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嶽:「萬裡茶路」石門段考察記

2020-12-13 論道湖南

  4月23日,我接到省文物局熊建華處長、石門縣文物局龍西斌局長的電話,他們邀請我參與4月26日至28日「石門縣萬裡茶路系列遺產保護與利用示範項目」專家考察。此前,我曾向湖南省政府提出《抓住機遇 主動出擊 做好萬裡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湖南篇章》的建言。除我外,參加這次考察的人員,還有國家文物局專家庫成員、中國建築設計院建築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傅晶研究員,建築歷史研究所工作室副主任徐新雲和王敏兩位建築師。另外,石門縣萬裡茶路申遺領導小組部分成員與專家參加了全程介紹與考察。


  26日上午10點至12點,考察組召開了座談會。會議由熊建華處長主持,首先請傅晶研究員介紹了考察的來意,縣文物局龍西斌局長介紹了石門縣萬裡茶路系列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情況,縣文體廣新局、縣農業、林業、水利、住建、交通、旅遊等部門負責人分別介紹了有關情況和建議。馬先立、殷遠明、覃道武、覃業翼、孫昌喜等茶路申遺追捧者及專家參加了座談。常德市文物局副局長裴勁鋒、縣人大副主任李世權、縣政府副縣長車立平、縣政協副主席楊書凡參會並作了發言。座談會上,大家對茶路申遺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熱切的期待。

  實地考察從4月26日上午至27日傍晚。時間安排緊湊,線路選擇便捷,一路馬不停蹄,考究認真仔細。

  4月26日上午8點至9點,第一站考察了座落在二都鄉的梯雲塔。作為渫水-澧水航道的燈塔標誌,與澧縣蜚雲塔、津市老碼頭相連,環洞庭,經臨湘,入長江,達武漢,是萬裡茶路上的一個重要歷史遺存。

  26日上午9點至10點,觀看了夾山寺,據傳清朝晚期在萬裡茶路的文化交流中,將宋代著名禪師圓悟克勤在夾山編著的《碧巖錄》傳入到了俄國。專家們認為夾山寺作為茶道源頭、茶禪祖庭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意義。但納入萬裡茶道遺存還有待就關聯度做進一步的考證。

  26日下午1點至2點,觀看了陳設在縣文廟內的「湖南石門茶博館」。館名由袁隆平院士題寫。館內展示了大量宜紅茶遺存可移動文物,包括泰和合號茶莊瓷罐、泰和合號楓木茶箱、泰和合板藏書,茶壺、茶碗、茶盆、茶袋、茶篩、茶蔞、茶餅、茶坨以及茶聯、茶社牌匾、茶桌椅等。還展示了石門境內系列文物遺存與萬裡茶路有關聯的著述、碑文、圖片等。看了這個茶博館,使我們對宜紅茶在石門的歷史遺存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

  4月26日下午4點半,到達壺瓶山鎮,對泰和合號茶莊及宜沙老街進行了察看。「泰和合號茶莊」主樓前,立有2011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牆牌。主樓是茶號的中心建築,青石臺基、青磚砌牆、麻石門窗、木樓雕梁、青瓦屋面、烽火山牆、墀頭泥塑。主摟留存484平方米。主樓東側為茶葉房和騾馬房 ,留存830平方米。其建築由「宜紅茶」泰鬥盧次倫於清光緒十八年建成。盧次倫生於清鹹豐八年,廣東香山人。清光緒十三年入湘鄂邊界採銅礦未成便駐足宜沙創泰和合茶號,生產宜紅茶,經漢口遠銷俄國及歐美。為了陸運方便,修建了向五峰、鶴峰、桑植、慈利以及石門境內南北鎮至新關的青石板路,總長達400多公裡。為了水運安全,炸通宜沙至新關的險灘危礁,疏浚渫水100餘公裡。鼎盛時期,僱工6000餘人,仰其生存者過萬人。擁有螺馬千餘匹、茶船200餘艘,年產銷宜紅茶80萬斤。遺存在渫水上遊的這座茶莊,夕陽下倍顯滄桑,好象在訴說著當年泰和合的興盛與宜紅茶的輝煌。專家們為有這遺存感到幸慰,更為遺存旁的現代建築深感惆悵與茫然。在惆悵與茫然之際,我們漫步在改造後的宜沙老街,總想找到更多的茶路遺存,可引起專家興趣的僅有一棟老民居和一口古井。好在在原泰和合茶號加工廠舊址上建起的一棟樓房上,見到了遺存的上千口泰和合茶號楓木茶箱 。大家帶著對先人創辦泰和合茶號的無限敬仰與宜沙老街已蕩然無存的無比遺憾結束了一天的考察。

  4月27日早,趨車直往東山峰進行。從宜沙到東山峰,公路彎曲而上,兩邊山高陡峭,崇山峻岭間形成了險峻的峽谷景觀,山谷間連片的老茶園,長滿了新的嫩芽,好象綠色地毯覆蓋在山坡上,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誘惑。這一路峽谷一路景,滿園茶香滿園春的風光,讓熊建華處長脫口而出:「這就是宜紅茶大峽谷!」

  看過宜紅茶大峽谷一路往縣城沿茶道陸路回走,上午察看了黃虎港古茶道、水南渡古茶道、虎踏橋古茶道、珠寶街古茶倉、覃氏祖祠古茶倉。在這些考察點中水南渡古茶道引起了專家們的極大關注。這裡青石板路旁遺存有殘垣斷壁的古村落、搖搖欲墜的螺馬店、修路建橋的功德碑,還有與古道古村落連為一體的茶園。幸遇一對夫婦正好在茶園使用機械採茶,使我們目睹了在古茶路上的現代風採。這就是萬裡茶路申遺要達到的讓歷史遺存煥發出現代生機的效果。

  在所街鄉政府食堂吃過中餐後,考察沿石青公路進行。下午考察了白雲屋橋、皂市古街、皂市古渡口、新關巖門口古茶道。皂市地處萬裡茶路石門段陸路與水路的交匯處。皂市古渡口及連接皂市古街道的古渡口通道遺存較為完整。這使考察專家十分欣慰。皂市古街道還遺存著基本框架,古街損毀嚴重,特別遺憾的是就在半年前在古街青石板路上覆蓋上了一層水泥路面。按照專家的說法,只要努力皂市區段的茶路遺存還有搶救的可能。

  4月28日上午,我與石門縣文體廣新局郭峰局長,縣文物局龍西斌局長及譚柯亮書記、馬宏副局長就這次萬裡茶路石門段的考察進行了疏理與商討。把現存的系列遺產分為三部分。一部分如泰和合號茶莊、宜紅茶大峽谷、水南渡古茶道古村落、皂市古街古巷道古渡口等要加強重點保護;二部分是縣境內系列遺存如多處古茶道、古橋梁、古茶倉、古寺廟要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歷史遺存,論證關聯度;三部分是如澧縣蜚雲塔、津市古渡口等縣境外遺存,要進一步爭取市級支持以求共同申遺。

  考察中發現很多人把萬裡茶路與茶馬古道、古絲綢之路、海上茶路混為一團。萬裡茶路是繼古絲綢之路後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這條商道以運送茶葉為主,南起武夷山,覆蓋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穿越蒙古國至俄羅斯聖彼得堡,再銷往歐洲各國。全程近兩萬公裡,是18、19世紀東西方貿易的主要通道。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將其稱為「世紀動脈」。2013年以來,中、蒙、俄三國正在共同將萬裡茶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遺一旦成功,萬裡茶路將同萬裡長城、大運河、坎兒井、古絲綢之路一樣成為極為寶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因此建議進一步加大對萬裡茶路申遺的宣傳,儘量擴大萬裡茶路申遺的受眾面,以促進這項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

  (作者張孝嶽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從武夷山到聖彼得堡「萬裡茶路」採訪活動出徵
    9月11日,「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舉行發車儀式。張麗君 攝中新網福建武夷山9月13日電 (記者張麗君)12日上午,「足斤足兩——起運碼頭——吉時已到,響鼓喧聲——」,福建武夷山下梅村景隆號碼頭,晉商常家後裔與武夷山茶商鄒家後裔採集茶葉後,一幕再現當年晉商先祖們踏上萬裡茶路徵程的「走茶」場景震撼著在場每一位嘉賓。在「萬裡茶路」起點武夷山下梅村,「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出徵。
  •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武夷山市下梅村啟程
    山西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張佔鷹與晉中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丁美科為採訪團鳴鑼發車,之後,採訪團以下梅村為始,展開全媒體聚焦式報導,從而拉開萬裡茶路採訪序幕。發車儀式當天,來自晉中各縣(區、市)委宣傳部、晉中市文化和旅遊局、晉中市招商引資服務中心,南平市委宣傳部、武夷山市委宣傳部、中國商業史學會萬裡茶道專業委員會等代表,晉商代表、萬裡茶路常家後裔、渠家後裔、鄒家後裔、吳家後裔代表,以及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福建當地數十家媒體、萬裡茶道沿線重點城市10餘家媒體等嘉賓出席。
  • 「晉商故裡」山西啟動「重走萬裡茶路」之旅
    8月26日,「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跨國採訪報導活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昭餘古城舉行。馬立明 攝8月26日,「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跨國採訪報導活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昭餘古城舉行。 馬立明 攝中新網晉中8月26日電 (楊傑英)8月26日,「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跨國採訪報導活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昭餘古城舉行。活動將跨越國內八個省區,途經中、蒙、俄三國38個城市,行程13000多公裡。
  • 「萬裡茶路」騎行者苟煥強來景德鎮
    騎著單車去旅行是不少人的夢想,嘗遍天下的鮮香紅茶同樣是紅茶愛好者的夢想,當兩種夢想微妙碰撞,就有了苟煥強的「sporttea」,也有了他的「萬裡茶路」——即從武夷山開始經內蒙古二連浩特穿越蒙古國,最終到達俄羅斯聖彼得堡,整個行程近15000公裡。  5日晚,這位騎行達人來到景德鎮,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 「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啟動
    本報訊8月26日,「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跨國採訪報導活動在祁縣昭餘古城啟動。活動將跨越國內共8個省份,途經中、蒙、俄三國38個城市,行程13000多公裡,依託我省三大旅遊板塊戰略,有機整合新時代茶路沿線晉商資源,搭建與沿線國家、省份經濟交流合作橋梁,助力全省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
  •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抵達大同:尋訪古城的晉商「足音」
    黃河新聞網大同訊(記者孫劍功)11月19日至21日,「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17人抵達大同,對古城、九邊老茶倉、得勝堡、古道車轍、懷德橋等大同市境內的萬裡茶道遺址、遺蹟等進行了尋訪。全長13000多公裡的萬裡茶路,跨越中蒙俄三國,其開拓者和經營的主力軍正是山西、特別是晉中一帶的商人。本次「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活動,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共晉中市委、晉中市人民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活動包括系列文旅推介,重走晉商萬裡茶路中蒙俄系列採訪,大型萬裡茶路攝影展等。
  •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抵張家口:尋萬裡茶道遺蹟遺址,聽晉商創業艱辛過往
    11月27日、28日,來自山西晚報社「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16人,抵達河北省張家口市,在這裡尋訪萬裡茶道遺蹟遺址,走訪當地晉商後代。本次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是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共晉中市委、晉中市人民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活動包括系列文旅推介,重走晉商萬裡茶路中蒙俄系列採訪,大型影展等。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山西晚報採訪團走進賒店古鎮
    9月24日,山西晚報「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22人走進萬裡茶道中樞——賒店古鎮,開啟探訪之旅。「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共晉中市委、市人民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邀請萬裡茶道沿線的百餘家主流媒體以及學術機構聯合參與。此次活動將跨越國內8個省份,途經中、蒙、俄三國38個城市,行程13000多公裡。
  • 「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蒞忻
    在忻州古城採訪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共晉中市委、晉中市人民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由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邀請萬裡茶道沿線主流媒體以及學術機構聯合參與的「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採訪活動,於9月11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啟動。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投票!在祁縣,最具代表性的茶路地標是哪家?
    曾幾何時,「萬裡茶路」從這裡出發。曾幾何時,祁幫行天下,將儒與商相結合,憑藉著仁勇、智慧、敦厚、騖於實利而淡於權利,走西口、闖關東,南下販茶、制茶,開闢出一條艱險卻創世的國際商道。「祁縣,我們回來了」。11月12日,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繼續出發,經武鄉縣南關進入祁縣境內第一站北關村,站在祁縣最南端,發出了這樣的呼喊。
  • 再識萬裡茶道(看·世界遺產)
    以「萬裡茶道」為主題的此次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在沿線考察世界文化遺產2處;萬裡茶道申遺重點推薦點18處、一般推薦點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還有眾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景區和茶園等。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太谷:金太谷!金太谷!一部回味無窮的歷史奇書
    11月15日、16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共晉中市委市人民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的「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活動採訪團一行,在結束了介休市的採訪後,來到晉中市太谷區,在這裡繼續尋找晉商曾經的輝煌印跡。
  • 絲綢之路大家都熟悉,萬裡茶路你知道嗎?一起去萬裡茶路的起點武夷山尋找答案!
    在這裡,我們將尋訪萬裡茶路的起點,感受百年前的繁盛景象,探尋武夷紅茶的獨特魅力。古茶路有多熱鬧?位於武夷山市東部的下梅村,村落建於隋朝,裡坊興於宋朝,街市興於清朝。這裡是清代武夷山茶葉的貿易集市,也是中俄萬裡茶路的起點。
  • 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中國段山西晉城皇城相府站精彩開賽
    陽城縣文化旅遊局局長 趙鴻平 致辭21日晚,赤壁青磚茶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的車隊抵達了晉城皇城相府,在這裡舉行了皇城相府旅遊推介會。祁縣是晉商發祥地、晉商文化中心區、萬裡茶路的樞紐。明清兩代祁縣商業繁榮,出現了一大批晉商大賈,至清朝時期有30多家茶莊的總部就設立於此。萬裡茶道博物館也開設在這裡。這個博物館的前身是長裕川茶莊。長裕川是晉商中開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茶莊,其開辦於清乾隆、嘉慶時期,距今200餘年的歷史。院內明樓、統樓、出簷走廊雄偉氣派,磚、木、石雕隨處可見。
  • 山西晚報記者節特別策劃——我們走在萬裡茶路上
    9月16日,老人手裡拿著兩份僅存的書信和一個寫著「聚興順記」的布制茶包袋,向採訪團講述:他不到半歲時,父親便返回家鄉山西。66年來,他只有通過為數不多的照片和部分書信對父親有所感知。當年,「聚興順記」在安化開分號,其父任掌柜,專做安化黑茶生意。據資料記載,民國時期的安化縣還有茶行茶商417家,其中晉商茶號有近百家。其中的玉通永就是太原東浦村張氏創辦。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河南「商埠古鎮」賒店:南船北馬換乘地,萬裡茶道...
    9月24日,臨近中午時分,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從湖北襄陽直驅社旗縣賒店鎮南部的古碼頭遺址。「賒店東面的潘河,西面的趙河,匯成了唐河。由此可南抵江漢,北可前往鄭州、開封,是交通的樞紐。」58歲的張春嶺是社旗縣文史研究專家,提起賒店古鎮如數家珍:「賒店古鎮面積2.15平方公裡。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介休站:太和巖琉璃牌樓流光溢彩印證晉商興盛...
    11月14日,「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活動採訪團來到介休義安鎮的北辛武村,村中一座四柱三樓歇山頂琉璃牌樓十分引人注目。 馬太夫人的《經商賦》中曾寫道:「萬裡販茶路,數載記春秋。今日介邑捧杯飲茶,當思祖父插柳德蔭。」 春喝花茶、夏飲綠茶、秋泡鐵觀音、冬品紅茶。走在介休城區的大街小巷、鄉鎮農村,幾乎隨處可以看到各類茶莊茶店。 介休地域特色的飲茶文化,也帶動了相關的陶瓷燒造業、手工銅製業等行業的發展。
  • 2020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一條茶道連南北,一縷茶香飄萬裡
    展茶香靈秀的水墨長卷,尋萬裡茶道的壯闊詩意。11月15日至11月27日,「赤壁青磚茶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集結賽,從「萬裡茶道」起點福建武夷山市開始,至中國段的終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結束,途經8省(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23市/縣,總裡程約3345公裡。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包頭站:鄉愁濃濃,跨草原融匯晉蒙兄弟情誼;茶路...
    在這裡,萬裡茶路也被賦予更多的意義,它與草原絲綢之路、西口文化完美融合共通,成為一條商業貿易的大通路。  如果說晉商在南方產茶區的探索是一種創新,那翻越了千山萬水以後的晉商,更多的是冷靜思考。他們以包頭為支點,將生意輻射內蒙古、新疆乃至蒙古、俄羅斯。
  • 羊樓洞茶業的前世今生:萬裡茶路源頭重塑輝煌
    其實,早在17世紀,赤壁的青磚茶就沿著「萬裡茶路」遠銷歐洲。那麼,羊樓洞作為青磚茶的鼻祖之地,書寫過怎樣的輝煌?赤壁作為「茶馬古道」的三大源頭之一,又曾創造過怎樣的傳奇?在百億茶產業發展目標面前,赤壁市又將如何發力,去續寫昔日榮耀的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