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對你客氣了的時候,當一個人不再對你隨意發牢騷的時候,你也許還沒意識到,這個人其實離你已經遠了。
我們在生活中發現,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也獲同事,當你們的關係很近時,他(她)除了和你無話不說外,還有就是總和你抱怨,發牢騷,有時還給你一個臉子。而你有時非常氣憤:你憑什麼這樣對我?
至此,他(她)真的「不敢」了,而後對你越來越客氣,你還自認為他(她)懂了,但你恰恰錯了,你們的友情小船已經翻了。
你認為這些毫無徵兆,你會認為這不可能,但它確實已經發生了。當然,一定要怪自己。你會說,我對你不錯呀?為什麼?至於嗎?
是的,我也這樣認為。但一朋友卻這樣說:當然至於了。因為我深深地感覺到對方在告訴你:你不能對我這樣,我們沒那麼近。我沒有必要非得包容我,理解你……
坦率說,都有道理。但細細想,我們每個人經常是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或最信任的人才表現最真實的一面,或不怕暴露最醜的一面。有的人在最好的朋友面前大發雷霆,不在乎形象,更無所謂面子,肆意發洩自己的不快。一方面,你是他們的傾訴對象,有的人也稱之為出氣筒,垃圾桶。所以,他們為了友情,或愛就都要裝進去。
有的人說,我沒有必要裝進去,你的這些負能量我不想要,真的和平垃圾一樣。但是,話又說回來,當一個人對你毫無戒備之心的對你傾吐一切時,首先要肯定他(她)對你的信任和感情,其次,你可以選擇性地聽,但切不可表示出很反感和不耐煩。因為,這類人也恰恰是最在意情誼的人。試想,什麼也不和你說的人,在你面前什麼也不會表露的人,你們的關係是遠是近一清二楚。
同樣,不是因此關係近,關係最親就可以肆意妄為,一個有涵養,有禮貌的人是不會的,可以說一個情商高的人是不會這樣的,他(她)會把情緒整理好,即使傾訴也是適可而止,也能給對方餘地,不會讓他(她)感到不適或尷尬。
如果做人做到這樣的境界那最好。但是,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接觸到勇於表露心聲的人,他們有的人是本真,是率性,有的人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有的人根本沒把別人當回事等等。但是,如果遇到了求助你的人,一個和你吐露心聲的人,一定不要傷了他(她)的自尊心和感情。至於方式,每個人的表達和處理都不同,只是,他(她)能和你說真話,能把你當朋友,甚至垃圾桶,要珍惜這份情誼。辯證地說,距離就是一種美。因為有了距離,矛盾就少了,也就無所謂怨恨。
也許有人說,憑什麼要當垃圾桶?其實,不論任何關係,只要心中想說憑什麼的,關係真的不到位。箇中滋味你可以慢慢品。
無以為憑才是最好的關係。但是,做人的藝術是一個知道適可而止,一個是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