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APP訊(記者 任明傑)一則看似普通的上市公司公告,背後卻可能隱藏著上市公司再融資市場劇變的大秘密。昨日晚間,拓斯達披露了擬募資總額不超過8億元的公開增發預案,讓已經沉寂4年多的「公開增發」重出江湖。
拓斯達昨日晚間披露的公開增發預案顯示,公司擬公開增發A股股票數量不超過26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億元,用於在蘇州建立智能裝備產業園,完善公司生產基地布局,加強產品及服務輻射能力。
上市公司進行再融資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定向增發、公開增發、配股、公司債、可轉債、優先股、ABS,等等。但是,過去幾年,與其他再融資品種,特別是定向增發相比,公開增發卻被上市公司選擇性遺忘了。
要知道,A股上市公司上一次進行公開增發,還要追溯到2014年5月6日進行公開增發的滄州大化,而那也是2014年唯一的一單公開增發。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公開增發便被市場徹底遺忘了。
公開增發為什麼在2014年之後就被遺忘了?
目前在某上市公司擔任高管,並曾親身參與過2010年萬向錢潮公開增發的李剛(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原因一是發行風險大,二是限制條件多,加上定向增發從2014年開始火爆起來,公開增發便銷聲匿跡了。」
不過,隨著定向增發市場因為政策收緊而大幅縮水,公開增發市場有望重新煥發生機。2017年2月的再融資新規和2017年5月的減持新規出臺後,定向增發市場開始大幅縮水。2017年,定向增發募資總額為1.32億元,同比下滑22%。
2018年以來,除了定向增發市場繼續縮水外,開始出現大量的定向增發批覆到期後主動放棄發行的情況。Wind數據統計,2018年年初以來,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批覆到期後放棄發行,最新一家則是10月10日的瀋陽工具機。
市場人士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公開增發成為唯一一個融資規模不受限制的品種。同時,在非公開發行也近乎實施市價發行的情況下,公開增發的市價發行劣勢也就沒有那麼明顯了。上市公司採取公開增發進行再融資的興趣有望被重新點燃。
不過,李剛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拓斯達會否激活已經沉寂長達四年之久的公開增發市場還很難說,特別是目前二級市場的情況不是特別好,發行的風險還是挺大的,而且公開增發採取的是承銷的方式,承銷商的壓力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