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變身民宿群 蓮都一古村竟引來六千萬投資

2021-01-09 浙江在線

2017-10-16 14:47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董文濤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下南山村夜景

下南山村古民居群,位於蓮都區碧湖鎮下南山村,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村落依山而建,坐東向西,面向甌江,呈階梯狀分布。整個村落建築因山地形制構築,布局合理,泥牆青瓦形制古拙,錯落有致,充分反映了浙南農村的風俗風貌與自然環境特色。

遠望古村落

在城鎮化推進的背景下,古村落的數量越來越少。但令人欣慰,坐落於蓮都區碧湖鎮的下南山,正在經歷一場蛻變,它將重獲新生。

下南山民宿

程長嬰,麗水下南山村民宿項目方管理者。他是麗水人,在外地經商20餘年,憑著對古村落的喜愛,他又回到了麗水。他時常走進鄉村探尋古村的足跡,面對古村的自然消亡,他會有一種緊迫感和使命感。帶著對古村落的深情,他加盟了下南山整體民宿改造項目團隊。

民宿內一景

「離家工作多年,最忘不了的仍是老家那一碗蠶豆飯。」程長嬰說,回到家鄉,童年的記憶和故鄉情結就撲面而來。

十年前,下山南村幾乎成了空心村。當地打算採取一系列措施挽救古村面貌,通過「保護+開發+利用」,以「古村+眾創」的模式打造民宿綜合體,在恢復古村面貌的同時讓古村重獲新生。

民宿外的空地

眼下程長嬰和合伙人在做的,就是保留古村的原有風水布局,修復美人靠、吊腳樓、黃泥屋、木蘭窗等傳統建築制式,將村落現狀最大化地保留。

修復古村落建築,說得簡單做起來難。和新建建築不同,古村落的修復要修舊如舊,特別是村落旁的景觀,需要將古代面貌和現代審美融合。

民宿周邊山水相融

早在2004年,原古民居群的村民就整體搬遷至山下。由於長期遭受風雨侵蝕,加之老村缺少日常的維護管理,無人居住的老屋就漸漸荒廢倒塌了,大部分古民居漏雨嚴重、梁架傾斜倒塌、木構件黴爛、牆體開裂坍塌。

好在2012年開始,國家開展古村落調查,文物部門對下南山村古村落開始修繕加固,整體村莊的保護、利用規劃也正在編制中。

民宿內的茶歇間

季節的風,掠過流年的門扉,搖響了歲月的風鈴,那些斑駁的記憶,依然會守著一寸天涯的時光,安靜的向你傾訴夢裡江南的浪漫。

2016年10月27日,程長嬰和合伙人投資的蓮都區碧湖鎮「歡庭·下南山原生態度假村」項目舉行了盛大的開工儀式。

美人靠:古代閨中女子輕易不能下樓外出,寂寞時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

這個古老的村落開始了景觀修復,一草一木、一石一路,都要有一種遠古的味道和風情,都是一場今日向過往的穿越。

吊腳樓:建在山體和起伏不平的地形上,廊道或前屋以木廊柱支撐,三面懸空,顯得卓爾不群

不論是那沿路的鵝卵石牆,還是青石鋪就的村間小路,不論是遠古時代的那古老的小水車,還是那個年代灶臺上的鍋蓋。原來,修復的景觀也可以將百年來的文化積澱充分釋放。

黃泥屋:「天人合一」的鄉土建築,與大地顏色一致,帶著泥土的氣息,仿佛從地裡生長而出

經過多方的保護性修復與改造,下南山度假村現已開始投入使用。村子雖然經過整修,但依然保存了村子原有的坐落和風貌,就連重新鋪過的小路上也是找了老石頭、石板補上的。村子裡的房屋一般都是三開間或者四開間,內部為木構的建築外是土泥牆,屋頂鋪著整齊的小青瓦,呈現出典型的浙南山地建築村落。

木欄窗:具有古樸高雅的質感,山野大氣象,渾然天成美

每幢房就是一個住所,每個院子就是一道風景。

馬頭牆:飛揚在村落上空,從高處往下看,產生萬馬奔騰的沸騰感

下南山村不僅是古村整村保護+民宿打造的案例,在業態經營上也創新,項目方計劃融合餐飲、咖啡吧、書吧、講堂、農超、養生、手工等多種服務形式,構建成平臺型的業態打造,並且計劃充分運用線下資源,以「古村+眾創」的網際網路分享模式探索合作經營。

原本房敗牆頹的蓮都區下南山村,村民搬遷後留下42棟古民居,經整體修繕保護,打造「精品民宿+文創基地」新業態。作為一種稀缺性資源,古村落在其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綜合價值已越來越凸顯。古村落的重建是傳統文化的回歸。

1508136456000

相關焦點

  • 婺源篁嶺古村「變身記」:從「半空心村」到「最美鄉村」
    (資料圖)劉佔昆 攝 (中國減貧故事)婺源篁嶺古村「變身記」:從「半空心村」到「最美鄉村」中新社江西婺源9月23日電 題:婺源篁嶺古村「變身記」:從「半空心村」到「最美鄉村」作者 李韻涵秋日時節,在有著「中國最美鄉村」美譽的江西婺源縣篁嶺古村,不少村民正在窗臺忙著「曬秋」,村內遊客絡繹不絕,爭相拍照「打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河北峰峰礦區張家樓村嬗變記8月17日,遊客在峰峰礦區張家樓村遊覽。2019年,她放棄外出打工,投資十餘萬元在老村開辦了「老缸調茶館」。這兩年,眼瞅著以前無人問津的老村內,遊客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的活力。張家樓村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東南方向,距古鎮彭城約1.5公裡,村莊佔地面積200畝,分為東片老村和西片新村兩部分,這裡盛產優質瓷土,當地百姓鑿井挖土,源源不斷供應著磁州窯爐火千年不熄。
  • 浙江花費2.5億打造的松陽古村民宿群 到底有什麼神奇?
    走進被大山包圍的古村落,住進夯土小屋改建的民宿,和原住民共享山林雲海三五天,對如今的都市人而言不過一句「說走就走」就能實現。但是,當你走進一整座由空心古村改建而成民宿群,各式房間隨勢賦形,但又保留古村原有的脈絡,仿佛與古樹、古廟相伴共生了百餘年。看不見突兀的建築,沒有紛亂的雜音,這種與自然打成一片、與古村共呼吸,兼具舒適硬體和標準服務的民宿村,帶給都市人的又是另一種旅居體驗。
  • 詩意棲居背後的造夢之旅 中國蓮都民宿經濟迎風高飛
    今年50歲的原啤酒廠工人陳勇平是蓮都碧湖鎮人,此前他花了3個月時間將租來的樓房裝修一新,打造了一處土色土香又不失雅致的特色民宿,平常也總是「一鋪難求」。「誰能想到現在這裡這麼熱鬧,以前大家都不知道啥叫民宿,但現在,浙江、上海和江蘇的遊客一有空就往我們這跑,一住就是好幾天。」陳勇平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如今一年近20萬的收入,讓一家人吃穿不愁,「以後就打算守著這家小店過日子了!」
  •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
    2019年,她放棄外出打工,投資十餘萬元在老村開辦了「老缸調茶館」。這兩年,眼瞅著以前無人問津的老村內,遊客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的活力。張家樓村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東南方向,距古鎮彭城約1.5公裡,村莊佔地面積200畝,分為東片老村和西片新村兩部分,這裡盛產優質瓷土,當地百姓鑿井挖土,源源不斷供應著磁州窯爐火千年不熄。
  • 山區民宿帶火河南空心村
    在河南,曾經因為農耕條件差而形成的深山空心村,現如今通過改建低密度的鄉村民宿,成為都市遊客休閒的熱門度假地,通過參與經營,留守在家的村民也直接或間接地獲得了一筆不錯的收入。據濟源市文旅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這些地處山區的民宿表現搶眼,有的周末小長假甚至出現一房難求現象,山區民宿帶火了昔日空心村。位於河南濟源市迎門村的小有洞天民宿。受訪者供圖 入秋後,山區氣溫已經讓人明顯感到寒冷。清晨,村民李清豔早早來到家附近的小有洞天民宿,她的工作是負責客房衛生,打掃庭院。
  • 山區民宿帶火河南空心村
    在河南,曾經因為農耕條件差而形成的深山空心村,現如今通過改建低密度的鄉村民宿,成為都市遊客休閒的熱門度假地,通過參與經營據濟源市文旅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這些地處山區的民宿表現搶眼,有的周末小長假甚至出現一房難求現象,山區民宿帶火了昔日空心村。
  • 南昌梅嶺十餘個「空心村」變熱點民宿
    南昌市灣裡區梅嶺夏季平均氣溫為22℃~26℃,曾有許多依山而建的村落,後來由於當地居民在市區買房定居等原因,房子閒置越來越多,逐步成為「空心村」。近年來,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民宿越來越火爆,這裡成為了南昌及周邊地區市民的一處避暑好去處。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南昌有數千人住進了梅嶺的民宿,使得十餘個「空心村」搖身一變成了「避暑村」,同時也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 古村+眾創 打造麗水下南山村民宿發展新模式
    作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電影《女大當婚》的外景地之一,浙江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下南山村名噪一方,這個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距今有400多年歷史的古民居群成為眾多的寫生和攝影愛好者的樂園。泥牆、石階、古道、廊道、古樟、流水的古村在青山環抱之中,顯得靜謐自然。
  • 跨省遊重啟,蓮都在等你
    來麗水蓮都吧!一起去尋找我們的詩和遠方!古村蓮都是傳統農業大區,具有豐富的生態農產品資源,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孕育了蓮都高品質的農產品。所以,既然來到蓮都,又怎能不帶一件蓮都產品回家呢?
  • 蓮都楓樹灣「單讀」民宿綜合體將開門迎客
    今年「五一」,投資2000餘萬元的蓮都楓樹灣「單讀」民宿綜合體將開門迎客。該項目由原來的學校和鄉政府舊址改造而成,佔地4000多平方米,依山伴湖。自2015年以來,楓樹灣村集體借著民宿發展的東風,開發括蒼古道的紅色旅遊資源,並建立古道歷史文化陳列館,啟動民宿特色村建設,截至目前已有民宿近20家。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程昌福 攝
  • 芙山房民宿:讓藏身深山的「空心村」煥發生機
    芙山房民宿:讓藏身深山的「空心村」煥發生機 大字 日期:2019-12-31 來源:南昌新聞網       南昌新聞網訊 藏身在梅嶺大山深處的梅嶺鎮立新村原本是個「空心村」,近年來,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這裡的精品民宿、好山好水、寧靜美好,吸引了大量城裡人慕名而來,
  • 特色民宿助力廣東英德古村鄉村振興 (1/8)
    特色民宿助力廣東英德古村鄉村振興"← →"翻頁 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浛洸鎮魚咀村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幫扶單位碧桂園集團近年來將村內舊房改造為特色民宿
  • 空心村變身文化創意村——峰峰礦區張家樓村嬗變記
    2019年,她放棄外出打工,投資十餘萬元在老村開辦了「老缸調茶館」。這兩年,眼瞅著以前無人問津的老村內,遊客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鄉村振興給農村帶來的活力。張家樓村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東南方向,距古鎮彭城約1.5公裡,村莊佔地面積200畝,分為東片老村和西片新村兩部分,這裡盛產優質瓷土,當地百姓鑿井挖土,源源不斷供應著磁州窯爐火千年不熄。
  • 「空心村」變身「網紅村」如何做到的?
    乾淨整潔的街道,清麗素雅的牆體畫,幽靜的竹林漫步道……近日,走進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屯莊營鄉後營村,一步一景,處處都能感受到建設者的用心。一波波遊客熙熙攘攘,有拿出手機拍照的、錄製短視頻的,好生熱鬧。「之前在網上看過這裡的照片,感覺特別美,趁周末來打卡。真沒想到離家這麼近還有這麼幹淨漂亮的農村,在這還能採摘桃子,好看又好玩。」
  • 石浦鎮沙塘灣村:「空心村」打造精品民宿集聚區
    石浦鎮沙塘灣,一個濃聚海洋文化、閩南文化及古漁村民居文化元素的海邊「小漁村」,伴隨著精品民宿的集聚,這個曾經被人們遺忘的「空心村」再次甦醒。2015年,上海白領、旅行達人葉紅懷揣著夢想,回鄉打造了一家屬於自己的民宿——沙塘靜灣,這家把城市需求與象山山海人文多元融合的漁鄉文化民宿打動了一批城市旅人的心扉。這些「新知青」與本土民宿業主觀念差距相去甚遠,他們的陸續返鄉創業帶來了全新的村莊建設、產業發展理念,昔日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成了鄉創空間。
  • 浙江桐廬空心村引逆城市化 民宿成鄉愁寄託(圖)
    中新網杭州6月3日電(見習記者 李苑露)申屠小山在浙江省桐廬縣深澳村幾乎生活了一輩子,這個村落有著雕刻和保存相對完整的徽派建築群,卻是一個基本沒什麼人來的空心村。他說,由於並未對外開放,年輕人外出工作多,眾多屋子也被閒置。  但是最近幾年,申屠小山發現村子悄然開始改變,一些閒置的老房子變身咖啡廳,村子也逐漸熱鬧了起來,「看,這兩棟大房子都是民宿。」
  • 黃泥墩村「一汪清水」引來12億元投資
    在上個月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浙江盛景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與蓮都區政府正式籤約,該公司將在蓮都區投資12億元,從事生態休閒旅遊開發
  • 東方創美規劃設計「空心村」變「城鄉共享型」民宿經典案例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空心村」現象是當前影響農村發展的典型問題之一,其主要特徵是土地利用空心化和年輕人口空心化。從根本上解決「空心村」的問題,深化產業融合,催生新業態,發展鄉村旅遊無疑是一個重要途徑。
  • 桐廬古村煥然新生:深澳裡 追尋民清記憶
    而如今的深澳村,在經歷過一番掙扎與蛻變以後,確已華麗變身,奏響著一曲生機勃發的新樂章。深澳古村人去樓空,「空心村」要復興深澳村的老街蜿蜒長約200米左右,兩側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清朝中後期及民國的建築。千百年來,這些古樸風韻的大街小巷共同維持著深澳古村的魅力,深澳村民們在這邊古老的土地上辛勤勞作,耕耘棲息,延續著獨特的江南徽派文化。若是在幾年前,用「落寞荒涼」來形容這裡並不為過。村裡的古宅大多建於明清時期,歷經數百年風霜雨雪,給當地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於是,村民漸漸搬出了這些世世代代居住的老房子,老村片區越來越空,八成以上的古建築無人居住,深澳也便成了遠近聞名的「空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