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1月11日1時11分
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
成功將「中星2D」衛星發射升空
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月球那邊也接連傳來好消息
世界首次太空飛行器月球背面軟著陸任務
圓滿成功啦
1月11日
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互拍
五星紅旗閃耀月背
……
每一次成功
都記錄著祖國航天科技前進的步伐
而這背後
是幾代航天人默默的付出
在中國航天捷報頻傳之時
有這樣一張照片令人動容
這個在「嫦娥一號」發射成功現場
悄悄抹淚的老人
是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之一
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孫家棟
老人的眼淚裡
究竟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我是由國家培養起來的」
1948年,孫家棟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在預科班學習俄語。上個世紀中期,蘇聯答應幫助中國建立一支自己的空軍。1951年的時候,國家為了培養一批高級技術員,從孫家棟這一批懂俄語的人裡抽調了30個人,送到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這是孫家棟七年留學生涯的開始。
1957年,在孫家棟回國的前一年,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了中國留學生。那一年,孫家棟28歲,懷著激動的心情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那一句「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的話語,令他大受鼓舞,勵志要努力學習,報效國家。
臨危受命,「中國人你是壓不倒的」
臨回國之際,國家決定要研製飛彈,急需專業領域相關的人才,孫家棟和同伴就在這樣緊急的形勢下,被抽調進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剛開始仿製「1059飛彈」時,中蘇關係還算友好,蘇聯提供了很多圖紙、資料和專家,還專門派出一個飛彈營為他們培訓。但一夜之間,蘇聯將專家全部撤走,「東風一號」仿製到一半時,不得不停工。
這一困境極大地刺激了當時的研究者們——「兩彈一星」還真是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當時根本就不用講政治覺悟有多高,也根本不需要領導動員,大家坐在一起,就是單純地想著怎麼把這個東西做出來。你不是把圖紙資料什麼的拿走了嗎?好,我們自己想辦法搞。中國人你是壓不倒的。
我們的航天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施捨來的,我們的航天成就,靠的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不辭勞苦、隱姓埋名、躬身奮鬥而來。
工作不講代價,一心一意搞航天
當時有人問鄧稼先,研製 「兩彈」 成功後有多少獎金?他說:「獎金20元,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
那時,孫家棟說:「沒有獎金。當時我們的思想是,工作不講代價,就是一心一意搞航天,就沒太想過獎金的事。」
在上世紀60年代,有一個階段社會上是非常困難的。待遇什麼的更談不上。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就在碗裡倒點醬油,拿白開水衝一衝,裡頭再多少加點蔥絲什麼的,喝這麼幾口,然後繼續加班工作。當時大家都是這麼個精神狀態做事的。這就是航天精神,大家大力協同,為國家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你們中國才能把這個事情辦成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航天工作條件艱苦, 那時,瀋陽一個賣茶葉蛋的大媽給孫家棟寫了一封信,她說:「都說搞飛彈的不如賣茶雞蛋的,你們太困難了,我願意把賣雞蛋的錢支援你們。」
可以說,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就是在我們老百姓的支持下取得的。
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有個宇航局局長來我們國家訪問,中央批准他可以參觀我們的大部分航天設備。他看完後問了孫家棟一個問題:「以你們國家現在的這個經濟狀況,搞衛星花了多少錢?」孫家棟笑了笑說:「我也說不清楚。」他就很疑惑地問:「你搞的你怎麼能不清楚呢?」孫家棟就把這個事給他講了。他聽後說:「哎呀,只有你們中國才能把這個事情辦成。」
為祖國的成就感到自豪
「嫦娥一號」成功了,孫家棟感慨萬千。他激動地說:「我當時突然就想到舊社會洋車、洋火的時代,感情一下就上來了,我想,老人們講的這個「洋」那個「洋」的時代,終於過去了。」
從科學技術發展來講,在這麼短的時間,中國能把「嫦娥一號」送到月球上去,儘管是第一次,卻這麼精準。當時,孫家棟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幾十年變化這麼快,作為一個航天人來講,這個成就感真是很大。他激動萬分,為祖國有這麼大的成就感到自豪。
如今
空間站建設、載人探月、火星探測
……
中國航天的時間表正在加速
未來,徵途依舊漫漫
未來,腳步更大更遠
精彩還在繼續
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