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大山深處的金色鑰匙

2020-12-21 澎湃新聞

有句諺語說:

「所有的門都將金子鎖著,

唯有金鑰匙才能將它打開。」

��

這話之於五峰

似為恰切

五峰,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茶旅文化深厚,土家風情濃鬱,森林覆蓋率高達81%。然而,世輩以來這座神秘的「金庫」都被深鎖著。

隨著歲月的更迭,打開金庫之門的鑰匙究竟在哪兒?五峰人尋找金庫鑰匙的探求從未停歇。直到「脫貧攻堅」戰役發起,五峰人驀然回首,如夢初醒,才驚喜地發現原來金鑰匙就在自己手中!

修路推開山門

大山有情,孕育了資源豐厚的五峰。而大山的無情之處,是讓五峰深鎖山間,隔絕了外界,使五峰在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中加劇了貧困。交通不通,貧窮永窮!力拔窮根,必須拾起路網建設的鑰匙,打開沉睡的山門。

在脫貧攻堅的大決戰中,五峯縣委、縣政府將全縣農村路網建設列入脫貧之重,率領五峰人民以「腳踏實地、開天劈地、戰天鬥地」的「千丈巖」精神,緊扣交通金鑰匙,重開「大門」、遍開「耳門」、打開「隔門」、貫通「後門」,迎難攻堅,以路治貧。

2017年初,呼北高速公路宜都至五峰段建成通車,結束了五峰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打通了走向外界的「主動脈」;242王漁線、255興五線、364五巴線、476採桑線四條省道,搭建了 「 三縱一橫」 的骨架網。

大山深處的農村公路,構成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脊梁骨架」 ,徹底斬斷了五峰封閉落後的千年窮根,打開了與外界 「血脈相連」的通道。

截至2018年底,全縣100%的鄉鎮通省道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等級公路,重點旅遊景區通二級公路,100%的行政村通客運班車。

農村公路總裡程達5737.54公裡,其中縣道9條324公裡,鄉道60條817.89公裡,村道1417.23公裡,另有組戶公路2800公裡。全縣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裡226.04公裡,每萬人擁有公路近268.08公裡。

農村運輸連線成網,世代「交通靠走」的農民,出門就有水泥路,伸腿就能上客車,具有了「說走咱就走」 的豪邁!也讓昔日貧窮的鄉村彰顯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展現出燦爛的前景和希望。

扶貧攻堅中

修路促脫貧的艱辛歷程

催生了一系列故事

��

長樂坪鎮蘇家河村的金家灣,海拔1200多米,三面是層層青巖陡山。早年,僅有山間的一條羊腸小道進出。沒有路,金家灣成了蘇家河村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灣內8戶居民全是貧困人口。

金家灣的李冬梅今年60歲,家有5畝地,她回憶說:「種菜能賣錢。但沒有路,產再多也運不出去變不成錢啊。」兒子當時在外讀書,每年她家都種一畝多蔬菜,但運輸全靠背簍。

沒有路,哪有出路?但蘇家河全村被山圍困,高、險、陡,村支部書記張兆前感嘆:「缺資金、少機械,修條路簡直比登天還難。」

「再難,也得啃下『硬骨頭』!」

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痛定思痛,誓斬交通窮根。

2015年,幫扶單位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宜昌市公路局大力幫扶,蘇家河村籌集資金100多萬元,全長2.5公裡的蘇家河至羅家砲公路開工建設,次年6月建成投用,打贏了蘇家河村克難攻堅「第一戰」。竣工通車時,沿線村民紛紛端來自家土特產和茶水慰問築路工人和通車隊伍,無不歡欣雀躍,備受鼓舞。

斬窮根的步伐越來越快,蘇羅公路貫通後3年間,聯村單位幫扶、縣級項目配套、村民義務投工,共投入資金400多萬元,硬化、新建、拓寬鄉村道路70餘公裡。張兆前感嘆:「這是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巨變。」

如今,層巒疊嶂的雲上五峰,蜿蜒的山區公路就像一盤盤漫長的錄音帶,播放著一曲曲新時代的讚歌,讓秀美的山村踏著和諧的音符,昂首闊步邁向小康社會的新徵程。

扶志「敲開」腦門

人貴有「志」

脫貧靠「志」

扶貧「扶志」

厚植「我要脫貧」的骨氣

是打開思想腦門的鑰匙

��

在五峰鎮的小河村,流傳著一個「懶漢」變形的故事:說的是村民鄧烈雲,活了40多年手不染塵、腳不沾泥,是出了名的「懶漢」。2014年,土牆爛垮,孤身生活又無收入來源,鄧烈雲成了貧困戶。

今年初,腰椎間盤突出住院治療出院後,鄧烈雲來到村委會,將病歷單據往桌上一放,滿心期待地說:「這次村裡一定要幫我!」村幹部們一看出院結算單——享受健康扶貧政策後自費251.43元,意見一致地拒絕了鄧烈雲的要求:「這不予申請,必須靠自己勞動掙生活費。」

鄧烈雲不知道,村「兩委」從今年年初起就定下了方案,斷掉貧困群眾「伸手要」的念想:民政救助政策,只要不符合條件一律不照顧;各類臨時救助,只要不是真困難,當面拒絕申請。

可鄧烈雲不甘心。5月他又起心向村裡申請低保。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幹部組成的收入核查專班上了門。一算帳,鄧烈雲前5個月收入600元,還找侄兒借了6000元開銷。這下大夥犯了愁——鄧烈雲無大病無肢殘,低保兜底確實可以解決按時脫貧的問題,但「懶漢」評上了低保,這難平民心、民意,也不符兜底政策本意。

「政策好,但不能養懶漢。」幹部們再次意見一致,鄧烈雲的低保申請沒有通過評議。但治病要治根,從6月6日起,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幹部組成教育專班,每周兩次上門做思想工作。

「現在產業獎補政策那麼好,種畝茶都能拿兩頭錢。」「你有一手制茶的手藝,不能浪費啊。」「你看,搬進安置房這麼舒服,房前屋後你自己也要動手收拾乾淨整潔」……幹部們你一言我一語,並帶著鄧烈雲清除房前屋後的雜草垃圾、疏通前後的排水溝,又把屋內雜物收拾整齊。

三番五次上門,「正反」交心談心,一同參與勞動,鄧烈雲漸漸有了觸動。打鐵趁熱,專班幹部又找到鄧烈雲的本家兄弟——開茶廠的兄長趙定明,商定讓鄧烈雲到茶廠務工。

「親兄弟,明算帳。你制一斤幹茶,我就給你提成5角錢。」趙定明又給鄧烈雲鼓勁道,「村裡為了你的事情,我們兩家的門檻都快踏破了。這次來做事就要下定決心,好好幹!」

從此,鄧烈雲再也沒有關門睡大覺了,而是在制茶車間幹出了新天地。運煤、生火、晾鮮葉、制茶、篩選……一招一式,認真細緻,兩個月收入超過9000元。

扶貧伊始,在眾多的貧困隊伍中 ,鄧烈雲不是個例而是一個群體,他們長期安於貧困,在等、靠、要的方式中生存。只有通過精神扶志的鑰匙,打開貧困群眾思想枷鎖,同時利用政策、資金、項目的固有吸引力,通過以獎代補等形式,將政策紅利覆蓋面由貧困戶向非貧困戶延伸,激勵廣大群眾自力更生謀發展,才能取得脫貧攻堅的決勝。

腦門一開天地寬。通過發力扶志,思想、技術、資金扶持多管齊下,不斷喚醒了貧困戶自強不息的力量,鼓起了群眾矢志脫貧的奮進風帆,夯實了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基礎。

產業叩開富門

2019年1月30日,綿綿春雨浸潤著灣潭鎮,紅旗坪村55歲的張東風一家四口,正圍著火爐一起盤點一年收成。

「今年蔬菜行情好,光家裡收入就有4萬多塊。」張東風開口先算經濟帳:合作社兜底,兩畝地建了四個鋼架大棚,分兩茬種了土豆和水果黃瓜,刨去開銷,今年淨賺了7000多元;當瓦工建安置房,收入了15000多元;老房改造一新,兩層新建樓房裡開辦的農家樂,接待來客也小有起色。

「以前一年到頭,一算就是負數。」問起過往,張東風用了一個詞:「糟業」。一棟四間老式木板屋屋頂透光漏雨,兩個孩子讀書年年欠帳……2015年,困窘的張東風家被納入了貧困戶。

「紅旗坪可是賀龍住過的地方,因紅軍駐紮將『紅溪坪』改為『紅旗坪』」,張東風當時想不明白,「自己不是懶人,為啥這麼窮?」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一個有穩定收入的產業!

張東風原在江西打工,後來回家。2016年,加入合作社種精細蔬菜,便由此打了翻身仗!

土家人有句常掛嘴邊的俚語:

「想要補瓷碗,須得金剛鑽」。

產業扶貧

是實現脫貧目標最重要的舉措

是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可靠保障

近年來,五峰立足自身優勢,讓特色產業發展不斷成為打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在攻堅實戰中大力實施「特色興業、政策滋潤、機制連動、保障到位」的產業發展戰略,書寫了產業扶貧的絢麗篇章:

全縣茶葉面積達到21.9萬畝、中蜂71059群、中藥材4.2萬畝、蔬菜15.5萬畝、乾鮮果2.2萬畝、花卉苗木3808畝。

建成1.37萬畝出口歐盟標準茶園,創建1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並通過國家驗收。

興辦「林藥蜂十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場10個,建成道地藥園示範基地2600畝、獼猴桃標準化基地1000畝。「五峰宜紅」「五峰綠茶」等公共品牌得到推廣。

「興農蔬菜」「五峰印象」「萬綠電商」「知杏堂藥業」等骨幹企業被收錄到第一批國家級貧困縣重點產品供應商名錄。

一花引得萬花開,特色產業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6756戶,帶動率高達94.3%。

在不斷推進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同步實施「五個一批」,精準滴灌,缺什麼就補什麼,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找到脫貧金鑰匙:

易地扶貧搬遷2572戶,讓7630名貧困群眾住進了安全房,危房改造10121戶,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覆蓋全縣,開發扶貧公益崗位,近2000貧困戶實現就業脫貧,全縣5萬多名常住貧困人口免費健康體檢,近萬名慢性病患者有健康處方……

記者手記

奮鬥是開啟幸福的金鑰匙

於曾經的五峰來說,雄秀逶迤的武陵山脈像一道門,留下的是滿目青蔥的盈盈綠色,鎖住的卻是當地人脫貧致富的希望。5年前,五峰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2萬餘戶、6萬餘人,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下,是全省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但現在,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路通了,自來水來了,房屋建起了,產業也活了,巍巍大山也成了五峰脫貧致富的基石:五倍子、中藥材、中蜂……一個個生態產業「拔地而起」,美了田園,富了農家。當地人都說,那是因為五峰抓住了修路、扶志、生態的金鑰匙。

但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對五峰來說,那顆積極奮鬥、向上拼搏的決心,才是他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從打造五級扶貧幫扶體系,5000餘名黨政幹部衝鋒在扶貧一線,到退休縣官羅官章老人幾度奔波只為尋一粒天麻種,從曾經的「懶漢」鄧烈雲主動喊出「我要脫貧」,到一個個在田間地頭忙活的身影,五峰展現出的是全縣上下一條心,為了共同的美好生活,一起奮鬥,一起拼搏的動人場景。

這,才是脫貧致富最好的金鑰匙!

文字丨宋志豪 袁玉林 王登府

編輯|李智華

審核|王騰 彭暢

終審|王登府

原標題:《五峰大山深處的金色鑰匙》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好人「張聞明」:五峰助學十七年 將一座城的愛心傳進大山
    看著信中的一字一句,看到孩子們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曹麗萍倍感欣慰,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收到來自大山深處的感謝信了。    和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緣分始於17年前,彼時,曹麗萍偶然看到了一本名為《挑戰》的書,書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高舉聖火的姑娘》,講述了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三坪希望小學老師宋芳蓉從十五歲起獨自一人在深山教學,課餘時間還外出打工
  • 《流浪日記2》大山深處怎麼玩 大山深處玩法攻略
    導 讀 流浪日記2大山深處怎麼玩?
  • 大山深處的明珠
    大山深處的明珠烏拉斯臺水庫,位於九師一六四團境內烏拉斯臺河這顆大山深處的明珠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養殖、防洪。它猶如玉帶般泛著紅飄逸於藍天碧水間。魏煒攝
  • 在宜昌五峰大山深處,有一座譽為「湖北張家界」的大峽谷風景區
    這就是傳統避暑勝地五峰柴埠溪大峽谷風景區。湖北柴埠溪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 宜昌市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是一個典型的大峽谷風景區,總面積6667.00公頃。森林公園地處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區,全年平均13.1℃,年均降水量1588毫米。植被類型為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落葉林帶,森林公園覆蓋率高達81%。柴埠溪有罈子口、大灣口、蛟口、斷山口四大景區 ,景點120餘處。
  • 湖北五峯縣城東遷70公裡 總投資逾40億元
    湖北五峯縣城東遷70公裡 總投資逾40億元 >   中新網宜昌9月11日電(記者 劉良偉 郭曉瑩)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縣城地質災害治理及避險搬遷10日啟動。
  • 致敬,大山深處養路人
    巍巍韶山深處,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堅守在大山腹地,以路為家,像移動的燈塔,默默地守護著國道241線(原省道247)近9公裡盤山公路的安全暢通。他們是大山深處的養路人。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大山深處。奔走在陡峭的懸崖邊,終日與蟲鳴鳥獸相伴;來回穿梭於山區公路,長年與清苦寂寞為友,大山是枯燥的,養路是辛苦的,年輕人都在這裡呆不下去,而他們卻選擇了奉獻,用默默的堅守和辛勤的汗水換來公路的安全暢通,成為這青山秀水間一道亮麗的橘黃色風景線。
  • 煙水寒 | 大山深處有人家
    大山深處有人家文 / 煙水寒這裡,沒有更多的喧鬧與繁華
  • 五峰漲水坪村:五倍子「長」寬脫貧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陽春 通訊員 張明從宜昌市區向西南方向乘車行進,進入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滿目群山翠綠。五峰此前為湖北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近年來全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第一民生」,現已順利摘帽。「去年底全村180餘戶貧困戶脫貧,僅剩餘的2戶兜底戶今年也將脫貧。」
  • 五峰「花博士」的花樣人生
    從一棵樹到一個產業他紮根大山十多年書寫「紅花人生」只有厚厚的鏡片、黑黑的膚色、剛毅的神情,才和一個大山裡的林業科技工作者相聯繫。採訪過後,又一切釋然:桑子陽和紅花玉蘭,誰也離不開誰,構成了生命共同體的花樣人生。美麗邂逅2002年,大學畢業的桑子陽,沒有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江漢平原上的荊州市公安縣,來到武陵山深處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隱藏在蘭州南部大山深處的油彩畫
    金秋十月,層林盡染,走進蘭州南部大山深處的山林,帶您領略北國南地五彩斑斕的秋日美景,感受七裡河阿幹鎮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效。趁著秋色正好,帶上你發現美的眼睛,跟著蘭泉根子的鏡頭,走進地處蘭州七裡河阿幹鎮南部大山深處的
  • 探索盂縣大山深處的秘密
    魏巍太行山,山勢挺拔,溝壑縱深,山裡的鳥兒歡快的唱的歌聲,叢林中穿梭的各種野生動物,仿佛形成了一幅山水花卷,景色驚豔迷人,給人一種想走進大山深處,探索這裡的神秘故事。今天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山裡面人民吃水,是山裡面的透山水,蔬菜食物,都是自己種的,天然無公害,綠色無汙染,村裡沒有衛生所,人們生病了,都是到附近大山裡採草藥,回來熬製,喝上病就好了,大山深處,食品有:
  • 親近蘭州七裡河大山深處美麗鄉村
    親近蘭州七裡河大山深處,最好的方法當然是徒步,去領略大山深處的原生態鄉土風情。一路穿行於大山深處美麗鄉村之間,親近自然的經歷和感受,大家執著於徒步穿越,雖然疲累得想要放棄,但看到一路原生態美景的那刻
  • 五峰的木子樹,你還記得麼?
    近日,一段關於刨木籽的老物件視頻在五峰家園視頻號引起熱議,現如今五峰的木子樹越來越少了,刨木籽已經成了過去式,好多人已經認不出這些老物件了。睹物思情,也許每個五峰人腦海深處都還有木子樹的身影,以及一段與木子樹相關的陳年往事。有的人被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卻用一生治癒童年,我就屬於被五峰童年生活治癒的人。
  • 大山深處的家
    或許在這大山深處
  • 彭定新:五峰鄉土樹——紅花玉蘭
    五峰鄉土樹——紅花玉蘭 彭定新 紅花玉蘭是從宜昌五峰走出大山的, 它的故鄉在五峰,又名五峰玉蘭。是長期生長在大山裡,習慣一個世外桃源的環境,與外面不搭界,不交流,不玷染,始終走自己的生命道路,遺傳自己的基因特性,保留自己的生命故事?還是五峰一方純淨的水,真摯厚重的山,豐富的生命資源滋養了紅花玉蘭,才有了如此的大方、豔麗、華貴呈現?也許答案都是,也許沒有答案。 但有一個答案不得不說,就是發現紅花玉蘭的人,培育紅花玉蘭的人。沒有他們,我們還可能一直在尋找。
  • 大山深處的兄弟們(報告文學)
    劉大校在電話裡向我們求援:他們在大山深處完成了一項前所未有的巨大工程,20罐、每罐1萬立方米的半地下油庫擴容主體工程,別人要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他們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而且還實現了總後領導要求的「不倒下一個人,不超支一分錢,也要建出優質工程」的目標。想請你們幫我們寫一部電視短片,鼓舞士氣。上級說我們創造了「大山速度、大山精神、大山奇蹟!」
  • 五峰1人上榜!
    五峰1人上榜!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樂坪鎮百年關村大學生村醫 楊海燕(女)「海燕」飛進山寨甘做村民健康「守門人」五峰長樂坪鎮百年關村大學生村醫楊海燕上榜了!出生於1997年的楊海燕,是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樂坪鎮菖蒲溪村人,2015年高中畢業後,她報名通過委培工程,到三峽職業技術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習。3年讀書期間,委培工程為她每年補助1萬元生活費和學費。
  • 湖北五峰「獨手」村醫 抗疫一線挺拔如山
    上門給村民測體溫(央廣網發 五峰衛計局供圖)央廣網武漢3月12日消息(記者張毛清 通訊員張小芳 張鳳琴)「我今天要回村裡上班,短時間可能回不來,今年不能陪倆們過年了,倆們照顧好身體,多做點好吃的。」胡彪是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仁和坪鎮大檀樹的村醫。小時候的一次意外,讓胡彪失去了大半個手掌。行醫20多年,他靠「獨手」呵護百姓健康;大山冰天雪地,他依然行走在抗「疫」的前沿陣地。回到村衛生室的他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排查返鄉人員、監測居家觀察人員體溫、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 在廣西大山深處,有太多漂亮的奇石了,你說那塊最有價值呢?
    大山了的小溪我撿回來的「奇石」在廣西大山深處,有太多漂亮的奇石了,你說那塊最有價值呢於是只能既來之則安之,在庇江村裡面的大山中,山高林密,一直聽到溪水流動的聲音,無意中闖到一個小溪邊,溪水很淺、很乾淨,完全是沒有汙染的。水中石頭很多,色彩豐富太漂亮的了。於是我們忍不住撿了起來,大家不時發現漂亮的石頭,撿得不亦樂乎。看看我的成果,有像龍的,有中間有個「雄」字的,有兩個人在聊天的,有泛著金色紋路的。 大家覺得那一塊最好、最有收藏價值呢?
  • 走進蘭州南部大山深處徒步觀景
    深秋時節,走進蘭州南部大山深處,戶外徒步觀景,也是一種享受。蘭泉根子帶你走進蘭州南部大山,11月3日,見證獨狼戶外健身小分隊,在蘭州南部大山深處,從峴口子開始徒步,沿大溝村登頂石關子翻過山梁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