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諺語說:
「所有的門都將金子鎖著,
唯有金鑰匙才能將它打開。」
��
這話之於五峰
似為恰切
五峰,是一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茶旅文化深厚,土家風情濃鬱,森林覆蓋率高達81%。然而,世輩以來這座神秘的「金庫」都被深鎖著。
隨著歲月的更迭,打開金庫之門的鑰匙究竟在哪兒?五峰人尋找金庫鑰匙的探求從未停歇。直到「脫貧攻堅」戰役發起,五峰人驀然回首,如夢初醒,才驚喜地發現原來金鑰匙就在自己手中!
修路推開山門
大山有情,孕育了資源豐厚的五峰。而大山的無情之處,是讓五峰深鎖山間,隔絕了外界,使五峰在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中加劇了貧困。交通不通,貧窮永窮!力拔窮根,必須拾起路網建設的鑰匙,打開沉睡的山門。
在脫貧攻堅的大決戰中,五峯縣委、縣政府將全縣農村路網建設列入脫貧之重,率領五峰人民以「腳踏實地、開天劈地、戰天鬥地」的「千丈巖」精神,緊扣交通金鑰匙,重開「大門」、遍開「耳門」、打開「隔門」、貫通「後門」,迎難攻堅,以路治貧。
2017年初,呼北高速公路宜都至五峰段建成通車,結束了五峰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打通了走向外界的「主動脈」;242王漁線、255興五線、364五巴線、476採桑線四條省道,搭建了 「 三縱一橫」 的骨架網。
大山深處的農村公路,構成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脊梁骨架」 ,徹底斬斷了五峰封閉落後的千年窮根,打開了與外界 「血脈相連」的通道。
截至2018年底,全縣100%的鄉鎮通省道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等級公路,重點旅遊景區通二級公路,100%的行政村通客運班車。
農村公路總裡程達5737.54公裡,其中縣道9條324公裡,鄉道60條817.89公裡,村道1417.23公裡,另有組戶公路2800公裡。全縣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裡226.04公裡,每萬人擁有公路近268.08公裡。
農村運輸連線成網,世代「交通靠走」的農民,出門就有水泥路,伸腿就能上客車,具有了「說走咱就走」 的豪邁!也讓昔日貧窮的鄉村彰顯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展現出燦爛的前景和希望。
扶貧攻堅中
修路促脫貧的艱辛歷程
催生了一系列故事
��
長樂坪鎮蘇家河村的金家灣,海拔1200多米,三面是層層青巖陡山。早年,僅有山間的一條羊腸小道進出。沒有路,金家灣成了蘇家河村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灣內8戶居民全是貧困人口。
金家灣的李冬梅今年60歲,家有5畝地,她回憶說:「種菜能賣錢。但沒有路,產再多也運不出去變不成錢啊。」兒子當時在外讀書,每年她家都種一畝多蔬菜,但運輸全靠背簍。
沒有路,哪有出路?但蘇家河全村被山圍困,高、險、陡,村支部書記張兆前感嘆:「缺資金、少機械,修條路簡直比登天還難。」
「再難,也得啃下『硬骨頭』!」
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痛定思痛,誓斬交通窮根。
2015年,幫扶單位宜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宜昌市公路局大力幫扶,蘇家河村籌集資金100多萬元,全長2.5公裡的蘇家河至羅家砲公路開工建設,次年6月建成投用,打贏了蘇家河村克難攻堅「第一戰」。竣工通車時,沿線村民紛紛端來自家土特產和茶水慰問築路工人和通車隊伍,無不歡欣雀躍,備受鼓舞。
斬窮根的步伐越來越快,蘇羅公路貫通後3年間,聯村單位幫扶、縣級項目配套、村民義務投工,共投入資金400多萬元,硬化、新建、拓寬鄉村道路70餘公裡。張兆前感嘆:「這是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巨變。」
如今,層巒疊嶂的雲上五峰,蜿蜒的山區公路就像一盤盤漫長的錄音帶,播放著一曲曲新時代的讚歌,讓秀美的山村踏著和諧的音符,昂首闊步邁向小康社會的新徵程。
扶志「敲開」腦門
人貴有「志」
脫貧靠「志」
扶貧「扶志」
厚植「我要脫貧」的骨氣
是打開思想腦門的鑰匙
��
在五峰鎮的小河村,流傳著一個「懶漢」變形的故事:說的是村民鄧烈雲,活了40多年手不染塵、腳不沾泥,是出了名的「懶漢」。2014年,土牆爛垮,孤身生活又無收入來源,鄧烈雲成了貧困戶。
今年初,腰椎間盤突出住院治療出院後,鄧烈雲來到村委會,將病歷單據往桌上一放,滿心期待地說:「這次村裡一定要幫我!」村幹部們一看出院結算單——享受健康扶貧政策後自費251.43元,意見一致地拒絕了鄧烈雲的要求:「這不予申請,必須靠自己勞動掙生活費。」
鄧烈雲不知道,村「兩委」從今年年初起就定下了方案,斷掉貧困群眾「伸手要」的念想:民政救助政策,只要不符合條件一律不照顧;各類臨時救助,只要不是真困難,當面拒絕申請。
可鄧烈雲不甘心。5月他又起心向村裡申請低保。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幹部組成的收入核查專班上了門。一算帳,鄧烈雲前5個月收入600元,還找侄兒借了6000元開銷。這下大夥犯了愁——鄧烈雲無大病無肢殘,低保兜底確實可以解決按時脫貧的問題,但「懶漢」評上了低保,這難平民心、民意,也不符兜底政策本意。
「政策好,但不能養懶漢。」幹部們再次意見一致,鄧烈雲的低保申請沒有通過評議。但治病要治根,從6月6日起,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幹部組成教育專班,每周兩次上門做思想工作。
「現在產業獎補政策那麼好,種畝茶都能拿兩頭錢。」「你有一手制茶的手藝,不能浪費啊。」「你看,搬進安置房這麼舒服,房前屋後你自己也要動手收拾乾淨整潔」……幹部們你一言我一語,並帶著鄧烈雲清除房前屋後的雜草垃圾、疏通前後的排水溝,又把屋內雜物收拾整齊。
三番五次上門,「正反」交心談心,一同參與勞動,鄧烈雲漸漸有了觸動。打鐵趁熱,專班幹部又找到鄧烈雲的本家兄弟——開茶廠的兄長趙定明,商定讓鄧烈雲到茶廠務工。
「親兄弟,明算帳。你制一斤幹茶,我就給你提成5角錢。」趙定明又給鄧烈雲鼓勁道,「村裡為了你的事情,我們兩家的門檻都快踏破了。這次來做事就要下定決心,好好幹!」
從此,鄧烈雲再也沒有關門睡大覺了,而是在制茶車間幹出了新天地。運煤、生火、晾鮮葉、制茶、篩選……一招一式,認真細緻,兩個月收入超過9000元。
扶貧伊始,在眾多的貧困隊伍中 ,鄧烈雲不是個例而是一個群體,他們長期安於貧困,在等、靠、要的方式中生存。只有通過精神扶志的鑰匙,打開貧困群眾思想枷鎖,同時利用政策、資金、項目的固有吸引力,通過以獎代補等形式,將政策紅利覆蓋面由貧困戶向非貧困戶延伸,激勵廣大群眾自力更生謀發展,才能取得脫貧攻堅的決勝。
腦門一開天地寬。通過發力扶志,思想、技術、資金扶持多管齊下,不斷喚醒了貧困戶自強不息的力量,鼓起了群眾矢志脫貧的奮進風帆,夯實了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基礎。
產業叩開富門
2019年1月30日,綿綿春雨浸潤著灣潭鎮,紅旗坪村55歲的張東風一家四口,正圍著火爐一起盤點一年收成。
「今年蔬菜行情好,光家裡收入就有4萬多塊。」張東風開口先算經濟帳:合作社兜底,兩畝地建了四個鋼架大棚,分兩茬種了土豆和水果黃瓜,刨去開銷,今年淨賺了7000多元;當瓦工建安置房,收入了15000多元;老房改造一新,兩層新建樓房裡開辦的農家樂,接待來客也小有起色。
「以前一年到頭,一算就是負數。」問起過往,張東風用了一個詞:「糟業」。一棟四間老式木板屋屋頂透光漏雨,兩個孩子讀書年年欠帳……2015年,困窘的張東風家被納入了貧困戶。
「紅旗坪可是賀龍住過的地方,因紅軍駐紮將『紅溪坪』改為『紅旗坪』」,張東風當時想不明白,「自己不是懶人,為啥這麼窮?」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一個有穩定收入的產業!
張東風原在江西打工,後來回家。2016年,加入合作社種精細蔬菜,便由此打了翻身仗!
土家人有句常掛嘴邊的俚語:
「想要補瓷碗,須得金剛鑽」。
產業扶貧
是實現脫貧目標最重要的舉措
是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可靠保障
近年來,五峰立足自身優勢,讓特色產業發展不斷成為打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在攻堅實戰中大力實施「特色興業、政策滋潤、機制連動、保障到位」的產業發展戰略,書寫了產業扶貧的絢麗篇章:
全縣茶葉面積達到21.9萬畝、中蜂71059群、中藥材4.2萬畝、蔬菜15.5萬畝、乾鮮果2.2萬畝、花卉苗木3808畝。
建成1.37萬畝出口歐盟標準茶園,創建1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並通過國家驗收。
興辦「林藥蜂十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場10個,建成道地藥園示範基地2600畝、獼猴桃標準化基地1000畝。「五峰宜紅」「五峰綠茶」等公共品牌得到推廣。
「興農蔬菜」「五峰印象」「萬綠電商」「知杏堂藥業」等骨幹企業被收錄到第一批國家級貧困縣重點產品供應商名錄。
一花引得萬花開,特色產業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6756戶,帶動率高達94.3%。
在不斷推進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同步實施「五個一批」,精準滴灌,缺什麼就補什麼,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找到脫貧金鑰匙:
易地扶貧搬遷2572戶,讓7630名貧困群眾住進了安全房,危房改造10121戶,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覆蓋全縣,開發扶貧公益崗位,近2000貧困戶實現就業脫貧,全縣5萬多名常住貧困人口免費健康體檢,近萬名慢性病患者有健康處方……
記者手記
奮鬥是開啟幸福的金鑰匙
於曾經的五峰來說,雄秀逶迤的武陵山脈像一道門,留下的是滿目青蔥的盈盈綠色,鎖住的卻是當地人脫貧致富的希望。5年前,五峰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2萬餘戶、6萬餘人,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下,是全省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但現在,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路通了,自來水來了,房屋建起了,產業也活了,巍巍大山也成了五峰脫貧致富的基石:五倍子、中藥材、中蜂……一個個生態產業「拔地而起」,美了田園,富了農家。當地人都說,那是因為五峰抓住了修路、扶志、生態的金鑰匙。
但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對五峰來說,那顆積極奮鬥、向上拼搏的決心,才是他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從打造五級扶貧幫扶體系,5000餘名黨政幹部衝鋒在扶貧一線,到退休縣官羅官章老人幾度奔波只為尋一粒天麻種,從曾經的「懶漢」鄧烈雲主動喊出「我要脫貧」,到一個個在田間地頭忙活的身影,五峰展現出的是全縣上下一條心,為了共同的美好生活,一起奮鬥,一起拼搏的動人場景。
這,才是脫貧致富最好的金鑰匙!
文字丨宋志豪 袁玉林 王登府
編輯|李智華
審核|王騰 彭暢
終審|王登府
原標題:《五峰大山深處的金色鑰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