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衛星成功發射,科研基地「變身」旅遊勝地

2020-12-17 瀟湘晨報

近日,北鬥衛星成功發射,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此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吸引了人們的注意。這個擁有50年歷史的衛星發射中心,不僅成功送走了所有的北鬥導航衛星,還送走了包括「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在內的登月探測器,出鏡率之高,已是家喻戶曉。

隨著中國的開放和全民科普的需要,一些昔日神秘的科研基地如今已成為熱門旅遊勝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成為西昌旅遊的必去之地,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去參觀遊覽。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始建於1970年,1982年交付使用。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我國航天史寫下三個第一:

1984年4月8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1986年2月1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

1990年成功發射我國承攬的商務衛星——亞洲一號。

2020年4月28日起,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景區已面向所有航天愛好者們正式恢復對外開放。自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區面向所有遊客門票減半,面向全國醫務工作者免費參觀,網上預約後可入園參觀遊覽。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已漸漸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成為旅遊熱線上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科技旅遊不斷升溫

這些年,大型科研基地「變身」旅遊勝地並非個例,這些輝煌的科技聖地不僅讓中國人自豪,也令人嚮往,想要一探究竟。前去參觀的人群,不僅局限於科技愛好者,從老人到小孩,從親子遊到研學遊,科技旅遊不斷升溫。

2017年,位於貴州黔南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對外開放遊覽,使遊客能夠近距離參觀這個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天文望遠鏡。同年,「天眼」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湖北宜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等被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

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

貴州黔南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湖北宜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中國科學院青島海洋科考船

中國科技館

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基地

中國科學院安徽合肥董鋪科學島

中國科學院西安國家授時中心

中國科學院遙感衛星接收站三亞站

人類藉助科技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探底,探索未知和未來。從這一點上看,旅遊與科技相似,都是為了遠方與未知,也因此充滿魅力。

科技與旅遊的良性互動,不僅能拉近科技與普通人的距離,也賦予了旅遊更深層次的意義與價值。這樣的旅行,是比教科書更生動的一次科普,會給許多人撒下熱愛科學的種子,也有助於孩童立志攀登科學高峰。

科技和旅遊的深度融合

對於地方發展來說,科技和旅遊的深度融合更是一張硬名片。以「天眼」為例,與「天眼」一同打開的,還有原本偏遠閉塞的黔南山區。依託「天眼」的品牌效應,平塘縣在周圍開發出甲茶風景名勝區、玉水金盆觀景臺等旅遊資源,形成了以「天眼」為核心的景區群。

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同樣如此。作為「神舟」系列飛船的主著陸點,四子王旗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時著力發展航天文化。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身騎駿馬的少年在四子王旗廣袤的戈壁上追逐著陸飛船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充滿嚮往。

對於遊客來說,科技旅遊基地不同於一般旅遊景點,這些科技旅遊基地大多屬於重要的科研場所,需要參觀者遵守相關規定,精心愛護。

【來源:人民旅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每一顆北鬥衛星的發射出徵都...
    王晉朝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王國平11月22日,四川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論壇暨座談會在成都舉行。作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在論壇中提到,「都說55顆北鬥衛星是從四川發射升空的,實際上是59顆星,這其中還包括了4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他說,每一顆北鬥衛星的發射出徵都離不開我們四川省的大力支持。攝影 王晉朝四川是北鬥追星夢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是我國五大衛星導航產業發展聚集區之一。
  • 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衛星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衛星(郭文彬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瞿文斌):16日15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配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52、53顆北鬥導航衛星。
  • 26年自研,收官衛星提前半年成功發射!北鬥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網組
    6月23日,我國第55顆北鬥衛星在西昌衛星基地成功發射,這不僅是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的收官衛星,更是代表著中國北鬥已經點亮世界衛星導航的天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成功發射也宣布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 中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北鬥,那顆最亮的「星」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前不久,從火神山雷神山測繪到無人機防疫消毒,再到珠峰測高,中國北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中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北鬥導航第46顆衛星成功發射:2020年服務全球
    中關村在線消息:援引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公眾號消息,今日冷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北鬥三號第2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2)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北鬥導航第46顆衛星成功發射據了解,本次發射的北鬥三號IGSO-2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是第21顆北鬥三號衛星,也是北鬥導航系統第46顆衛星。
  • 中國成功發射第二十二顆北鬥導航衛星
    中新社四川西昌3月30日電 (楊欣)3月30日4時1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二十二顆北鬥導航衛星。
  • 我國第46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北鬥導航三步走:預計明年完成...
    今天2時0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6顆北鬥導航衛星。這顆衛星是北鬥三號系統的第二十一顆組網衛星、第二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經過一系列在軌測試後,衛星將於此前發射的二十顆北鬥三號衛星組網運行,適時提供服務,進一步提升北鬥系統的覆蓋能力和服務性能。這次發射的北鬥三號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07次飛行。
  • 北鬥衛星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靠的是什麼?
    如何才能將59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到預定軌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時間緊、任務多。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原來平均每年只發射2-3顆衛星,北鬥工程啟動後,任務一下增多了兩倍,這對發射場所有工作系統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發射塔架是保障發射最基礎、最重要的設備,火箭不僅在塔架上完成吊裝合體,加注燃料,最後也是在塔架上一飛沖天。
  • 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國北鬥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歷時20多年發展,距離北鬥全球組網只有一「星」之遙,因此,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的發射備受關注。原計劃6月16日10時左右發射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GEO-3因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技術原因推遲,最後一顆北鬥導航衛星在6月23日9時43分成功發射。
  • 北鬥三號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已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顆衛星是我國所發射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如果要算上試驗導航衛星的話,這顆就是第59顆,這次任務的成功,也表示著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全面部署完成,它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那麼這顆衛星成功發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呢?
  • 「科技+旅遊」讓遠方更迷人
    來源:海外網近日,北鬥衛星成功發射,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其背後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吸引了筆者的注意。這個擁有50年歷史的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送走了所有的北鬥導航衛星,還送走了包括「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在內的登月探測器。其出鏡率之高,已是家喻戶曉。隨著中國的開放和全民科普的需要,一些昔日神秘的科研基地如今已成為熱門旅遊勝地。
  • 北鬥三號收官衛星成功發射,將為全球提供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從1994年啟動北鬥一號工程建設後,26年時間,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實現飛速跨越,我國陸陸續續打了近60顆北鬥衛星,北鬥三號後期100%國產化。此次發射的衛星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也是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的收官衛星。
  • 衛星發射基地為什麼要選擇在酒泉?
    我們國家衛星發射基地主要有海南文昌、四川西昌、甘肅酒泉、山西太原四大基地,這次嫦娥五號就是在海南文昌發射的,四川西昌主要是發射了北鬥導航系列衛星,這兩個發射基地越來越被大家所熟知。甘肅灑泉主要發射什麼太空飛行器呢?
  • 一箭雙星,北鬥三號新年首發成功! 揭開2018年度高密度發射序幕
    圖說: 發射前林寶軍在塔架上為大家作介紹。 袁婧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北鬥導航衛星新年首發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新年首發成功!   今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26、第27顆北鬥導航衛星。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62次飛行。   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工程第三、四顆組網衛星。衛星入軌後,經測試及入網驗證,可對外提供服務。按計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於2018年底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 航天科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成功發射固體運載火箭
    2020年5月30日04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H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兩會』後中國航天的首次發射,也是中心首次執行固體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極大提升了中心衛星發射快速組網和補網能力,為很好地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發射需求奠定基礎。中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紮實推進各項任務準備工作,全面開展質量複查整改和舉一反三,深入查找問題隱患和薄弱環節,制定整改措施,確保了任務萬無一失、圓滿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介紹說。
  •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北鬥三號發射成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必將...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23日,中國北鬥三號衛星發射成功的當天,總臺記者獨家專訪這個致力於全球無線電頻譜和衛星軌道的劃分、制定技術標準的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趙厚麟祝賀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讚賞中國科技工作者踏實的態度和國際化的眼光,並為近年來中國在科研領域取得的開拓性的進展感到高興。 趙厚麟表示,「這一顆衛星的上天確實標誌著中國在北鬥系統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也表明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從第一顆東方紅衛星上天到現在只有四五十年的時間。
  • 川臺電視錄製部圓滿完成北鬥組網衛星發射實況直播任務
    2020年6月23日9點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按照中宣部對此次衛星發射宣傳報導工作的統一部署,四川廣播電視臺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安排由電視錄製部承擔本次衛星發射的電視直播技術保障任務。在接到任務後,部門班子精心組織,根據直播需求,調配精兵強將,於5月29日,委派分管副主任、技術運營主管和各工種負責人會同央視製作團隊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行先期踩點。
  • 55顆北鬥衛星,20年發射歷程,看看真正的中國速度!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2000年開始的20年發射歷程中,我們克服了資金短缺、技術研發困難、地面數字高程圖技術和無線電技術儲備缺乏以及衛星自身工程化無法實現等重重困難,實現了北鬥系統包括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和北鬥三號的建設,同時也宣告著北鬥系統全球組網成功。北鬥「三步走」,為何是55顆?
  • 畢業專屬免費遊——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景區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景區簡介「頂風雲、舉北鬥、託嫦娥、鑄天鏈」,西昌衛星發射基地自2000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從「嫦娥奔月」的美妙神話到「萬戶飛天」的壯烈實踐,人類的航天夢由這裡開啟,這裡是「嫦娥奔月的地方」,一個集航天科技與民俗風情的地方
  • 2018北鬥衛星發射收官之戰即將打響 全球組網加速進行
    明天,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又要發射北鬥衛星了!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於2018年11月19日01:49-02:26利用長徵三號乙/遠徵一號上面級(CZ-3B/YZ-1)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 這是今年我國將要實施的第33次航天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