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鐵皮屋裡飛來的低成本民營航空公司

2020-12-18 全景網

  證券時報記者 梅雙

  一張價格實惠的機票,讓航空出行成為百姓家尋常事,也讓春秋航空走入大眾的視野。在三萬英尺的高空,春秋航空一展個性化航空藍圖;在每一次平安落地的背後,春秋航空又將安全與準點做到實處。

  在航空領域,春秋航空有很多「第一」的標籤,它是中國民營航空第一股,也是中國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從當年2平米鐵皮屋裡起步的民營旅行社到市值近300億元的上市公司,春秋航空的飛行軌跡也記錄著改革開放和中國民航業的發展史。如今的春秋航空已擁有87架飛機,開通了往返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近70條國際及地區航線,以及國內140多條航線。平均上座率達到90%以上,成為全球民航業客座率最高的航空公司之一。

  去年3月底,春秋航空正式完成掌門人交替,王煜從父親王正華手中接過大旗,擔任公司董事長。這一交接中,變化的是更精細化的管理和科技創新,不變的仍是那「摳門」的企業文化。金秋滬上,丹桂飄香,黃浦江畔,風正帆張,春秋航空也將再次啟航,以期在低成本民航領域飛得更穩、更遠。

  起家:

  鐵皮屋的「春秋大業」

  上海市虹橋機場空港一路528號,一棟建於90年代的賓館就是春秋航空的辦公樓,而且這棟樓還是租借來的。狹窄的過道,光線暗淡,兩側的門都是老式賓館的客房門,略顯斑駁的牆壁上「安全 低價 準點 便捷 溫馨」字樣異常醒目。

  如非親眼所見,你可能很難相信,一家上市公司已經在這棟老樓裡辦公了十餘年。開始訪談前,王煜身著簡樸的深藍色工裝走進會議室。看到已經擺好的攝像機,他笑著說,「我是不是該換身衣服再來比較好?」隨即,他脫下工裝外套,露出一件洗得有點舊的深藍色襯衫。

  事實上,「摳門」已經成為春秋航空的企業文化,王煜始終是忠實的踐行者。直到現在,王煜還沒有獨立的辦公室。他和公司總裁王志傑、春秋日本公司負責人王煒三人擠在一個十多平方米的房間裡辦公。同樣的,創始人王正華的辦公室面積也不過十餘平方,室內擺置的沙發是當年100元買來的,已經用了20多年。

  「錢一半是賺來的,一半是省出來的。」父親王正華對王煜的言傳身教,他銘刻於心。80年代初,作為上海市長寧區遵義街道黨委副書記的王正華,為解決大批返城知青的工作問題,開辦了客運、貨運、汽車租賃和旅行社等5家公司。1981年,端著鐵飯碗的王正華選擇辭職,拿著籌措的3000多元資金創辦了上海春秋旅行社。他用其中的2000多元支起一間2平方米的鐵皮屋,因陋就簡辦起了旅行社,一步一個腳印打拼他的「春秋大業」。那時的中國,剛剛開啟改革開放大門,旅遊基本靠各單位組織。此時,王正華意識到個人出遊廣闊的市場空間,率先在旅行社裡打出「散客遊」的概念。為了降低航空成本,王正華找航空公司一家家協商,冒著巨大風險,對空餘座位、空餘運力進行「包機包座」。

  2004年,民航總局鼓勵民營資本加入航空大軍時,王正華毫不猶豫啟動了春秋航空的籌建。春秋航空成立之初,相繼推出「1元機票」、「199元機票」、「299元機票」等超低票價,一度被稱為行業的攪局者。十年磨一劍,2015年1月,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際,春秋航空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

  在公司董事長王煜看來,伴隨著改革開放,坐飛機出行不再遙不可及,而是進入尋常百姓家。航空市場百花齊放,這與民營資本的進入有很大關係。春秋航空儘量降低成本,為客人提供高性價比的服務,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不是一上來就問你「要雞肉飯還是牛肉麵」。降低運營成本,比如提供從幾塊到幾十塊的餐食,從選座到行李費、從接送服務到籤證服務,乘客都能有更多的選擇。「乘客只應該為他們需要的東西埋單。」王煜說。

  傳承:

  摳出來的低成本

  「摳門」可以說是春秋航空的固有基因,王煜接任後又將追求低成本做到了極致。談到為何要死摳成本,王煜講了一個故事:歐洲航空業霸主英航創辦了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在首航時開香檳慶祝。但當時就有人不看好這個項目,認為它太奢侈,背離了低成本航空理念。後來,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果然被收購,消失於世人的視線中。

  「我們低成本航空公司肯定是不會開香檳的。一人拿個一次性杯子,灌點白開水意思一下就好了。」在王煜看來,低成本是知行合一的文化,而不是表面的節省。在春秋航空,低成本絕不意味著低質量,低成本反而意味著高效率。王煜介紹,公司通過很多方式嚴控成本。春秋航空的運營模式是「兩高」、「兩單」、「兩低」。「兩高」是高客座率、高飛機利用率;「兩單」是單一艙位、單一機型;「兩低」就是低的管理成本,低的營銷成本。

  航空公司為了區分不同的市場需求、客戶群體,往往有很多的機型。而春秋航空就只有一種機型——空客A320。因此整個飛機的維修費用、航材儲備,包括飛行人員的培訓費用都可以大幅節省。由於機型統一,飛行員動作規範化、標準化,飛機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另外,同樣的A320飛機,一般都是兩艙,春秋航空則是一艙布局,將飛機後面的廚房拆掉,把廁所放到原來廚房的位置去,再將原來廁所的位置留出來。這樣,一架飛機可以坐到186個客人,飛機客座率平均可達90%以上。「同樣一架飛機別人坐120多個客人,我們能多出50個來。」王煜稱。春秋航空還持續改造座椅設計。原來的座椅靠背、扶手都比較厚,現在做成輕薄座椅,空間能多出一寸多。同時,修改腰部的弧度,放腿的空間更大,可以多出半寸。這樣,飛機空間上節省了,乘客的舒適度也提高了。

  在銷售方面,春秋航空以電子商務直銷為主要銷售渠道,一方面通過銷售特價機票等各類促銷優惠活動,吸引大量旅客在公司網站預訂機票;另一方面,通過積極推廣移動網際網路銷售,拓展電子商務直銷渠道,有效降低公司的銷售代理費用。

  在對衝油價上漲上,春秋航空也有一套方法。國內航空燃油綜合採購成本超過5000元每噸,大約對應布倫特原油價格70美元每桶左右時,就要收燃油附加費。「我們的客座率高,所以燃油附加費就可以把國內航線絕大部分燃油漲幅覆蓋掉。」王煜表示,春秋航空不用金融手段對衝油價。這是因為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浮動並不同步,用金融對衝反而增加風險。燃油附加費的效果比套期保值更好。

  低成本運作和高效管理,還直接反映在春秋航空的業績上。10月30日,春秋航空發布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1.79億元,同比增長20.85%;實現淨利潤14.12億元,同比增長18.89%。

  王煜不介意別人說他「摳門」,但他認為廉價航空的概念在中國有些被誤解了。「可能是低成本這個名字沒有取好吧,給人的印象不好,其實我們是真正的高效率和高質量。」王煜表示,低成本航空與其說是價格低廉,還不如說是個性化選擇,把收費項目分類剔除出來,乘客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去做選擇。

  創新:

  首先要做一家IT公司

  在票價方面,春秋航空能做到比其他航空公司節省約30%-40%,而在安全與準點方面,春秋航空從沒打一絲折扣。王煜很清楚,乘客坐飛機的核心需求就是安全與準點。

  在安全上的投入,春秋航空不遺餘力,飛行人員的培訓非常嚴格,對於整個培訓投入的設施也非常多。「目前我們已經買了四臺模擬機,明年還會再買第五臺,使飛行員通過更多操練,飛行技能不斷提高。」在民航公司中,春秋航空連續多年事故徵候率為零,安全指標領先。此外,航空數據服務商OAG發布的《2018年準點率綜合報告》顯示,春秋航空榮獲2017年中國內地航空公司到港準點率第一位。

  對於「摳門」的春秋航空來說,有兩樣東西是不能省的:一個是安全,另一個就是員工的工資。「我們員工的收入,在行業裡一定是領先的。」王煜說,要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就要用更高的待遇和良好的機制吸引優秀人才。他介紹,春秋航空早期的飛行員,多是三大國有航空公司的教員,而不是普通飛行員。包括公司的管理團隊也是從三大航請過來的,例如三大航的A320總機型師、維修高管、安全高管等。

  王煜認為,人才是公司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創造平臺和機會,能集中更多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春秋航空每年都會帶員工去參加世界低成本航空行業峰會,王煜和員工們一樣坐經濟艙,甚至住在地下室。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用省下來的錢讓更多員工增長見識。此外,春秋航空還通過股權激勵,讓員工分享公司的發展成果。

  春秋航空的員工配置很精幹,一架飛機平均配備80多個員工,而別家公司有的為一架飛機配備150多人甚至更多。「我們雖然是航空公司,但首先應是一家IT公司。」王煜說。在春秋航空,幾乎所有部門都有嚴格的編制來控制人力成本,唯獨IT部門例外,允許大量引進各領域優秀人才。目前6000多人的春秋航空,擁有500多名IT工程師,信息技術部是最大的部門之一。

  在國內航空公司中,春秋航空是唯一一家自主開發了銷售系統、離港系統、運行管理系統及維修管理系統等一系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航空信息系統的公司。不僅公司自己在用,國內還有十多家航空公司和民航管理局、空管局在使用春秋航空開發的各類專業信息系統。

  今年10月,「春秋航空自助系統」登陸上海虹橋機場T1航站樓,以其全新的面貌和「自助值機-自助託運-自助驗證-自助登機」的一站式智能化設施,服務廣大旅客,積極提升了服務品質、優化了旅客體驗。

  由於在羅蘭貝格等國際知名諮詢公司多年的工作經歷,王煜喜歡通過大數據來評估企業各項業務情況並作出決策。他經常在半夜兩三點醒來,翻看公司前一天的運行和經營數據。其中,收益、成本、安全是王煜最關心的幾大數據。「像前段時間有颱風,很多航班都取消了,我會時刻留意旅客的最新情況。」他說。

  航空領域每天都有不確定的事情發生,為此,王煜強調,保證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把體系建設好。但他還是放不下心,會對公司的每一項數據悉心關注。每周六,公司管理層都會照常上班,開會總結和討論公司經營問題。

  展望:

  低成本民航巨頭揚帆

  「錢一半是賺來的,一半是省出來的」,通過精細化管理能省下來不少,王煜還希望未來的春秋航空能拓展更多市場份額。

  對於國內市場,春秋航空仍在增加集中度。據了解,公司正在積極申請進入北京市場,在上海也是不斷提高份額。「像石家莊等重要城市,我們已經在當地佔到第一位了,希望將來更多的地方能做到市場份額第一。」王煜毫不掩飾開疆擴土的野心,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擁有定價權,也才能有更多話語權。

  「我們是吃糠咽菜長大的,我們的生命力很頑強,我們的效益也好。」王煜堅信,隨著二、三線甚至四線的客座率提高上去,公司再逐漸打入一、二線市場,未來發展前景還會更好。公開資料顯示,10月23日春秋航空河北分公司正式成立,這也是春秋航空旗下首家分公司。落子河北,反映出春秋航空正不斷強化在京津冀市場的話語權。

  在國外市場,春秋航空已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在大阪和曼谷都有基地。王煜稱,目前公司是國內、國外並舉,今後還會在國外不斷尋找新的基地。他認為,中國內地居民目前的護照數只有七、八千萬本,未來國外市場的發展潛力是相當大的。

  春秋航空9月27日公告,以8.46億元入股南方航空成為第五大股東,民航混改再進一步。王煜直言,與南方航空合作,是為了讓低成本業務運作得更全面。面對合作,春秋航空心態很開放,「我們的安全運行體系有保障,平臺已經搭建好了,對於與其他航空公司的合作,我們是保持開放的。」王煜表示。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數據,2015年中國的航空旅行為4.83億次,預計到2024年左右,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航空市場。然而,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中國國內市場所佔份額僅為8%。與此相比,低成本航空已經佔據歐洲民航市場40.4%以上的份額,佔據美國民航市場30%以上的份額。特別是2-3小時左右的中短途航空市場,約八成都已被低成本航空佔據。

  王煜認為,低成本航空在中國將有極其廣闊的市場。隨著中產人群不斷壯大,「自掏腰包」的飛機短途旅行將成為常態。民航局提出大眾化是民航強國的必要條件。「最近的五年或十年,應該要對低成本航空特別是安全準點做得好的公司,給予更多的配額和發展機會。」王煜表達了期待。

  談及未來發展,王煜沒有豪言壯語,更多地是著眼於每一個細微指標。在他看來,把低成本做得更高效,把安全和準點做好,就是對消費者、投資者和員工最大的負責。

相關焦點

  • 春秋航空公司的首家低成本運營模式可否被複製?
    7月28日,春秋航空有限公司(Spring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簡稱「春秋航空」)正式開通上海浦東——日本茨城包機航班,成為國內首家飛出國門的民營航空公司。而在此之前,其不僅度過了2008年爆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行業嚴冬,更以穩定的95%以上的客座率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 春秋、吉祥誰是中國第一大民營航空公司?
    春秋、吉祥作為同時期成立民營航空公司,同處國內航空樞紐中心上海,均於2015年上市,公司規模相差不大,外界難免將這兩家公司進行對比,那麼這兩家公司到底誰是國內第一大民營航空公司呢?
  • 春秋航空 低成本航空也有高品質服務
    2005年7月,作為國內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還只是業界一個「試水者」;如今,它已成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低成本航空的「領路人」。隨著「讓更多的普通大眾坐得起飛機」的春秋航空逐漸被廣大旅客所認識、所接受、所喜愛,人們發現,原來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有著高品質的航空服務。
  • 民營航空首度「出海」 春秋7月包機直飛茨城
    春秋航空有望成為中國首家民營航空公司開通國際航班,位於日本東京東北部的茨城縣將架起與中國旅遊客源最充足的長江三角洲經濟、旅遊交往的空中走廊。首開上海——茨城世博包機  日本茨城縣政府知事橋本昌先生親赴上海出席籤約儀式。
  • 春秋、吉祥月底直飛高雄 低成本航空首次經營兩岸航線
    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兩家民航航空公司獲準上海直飛高雄,也是兩岸航線首次迎來大陸低成本民營航空入駐。對於此次上海直飛高雄航線的獲批,春秋與吉祥航空皆表現出很高的預期。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昨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上海直飛高雄的航線9月底正式獲兩岸民航部門批准,相關手續正在辦理當中。
  • 訪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煜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張豐蘩 報導:在航空領域,春秋航空有很多「第一」的標籤:它是中國民營航空第一股,是第一個從旅遊業跨界航空業的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從當年2平方米的鐵皮屋裡起步的民營旅行社到市值近400億元的上市公司,春秋無疑是中國低成本航空的集大成者。如今,春秋航空已擁有89架飛機,開通了往返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的近70條國際及地區航線,以及國內140多條航線,平均上座率達到90%以上。「作為『新一代』的民營企業家,我一定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做好實業、做強主業,實現航空報國的夢想,做航空報國的追夢人。」
  • 低成本的生存之道 春秋航空攪局海南市場(圖)
    幸運的是,他們買到了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上海春秋航空的機票,往返機票都是五折的,並且那天正好是西安———三亞的首航。  這是國內第一家由旅行社開辦的民營航空公司。就在一天前,春秋航空三亞第二基地才正式啟用。這家以低票價攪局出名的航空公司,立即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  票價低廉實惠多  春秋航空隸屬於上海春秋國旅。
  • 春秋航空:只要政府批准 就敢賣飛機站票
    對於傳統的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而言,這是他獨特的慶祝方式。從國內首家民營航空公司到「民營航空第一股」,王正華和他一手創建的春秋航空走了10年。這一年,他已70歲,年過古稀。王正華創立的春秋航空也以「99」系列出名,即在航班上投放9元、99元、199元等不等價值的特價機票。
  • 南航與春秋航空 擬試水合作低成本模式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肖瑋)繼東航之後,南航也對低成本航空野心勃勃。6月26日,從南航2018年度股東大會上傳出消息,「南航未來將與春秋航空一起探索低成本航空發展空間,且正在研究旗下哪家公司適合發展低成本模式」。
  • 從2平米鐵皮亭到400億市值,「省」出來的春秋航空——專訪春秋航空...
    春秋航空是國內民航業中以精細化著稱的知名航企,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以旅遊行業起家,在航空業向民營資本開放時進入航空市場,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在國內成功推行低成本航空模式。談及過去取得的成就與對中國低成本航空的貢獻,現任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春秋只是先行了一步,希望中國的低成本航空能夠共同蓬勃發展,共同建立中國的低成本航空標準。從旅行社到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的故事最初是從旅遊開始的。
  • 春秋航空逾8億入股南航成第五大股東 擬探討低成本航空合作可能
    春秋航空稱,自2017年引入美國航空作為境外戰略投資者以來,南方航空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已日益顯現,公司入股南方航空,積極響應國家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號召,加強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戰略合作。春秋航空作為中國首批民營航空公司之一,區別於全服務航空公司,定位於低成本航空經營模式,從2005年首航至今,公司經營規模已擴張至2018年上半年末80架A320飛機的機隊規模,成為國內載運旅客人次、旅客周轉量最大的民營航空公司之一,東北亞地區領先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 春秋PK吉祥 誰會成為中國民營航空的領頭羊?
    這些航空承運人,除了四大航以外一定會有中國民營的航空公司梯隊。  資本市場的大門已經向中國的民營航空企業打開,2014年4月24日春秋航空公布IPO招股說明書(預披露),4月29日吉祥航空公布IPO招股說明書(預披露)。春秋和吉祥兩家中國的民營航空公司在做上市前的最後衝刺。雖然前面的道路依然遙遠,600家企業一起期待中國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的盛宴。
  • 低成本航空競相角逐珠三角 航空公司推9元機票
    每經記者 胡飛軍 白亞靜發自廣州、深圳  吉祥航空籌建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九元航空拋出了迥異於宣傳中「9元機票」的大手筆:與波音籤署意向協議,將購買50架波音737系列飛機。在傳統航空公司業績全線走低的背景下,吉祥航空和春秋航空除了在上市進程上競相角逐,在國內低成本航空領域也是火藥味漸濃。
  • 為什麼都說低成本航空首選春秋航空?快來漲知識吧
    提起低成本航空,相信許多乘客會想起如春秋航空、祥鵬航空、聯合航空、西部航空等。這些低成本航空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普通人平價的交通運輸工具,那麼關於低成本航空各有什麼特點與優勢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低成本航空的事。先簡單單介紹一下各家低成本航空。
  • 春秋航空與其他航空公司相比服務有什麼特色?
    答|百度派 @impossible444經常坐飛機的朋友應該都聽過春秋航空吧,春秋航空是首個中國民營資本獨資經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專線,也是首家由旅行社起家的廉價航空公司。春秋航空是中國首批民營航空公司之碩果僅存者,是國內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就是這麼一家獨特的航空公司,在航空上也是獨具特色的。一、低價票。春秋航空本來就是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的機票價當然不會是很高的,特價艙其實就是特價票,這些票在春秋航空是很多的。但是,這種票相對全價票有許多限制,不能退票、不能轉籤其他航班,大部分航班起飛時間過早或過晚。
  • 春秋航空上市首日封漲停 低成本航空前景廣闊
    1月21日,春秋航空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中國航空業中民營資本的「第一股」,也是中國低成本航空上市的「第一股」。上市首日春秋航空牢牢封住漲停板,上漲44%,報收26.15元,全天換手率僅0.17%。春秋航空發行價為18.16元,發行數量為1億股,總股本為4億股。
  • 春秋航空IPO預披露 計劃首發不超過1億股
    中證網訊 4月24日晚,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證監會網站上預披露了招股書申報稿,意味著這家「民營航空及低成本航空第一股」的上市進程已進入快車道。春秋航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計劃首發不超過1億股,募集資金將用於購置不超過9架飛機、3臺飛行模擬機和補充流動資金。
  • 春秋航空董事長:政府敢批 我就敢在飛機上賣站票
    對於傳統的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而言,這是他獨特的慶祝方式。從國內首家民營航空公司到「民營航空第一股」,王正華和他一手創建的春秋航空走了10年。這一年,他已70歲,年過古稀。王正華創立的春秋航空也以「99」系列出名,即在航班上投放9元、99元、199元等不等價值的特價機票,因為價格過低,王正華與他的春秋航空一直被看成另類,被稱為行業的「攪局者」。
  • 春秋航空與全球知名低成本航空比較分析
    在中國,低成本航空雖剛起步,但市場前景廣闊,2005年成立的春秋航空公司經過不到10年的時間已達到40架飛機的規模,且保持連續盈利。2014年以來,民航局出臺關於促進低成本航空發展的指導意見,國有航空公司、民航資本、地方政府都開始關注、甚至開始涉水低成本航空市場,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低成本航空之所在國內受到如此重視,是與其在國外取得成功分不開的。
  • 春秋航空:有故事的低成本航空
    現在,他又開始「折騰」新領域了——創辦了國內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這家公司現已登陸國內A股市場。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可以坐得起飛機出行,是王正華對春秋航空從一開始就堅持的定位。為此,他研究了10年,並已嘗試了10年。而未來的10年,這個國內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又能創造出哪些可能性?國際化和網際網路是兩個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