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博物館位於中國遼寧省瀋陽市渾南區智慧三街157號,為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為1949年7月7日開館的東北博物館,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素以藏品豐富,特色鮮明而享譽海內外。館藏文物總量達11.2萬件(套),其中尤以《曹娥誄辭》《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張旭的《草書古詩四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北宋徽宗的《草書千字文》《瑞鶴圖》等晉唐宋元書畫精品、宋元明清緙絲刺繡、紅山文化等
朝陽古生物化石地質公園,位於遼寧西部的朝陽市,總面積2300平方千米,主要地質遺蹟面積207平方千米。主要地質遺蹟為古生物化石、含化石地層、地質構造。AAA級的鳳凰山園區及槐樹洞風景區組成。中生代古生物化石豐富、多樣,迄今為止已發現了最早的鳥類和開花的植物,朝陽因此被譽為「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綻放的地方」,在國際上具有獨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黑龍江省革命博物館是全省的國防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館門前廣場陳列的有我軍所使用過的飛機、軍艦以及坦克、大炮等大型武器,還有趙一曼領導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時用過的電車,該電車為國家一級文物。 省革命博物館每年還舉辦多個有教育意義的臨時展覽,自開館以來已接待觀眾幾百萬人次。博物館是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現代史、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形象生動的課堂。
黑龍江省博物館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始建於1906年,主樓是一座歐洲巴洛克式建築,為原俄羅斯商場舊址,為國家一級保護建築。新中國成立後,黑龍江省博物館成為全國首批集歷史文物、自然標本、藝術品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公益性博物館,承擔著黑龍江省歷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自然標本的保護、發掘、徵集、採集以及研究、陳列等工作。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坐落在哈爾濱市紅旗大街263號,2007年5月18號開館,是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第一座省級地質博物館,填補了黑龍江省專業性博物館建設史上的空白。 黑龍江省地質博物館是集科研、科普為一體的全省地質礦產標本收藏展示中心。共有錦繡龍江廳、地質礦產廳、巖石礦物廳、地質環境廳、地層古生物廳、恐龍動物群廳、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廳等七個展廳,展廳陳列面積2211平方米。
吉林省中醫藥博物館坐落於「北國春城」長春市淨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春中醫藥大學校園內,是直屬於長春中醫藥大學的中醫藥類綜合展館,前身為始建於1963年的醫史陳列館和始建於1959年的中藥標本室。2009年值學校機構改革之際整合為長春中醫藥大學博物館,2011年12月經吉林省文化廳批准正式命名為吉林省中醫藥博物館。2013年9月,博物館新館正式建成開館。
吉林省博物院,原名吉林省博物館,1951年建館,1954年,隨省政府遷至長春市。2016年4月2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館開放,新館位於長春市淨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永順路1666號,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歷史與藝術博物館,直屬於吉林省文化廳,屬國家一級博物館。 截至2016年7月,有文物藏品12萬餘件,一級文物295件、二級文物3379件、三級文物14280件。