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湖南省博物館老年志願者的精彩「文化年」
中新網長沙2月26日電 題:湖南省博物館老年志願者的精彩「文化年」
記者 鄧霞
「這個春節過得很精彩。」時隔5年之後,64歲的志願者餘志堅再次在湖南省博物館,與來自天南地北的觀眾度過了一個「文化年」。
記者見到餘志堅時,他正在商周青銅重器「皿方罍」的展櫃前,向觀眾講述其器身與器蓋分離近百年後在湘重新「合體」的故事。
「皿方罍的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才於2014年洽購回國入藏湖南省博物館,得以蓋身合一……」在餘志堅娓娓道出的故事裡,這件國寶的前世今生仿佛讓人歷歷在目。
自正月初一(2月16日)到初六(2月21日),湖南省博物館共接待國內外觀眾11萬3千餘人次。湖南省博物館供圖
餘志堅說,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解,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觸摸」這些悠久的歷史文化。
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湖南省博物館,是當地最大的歷史藝術博物館。館藏文物達18萬件,包括以西漢辛追夫人為代表的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以及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歷代陶瓷等。
今年春節是湖南省博物館重新開放後的首個長假,加上文博類節目《國家寶藏》的走紅,眾多民眾和遊客將其作為春節出遊目的地。該館門口每天基本都呈現「車如流水馬如龍」的景象。
統計數據顯示,自正月初一(2月16日)到初六(2月21日),湖南省博物館共接待國內外觀眾11萬3千餘人次。志願者累計服務人數226人次,講解282批次,疏導累計時長216小時。
這讓和餘志堅一樣堅守在博物館過春節的志願者們「累並快樂著」。
餘志堅擔任湖南省博物館志願者已有11個年頭。2007年,該館因一個臨時展覽公開招募志願者,對此有興趣的他經過選拔如願以償。此後,他每周至少會到館服務一天,為觀眾提供兩場講解服務。
2017年11月底,湖南省博物館新館再次對外開放。其展廳面積由原來的6000多平方米擴大到27000多平方米,重點推出「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大型展覽,其中有逾四千件(套)文物為首次展出。
擴大的「舞臺」讓餘志堅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憑藉不斷的講解與學習,他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博通」。目前館內有4個展覽(含兩個臨展),他都能帶領觀眾遨遊其中,品讀展品的故事和背後歷史。
「春節期間基本以本地老年志願者為主,每天確保有三四十人為觀眾提供免費講解和疏導服務。」退休老師辛淑芬也是一位有著十餘年講解經驗的志願者,「主攻」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展。
她告訴記者,春節期間,自己和同伴們服務了逾十萬觀眾。更讓他們高興和自豪的是,觀眾為他們送上了掌聲和點讚,「很多人都說,這是他們聽過最好的博物館講解」。
「希望大家來這裡不只是看看『辛追老太太』,而是通過我們的講解,了解漢朝的文明,了解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言談間,辛淑芬已開始期待下一個春節「約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