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湖南省博物館三湘歷史文化陳列

2020-12-10 騰訊網

2015年11月13日上午,我第一次來到長沙市,便直奔湖南省博物館。當時,這裡進行重修,沒有對外開放,所以未能參觀。2020年10月6日下午,我再次來到湖南省博物館,終於能夠走進這個神秘的地方——

國慶節假期,湖南省博物館門庭若市,三天內的門票都很難預約,我也是憑藉文博系統工作者的身份才可以順利走進展廳。這裡的基本陳列以「湖南人」為主題,展示了湖南地區文明發展的進程,陳列著各個時期出土的珍貴文物。

從「湖南人」的角度,以第一人稱的表述,向觀眾解讀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環境與發展輪廓。在此基礎上,提煉幾千年來凝結的精神,揭秘湖南近現代人才井噴現象,提升湖南人的自豪感,鼓勵大家愛國愛家鄉。

湖南人

生態變遷

1、我從哪裡來

通過最新的考古發現,結合人類學研究成果,對當今湖南人的來源往上溯源,探索湖南人是如何逐漸形成起來的?同時,也見證了整個中國歷史發展與民族融合的過程。

在距今50萬年的津市虎爪山遺址,發現了湖南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蹟;1982年,在石門縣燕兒洞遺址,出土牙齒和下頜骨化石,距今1.6萬年,屬於現代智人,被命名為「石門人」。這裡發現的動物骨骼,有一些火燒過的痕跡,表明「石門人」已經學會用火。

虎爪山遺址出土石器

「石門人」牙齒和下頜骨化石

2、洞庭魚米鄉

湖南有適宜農作物種植與生長的自然條件優勢,伴隨著湖區和山地的進一步開發,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品種等逐步增加,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從採集野生稻變成人工栽培稻,湖南人在解決人口吃飯問題上做出巨大貢獻。

1995年,在道縣玉蟾巖遺址發現4粒稻穀,距今約15000年至13000年。經過鑑定之後,這些稻穀保留有野生稻、秈稻和粳稻的綜合特徵,為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有人工栽培稻特徵的標本。

古栽培稻

陶釜

先秦時期,人們藉助休耕改良土壤,根據時節合理安排農事,逐漸掌握了各種農作物的最佳生長期。農業生產工具從石器、青銅器到鐵器不斷變化,並且開始出現牛耕,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從秦漢到隋唐時期,墓葬出土大量跟農業相關的文物,包括陶倉、陶井、陶磨和陶碓等模型。在每一個時期的歷史文獻之中,也有許多跟農業有關的文字記載,表達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對國家農業生產的重視。

農業生產工具

漢唐農業文物

3、生活的足跡

這個部分是基本陳列的核心內容,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總共分為六個大時段:青銅時代的南方禮樂、湘楚風情、大一統下的小農家居、多元文化交融的社會風尚、重心南移後的品質生活、從宗族社會到近代化。

在寧鄉市黃材鎮和周邊地區,出土大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1959年,在這裡的炭河裡遺址,出土了一件人面紋方鼎,內壁上鑄有「大禾」二字。因此,有人認為:此地是獨立於商周中原王朝之外的大禾方國。

炭河裡遺址

大禾人面方鼎

經過秦漢,進入六朝,每逢中原社會動蕩,北方的居民都會大舉南遷,湖南成為他們重要的留經地。北方人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促進了湖南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

在展廳的地面上,有一段六朝時期的青磚路面,2012年切割於長沙市東牌樓古城遺址。漫步其上,非常興奮;1958年,在長沙市金盆嶺晉墓出土的眾多騎馬俑,反映兩晉時期中原「衣冠南徙」帶來的騎馬習俗。在一些陶俑的眉間有白毫相,說明佛教已經傳入湖南地區。

六朝青磚路面

西晉騎馬俑

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勿裡洞島海域的一塊黑色大礁巖附近,德國打撈公司發現了一艘唐朝時期的沉船,被稱為「黑石號」。這艘船隻的結構為阿拉伯的縫合商船,裝載著的一大批中國的貨物,經過東南亞運往西亞和北非。

在「黑石號」上打撈的陶瓷製品文物多達67000多件。其中,長沙窯燒造的瓷器約56500件,器型以碗為主,表面裝飾彩繪。目前,在「黑石號」上出水的文物收藏於新加坡,但是在湖南省博物館內可以看到一部分瓷碗和一塊船體殘骸。

長沙窯瓷碗

「黑石號」船體殘骸

4、湘魂

在展覽的結尾處,對主題進行升華,集中展示近現代湖南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不同時期精英人物的精神氣質,包括「憂樂觀的濡化」「書院教育的傳承」「百折不撓的家國情懷」「敢叫日月換新天」四個部分組成。

在展廳中,復原了一座宗祠,展示了湖南重要的宗祠文化,包括匾額、木樑、神龕、五供、對聯等。上方清代的「朱氏宗祠」匾額來自龍歸坪村,這裡有朱氏100多戶500多人。明萬曆年間,他們遷於此;數百年後,謹守家規,和睦相處。

朱氏宗祠

水流花放靜中趣,魚伏禽飛晤後天

不同於其他大型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湖南省博物館展覽的主題另闢蹊徑,以人為本,以物為輔。圍繞「湖南人」為核心,讓文物有了靈魂與內涵,傳承歷史,啟迪當下。參觀完湖南省博物館,每一名遊客都會發自內心的敬佩湖南人!

相關焦點

  • 湖南人:湖南省博物館三湘歷史文化陳列
    這裡的基本陳列以「湖南人」為主題,展示了湖南地區文明發展的進程,陳列著各個時期出土的珍貴文物。從「湖南人」的角度,以第一人稱的表述,向觀眾解讀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環境與發展輪廓。在此基礎上,提煉幾千年來凝結的精神,揭秘湖南近現代人才井噴現象,提升湖南人的自豪感,鼓勵大家愛國愛家鄉。
  • 湖南人:湖南省博物館三湘歷史文化陳列
    2015年11月13日上午,我第一次來到長沙市,便直奔湖南省博物館。當時,這裡進行重修,沒有對外開放,所以未能參觀。2020年10月6日下午,我再次來到湖南省博物館,終於能夠走進這個神秘的地方——
  • 湖南省博—「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
    -三湘歷史文化陳列 前述:作為地道的湖南人,國慶期間有幸打卡了作為湖南省名片的三湘歷史文化陳列,不同於其他展覽館的視覺感受,在這裡,更能讓人沉浸下來把目光聚焦於展品上,更加注重博物館所肩負的文化宣傳教育使命。
  • 國家重點博物館之一,湖南省博物館,三湘歷史文化起源
    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和起源,最好的方式就是看文物,要看文物,當然就得走進博物館了。前幾年收視率很高的一檔電視節目《國家寶藏》讓全國人民被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所感動,很多人開始走進各級博物館了解「自己的歷史」。我國的博物館很多,省、市、縣各級都有,甚至有些歷史悠久的「村」都有自己的博物館。
  • 湖南省博物館【一級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位於長沙市開福區,是湖南省最大的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共設「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和「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基本展覽,定期舉行特別展覽和交流展覽。「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從「湖南人」第一人稱的自身來展示湖南的歷史與文化,第一部分「家園」,解讀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環境與發展輪廓;第二部分「我從哪裡來」,講述湖南生活著什麼樣的人,
  • 湖南省博物館預約門票-公眾號
    湖南省博物館門票預約公眾號 湖南省博物館門票預約公眾號 湖南省博物館門票預約公眾號 湖南省博物館門票預約步驟
  • 湖南省博物館免費免票 每日限量1.5萬人次
    湖南省博物館將舉行隆重的開館儀式,正式面向公眾開放的時間為明天下午1點。此後三個月為試運行階段,在此期間,免費開放範圍為 " 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 "、" 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 "。   原標題:好消息!湖南省博物館明起對外開放!免費免票每日限量15000人次
  • 歷史人物、文化傳承——參觀湖南省博物館
    1/序言 博物館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湖南省博物館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博物館,很多的歷史人物都在這裡。湖南省博物館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50號。
  • 湖南省博物館落成 邀伴去看辛追夫人新家
    新館建築外觀造型呈三殿式,總體布局對稱、簡練、統一、穩重,象徵著湖南底蘊深厚的歷史、創新開放的今天和崛起騰飛的未來,寓意湖南省博物館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肩負著傳承創新的重任、引領湖南文博事業的未來發展。
  • 湖南省博物館預約參觀人數將上調至3000人
    (8月1日起,湖南省博物館在現行個人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的基礎上,將每天2000人的預約限額上調至每天3000人。)  星辰在線7月30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李葉)7月30日,星辰全媒體記者從湖南省博物館獲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等上級主管部門通知精神,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要求,該館從8月1日起,在現行個人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的基礎上,將每天2000人的預約限額上調至每天3000人。
  • 湖南省博物館落成 邀伴去看辛追夫人新家
    新館建築外觀造型呈三殿式,總體布局對稱、簡練、統一、穩重,象徵著湖南底蘊深厚的歷史、創新開放的今天和崛起騰飛的未來,寓意湖南省博物館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肩負著傳承創新的重任、引領湖南文博事業的未來發展。
  • 湖南省博物館今起開放帶身份證免費免票參觀
    段曉明介紹,為了讓這些文物瑰寶得到充分展示,湖南省博物館精心打造了「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基本陳列,以及青銅、陶瓷、書畫、工藝4個專題展館展示人類優秀文化遺珍。   11月29日起,湖南省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開啟為期三個月的試運行階段。
  • 湖南省博物館今起開放帶身份證免費免票參觀
    段曉明介紹,為了讓這些文物瑰寶得到充分展示,湖南省博物館精心打造了「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湖南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兩個基本陳列,以及青銅、陶瓷、書畫、工藝4個專題展館展示人類優秀文化遺珍。   11月29日起,湖南省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開啟為期三個月的試運行階段。
  • 湖南省博物館預約參觀人數將上調至3000人
    (8月1日起,湖南省博物館在現行個人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的基礎上,將每天2000人的預約限額上調至每天3000人。)  星辰在線7月30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李葉)7月30日,星辰全媒體記者從湖南省博物館獲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等上級主管部門通知精神,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要求,該館從8月1日起,在現行個人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的基礎上,將每天2000人的預約限額上調至每天3000人。
  • 不再是人從眾,湖南省博物館悠閒半日遊
    湖南省博物館經歷5年時間的擴建,新館也終於在2017年11月29日落成,正式對外開放。作為湖南省最大的歷史博物館,以及八個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身處長沙的小惠沒理由不去參觀瞻仰下。於是約上幾位好友,在網上預約好門票就屁顛屁顛的跑了過去。
  • 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長沙的湖南省博物館,裡面收藏著很多歷史文物,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打卡。湖南省博物館位於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50號,可以免費進去,不過得提前在公眾號預定,因為博物館每天限流15000人參觀,超過了人數就會白跑一趟,所以大家記得提前預定。
  • 湖南省博物館2.0上線
    作為湖南省博物館是湖南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他希望博物館要充分發揮新館的城市中心優勢、設施設備優勢、建築功能優勢和人才資源優勢、陳列展覽優勢,加強中外人文交流,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湖南故事,努力把湖南省博物館建設成為全國館舍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形象一流的博物館,努力向世界先進博物館行列邁進。
  • 【湖南省博物館​】
    ,佔地面積5.1萬平方米,公用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籌建於1951年,1956年正式對外開放,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藝術博物館,也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湖南省博物館老年志願者的精彩「文化年」
    (新春見聞)湖南省博物館老年志願者的精彩「文化年」  中新網長沙2月26日電 題:湖南省博物館老年志願者的精彩「文化年」  記者 鄧霞  「這個春節過得很精彩。」時隔5年之後,64歲的志願者餘志堅再次在湖南省博物館,與來自天南地北的觀眾度過了一個「文化年」。
  • 第一次探尋湖南省博物館
    自2017年12月3日開播的一套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到今晚已更新到第七期,還記得上期的主題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嗎,闊別五年之久於2017年11月29日以一個全新的面孔呈現在世人面前,喜歡追朔湘江歷史文化的你有沒有去湖南省博物館感受下湖南的發展歷程以及漢墓陳列的氣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