊為經中之王,亦被稱為諸佛心印。世尊四十五年曲折開遮、橫說豎說,無非提此最上乘法印,普印一切眾生心地。《楞嚴經》無法不備,無法不攝。
  • 楞嚴經解釋:念楞嚴咒的作用
    誦持《楞嚴咒》比買黃金更賺得多,誦《楞嚴咒》一遍,就等於幾萬萬盎司的黃金那麼有價值,不過不能用貪心來誦持。若能持戒律,無嫉妒障礙,無貪嗔痴,那麼誦持《楞嚴咒》就有大感應、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規矩的行為,修這個法便沒有大的感應力量。
  • 楞嚴經釋疑:女人抄楞嚴經的功德有什麼
    現在很多的人都是在抄寫楞嚴經的,抄寫楞嚴經的功德是非常多的,大家堅持的去抄寫時,就能才能夠楞嚴經中得到很多的知識,而且自己的堅持抄寫,能讓自己感悟到很多的知識,抄寫的時間長了之後,從中得到的功德也就是更多的。
  • 楞嚴經釋疑:女人佩戴楞嚴經作用
    楞嚴經是一本非常受歡迎的經書,有些師兄不僅僅會念楞嚴經,也會佩戴楞嚴經,那麼有些師兄就是想要知道女人佩戴楞嚴經作用是什麼,對自己有什麼好處,針對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就簡單的為師兄去講解一下吧!女人佩戴楞嚴經的作用:1、假若有女人,久婚不孕,沒有生男育女,如欲求孕,只要用至誠懇切的心來持誦這楞嚴咒咒,或者書寫佩戴,便能生育具有福德智慧的男女。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有哪些作用
    眾所周知,楞嚴經的作用真的是數不勝數,下面末學有一些小小的總結,分享給大家,希望各位師兄師兄多多批評指導。一、楞嚴經是佛學的修行之本,有人念誦楞嚴經,就是正法依舊存在這個世界。當楞嚴經消滅的時候,佛法才會消失。
  • 楞嚴經解釋:楞嚴經的地位高嗎
    楞嚴經是佛法非常重要的一部經書,地位是非常的高的,並且楞嚴經對這個世界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影響,在很多的史書和歷史中都有它的身影,還經過非常多的人加持和誦讀的,所以所楞嚴經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我們修行楞嚴經的好處也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